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258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58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即便是如此,战士们仍然拼尽全力战斗着,即便是他们疲惫的已经无力再举起刀剑,可是他们仍然扬起手中的骑兵刀,向着敌人砍去,他们叫嚷着,呼喊着。
  “杀贼……”
  “杀贼……”
  渐渐的他们呼喊声越来越弱,尤其是当另外一个五千人规模的骑兵杀入战场时,尽管战士们仍然在顽强的战斗着,可是结局早已经注定了。
  “来亨!”
  看着策马奔来的李来亨,李过大声喊道。
  “不要耽误时间,杀到桥上去,不要让河上的人有机会过桥……”
  就在李过下令时,他看到那些且战且退的官军,一路退到了桥头,他们之中有的人失去了战马,有的人仍然骑在马上,他们就那么背对着桥梁,似乎他们同样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而在那群人的中间,一名明军将领的周围簇拥着一群骑兵,骑兵们守护在周围,看到一队骑兵直插而来,立即围成防卫阵型,被簇拥着的将领则举着一面火红的旗帜,旗上书写着大大的“明”字。
  火红的旗帜在夕阳下比血还要红……
  注视着桥头的这一幕,李来亨喝吼道。
  “杀上去!”
  也就是在他下令的同时,手举着旗帜的于树杰,朝着身后看了一眼,桥通了!
  在看到头船放倒桅杆驶过桥洞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将大旗将桥头猛的一扎,然后举刀大吼道。
  “山东骑兵,冲锋!”
  说罢,他就一马当先的朝着流寇杀去。
  看着官军骑兵冲来的模样,李来亨不禁吃了一惊,心想道。
  “这些官军疯了可是……”
  他们是想找死吗?
  面对冲来不过两百余骑,李来亨不由得大喊一声:
  “杀!”
  没有任何犹豫,李来亨立即领着两千名骑兵朝着这些官军杀去,这完全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
  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后,所有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甚至就连战马也是气喘吁吁的无力再动弹了。
  在暮色降临时,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在领着身边的十余骑重新撤到桥头时,于树杰已经累得抬不起头来,在暮色中,他看到一艘艘船只已经骑到了桥的另一边,顺流直下,就是一片大湖,他们到了那里就安全了……
  “军门,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祖明三看着于树杰,有些激动地说道。
  他没想到仗会打到这份上,现在能站起来的顶多只有百余人,再不撤,大家都得死在这。
  “还没到时候……”
  望着正在通过桥梁的船队,于树杰笑了起来,然后然后他跳下了马,然后用力的拍了一下马身上。
  “走吧!”
  其它的骑兵也都像他一样,将已经累极的坐骑放走。没有什么言语,没有任何疑问,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在做什么。
  在弟兄们为着最后的时刻作着准备时,于树杰从战旗上取了下来,然后递给了身边一个极为年青的战士。
  “李涛,这旗是我们出征时世子妃亲手所授,把它带回去。”
  “军门……”
  面对军门的命令,李涛看着手中的旗子。大声说道。
  “我不走!”
  “这是命令!我们可以战死,但旗绝不能落入贼手!”
  无论如何,这面旗都不能让那些流寇给缴获。毕竟这是世子爷交给他的旗,甚至直到现在他都记得当初是不是也对他说过的话。
  对于军队来说,授予他们的旗帜。就是汉代苏武他们手中的节。他们要守护着这面军旗,就像苏武守护着他的汉节一样。
  这面旗就是他们节,是主公授予的。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入敌手。
  “是……”
  含着泪的战士拿着旗,小心的贴身藏好,然后泪眼朦胧的看着战士们,接着他冲着战友们说了几句,就悄然的退下战阵,与祖明三等人一同上了船。
  该走的人都走了。
  看着身边的弟兄们,浑身是血的于树杰笑了笑,然后他先向着南方看了一眼,说道。
  “弟兄们……可愿随我共赴忠烈祠!”
  面对军门的邀约,身边的战士无不是慷慨激昂的应声答道。
  “那我们就忠烈祠再相见吧!”


第548章 官贼不两立
  刀枪的碰撞声,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终于停止了!
  天地间似乎又恢复了宁静,手拄着刀站在那里,明亮的胸甲已经被血染红了红色,发丝垂落于面前,血珠不时滴答着。
  血是红色的。
  红色的血顺着胸甲下围边缘滴淌着,胸甲上还扎着数十根羽箭。
  于树杰就这样站在那里,他的一手拄刀,一手拄旗,旗是大明的旗帜,旗上满是箭孔。
  尽管如此,日与月仍然清晰可见。红色的旗。金色的日,银色的月,这是大明的日月。而这片大明的朗朗乾坤,是用血铸就的。
  在他的面前,通往桥梁的路上躺满了尸体,有官军的,也有顺军的。当然更多的是顺军的尸体。
  尽管所有人都看出他已经没有什么力气了,可是围在周围的顺军却只是远远的用长枪围着他,没有任何人敢主动上前去,似乎他脚下的尸体,就在那里提醒着众人,上前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他们就是那样端着手中的长枪,紧张兮兮的看着面前的这个血人。没有任何人敢向前一步。所有人都保持着丈许的距离。
  不过,于树杰却没有精力理会他们,他的眼皮垂着,就这样静静的站在那里,就这样,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天地间一片寂静。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唯其、义尽,所以、仁、仁至……”
  经管因为失血过多的原因,让于树杰的意识有些模糊,但是他仍然在念着这首幼年时就会背诵的词。
  在于树杰垂首喃语的时候,有数骑走向前来在距离他丈许外的地方,他们勒住了马。
  “于军门听着,只要你降我大顺,我大顺必定不会亏待你。”
  骑在马上的李来亨的话声刚出,李过就沉声道。
  “来亨,不要辱没了于军门!”
  像这样的人是不会降的,这样的劝降反倒辱没了对方。眼前这个人确实是个汉子,真正的汉子。
  作为西北人的李国,同样也是识英雄重英雄,他不想在这个时候还羞辱对方,因为这个人是值得尊敬的敌人。
  唯一让人庆幸的是在大明,像这样的人并不多。要不然的话又怎么会有大顺的今天啊。
  制止了儿子的劝降后,李过冲着于树杰鞠手道。
  “军门领两千骑兵力战我大顺万骑,虽是全军覆没,可李某却是胜之不武,现在朱家皇帝已经乘船远去,军门虽败,仍可谓是虽败犹荣,不知军门还有何话要说。”
  远处传来的话声让于树杰突然笑了笑,他笑灿烂,在满天星月下,河面上倒映着灿烂的星光,现在已经看不到任何船影了。
  他们应该已经远去了吧,很快,他们就会后方的援军汇合了,他们安全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是贼,我是官,虽然自古官贼不两立,只愿你等葬我时,将我与众将士合葬,我等身后,盔甲兵器任由你等掠去,只请手下留情,留下我等的腰牌,将腰牌放入我等口中,如此,于某既是在九泉之下,亦感激将军大恩。”
  于树杰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流寇贼性,每战必定尽掠阵亡官兵的盔甲兵器衣裳,腰牌…将来他们归葬忠烈祠时,还要靠腰牌识别身份。
  想着几千弟兄随自己一起出征,到最后却全部战死。现在自己能做的是什么?
  也就是和他们一起到忠烈祠里再相会了。
  面对这样的要求,李过点头道。
  “将军放心,我必定叮嘱众儿郎。”
  “多谢……”
  这两个字说出后,一直站着的于树杰,抬头看了一眼旗帜,又咧嘴笑了笑,最后又自语道。
  “世子爷,臣去了……”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柱着刀的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刀放在脖颈上,然后挥刀自刎……
  看着轰然倒下的明军将领,李过半晌都说不出话来,良久才说道。
  “传令下去,好生将他们安葬,只准取盔甲兵器,他们都是于咱们汉人有功的功臣,不能辱没了他们……”
  就这样,李过骑在马上,静静的看着已经倒下于树杰,看着那面倒下的旗帜。
  “爹,就是一个败将而已……”
  儿子的话让李过不悦道。
  “来亨,他是德藩家将,当初也是杀过东虏,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这样的人……哎!”
  摇头长叹着,李过的脸色显得极为难看,他甚至没有再去提逃去皇帝,也没有下令追击,追也追不上了。
  当唐通到来时,询问是否追击时,李过甚至都没有看一眼他,手中拿着那柄于树杰的直刀,看着刃口砍杀时留下的锯齿,心里暗自寻思道。
  “为什么同样是官军,差距却如此之大……”
  显然,唐通并不知道这位制将军在想什么,看着其端祥着手中的直刀,便主动解释道。
  “制将军,这直刀是平虏军特制马刀,你看它的刀身笔直,刀尖锋利非常,平虏军专门用此刀破甲,他们用它时,都是平举此刀,然后借马力冲杀,即便是东虏穿着厚甲……”
  突然,唐通惊愕道。
  “这平虏军到了……”
  甚至就连唐通自己也没有留意到他话中的惧意,平虏军到了,那,那位大将军还会远吗?
  李来亨忍不住讽刺道。
  “唐将军,瞧你吓的,那平虏大将军那怕就是三头六臂又岂是我大顺的对手!”
  “少将军所言甚是,甚是,末将只是奇怪他们来的怎么这么快,看这平虏军能日行千里的传言确实不虚啊!”
  “什么虚不虚的,他们是从山东过来的乡兵,狗东西,可真硬气,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没见过像他们这样硬气的……”
  听着儿子的话,李过默默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走,回京给皇帝复命吧。”
  “那明国皇帝?”
  “追不上了!”
  丢下这么一句话,李过在跳上坐骑,正准备离开时,又特意吩咐道。
  “记住,不能动他们的腰牌。”
  说罢,李过就纵马离开了这片战场,在离开时他的眉头紧锁着,看着爹满面凝重的模样,李来亨不禁问道。
  “爹,你这是怎么了?”
  “来亨,你说,要是十万平虏军和几十万山东乡兵都像他们一样,咱们大顺还能夺得了天下吗?”
  爹的问题让李来亨愣了愣,好一会才说道。
  “应该不会吧,这队骑兵应该是平虏大将军在山东看家的精锐,自然和寻常的兵马不同,你看他们骑的都是辽东的高头大马,兴许,就是平虏军自己也不见得有几支这样的精锐。”
  儿子的话落在李过的耳中,他只是微微点点头,然后又摇头说道。
  “哎,也不一定,那东虏鞑子当年多厉害,入关横行千里,可碰到大将军也是难敌其一击,十几万平虏军就把东虏打得连老家都丢了,王爷打的逃到了草原上,皇帝打的扬帆出了海,不知逃到了那。这平虏军到底有多厉害,说实话,爹的心里没有底啊……”
  李过的眉头紧蹙着,然后自言自语道。
  “张献忠那也是一时人物,可连一个照面都挡不住就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咱们……”
  顿了顿,李过轻声说道。
  “咱们能不能挡着人家,可真不好说啊,只盼着皇上早日登基,这样的话,实在不行,咱们就撤回陕西,凭着潼关天险,守住陕西也就行了……”
  然后呢?
  李过不知道,他也没有仔细去想,但是身为军人的直觉却告诉他,平虏军远比他想象的更厉害。
  一万精骑现在还剩下多少?
  所剩无几呀!


第549章 大明的新皇帝
  三天后,在得知于树杰等人阵亡的消息后,沉默良久后,朱国强才说道。
  “可惜我一员虎将,拼尽性命,所为的不过只是一张纸!”
  一张纸!
  对朱国强而言,禅位的诏书,不过只是一纸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为这张纸,自己不但折损了一员虎将,而且还损失了一千五百余官兵,损失不可不谓之惨重啊!
  “还请大将军尽快把陛下禅位诏书诏告天下!”
  “正是,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已经殉国,请大将军立即继承大统……”一时间,帐内尽是一片劝进之声。
  似乎,对于所有人来说,继皇帝位才是最重要的,不过,面对他们的劝进之声,朱国强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摇头说道。
  “现在还不是时候!”
  看着出言劝进的众人,朱国强沉声说道。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击败李自成,否则即便是继位,又岂能安心。况且,现在贼虏全流,要是不能尽快击败李自成,只恐怕他们必定会为害中原的!”
  不过在做出这个决定的同时,朱国强又说道。
  “不过,现在可以把诏书发往全国,告知世人。”
  得,原本是想用恢复祖制的名义去“篡位”的,结果他崇祯倒好,直接传位给自己,这事倒也算是件好事,至少有了这份诏书,天底下再不会有人说自己是篡位夺权。可以轻易的笼络天下人心。
  不过说起来倒也没有那么好,有了这份诏书搁在那,岂不是也就给了那些人投降的理由,这样一样,自然也就没有了杀人的理由。
  没理由杀人……不爽啊!
  尤其是那些个东林“君子们”,原本咱可是都把刀子磨好了,就等着他们跳出来指责自己篡位的,现在有了这份诏书……他们岂不是顺理成章的跪了?
  其实,那怕就是没有诏书,那些“君子们”同样也会跪,不过在跪之前,他们肯定会邀邀名,等着新君欣赏他们的气节,只不过他们那里知道,等着他们的绝对不会是高官厚禄,而是白晃晃的刀子。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也许,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搁大明绝对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即便是不诛九族,也会以逆乱罪把他们的九族流放到海外,当然抄家也是自然而然的。
  抄来的土地可以发放给平民,抄来的钱物可以充实国库,至于人嘛,到了海外,也可以为大明的海外拓殖事业尽一份力。
  这样多好。
  可现在崇祯的一纸诏书,却打乱了朱国强的计划。
  “哎,怎么说你呢?”
  摇头感叹之余,朱国强还真不知道要不要谢谢崇祯,不过尽管崇祯毁了自己的计划,但他仍然说道。
  “立即护送诸皇子到济南,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他们是先帝血脉,万万不能有损……”
  无论如何,崇祯至少都有骨气的,就冲着这一点,朱国强也会留下他的血脉,将来……可以封到海外为王!
  所有人都走了,朱国强却陷入了沉思,曾几何时,他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而现在,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面对即将到黄袍加身的现实,朱国强整个人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思绪之中。
  “但愿一切都能如自己所愿吧……”
  朱国强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一边信步走向帐外。几个随从远远在在后面跟着,他就这么信步走着,此时的他心情极为复杂。
  现在是西历1644年!
  自己很快就会黄袍加身,很快就会登极为帝,可然后呢?
  接下来,应该干什么?
  推进工业革命!
  推进海外的殖民事业,不,不是殖民,而是扩张,推进华夏的再一次扩张。
  这一次扩张将是世界性的,东南亚、美洲、印度、非洲甚至还有欧洲,但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皆是大明之土……
  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