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帐内的兄弟三人都愣住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征战多年的义父会真的死在天雷下,也不知道,打来打去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平虏大将军真的来了!”
张文秀面色煞白的坐在那,盯着远处喃喃道。
“这下,这下我们全都得死了……”
死了,没人能活得了!
别说是张文秀,就是张能奇,也傻了眼,就连同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在他们兄弟三人中,也就是李定国的情绪稍好一些。
“要,要是军中的弟兄们知道了,该,该如何是好啊!”
张能奇有些紧张的问道。
平虏大将军那可不是一般人啊,人家是神仙下凡,是有神通的。
过去,大家伙觉得天雷是夸张,是说书人说着玩的,可是现在,他们却不敢这么想了,岳阳城可是整个被炸翻了个,炸了个底朝天!
甚至就连义父,那也是灰飞烟灭了!
有和这样的神通的人,怎么打?还没打起来,那胜负就已经明了。
“哎,难怪鞑子会败的这么快啊!”
张能奇叹了口气,然后说道。
“大明朝三百年正统,到了眼下这地步,还有这样的贤王过来,可见大明实在是气数未尽啊,鞑子打不过他们那绝对是天意啊……”
长叹口气,张能奇没有说话,但他的那句“贤王”却说到了张定国的心里,他点点头说道。
“要是大明的皇帝是平虏大将军的话,那咱们还造什么反?他在山东活民岂止数百万,大明要是遍地都是这样的贤王,你我,哎……”
见二哥叹息不已,张文秀便问道。
“那二哥,你看眼下,咱们是战还是怎么着?”
“看看弟兄们怎么说吧!”
几乎是在他话声落下的功夫,就听到有亲兵急匆匆的赶来禀报道。
“启禀二将军,官军已经杀到临湘城外江南上了!”
“什么!”
张定国惊讶的大声说道。
“他怎么来的这么快!”
……
而另一边,朱国强压根就没给张定国留下反应时间,在夺了岳阳之后,在得知张献忠和他所谓的“大西国朝廷”百官、将领差不多都死于爆炸后,就立即命令一队人马留下善后,然后自己率领万余人马,经水路直奔临湘而去了。
临湘城与岳阳城一样,都是毗水而建,由万余流寇驻守,不过,李定国并有把自己的大帐设于城内,而是设在城外,几乎是在船队刚一出现在城北的江面上,就引起了城头上的流寇们的注意。
船上立着两面大旗,一面“大明平虏大将军”,一面“朱”。识不识字都识得“朱”,这是国姓,识字的都能看清楚“大明平虏大将军”这几个字。
待看清楚这几个字后,无论是官也好,兵也罢,无不是被吓的脸色煞白,全都没有了血色。
刚刚投降的王复臣表现得非常积极,他直接先上岸,然后直奔城下,对着城内大喊道:
“张老四,我是王复臣。平虏大将军率朝廷三十万大军来湖广了,大王和朝中的百官都被大将军引天黑给轰没了,岳阳城的几十万兵马都降了。俺也降了,你也快快打开城门,再晚到时候,全城的弟兄都得给天雷轰没了!”
城头上的张老四,趴着墙垛口往下边看,怪叫道:
“王复臣,你小子平素看起来忠心耿耿的,你怎么说降就降了?”
“是我愿意想,而是因为大将军仁义。大家伙儿谁不知道,平虏大将军带百姓是何等的仁义啊,就是现在也不愿意伤害我等,特意派我来劝降大家。
面对他的劝降,张老四大喊道。
“你去告诉大将军,不是小人不识时务,实在是二将军仁义,小人哪怕就是死。也不能背主啊!”
“不是我不降,实在是二将军待我不薄,我不能叛了二将军!”
他的得话声落下之后,整个城头上喊声响成了一片。
王复臣回来后,将张老四的话如实的禀报给了大将军。
王复臣的禀报让朱国强愣了好一会儿,他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这么不识时务。对这个人不是不识时务,而是因为那个什么二将军仁义。
难道他觉得二将军仁义就能让那么多人陪他一起去死。或者说二将军的仁义就能让很多人愿意为他去死。
朱国强不禁对这位二将军有了些好奇,能够让这么一群人心甘情愿为他去死,这样的人确实非常少见啊。
“这个二将军是谁?”
第500章 为天下百姓请命
二将军叫张定国。?
张定国?
他是谁?
在刚听到这个名字时,朱国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再问的时候,却感觉有些熟悉。
“大将军,张定国与张可望、张文秀、张能奇他们一样都是献贼的养子,他们是献贼麾下的四员大将,也是其心腹……”
养子。
张可望、张文秀、张能奇!
瞬间,朱国强反应了过来,这那是什么张定国,分明就是李定国!
李定国!
在另一个世界,尽管他的名字不一定为所有人所熟知,但是这位“半世反明半世抗清,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悲剧英雄,却让朱国强以其印象极其深刻,甚至心驰神往。
“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
“任死荒徼,勿降也!”
老草坡前草树香,磨盘诸将墓堂堂。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
心里头念叨着这首诗,朱国强沉默良久,然后对王复臣吩咐道。
“王复臣,你愿意去替我约张定国出来见上一面吗?”
“大将军,岂可以身犯险……”
不等身边的人劝说,朱国强便摆手说道。
“现在献贼以死,其麾下兵马说是流寇,可实则是却是我大明良民,他们落草为寇,实非得已,我又岂忍伤其,我欲只身见其,说服其投降!”
大西军……或许是流寇,但是在李定国、在刘文秀、在艾能奇的率领下,大明曾经的叛贼,却是大明最后的战士。
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不曾辜负过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同样也不会辜负他们……
当朱国强的心里这般寻思着的时候,王复臣却极其激动地说道。
“大将军如此仁义,小人敢不从命!”
……
单人匹马,来到两军阵前,张定国心情不可不谓之复杂。又一次,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一年,那一天。那是崇祯三年,那时的还没人叫他小尉迟,他只是一个吃不饱的孩子。自从记事以来就一直饿肚子,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每一年都闹饥荒。人要是饿到极致就会发生什么事情,不是死就是造反。采树皮的时候他遇到了义父,义父收养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相貌不凡”。
而现在,义父不在了,就是被眼前的这个相貌不凡的平虏大将军杀了。
他真的能引天雷?
张定国不信,但是义父的死,却让他不得不信。原本他准备领兵逃往其它地方,可不曾想他来的这么快,上午还在岳阳,现在就到了临湘。
想着说书先生说“平虏大将军用兵贵在神速”,兵贵神速……可真快啊!甚至都没有给他撤退时间!
现在大家伙儿就被他堵在这里了。接下来怎么办?
是战,还是?
在张定国心神浮动时,看着李定国,朱国强问道。
“张定国,你想要什么?”
啊!
张定国愣住了。
“大将军这是何意!”
“你想要的是荣华富贵,还是锦衣玉食,还是要天下人能吃饱穿暖,能房屋遮风挡雨,能安居乐业永享太平!”
朱国强盯着他问道。对于李定国,或许他的了解并不算多,或许李定国不是一个完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苦出身的他确实比很多人爱护百姓。当初义父滥杀之时他就努力劝阻但无济于事,他能做的就是约束自己。
“我不知道……”
摇摇头,张定国说道。
“从我记事时,我就没有吃饱过饭,陕西十年大旱寸草不生,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百姓只想吃饱饭,可是朝廷在那?想要活命,就只能造反……”
说道出这番话后,张定国迎着大将军的目光说道。
“要天下人能吃饱穿暖,能房屋遮风挡雨,能安居乐业永享太平……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是什么模样。也没有见过寻常老百姓能过上这样日子。”
李定国的回答,让朱国强笑道。
“你确实没见过,可你告诉我,你们造反,能造出一个人人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的太平盛世吗?”
这……
造反能造出太平盛世吗?
在张定国心神纷乱时,朱国强反问道。
“献贼每每杀人无算,你与张可望、张文秀、张能奇每每劝阻又有什么效果?张定国,你告诉我,杀人,杀老百姓,能杀出一个太平盛世吗?”
能杀出来吗?
这个答案不问自明。绝对不可能杀出一个太平盛世的。
“你是没见过那样的天下,可是你这么杀,肯定是杀不出那样的太平盛世,既然杀不来,那为什么不能与我一起,去建一个这样的太平盛世!”
“什么?”
惊愕的看着平虏大将军,张定国的目中充满不解。
“张定国,你在河南时,应该知道,虽然天下大旱,可山东却少有饥民,非但本身少有饥民,而且还救活数百万流民!你没见过那样的盛世,现在山东虽然谈不上是百姓衣食无忧,可至少有裹腹之良,有御寒之衣,这是为何?”
“山东有大将军你在,贪官污吏自然不敢盘剥百姓,可出了山东呢?”
其实在河南的时候,张定国也曾好奇的询问过山东那边的情况,在得知那里情况后,他甚至觉得天堂也不过如此,至少百姓没有饿着肚子啊!
当然,对平虏大将军更是佩服的很,人家能以区区一个宗室,靠着言语上的威慑就让地方官员收敛不敢轻举妄动。
可……总归只有一个山东啊!
“那是现在,将来,很快,就是整个大明!”
在张定国的面前,朱国强并没有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
“什么?”
“今上失德,外不能御虏,内不能安民,且朝中奸佞赢朝,百姓流离失所。如此,非得清君侧不可!”
惊骇的睁大眼睛,盯着这位平虏大将军,张定国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他要造返。
“大、大将军是要……”
“要为天下百姓请命,亦要保祖宗的江山!将军可愿意助我?”
朱国强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王霸之气,他相信所谓的“王霸之气”,其实就是实力上的碾压,同时再给他们一些理想,画几张蓝图,就足以说服很多人,对于李定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太平盛世!
给他画一个太平盛世的蓝图。对于李定国来说,没有什么比太平盛世更能吸引他的。这是基于对他的了解,所以国强才会给他画出这幅蓝图。
其实这样的蓝图足以吸引很多人,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李定国。
“不知大将军准备如何待我等?”
“尔等虽是落草为寇,可却也是我大明子民,我本就不愿伤尔等一人,但是尔等曾杀害百姓无算,所以,现在你军中将士有两条路可走,一,择其精锐,随我出征,戴罪立功,二,其它人等一率迁往南洋、东北等地戍边屯垦!将军以到如何?”
其实,对于流寇、匪盗,朱国强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去处,他不会像黄得功等将领那样,将被俘的流寇直接释放,这可是几十万人啊!
把这几十万移民海外多爽!
况且这些几十万人里,还有一部分是能战斗、肯战斗的“兵”,他们到了南洋,怎么可能会让当地的土著欺负了?
有了他们在南洋,非但土著欺负不了他们,他们还可以用让那些土著接受华夏文明的沐浴与教化,并最终融入华夏,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现在的问题是,张定国会拒绝吗?
他会拒绝吗?
有比现在更好的选择吗?
换成其他人。是绝对不可能给她这么优厚的条件。
第501章 立威就要杀人
李定国降了!
其实,对于李定国来说,他并没有多少选择,刘文秀早就没有斗志。至于艾能奇同样也是心里没有底,甚至就是军中的兵卒,也不见得敢和神仙挥兵相向。
投降,反而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就名声上来说,向平虏大将军投降也是最好的选择,那怕就是很多人要被安置到海外,但是至少他们能活下来,而且能得到自己的土地……
这么一说的话,其实倒也谈不上是惩罚。也许再过几十年的话,他们应该可以理解这一切。
在处置好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的事情之后,朱国强便立即赶到去了武昌,武昌还有二十万大军等着他呢!就是这20万大军,不过只是号称的20万,但也是几十万大军啊!
当他到达武昌的时候,刚刚“收复”了武昌的“左家军”就随意的驻扎在城外,看着城外疏于防范的军营。朱国强的脸色显得很难看。
因为这些人是官军啊!
官军,甚至都不比流寇好多少!
进入到大营中,营地里没有人在训练,有玩骨牌的,掷骰子的、三五成群瞎扯淡的、当然也有躺在那里晒太阳睡大觉的……
这乱七八糟的模样,那里是什么军营,分明就是菜市场,还别说,还真的有人在那里卖东西。
这是因为近期“左大帅”生病,没一校场巡礼,其实没“病”的时候,也不怎么来巡礼部队,对于左良玉而言,他所关心的是兵马的数量,他需要的靠着几十万大军给他支撑起门面,这也是历史他在收复武昌后,就四处招揽流民、匪寇为兵,扩军到几十万,最后号称“80万”的原因。
他关心的是军队的数量,有了这所谓的八十万大军,他就可以和朝廷讨价还价,这是他富贵的本钱,至于部队的训练他并不怎么关心了,当然,除非了少数量精锐之外。当大帅的都不上心,下边的将士自然也就是混日子,能排好队,能按时出发在左家军,就已经是“训练有素”了。
率领着五百骑兵进入大营的朱国强,一进营,就直奔点将台,大声喝令道:
“点军!一刻钟不到者,斩!喧哗乱军者,斩!队形不整者,斩!”
接连几个“斩”字喊出,营中立即炸锅,将台附近的士兵无不是惊慌的集结。
手持怀表,朱国强一言不发盯着时间,这时有一名将领过来问道。
“卑职左帅麾下陈明昆拜见大将军,此地为左帅大营,不知大将军……”
不待他说完,朱国强就沉声喝道。
“砍了!”
令声一出,就有侍卫上前一刀将其斩首,那人的身首分离的瞬间血喷溅出了数尺……
在西瓜似的脑袋于地上滚动时,朱国强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是盯着怀表。
旁边的将官那还有人再敢吱一声,平虏大将军跋扈好杀人,他们可都听说过,就算一会左帅过来了,替陈明昆出头,可他也死了不是。
这些军中的中下层将领,甚至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左良玉已经死了!
至于发生了在九江的帅府里的“冲突”,对外的说法是“匪寇袭击”,外人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知道“左良玉”没事,左大帅还要发号施令。
现在,这营中诸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你们大神打架,和我们这些小鬼没关系,等左大帅来了,你们自己去斗吧!
十五分钟刚过去,朱国强就立即问道:
“何人职位最高?”
“卑职李龙拜见大将军!”
一个将官单膝跪下。
朱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