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224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24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不成是贱建奴的残余?
  在这一瞬间,李富贵整个人都变得激动起来。也就只有那些人才会修这样的东西。
  尽管内心激动,但是他整个人仍然显得很轻松。
  不但他是如此,就连屏住了呼息的学生们也显得极为轻松,但是这种轻松中却带着些激动和兴奋。不过相比他们身为学校教员的于文杰却显得有些紧张。
  “李,李教官,这,这,我们真的要打吗?”
  于文杰是个读书人,作为荣军学堂的教员,他负责教授学生们国学,其实他并不愿意随学生们一起北上,这个什么“参谋旅行”与他何干?当年赴考时一路风餐露宿的还没遭够罪?
  可是,有些事情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毕竟,参谋旅行,也需要上国学课,也需要他沿途讲授诗书文章。
  可他真的没想过会打仗啊。
  那怕就是知道,可能会碰到野人,可那也只是可能,真的事到临头时,又怎么可能不害怕,不,是担心。
  “怎么,于先生害怕了?”
  “害,害怕什么?我,我是觉得,对野人也应该礼教教化之,毕竟……”
  不等他说完,一旁的孙胖子就咧嘴说道。
  “于先生,教化要是有用,那建奴就不会反叛大明,杀害那么多汉人了,世子爷说过,要是教化有用,要火枪何用?教官,咱们接下来怎么打?”
  尽管脸色紧张,可是孙胖子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他身边的同学大都也是这副模样,他们或许年少,但同样渴望着战斗。
  “教官,我觉得这些野人可能和书上的野人不一样,你看他们除了筑木墙外,还有哨塔,还有那些木棚怎么看,都不像是女真人的房子。”
  猫着腰来到教官身边,宋域一边说,一边介绍着他观察到的情况。
  “不是女真人?”
  李富贵的眉头皱了皱。
  “而且他们还有火枪。”
  火枪,瞭望塔……
  管他们是谁去,在这地方的除了汉人,其他人都该死!
  作为主教官的李富贵朝着赵国良、王安全他们看去,他们都把目光投在他的身上,在“参谋旅行”中,学兵队的指挥权在主教官这。
  “大炮准备好了吗?”
  为了以防万一,学兵队携带有两门九斤山地榴弹炮。
  “报告教官,火炮准备完毕!”
  “嗯,”
  沉思片刻,李富贵看着周围的学生说道。
  “你们明年就要去大连的陆海军学堂读书,这一仗,就作为你们的毕业礼物吧!”
  说罢,他就命令道。
  “李德安,你率领猎兵,注意定点清除敌军的枪手,宋域,你领一分队,部署的前沿……”
  随着一道道命令从李富贵的口中下达,很快,三百六十二名学兵们就在教官们的指挥下,各就各位了。
  对于已经一年没有闻到火药味的李富贵来说,他同样也有些紧张,毕竟,这也他的第一次直接指挥战斗啊。
  尽管九斤山地榴弹炮的弹道相对弯曲,但是相隔四百米,根本就不需要怎么瞄准,可是操作火炮的学兵,仍然小心翼翼的瞄准着,坐在炮架上的炮手轻轻的旋动螺杆,直到再三确认射角后,才说道。
  “瞄准完毕!”
  “放!”
  突然的炮声,打破了山林的静寂,在炮声响起的瞬间,木墙后方的波亚尔科夫,就看到了南方的森林中突然惊起的鸟儿,下一瞬间,炮声传了过来。
  “炮击……”
  都不等他反应过来,只见南边的木墙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炸飞的木屑像飞刀似的在空中呼啸着,钻进那些原本正在晒着太阳的哥萨克们,血肉横飞中,到处都是一片惨叫声,那些原本还在晒着太阳,聊着天,吹着牛的哥萨克们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在血泊中倒了一片。
  “炮击,快,快,拿起火枪!土人在袭击我们!”
  这些从欧洲一路来到东方的哥萨克们反应非常迅速,尽管他们是强盗,可也正因为他们强盗,所以反应的速度甚至超过正规军,无论是在河边洗澡的还是晒太阳的哥萨克,无不是匆匆的拿起刀枪,朝着炮声传来的方向冲去,就在一队哥萨克刚冲过的功夫,只见一个铁球呼啸着飞了过来,开始时,没有人把它当成一回事,就是在波亚尔科夫的眼中,那个铁球也就是实心的铁球而已,在它的前方根本就没有人,可是下一瞬间,那个看起来速度不快的铁球,在落地的瞬间,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伴随着一阵黑色的烟云腾起,成百上千的铸铁破片,呼啸着和着泥土飞向四周,那些刚刚拿起武器的哥萨克们,甚至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呼啸而来的破片削成了一堆碎肉,炮弹的破片给人体造成的杀伤,与子弹是截然不同的,那些大小不同的破片以音速穿透人体时,就像一柄柄带着锯齿的利刃,将人的肢体、器官绞得粉碎,被切碎的四肢、内脏被冲击波带到了四方,一时间,在爆炸的硝烟中,尽是一片血雾喷溅,甚至站在远处的波亚尔科夫就落了一身血,当他有些不知所以的抬头朝着天上看去时,才发现血是从天上的残肢中滴落下来。
  魔鬼!
  下意识的波亚尔科夫的心里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来。除了魔鬼的武器,他根本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武器可以带来这么大杀伤。
  就在波亚尔科夫惊愕的说不出话时,斯塔诺沃耶夫手提一柄战斧,一边冲一边大声喊道。
  “快,快,到南边去,到南边去,鞑靼人就在南边!不要停下来!继续向前……”
  斯塔诺沃耶夫扯着嗓子大声喊叫着,催促着哥萨克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三列横阵,在被轰出一个缺口的南墙边,排成了队列。
  用不着斯塔诺沃耶夫继续下令,冲到墙边的哥萨克们,就立即把火绳枪的支架插到地上,然后麻利的将上了弹药的火枪放平,架在支架上。而一个哥萨克举着火把跑到他们身前,大声喊道。
  “快,快点火绳!”
  正当这个哥萨克为其它人点火绳的时候,端着着辽十三式线膛枪的李德安已经瞄准了一团混乱的敌人。
  他们用的火绳枪!
  发现敌人正在点火绳时,李德安扣动了扳机。
  枪响的瞬间,透过枪口的硝烟,他看到那个敌人倒下了,火把也跌落到地上。在他倒下之后,又有一个人拿起火把继续给其他人点着火绳。
  这些从欧洲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强盗们非常清楚,如果他们落入土著人的手里,会是什么下场。所以每一战他们都会拼尽全力。
  尽管点火绳的人不断地被枪打倒,但是他们当然不顾一切的为其他人们点着火绳。
  “鞑靼人在那?”
  点着火绳的斯塔诺沃耶夫大声喊问道。
  “在南边的树林里!”
  往南边的树林看去,果然那边喷出一团团白烟,是火枪!
  “发!”
  尽管距离超过一百大权(1),但斯塔诺沃耶夫仍然大吼一声,身边的火枪手们同时扣动扳机,然后就是一阵火绳枪轰鸣。瞬间一阵白烟就笼罩在他们的面前,而此时,对面的树木里也突然喷吐出一团团的烟雾,伴随着一阵子弹的呼啸声,原本正在装弹的哥萨克们,顿时就倒下了十几人,周围尽是一片惨叫声。
  (1)古代俄制长度单位,约0。71米


第481章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投降了!
  怎么才刚一开打他们就投降了。
  居然投降的这么快?
  就在李富贵刚命令炮手继续炮击时,他看到硝烟中有人举着一面白旗,一边走,一边摇。
  他们投降了!
  这些人能不能有一点骨气!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像这些人这么没有骨气的。你们要打就狠狠的打就是了,也让大家伙儿过把瘾。
  你们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头脑,想让大家的兴致往哪里搁?其实这些孩子,他们可是盼了几个月了,就等着和你们打上一场呢。你们倒好,居然投降了,还是不是爷们儿?
  那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正德皇帝会把俘虏的宁王又给放了回去。因为啥没打过瘾啊?
  要是有选择的话。就是他自己都想把这些打白旗的人给赶回去,然后重新和他们在好好的打上一仗。
  真他娘的没骨气。
  不但李富贵这么觉得,就是那些孩子们同样也是这么觉得。对于这些想着盼着想要好好打上一仗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仗居然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当然会不甘心,毕竟在他们的想象之中,他们人生的第一战应该是充满着各种血色回忆的那种血战。
  可是现在倒好,他们都还没有放上几枪。对方就这么投降了。
  我的老天爷。这些人也太没有骨气了吧。何止是没鼓起,简直就是一群软蛋。
  “教官,他们居然投降的这么快,不会有诈吧!”
  “是啊,我看看,咱们才打了十几分钟……”
  “才十几分钟啊,我以为都一个小时了呢……”
  “这些人怎么投降的这么快?”
  ……
  如果斯塔诺沃耶夫听到这句话的话,一定会恼得的吐血,他也不愿意投降啊,可奈何他们的大炮会爆炸啊。
  确实,那些落地就炸,甚至可以凌空爆炸的炮弹造成的杀伤,完全颠覆了这些哥萨克们的想象,在一路东征从欧洲打到东亚的他们,靠的就是火炮和火绳枪,可不曾想,有一天会被大炮给轰的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不过只是眨眼的功夫,134人的队伍,就剩下了不到六十人,即便是他们,还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受着伤。
  其它人都到那去了?一多半的人被当场炸死,还有一小半的人不是被炸断胳膊,就是被炸断了腿,眼看着就活不了。
  这样的仗怎么打?怎么都是一个死。
  不过,斯塔诺沃耶夫当然听不到这句话,就在捷尔任斯基下令投降的时候,他就不顾的一切的跳到了河里,抓着一根圆木顺着河水逃走了。
  其实,那怕就是听到了肯定也听不懂,他听不懂,就连捷尔任斯基他们同样也不懂这些“鞑靼人”的语言。
  “是色目人!”
  终于,当捷尔任斯基他们靠近时,宋域他们才发现所谓的“野人”居然是一群色目人。
  “你们是什么人?”
  “罗刹、罗死……”
  跪在地上的捷尔任斯基努力的解释着自己来的方向。看着这些鞑靼人一副迷惑的模样,他努力的用自己会的蒙古话,解释起来。
  “我,鄂罗傻,鄂罗死……”
  “鄂罗死?”
  于文杰拨开李富贵他们,弯腰问道。
  “你们是鄂罗斯人?”
  “于先生知道俄罗斯?”
  “知道,知道,让你们多读书,多读书,图书馆里的书都当成摆设了吗?《职方外纪》里头记的就有这个国家,叫罗斯国,或者罗刹国,不过因为咱们和他们之间过去隔着一个蒙古,而因为Russia的第一个R音是蒙古人不会发的卷舌音,所以蒙古人在前边加一个元音才能读出来,这样再传入汉语,自然音译做了‘俄罗斯’,对,就是这样,《海国图志》有介绍这些。”
  就在于文杰得意洋洋的解释时,就听李富贵问道。
  “那你会说俄罗斯话吗?”
  瞬间,于文杰愣住了,俄罗斯话?
  谁会啊?
  刚才还在学生们面前得意洋洋的他,倒也没气虚,直接的了当地说道。
  “我不会,可大连肯定有人会,那里有同文馆,有人专门学习欧罗巴话和文字,他们那肯定有人会。”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注重翻译人才的培养,早在商朝时期,擅长“四方之语”的翻译人才会被重用,任职释译官员。《礼记》记载:“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懂得东方语言的翻译官称为“寄”,通晓南方语言的为“象”,掌握西方语言的叫“狄鞮”,熟悉北方语言的被称作“译”。
  周朝时期,翻译官被统称为“像胥”,“像胥”负责向“狄、蛮、戎、夷”转达天子的诏命,维护天子对方国、藩国、邦国的统治,安抚四方的诸侯。
  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了“大鸿胪”,掌管边疆诸侯事务,负责对外联络。“大鸿胪”的主管称“译官令”。为培养翻译人才,汉朝时期,官府还设有专门的学校。据《汉书》记载:“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这里的“五方”就是“狄、蛮、戎、夷”等世居之地。
  随后的晋、唐、宋也都设有类似的机构,到了明朝,明太祖诏命应天府设立了“会同馆”,编撰《华夷译语》等工具书,同时培养外语人才。由此可见,咱们汉人本来都是睁眼看世界的。
  得,也就是到了满清,不过是以蛮夷入主中原,结果比历代中原王朝更狂妄自大,自称天朝,闭眼不看世界。相比之下,同样对待西洋,明朝人的视线却是开放的。他们的开放并不是仅仅针对于东方传统地区的交往。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他们同样以好学的胸襟,这样的西方文明敞开了自己的怀抱。
  与另一个世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早在天启年间的《职方外纪》,就提到了欧洲的众多主要国家,其中竟然包括乌克兰、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与希腊等和明朝全无交往的国家,人文自然地理描述基本正确。欧洲的欧罗巴说法,也是明人首创。明人对中国以外世界的认识,超乎朱国强的想象。
  甚至当他设立“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翻译外国书籍时,他意外的发现——居然那么多人会外语,甚至就连自己这边都有不少人会外语。
  比如陈于阶、孙和武、孙和京,受徐光启、孙元化等人的影响,他们不仅会说拉丁语,而且会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除了他们之外,同文馆里还有数十位会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的雇员。对于这些人,朱国强甚至都没有特意网罗,在他提议设立这一机构后,门下的幕僚参军里就有超过五十人毛遂自荐。
  这简直就让朱国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当李长楙他们,甚至就是方以智都能熟练的用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甚至法语说话时,他甚至生出了一种身处二十世纪的错误,别的不说,那怕就是晚清的官场里头,除了海军之外,没有那个衙门里能有这么多人会外语。
  他们为什么会外语?
  像李长楙是家学,他父亲是李之藻,利玛窦的好友参与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李之藻是受地图上的世界之大给震撼到的,所以他才专心西学,其实明末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不是挨了打,然后才想到去学习,就像佛郎机炮,就是明朝嘉靖元年,时任广东巡检的何儒,在葡萄牙商船上看到这种玩意,一瞧便惊讶道“哟,东西啊,咱大明没有,不行,大明天朝必须要有”,于是秘密招募船上的工匠仿制而成,然后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主动的学习,源自于强烈的好奇心,几乎每一个来华的欧洲传教士都曾记述了着中国人的这种强烈“好奇心”,就像利玛窦,无论是在南昌,还是在南京,亦或是北京“人们的好奇心好像发了狂”,来访者络绎不绝,就是想了解西方的事情,各地的士子、官员、甚至于皇亲国戚,都对西洋的学问科技充满了好奇。那怕是远在云南、宁夏那样边远地区不能和他见面的人,也会通过书信与他来往,他收到很多信件,许多人完全不认识,但乐于在信中和他探讨天主教、科技等各方面的话题。当然,更多的是科技等方面的讨论。
  毕竟……这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是一个不读四书五经为荣的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