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跪在地上的近卫信寻,后水尾的心头突然有些激动起来,当年在“紫衣事件”后,德川家光为了羞辱他,派了他的乳母春日局前往京都朝廷面见天皇。按照规定,从五位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面见天皇,但春日局没有官位却在幕府授权下面见天皇,因此他感到自己受到莫大的耻辱。
在“紫衣事件”和“春日局参拜”事件连番打击下,受尽屈辱的他既然不敢对幕府怎样,但又不想再继续做窝囊天皇,唯一能选的便只有退位,其实这也是德川所希望的。
退位后自号后水尾院,将自己比作“水尾帝第二”,而平安时代的清和天皇,就别号水尾帝,意在讥讽德川家光是另一个藤原基经,他是平安时代的权臣,曾逼迫清和天皇退位。他唯一能表示抗争行动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不是他不想抗争,而是他无力抗争。
“是的,明国将军表示,只有将天皇陛下嫁给他,他才会出兵朝鲜……”
跪伏于地的近卫信寻,如实的回答道,尽管消息很早就到了江户,但是朝廷却是刚刚得知,
“哦,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后水尾并没有气恼,而只是在那里沉默着,他在那里思索着这些年来,自己所遭受到的种种羞辱,为什么德川家会千方百计的限制朝廷、公家,为什么德川家光会千方百计的羞辱他?
就是为了控制朝廷,或许他可以在金钱上给予公家一定的补偿,但是公家必须要在他的掌握中,至于天皇……不过只是他眼中的傀儡!
而且这个傀儡甚至就连抗争的权力都没有,唯一的抵抗就是什么?就是退位……
而现在,明国将军的求婚,却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摆脱幕府将军的机会……
第45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机会!
对于身处朝鲜的朱国强来说,他压根就不在乎那个退位的“后水尾”在想什么,也不在乎京都的公家在盘算着什么。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机会,想要抓住机会,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机会就是别人的机会,对于弱者来说,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
当从长崎传来的消息传到义州时,已经九月中旬了,小冰河期的冬天,来的很早,崇祯十四年也不例外,中秋时就已经穿上了秋衣,不过只一个月的功夫,冬天就已经来了,冬雪纷至沓来的同时,战士们也纷纷穿上了冬装。
其实,朱国强一直在等待着冬天的到来,毕竟,另一个世界的朝鲜那个“最寒冷的冬天”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在战争期间,可以准时的把冬装送到一线,万一要是冬装不能准时送到前线的话,到时候败给了天气,可就真的没有天理了。最简单的办法,还是让战士们换上冬装,在冬天到来时,再向南进军。
当崇祯十四的第一场冬雪下来之后,朱国强就命令大军开拔了,出义州、经定州、安州,直指平壤。
“世子爷,前面便是平壤了!”
林庆业指着前方说。
由于积雪覆盖大地,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朱国强根本看不到平壤。
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平壤都不陌生,至少都听说过这个地方,它位于大同江畔,是朝鲜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按照林庆业的介绍,这里是朝鲜北部最为知名的平原,盛产稻米。
听着林庆业的介绍,朱国强笑道。
“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逃到朝鲜,并取代箕子朝鲜,称为‘卫满朝鲜’,后汉武帝派兵灭亡卫满朝鲜,攻占王险城,也就是平壤,在半岛北部设立了四郡,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其中平壤一带即为乐浪郡,是汉四郡的中心……”
手的马鞭扬了扬,朱国强笑道。
“如此算起来,这里也算是我中国故地了。”
“回大将军,我朝鲜出自箕子,箕子本就是中国一员,莫说是汉四郡,整个朝鲜都是中国故地。”
林庆业颇有些骄傲地说道,什么朝鲜人,我们分明就是中国人,是大明人好吧!在朝鲜的一个月中,接触了那么多朝鲜人,知道许多朝鲜人自视甚高,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夷”,遵循华夷之辩的他们自称“小中华”,视自己为华夏的一员。
说实话,这都是老祖宗的功德,现在孝子贤孙都在,也时候让他们回家了。
“朝鲜始国于箕子,其来抵达朝鲜后,则以叙九畴之见,有设八条之教,为辟小中华,其实,小中华与中华,实是一家人,于本世子看来,朝鲜是我中国之地,朝鲜人亦是我中国之人。”
他的话音落下时,周围的朝鲜人无不是激动的驻以言表,如果不是正在行军,估计会立即下马跪拜表示感激,成为中国人——这可真是对朝鲜忠心事大三百年的最高认可了。
过去顶多也就是有天朝的大臣虽然会夸上一句,“朝鲜实不负小中华之名”,但实际上于他们的眼中,朝鲜还是“夷”,可是现在世子爷却直接把他们当成中国人,就像是忠心耿耿的奴才侍候主子几百年后,终于得到主子的认可,一句“往后你就是自家人了”,那种激动,自然是难以言表,那种得意当然也是发自于肺腑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出于对中国的认同感及作为“中国第二”的自豪感,而这一切,到满清入关,占领中国以后,朝日越各国的小中华思想空前膨胀,均认为中国已沦为夷狄,而本国才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老祖宗用几千年,在东亚确立的以天朝为核心、以中华为核心的“东亚秩序”也就此瓦解了,天朝上国在满清那边是个笑话,可是在大明,却是实实在在的。
雪越下越大,官兵们只是顶着风雪继续前行,甚至就连朱国强也只能牵马前进。
在通往平壤的道路两侧,可以看到一些朝鲜民居,多遭毁坏,都是被建奴毁掉的——为了阻挡明军的南下,建奴实施了坚壁清野,放火烧掉了沿途的房屋,填上水井。
沿途所见的那些民居,烧的只剩下一些残木,至于少数砖瓦房,也只剩下些许断垣残壁。这些民居都是建奴放火烧掉的,至于里头的百姓呢?
没有多少人在意,甚至就连朝鲜人自己都不怎么在意。因为风雪太大,行军的速度并不快。
在距离平壤还有不到五十里时,终于又一次见到了前来送信的朝鲜人,领头的朝鲜人是个读书,见面就用生硬的汉话跪地哭诉道。
“天朝天兵总算来了。可恶的胡虏杀我百姓,抢我粮食,掠我妇人,小人求天朝天兵为我朝鲜百姓作主,一定要报这个大仇!”
随后那个朝鲜人又禀报了军情——黄台吉在平壤。
“快快请起,咱们慢慢说。”
将他扶起来,朱国强询问道。
“你是说酋首黄台吉在平壤?”
虽然朱国强从来没有把建奴放在心上,但是对于黄台吉这个人却不能不放在心上,毕竟人是名树是影,他居然亲自率领大军到了平壤,这绝对出乎了他的意料,毕竟,按道理来说,黄台吉是不应该到平壤的,平壤或许是北方的重镇,但是黄台吉绝对没有防守那里的必要,因为无论是带方堡或是正方山城,都位于平壤南部,这样腹背受敌的场面,绝不符合用兵之道啊。
尽管并不符合用兵之道,但是突然如其来的消息,还是让朱国强的眉头锁成了一一团。
事出反常必有妖!
问题是他黄台吉,为什么要出这个妖蛾子!
越是不符合常理,越要注意,他黄台吉干什么?
难道他就不怕后路被切断了吗?
第456章 没有退路的黄台吉
黄台吉确实到了平壤!
这非但出乎大明的意料,甚至出乎所有满清权贵的意料,毕竟,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皇上会选择在平壤御敌。
当黄台吉亲统大军来到平壤时,正是今年冬天初雪下来的时候,看着纷至沓来的雪花时,他哈哈大笑道。
“此战,我大清必胜!”
不是必胜,而是必须胜!
随后,他就开始为迎战明军作了准备,尽管在此之前,就已经坚壁清野了,可真正的准备,还是在黄台吉抵达平壤之后,他不但命人挖掘了长壕,而且还用堡篮临时筑建了多道棱堡要塞,其实,他的长壕就是土篮筑建的棱堡为核心,他作着准备的时候,探马禀报——明军到了!
在距离平壤三十余里的时候,明军就停止了进攻,随后,依山傍水,连营结寨,防守的极为严密。
对此,黄台吉并不觉得意外,毕竟,对手也是一个用兵的行家。他们或许都喜欢兵行险着,但是实际上却是行险用稳,都是尽可能不给对方留下漏洞,毕竟任何漏洞都意味着需要附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德世子来了!”
在大帐中仔细审视地图,黄台吉半晌才吐出这么一句话。他身前的几位大臣,一言不发地站在他的身后。大帐里,静得出奇,更显出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黄台吉终于抬起头来了:
“济尔哈朗,朕问你,如果明军要强攻长壕的话,你有多少把握挡着住他们,此地乃我军与明军正面交锋的地方,万一有失,我大清国恐怕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回皇上,臣在这里筑了长壕,长壕前有树冠布成的鹿角,而且还有我三万八旗新军精锐,即便是朱慈颖率全军来攻,我军也稳如泰山。”
而站在一旁的揆一也自信地说道。
“尊贵的皇帝陛下,请你相信,没有任何人可以攻克你的防线,这个防线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坚固的防线,即便是明军用最新式的榴弹炮攻击,也不会给英勇的八旗军人带来多少伤亡,而且我们用炮垒堡篮筑的炮台上,也有很多大炮,它们都可以发射最新的榴弹,根本不需要担心明军!”
自从来到朝鲜之后,揆一就一直努力扩大与满清的贸易,而帮助他们训练军队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向满清出售火药、火炮以及火枪换取金银外,他还拓展的其它人的许多生意,生意上的顺利让他多次得到公司的嘉奖,这也是他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尽可能的维系与满清的关系,帮助他们训练军队、修建堡垒。
“嗯……”
黄台吉略微点点头,然后说道。
“嗯,话虽然这么说,但是绝对不能轻敌了,我们投入了三万,可明军却有十万大军,只有三万人不行,朕带十几万人马前来,在正面对敌的地方,怎么能只放三万人呢?这回不是要与朱慈颖打个平手,而是要一举重创他,甚至消灭他们!这样吧,再抽调两万人,统归你去调度指挥。”
说罢,他又看着济尔哈朗说道。
“郑王,这次可是难得的机会,明军攻,咱们守,只要咱们守住了长壕,让朱慈颖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他必定是会和咱们和谈的,”
以打促和!
这正是黄台吉来到这里的原因!
深知无论如何,明军都会一路南下,绝不会给自己留活路的黄台吉清楚的知道,大清国的活路在于能不能击败朱慈颖,只有击败了他,让他的牙口崩掉了,吃痛了,他才会不再打大清国的主意。
为了够崩掉朱慈颖的牙,黄台吉亲自领兵来到了平壤。此刻黄台吉一门心思都在如何用兵上,他的眼里只剩下了几十里外的明军,明军会怎么应对呢?
“嗯,皇上,道理确实是如此,不过带方堡和正方山城那边咱们还是不能不防啊,那里可是有一万多明军,万一要是让他们断了咱们的后路可就全完了!”
济尔哈朗再次提醒道。这也是他担心的地方,后路要是给断了,一切可就全完了。
点点头,黄台吉便随着说道:
“嗯,确实需要小心一些,不过眼下咱们并没有别的选择,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吧!在汉城是没有腹背受敌的隐患,可如果让明军破了平壤,朝鲜人必定会纷纷起事,到时候,咱们就是不败而溃了,别忘了,咱们军中还有十万绿营兵,他们可是朝鲜人啊……”
北上平壤御敌,也是迫于无奈,毕竟,朝鲜不是大清国啊,如果任由明军南下到汉城再御敌,黄太吉担心绿营兵动乱。
“皇上,那些绿营兵虽说是朝鲜人,可他们却是猪狗不足的贱人,皇上以他们为兵,发给他们粮饷,还许诺将来立下军功,可以列入高丽八旗,这样的恩遇,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感恩,以奴才看来,无论如何,他们都绝对不会背叛我大清的!”
作为高丽八旗统领的金新达礼,急忙辩白道。他也是朝鲜人,而且是朝鲜两班士族,十几年前出逃投奔满清。作为朝鲜人的他,尽管骨子里看不上那些贱民,可是当然也知道,对于贱民而言,加入绿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生!
在朝鲜贱民想要摆脱“贱民”这个身份的话,只有靠考杂科、武科的科举考试来谋得官职,到时候,他的身份就会变成中人!不过,也只有男人可以考,女人只能一辈子当贱民。可是有多少贱民有机会考杂科、武科?
但贱民都可以加入绿营,成为绿营兵,如果他立下军功入了八旗,他的妻儿也可以一并成为旗人,对于那些猪狗不如的贱民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不会背叛。
“金新达礼,朕当然知道绿营里都是忠心耿耿的奴才,但是他们中的一些难免会受人蛊惑嘛!所以,不得不防啊!况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朝鲜民变四起,到时候我十六万大军吃什么?用什么?所以,咱们在平壤打这一仗,朝鲜人会观望,可如果是在汉城,他们会立即站到明国那边去,朝鲜人……”
长叹一声,黄台吉颇为无奈地说道。
“他们眼里大明才是他们的一切啊!几年前,李王降了大清,可也是口降心不降,朝鲜上下无不以此为耻,但实力不及大清,也就只能如此了,现在大明出兵来救,他们又怎么可能坐壁上观?”
作为占领者的黄台吉,在经历了初入辽东时辽民的反抗之后,清楚的知道一旦大清不能以势压人,会是什么结果。
到那个时候,非但不会没有任何一人为大清所用,他们甚至会纷纷揭竿而起。从四面八方袭击他们。
那个时候前有追兵,后有乱民。到时候可就真的是死路一条。与大清国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平壤击败明军,只有如此,才能够打消那些朝鲜人的反心,让他们甘心当大清国的奴才。
这甚至是大清的唯一的选择。
现在的大清国不能输,同样也输不起。论如何这一仗都必须要赢。要不然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就这么定了,一会朕要亲自到前线去看看那边的情况。”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不放心啊!黄太吉实在是放心不下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那些奴才,毕竟,奴才就是奴才,或许他们可以给主子卖命,但是把大清国的将来交给他们,又怎么可能能放心的下呢?
第457章 稳扎稳打
虽然刚刚入冬,可天空中却飘着雪花,风卷着雪花在天地间飞舞着,尽管幕色尚未降临,但天地间已经是一片模糊。就像被雾气笼罩着似的,让人看不清几十丈外的东西。
在清军的长壕前方,一丛丛挂着雪花的树枝鹿砦,树冠朝向敌方像是一道长墙似的守护后方的清军,
而长壕里的满清兵卒,往往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壕外,勉强只能看到树枝鹿砦的位置,要是风再大些,连树枝鹿砦都会被风雪遮挡住,压根就看不清楚天地。
在漫天的风雪之中,长壕里建奴,眼巴巴的盯着壕外,而在长壕内,那些窝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