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扬了起来,然后轻轻地摸着刀柄。
“为什么要留俘虏!”
说话间,朱国强抽刀砍去,手起刀落的瞬间,鲜血喷溅脑袋滚落到地上。
然后朱国强用他那有些嗄哑的声音:
“传令下去,此战……不留俘!”
……
为什么一定要俘虏呢?
大明可不缺奴隶,在大明的周围,有的是人愿意当大明的奴才。至于这些人他们的手上必定粘着明人的血。
血债血偿,这是人世间最起码的公道,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又有什么公道可言?
不留俘!
在此之前,在威远堡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告诉了黄台吉。告诉了他,等待他们的命运会是什么?既然已经做出了承诺,那么自己就要遵守这个诺言。
人无信而不立。
冷笑着,都坐地上这个血肉模糊的人头。朱国强笑了笑。
“你也够荣幸的,毕竟,是爷我亲手砍了你的脑袋,这可是你上辈子烧了高香了。”
得,就是砍了别人的脑袋,都成了别人的荣幸了。
这到什么地方说理去。可谁又会关心有没有地方说理。不过就是一个死人而已。
“世子爷,这样不留俘虏的话,那接下来咱们攻城的时候,那些建奴肯定会拼命的抵抗的,毕竟,怎么着都是死路一条,到时候他们……”
不等梅春话说完,朱国强就哈哈大笑道。
“我还真不怕他们拼死抵抗!他们要是这么做的话也正合我意,正好全都杀掉。”
大笑之余,他又说到:
“现在多尔衮应该得到消息了吧,梅春,你说他会回师吗?”
第418章 洪承畴的野心
崇祯十四年春天,在冰雪尚未消融的时候,一支浩浩荡荡的满洲蒙古大军就从科尔沁杀进了漠北。从那天起,整个漠北蒙古就燃起了烽火,数十万漠北蒙古牧奴被漠南蒙古各旗掠为已有,而占据着漠北的喀尔喀各部在满蒙联军的进攻下,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只能仓皇而逃。
夜幕又一次在草原上降临了。
奴才们搭起了帆布帐篷,这种产自大连的帆布帐篷,比牛皮帐篷更为轻便。而且便宜,至于牛皮帐篷……在盖州双方的易市上,可以换上好几顶帆布帐篷。
一顶顶土灰色的帐篷间燃起了熊熊簧火。这些撕杀了一天的奴才们烤起了羊肉、牛肉,甚至还烤起了骆驼肉,一时间,营地中到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将盔甲脱于帐篷边的奴才们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并且大口吃嚼着肉食,对于他们来说,今个又是一个收获的好日子——又有漠北蒙古的数千牧民在其头领的率领下归附大清。
不过与外面奴才们的欢天喜地不同,置身于帐中的多尔衮,脸上却没有什么笑色。他所担心的倒不是今天的战事,在他看来,最多到秋天,喀尔喀蒙古就必定会归降他,冬天之前,那怕就是喀尔喀各部的汗王做不了这个决定,那些兀鲁思、鄂托克的领主们也会自己做出选择——要么冬天饿死,要么归顺大清国。
自从他领兵入蒙以来,一直都在尽力招降漠北蒙古,毕竟,他所需要的是为大清国打仗的蒙古人,而不是死人。在蒙八旗的帮助下,他们一路逐水草而击,让上百万蒙古疲于奔命,牲口得到了休养生息。
要是秋天时,牲口还不停消息下来,养养膘的话,一个冬天过后,饿死的可就不仅仅只是牲口了。
“只要再等两三个月就见分晓了!”
从帐中走出来,在漠北的略带凉意的夜风中适意地伸了一下身子,多尔衮望着野茫茫、黑沉沉的草原有些出神。见众人没跟着,洪承畴忙掀开帐篷出来,见他沉吟不语,遂笑道:
“主子,草原上风大,还是回帐吧。”
此时的洪承畴已经穿上了大清国的官袍,甚至就连头发也剃了,瞧着和满清的官员没什么区别。
“唉,睡不着啊!”
多尔衮抿了抿嘴说道。
“现在各部还没有归顺的消息,这么等下去,那边总是让人放心不下啊!”
“主子大可不必担心,现在德世子一真盯着关内,盯着崇祯的皇位,他必定会抓住机会南下的,”
“可明廷不是拒绝他了吗?”
“朝廷越是拒绝,他就越会坚持。”
洪承畴自信道。
“今天与去年不同,去年他实力不足,刚刚出山,现在其麾下十数万精锐,眼下流寇流窜河南、湖北等地,只要他领兵以剿寇的名义进入两省,势必会趁机夺两省之权,效仿当初于南直隶所犯暴行,杀官夺府,然后现借口‘靖难’,如此大明皇位自然是垂手可得!”
说罢,洪承畴冷笑道。
“这么好的机会,谁又会错过?”
略点下头,多尔衮沉吟道。
“机会,确实是好机会,只是……”
皱眉闷哼一声,他又说道。
“只是他没什么动静,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下啊!”
“主子,现在咱们不需要问他,主子麾下猛士谋臣、爪牙之将比之历朝历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主子大可不必担心其它,只管按计划行事既可……”
跟在多尔衮的身后,洪承畴又说道。
“今年先克蒙古,收漠北蒙古百万人丁为我大清所用,仿效当初对漠南蒙古旧法,重新的分封牧地的方式,对归降的蒙古人加以改组,将一个幅员辽阔的鄂托克,分成几个的鄂托克,把几个小的并成大的,再按照的‘盟旗制’将其纳为八旗,到时候,主子麾下必将有不下三十万大军,如此又何愁大业不成!”
甚至远多于三十万!
征服漠北蒙古,壮大自身实力!
这是洪承畴为多尔衮献的第一“策”。尽管他并不了解蒙古,但在这一点他,他倒是与葛尔丹有共通之处,几十年后,准格尔崛起时,葛尔丹就是把征服漠北蒙古视为击败大清的前提,原因无他——就是为了壮大自身实力,为了掠其丁壮为已所用。
蒙古人与其它人不同,他们说是蒙古人,其实他们可以是匈奴人,可以是突厥人,可以是鲜卑人,总之,谁强他们就是谁,谁征服了草原,他们就是什么人。也就是成吉思汗把他们变成了蒙古人,可漠南蒙古才是黄金家族的正统,至于漠北蒙古曾几何时,也不过是漠南蒙古的奴才而已。
但无论如何,只要征服了他们,这些人就会铁了心的为大清国效力。这正是洪承畴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相比于人丁稀少的女真人,蒙古人多啊!人多就意味着兵多,兵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天下!
只要大清国能够夺得天下,他洪承畴就不再是汉奸,不再是败类,而是顺应天命的俊杰!到时候,他就是大清国入主中原的开国功臣,必定可以在大清国位极人臣,世世代代享尽荣化富贵。
不过,要是洪承畴知道自己费尽心机,牺牲名节、为满清效力二十年、几经大战引导满清坐稳江山,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甚至身后还被满清写进了《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的话,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当然,人没有前后眼,对于现在的洪承畴来说,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帮助主子夺得大清的皇位,然后再入主中原,按他的估计,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也就足够了。
“可,到那时,那个人夺了大明的皇位呢?”
多尔衮担心道。
“到那时,他尽发举国之兵来讨伐我大清,又该如何?”
多尔衮反问道。
“主子,在他兵进京城之前,咱们正好趁机与崇祯议和,等到崇祯调边军与其决战时,咱们再趁他们两败俱伤时,发兵入关,到时又何愁不能入主中原!”
要是没有朱国强的出现,再过几年,满清就是这么夺的天下,他们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区区几十万人,征服的一个拥有亿万人口国家。
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可偏偏他们成功了!
是谁促成了这一切?
就是他洪承畴!
在满人之中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大明,同样在汉人之中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满人,正是因为这种了解,才让他总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满清最为重要的建议,最终成就了满清对汉人的奴役。
“洪承畴,那可是亿万汉人啊!”
多尔衮感叹道。
“亿万汉人,以我区区几十万满洲人,又怎么能以小役多?”
主子的感叹,让洪承畴冷笑道。
“主子,又何需如此感叹?亿万汉人,也不过是人而已,当年辽东辽民数百万,现在不还是乖乖的做了大清国的顺民?想要他们乖乖的做顺民,有什么麻烦的!把那些不听话的人都杀了,剩下的自然也就乖乖的做顺民了,百姓不过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要是换成其他人听到这番话或许会被吓一跳,但多尔衮只是略微点点头,杀人!这事儿,咱大清国专业啊。有什么大不了的?
就在这时,突然有传令兵急匆匆的过来禀报道。
“启禀王爷,明军以十数万大军,兵分两路犯我大清,一路北上攻盖州,祖大寿出锦州攻大凌河!”
第419章 多尔衮的死局
兵分两犯!
平虏军北上攻盖州,祖大寿出锦州攻大凌河!
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多尔衮睁大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本还像是诸葛亮似的在那里侃侃而谈的洪承畴也傻了眼。
平虏军北上!
“他,他不要皇位了,这,这不可能啊!”
洪承畴喃喃自语时,多尔衮的脸上却没有丝毫血色,又一次被人抄了老窝了!
现在怎么办?
此时多尔衮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完了!
想到现在不过只有区区五万人马分散在各地,多尔衮的心里是那个苦啊。
人家不过是到蒙古走了一圈,你怎么又捅了人家的后门了!
还是第二次!
瞧着洪承畴时,多尔衮的神情也是复杂至极,这家伙不是信誓旦旦的说朱慈颖那家伙不会出兵吗?
“洪承畴……”
“奴才罪该万死!”
洪承畴急忙跪下磕头道。
“奴才实在是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不要皇位,实在是想不通啊……”
“你想不通,本王能想通!”
多尔衮的脸色冰冷,且没有丝毫血色。
“搁他朱慈颖的眼里,他是想要灭了我大清后,然后再携灭虏之威,名正言顺的夺天下,你我只算到了龙椅动人心,可是却不曾算到,他朱慈颖的心中所想啊!他曾在威远堡那边对皇上说过那番话——文明的原则是:我们对待野蛮人要仁慈过他们对待文明人,我们不能降格到和野蛮人的水平。”
凝视着苍穹下的大草原,多尔衮面无表情道。
“但是我是个异类,我并不觉得自己是文明的一部分,我更加原始,我可以做一些文明人做不到的事情……我的将士会杀掉你。不仅是你。还有你们所有人,一个不留。而我只需要看着而已。”
眼帘轻垂,多尔衮长叹道。
“我们之有笔账要算,在他的眼里,相比于皇位,他更愿意先算清那笔账,这笔账是什么?”
随后,多尔衮陷入了沉默,已经不需要再言语了,现在他的心里是那个后悔啊!毕竟,他一早就知道了朱慈颖与黄台吉的这番对话,为什么就没有看到这番话里的意思呢?
从这话里的浓浓杀意,还不明白对于朱慈颖来说,什么最重要吗?
皇位?
若是他能平辽,又何愁得不到皇位?
“他是想要杀尽天下的满洲人啊!在他的心里头,压根就没有想过给满洲人留下活路……他不会让自己后悔的,所以他必定是要算清这笔账,洪承畴,你告诉本王,要是他想杀尽天下的满洲人,本王……”
扭头看着洪承畴,多尔衮的心里是那个后悔啊。
如果没有发兵蒙古,又怎么可以会中了那人的奸计,让他阴谋得逞,怎么可能把大清国的腹心敞开于他的眼前,上一次是这样,这一次,同样也是这样。
“王爷,不是咱们没算到,是,是,实在是那人不按常理出牌啊!”
洪承畴叹道。
“去年谁能想到,他在扬州待罪时,会从海路北上趁我后方空虚,直取盛京?眼下,谁又想到,他居然可以不去夺大明的皇位,非要与我大清不死不休啊!”
洪承畴确实理解不了,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在外辱的面前,自家那点琐碎事又算得了什么?只有一致对外,才是赢得最终胜利的保证。等到击败外敌后,再去夺那个皇位,难道不香吗?
不香!
至少在洪承畴等人看来,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于他们看来只有像石敬塘那样为了皇位,甚至不惜割让土地,不惜称“儿皇帝”才是欲为君王者应该做的事情。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丈夫能屈能伸,在他们的眼中,这才成大事者的共同之处。
“我们错了,错在以常理算他……”
摇摇头,多尔衮叹道。
“按常理,他必定会千方进计的入关夺皇位,可要是他能复辽,有此奇功,崇祯无能,他又何愁做不了皇帝。夺不了皇位?”
现在多尔衮甚至想到了自己,要是当初他与阿巴泰一同南下,趁朱慈颖兵力不足时,合力将其力败于南京,然后攻取南京,尽取明国繁华之地,然后再切断大明的漕运粮饷,有了这样泼天大的功劳,想要夺取皇位,岂不是轻而易举?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
“洪承畴,明军正在进逼盛京,虽说现在盛京城不如过去,可那里毕竟是我大清的京城重地,这次明军要是夺了盛京,恐怕绝对不会再让出来了,你说……本王该怎么办?”
尽管洪承畴先前的计划已经失败了,但是多尔衮还是需要这个军师,好去解决眼下的困境。
“这……”
面对王爷的询问,洪承畴不禁皱眉,沉默片刻,他才说道。
“王爷,现在大军回师救援盛京,能来得急吗?”
多尔衮想了会,只是摇头不语。
从这里回师盛京,那可是足足两千里,那能来的急啊!行军打仗这么多年,他又岂不知道围点打援,这可是大清国最常用的办法。
“估且不说朱慈颖大炮极多,以炮攻城本身就是他擅长的事情,即便是盛京那边守个十天半个月的,恐怕等到咱们回师的时候,那边朱慈颖的大军早就在那等着咱们,围点打援,这才是用兵之道啊!”
大清国这些年是怎么一点点的蚕食明朝的国土,靠的不就是围点打援吗?先围住一个必救之城,迫使明军派兵救援,然后在野战中将其击败,败了援军,守城的将领最后也就只有投降一条路可选了。
攻城?
城墙那么高,那么厚,谁没事攻城玩啊!
要打,还是把攻城变成野战,这才是最适合大清国的打法啊。
“既然如此,那回援盛京,可就是必败之局了!”
围点打援等的是什么?
等的就是援军啊!
把攻城变成野战是大清国的打法,现在同样也是他朱慈颖的打法啊!他的平虏军和其它的明军可不一样,他们可是不怕野战的!
“以奴才看来,现在明军气势正盛,如果我们非要回师盛京,和他们硬碰硬的话,咱们必定讨不到便宜,所以,以奴才看来,不妨……”
稍作犹豫,洪承畴往暮色中苍穹看去,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不妨,把盛京让给他!”
尽管洪承畴的化身不大,但是听在多尔衮的耳中却像是雷鸣一般。
“什么!让给他,他就不杀我们女真人了?”
在这一瞬间,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