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摇着头,黄台吉笑道:
“行军打仗总是难免会风险的,我大清国的兵,什么时候怕过风险?况且,咱不能老是呆在朝鲜,这么呆下去,军心涣散不说,早晚会出事端的,范文程,你还记得当年你建议朕出兵蒙古,收降蒙古时说过的话吗?”
“奴才记得!”
范文程说道:
“当日朕问你,击败蒙古后,如何让蒙古人心甘情愿为我所用,你说,不需要让他心甘情愿为我所用,只要让他们心甘情愿随我抢明即可!”
当强盗的从来不介意说出自己强盗的身份,只有强盗的子孙才会千方百计的替祖宗掩饰。
“皇上,满洲穷,蒙古人更穷,只要有机会,他们必定心甘情愿随我抢明,于蒙古是抢明,于我满洲来说就是征明,抢与征,并没有什么区别。”
“坐吧,”
黄台吉随口说道,
“抢与征没有区别,可是对于奴才们来说,征就是抢,没有了抢就没有了征,要是不能从汉人身上抢东西,奴才们们早晚会心生怨气的,多尔衮已经收降了30000户生女真,明年,他应该就会去征蒙古了……”
突然黄台吉提到了多尔衮,表情显得有些复杂。
“去年多尔衮征明回来的时候,掠获甚多,足够他挥霍两三年的,可是如果两三年后没有了呢?再次征明?”
黄台吉冷笑道。
“恐怕他这边大军一动,那边朱慈颖就会把盛京占了,这次再占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放手了。”
“主子,三两年内,只要收降了蒙古,睿亲王肯定会征大连的。”
“征大连……”
黄台吉反问:
“征大连,他能得到什么?要是征不动呢?”
“主子……”
范文程心头一紧。
“今个只有你我二人,范文程你就说实话,照眼下的形式,朕或者多尔衮,能不能攻得下大连?”
皇上的问题让范文程变成了哑巴,原本虚坐着的他们,立即跪伏于地。
“奴才万死!”
一句“万死”道出了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看着跪在地上的范文程,黄台吉就像是想通了什么似的,叹气道。
“朕若是能与多尔衮合兵一处,尚且赢的可能,可要是像是现在这样的话……”
黄台吉摇摇头,
“别说赢了,只怕一旦输了世上就再也没有满洲了,”
五年前黄台吉将“女真”易名为“满洲”,从那时他曾一度觉得辽东就是满洲人的满洲,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满洲随时都有可能丢掉啊,尤其是眼下满洲分裂成两股之后,更是如此。
“现在朕甚至理解了崇祯,理解了他为什么总是无法集中全力进攻辽东,说白了力量被牵制住了,现在大清国可不正是如此,内忧外患啊,多尔衮形同独立,如此下去,局势只会越来越有利于明国啊……”
兴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实在是有些心烦意乱,黄台吉说起来也就毫不隐瞒了。
“现在,大清国不能像过去一样,集中兵力对付明国,而明国呢?对明国倒也是一件好事,在多尔衮用兵黑龙江后,今年锦州那边压力骤减,要是明年多尔衮对蒙古用兵时,崇祯能抓住机会的话,其必定可以调边军南下清剿流寇,顶多两三年时间,流寇就会被平定,而届时……”
黄台吉顿了顿,倒没有说下去。
“主子英明!”
范文程连忙磕头道。
“如此一来,大连也就势力不再是我大清之患了,待崇祯平定了流寇,势必会用兵大连,大连朱慈颖就是明国的曹操,但凡是能抽出手来,崇祯又怎么可能容得下了!到时候,他自然会动手替我大清除掉一个劲敌。”
“谁说这对咱们来说就是好事了?”
黄台吉笑道,
“不过你说得也是,对咱们来说确实是除了一个劲敌,可是,你别忘了,多尔衮还在,到时候,咱们可能少了一个劲敌,可是却仍然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劲敌,明国啊……那可是天朝上国啊!”
尽管心里头恨不得得入主中原,成为那片如画江山的主人,可是在内心深处黄台吉对大明却仍然是敬畏的,他相信只要大明遇到明君,只要大明腾出手来,满洲压根就不是天朝的对手。
相比于大明,满洲实在是太小了,而且人也太少了,这一仗不就是如此,阿巴泰一死,他率领的几万精锐一亡,大清国就像是被打断了脊梁似的,只能拼命的想办法扩充实力,兵力不足的困境不仅困扰着多尔衮,同样也困扰着他。
尽管这段时间,黄台吉一直在通过招募朝鲜人组建绿营兵的方式,把军队扩充到了十万人,但是和大明还是没办法比啊。
就是平虏军一军也有十万人啊!
要是大明从关内的流寇抽开身,关内能少点灾荒的话,大明的军队又何止百万啊!
到那时,大明只需要调动大军,硬碾也能把满洲碾死。
大明啊!
真得是太大了!
所以一直以来,对于皇太极来说,他所想的无非就是能够争取到一个与大明平起平坐的位置。
但是大明又怎么可能会给他这个位置呢?
打下去,打到他们愿意给这个位置,就像当年宋朝和辽国和金国一样,要把他们打服了,到最后他们总会答应自己的请求,其实自己要求的并不高,不过只是一个兄弟之邦而已。
可即便是这个位置,他们也不愿意给大清啊。明朝过去或许是屡战屡败,但是他们的却也是屡败屡战,从来都没有服软过。
这个明国可真是的,你们骨头那么硬干什么?
你们的骨头要是没有那么硬的话,估计咱们早就手拉手的成为好朋友,为了兄弟之邦。
这样多好。
这个时候他显然忘了,已核实,他也曾一度做过要入主中原的梦想,现在之所以会这么想,恐怕还是因为开始感觉到自己处于下风了。
“大明实在太大了,实在太强了。想要击败大明的话,仅仅只是靠着战场上的蛮力肯定是不行的,还要想其他的办法。所以……”
黄台吉沉声说道。
“朕,想去见一见朱慈颖!”
第401章 给郑家的大买卖
对于身在大连的朱慈颖来说,他并不知道黄台吉要见自己,不过他倒是在自己的大将军府里这里见到了一位从南方来的客人。
郑鸿逵!
世人对于郑家的了解,往往是世人皆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是个惊天动地的大英雄。
可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正是郑鸿逵策划了唐王朱聿键登基为隆武帝,可以说,没有他的话,也许历史上就不会再有“国姓爷”,至少不会再有这个名字。
而他今年刚考取武进士,并且获封锦衣卫都指挥使。不过,他并没有在京城呆下去,接到大哥的秘信后,就立即赶到了大连求见平虏大将军。
对于他的到来,朱国强自然是表示欢迎,毕竟,在郑家几兄弟中,郑鸿逵最不显山不露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堪称是郑芝龙的智囊。
其实,这些朱国强一直在等着郑家的人,现在郑鸿逵来了,反倒是正好,一见面郑鸿逵并没有指责方以智在长崎杀人抢船,而是先对世子爷促成“华租界”的设立表示欣喜,然后又对方以智能替郑家教训“家奴”表示感激。
至于船上的银货,郑鸿逵更是大方至极,直接表示世子爷在辽东抗虏不易,那些银子福建总兵捐助军需的。
不简单啊!
盯着谈笑风声的郑鸿逵,朱国强真的对他另眼相看了。历史上,他在得知清军渡过长江,退往福建的途中于杭州遇见唐王朱聿键,便邀请其一起回到福建。郑鸿逵那时就打算以朱聿键继任南明皇帝,正是通过这个劝进之功,郑家从福建总兵一跃成为福建的实际掌握人。
这个人啊,可真不简单啊!
他不简单,郑芝龙更不简单,在大明的官场之中,郑芝龙同样也是一个异类,他在十七岁时,带着两个弟弟,被父亲送往从事出洋贸易的舅父黄成手下,学习经商。从此之后开始频繁横跨大洋,往来于东洋倭国、南洋的马尼拉、会安和大明之间,周旋在倭人、荷兰人、富商、海盗之中。
可以说他是大明所有的官员中,见识最广,眼界最开阔的官员,那怕他是海盗出身,可是这样的人,在大明的官场中确实是稀罕的很。
“如此,便多谢郑总兵了,说起来,实在是冒昧的很,今年北方数省大旱,流民腾起,为了安顿流民,我可以说是穷尽所能,后来听说福建隔海相望有大岛,是个沃野千里的地方,岛上只有少量土人,为安顿流民,我便派人夺据红毛夷占据的南北两座夷城,可不曾想郑总兵却早已在台湾安顿流民。待我知道此事后,特意嘱托府中去信大员县,令其一定要妥善安置郑总兵派去的流民,往后,郑总兵派去流民,一率参照府里安顿办法加以安置,绝不能有丝毫闪失,圣仪,你放心,福建只管往大员遣流民,我必定会妥协安顿他们!”
世子爷的话,让郑鸿逵的心里那是一个难受啊!
大哥让我过来,就是为了要回大员城啊!
你,你世子爷好好的辽东山东不呆着,非跟郑家抢什么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干什么?
你堂堂世子爷,谁能把你怎么的了。可郑家不一样啊,郑家虽说有钱,可总归是海盗出身,要是将来那天得罪了皇帝,那可是要杀人抄家的,台湾……那可是郑家的退路啊!
“世子爷……”
就在郑鸿逵刚想开口,朱国强笑道。
“台湾那个地方可真是好地方啊,这不过才几个月,北方移民就在那里垦田不下50万亩,那里的土地肥沃,亩产稻谷不下两石,非但能养活屯垦的移民,甚至还接济了辽东二十万石军粮,明年我计划往台湾移民五十万,开垦五百万亩良田,到那时一年就能得米粮数百万石,这台湾可就真不愧是我大明的新鱼米之乡了,有此海上粮仓,我平虏军十数万将军,就再没有饥食之忧,我也不需要为军粮发愁,台湾啊……可真是个好地方哪!”
话到了嘴边,郑鸿逵变成了哑巴,原本他还想说,台湾那地方荒凉非常,世子爷何必要那片荒地,您老平虏差银子不?大哥愿意出一百万两买台湾。这可是额外掏的,怎么样,够诚意吧。
可却不曾想世子爷的几句话,直接把郑鸿逵给堵死了。
几百万石军粮!
那怕就是郑鸿逵自己也被吓到了,台湾真的有那么富庶吗?还别说郑鸿逵的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底的,台湾确实是沃野千里,但是前提是得有人去种地啊。
不过眼下,北方确实不缺人啊——流民遍地!
单就是在山东就有数百万流民!
只要把这些流民安置到台湾,台湾必定可以变成粮仓,至于他们种出的粮食,何止是军粮,根本就是几百万人的救命粮!
大哥啊!
这……台湾是要不回来了!
现在台湾搁世子爷眼里,那里是个荒岛啊,分明就是几百万人活命的地方啊!别说是一百万两,就是四五百万两,也不可能换来那个岛了。
大哥啊……这次,咱们郑家可是亏大了!
心里这么寻思着,郑鸿逵心里对这位世子爷也是各种不满起来,你一个堂堂世子爷,非想着什么海外干什么?这不是只有我们这些海商才想的地方吗?你倒好,一出手就把郑家的退路给断了。
你世子爷可是宗室,清贵的很,何,何必如此呢?至于老百姓,你们老朱家的王爷,有几个在意那些老百姓的啊!
你在意归在意,别和老郑家抢东西啊!
不对,是抢地盘啊!
尽管郑鸿逵的脸上带着笑,可朱国强又怎么可能没瞧出他眼中一闪而过的难过!
郑芝龙会难过!
这是肯定的,毕竟他早就从何斌的那里得知,台湾是郑家的退路,甚至在历史上,清军占领仙霞关后,郑鸿逵也曾劝说郑芝龙退往海上,退到台湾去,但蝗郑芝龙不接受。郑家人对台湾动的念头可不是三年两年的念头了。
甚至就连之前的那些话,那也是说郑鸿逵听的,是拿来堵他的话的。
要是这样你还说出来,那可就是不给我面子了,堂堂世子爷的面子,你不给,我是会不高兴的。
世子爷不高兴会干什么?
天知道!
但是,朱国强倒没有威逼郑家的意思,倒不是因为郑芝龙有多强,或者对郑成功有多么景仰。而是因为朱国强需要郑芝龙啊!
郑芝龙有什么?
有钱……不,有船!
当年作海盗的时候,凭借雄厚的财力,郑芝龙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赫然已经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实力派,拥有大小船只1000多艘,部下近4万人。现在尽管接受了大明的招安,成为大明海防游击将军,坐镇闽海。但他的“海上生意”依旧如日中天,甚至相比过去大船更多了。
拥有上千艘海船的郑芝龙,绝对称得上东亚海上霸主级的存在。就是朱国强想挑战他,那也得考虑考虑,甚至之所以会南下台湾,说白了,就是吃准他郑芝龙不敢对自己动手。
因为他出身不好啊!
而且事实也是如此,但是眼下,朱国强确实需要郑芝龙,需要强大的郑家海上力量。
看着郑鸿逵,朱国强忽然笑了起来:
“圣仪,说起来,我倒有一单大买卖要给你做。”
“大买卖?”
郑鸿逵诧异道,
“什么买卖?”
“人!”
朱国强笑道,
“流民!现在北方有流民数百万,我想请你们用船把他们运到海外去。”
第402章 史无前例的大生意
“运人?”
郑鸿逵诧异道。
“世子想让我们帮你把流民送台湾去?”
“不仅仅只是台湾!”
朱国强摆手说道。
“还有真腊,嗯,应该是真腊的河口三角洲一带,仅仅只是靠一个台湾,肯定不够安顿几百万流民的,所以两个月前,我就派人过去了,现在他们已经在当地筑了土城,并且开垦了上万亩良田。”
流民太多,台湾太小,还是要把目光放远一些啊!
还好,世界那么大,总能安得下大明的流民。
心底感叹着,朱国强又说道。
“这几年,北方年年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不说,不知多少百姓或是饿死,或者沦为流寇,这天下想要安稳,就非得解决流民问题不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移民,把他们全部都移民到海外去,相比于灾害连年的北方,台湾也好,真腊也罢,可都是一个好地方啊!四季如夏,没有旱涝之忧,那样的地方,正适合安顿流民,只是这流民太多了!”
朱国强叹口气。
“即便是我竭尽全力,也不可能把流民全都运出去,而且我这边船也太少了些,所以呢,我想既然郑总兵麾下那么多船只,不妨助我把流民运往海外,不知郑圣仪以为如何?”
“这……”
郑鸿逵说道。
“这,这从山东把流民运往台湾或者真腊,那耗费必定不少吧!”
这可不是三两万人,而是几百万人!
把这么多人运到海外要花多长时间?
要用多少船?
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毕竟,那可是几百万人呀。
但是话说回来,把这几百万人运到海外去,这确实是比大生意,不说别的,单就是这些人的运费,那就是……
那怕就是见惯了大场面,这个时候,只要一想到那么多人都运到海外所能挣到的钱,郑鸿逵还是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这未免也太多了吧!这可真是大生意啊!
“确实不少。”
朱国强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