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搜寻郑和宝船以及海图的任务就落在了“内卫司”的身上。不过只过了三天,京城那边的情报站就收到了命令。
收到命令后,一直潜伏在京城的李三倒也不担心,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罢了。
和往常一样,近晌午的时候,李三便提着食盒进了兵部衙门,给衙门里的大老爷们送饭,这送饭菜也分先后,先送位高的,然后再送位低的。
“宋老爷,您定的饭菜。”
看着桌上的饭菜,宋玉笑道。
“李三啊,今个的饭菜瞧着卖相不错,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给大老爷们的饭菜,当然得用心。”
李三笑着问道。
“宋老爷,听说您管着兵部库房?”
宋玉笑道:
“嗯,就是一闲差,这库房既没的兵器子药能拿出去卖,也没有典籍秘藏供人抄写,就是藏着些文书老档,实在是清闲的很。”
因为识字率高,大明的出版业极为发达,书坊无所不印,印书不愁销路,就是缺书稿,尤其是好稿子。在缺书稿的情况下,为了书商就把盯上了藏书众多的官府,尤其是文渊阁,虽然那里不对百姓开放,可有钱能使鬼推磨,书商们自然有办法。
京官清贫,书商有钱,于是高价请官员代抄,再加以刊印,早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的产业链。甚至,这都成了一些京官们谋生的本钱。
不过,这种事显然与宋玉无关,库房就是的档案馆,谁会需要那些文书老档?
李三说道。
“宋老爷,前几天,我们酒楼里来了个浙江那边的人,说是想在兵部库房这边抄些东西,那人说要是事成必有重谢。”
“哦?是吗?”
“那人说愿意出五百两银子。”
当天下午,宋玉先翻阅了一些资料后,便一个人去了库房。
库吏见过礼后,便问道。
“不知宋主事要寻什么文书?”
宋玉笑道:
“三宝太监的航海图,就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再加上《宝船营造纪要》。”
库吏疑惑了好一会,才说道。
“主事稍等,让我寻寻。”
成化年间,有太监建议仿效永乐,下西洋获取珍宝钱财。谁知兵部尚书项忠率人翻了几天几夜,所寻资料却丝毫不见踪影。一番调查之后发现,原来是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将这些资料藏起来了。对此,刘大夏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案虽在,亦当毁之……”
这话是说,就算航海图还在,也应该毁掉。
可传着传着就成了“取而焚之”,说刘大夏把航海图给烧了,刘大夏因此成为后世互联网上的民族罪人。
其实烧个毛啊。按大明律,焚毁制书那要掉脑袋重罪,借刘大夏八个胆子都不敢私自销毁,顶多也就是一时藏起来而已。
郑和航海图,至少在崇祯年间还好好的呆在库房里。茅元仪编写《武备志》,就将其将录入其中,足足录了几十页!
即便航海图被毁掉,也是在满清焚毁和文渊阁里几百万册藏书一同烧毁的。
库吏按照索引寻了一会,很快就把航海图找到。除了全名为《自宝船厂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之外,还有几百册类似航海日志的文字资料,记录沿途各国风土人情以及各国的特产等内容。
宋玉直接叫来几个书吏,将这些资料全文抄摹,航海图也临摹一份下来。
几天后,当宋玉命把抄摹的海图和书册送到酒楼里,拿到银子时,瞧着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五百两银子,这海商可真是阔气啊!不过,这海图又有什么和?”
……
“爷,有了这些海图,我保准能到达海图的每一个地方,爷,你看这里……”
盯着桌子上的海图,李惠美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这阵子她一直在学习怎么用六分仪以及钟表测经纬度,不过那些都需要计算,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这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学会的,况且仅仅只懂得测量经纬度,并不意味着就能航海,毕竟,海上航行还需要面对包括洋流风向在内的各种问题。
而郑和海图的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以后世人看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海图,恰恰是此时大明的船主们所熟悉的。
朱国强带来的19世纪初技术水平的航海技术或许先进,但是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都不一定能够普及,眼下这些海图是进行东南亚殖民最合适的选择。
“惠美,你不用亲自过去,这个月,先试着用这个海图指引去一趟河口那边,先在当地开辟一个据点,然后再慢慢的把移民送过去,可惜了……”
朱国强摇头长叹道。
“营造纪要居然焚毁了,要不然就能造出大宝船了,这样运移民也就能多运一些过去。”
尽管海图在京城,可是宝船的营造纪要却一直存放于南京的龙江船厂,早就和船厂一起毁于历史之中,这着实让人感觉可惜,毕竟,那可是传说中的“万吨巨船”啊。
“大宝船?”
李惠美反问道。
“其实船小运的人也不一定少到那去,就是二十多丈长的封舟,顶多也就是坐上五六百人,船大了看似运的人多了些,可船上的水手也多,操纵起来更不灵活,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也是得不尝失,毕竟船上运的都是人……”
听着李惠美在那解释着大船与小船之间的利弊,朱国强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
“船大船小,眼下无所谓,不过对于海军来说,重炮巨舰才是未来,至于眼下,最重要的是运人!”
手指在海图上画了一条线,最后落到台湾的位置上,他又说道。
“我们要把人送到这里,把几十万、上百万的百姓安置到这里,然后再从这里扩散到整个南洋……”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现恐怕是最适合殖民台湾的时代,受小冰河期的影响,现在的台湾倒不算是处于亚热带地区,鸡笼的冬天会下大雪,至于大员,也就是后世的台南那,那里的冬天仍然需在穿厚衣服。
这也难怪,毕竟海南都下大雪啊!
这样类似于温带的气侯减少了许多热带疾病,这无疑更有利于移民的拓殖。
“我们可以先从这里开始,然后就是河口,”
手指在地图上划着,一直划到后世湄公河三角洲的位置,然后又划遍了南洋各地。
这些地方都应该是自古以来就属于华夏的地方,毕竟,华夏最早发现这些地区。
不过,现在让别人抢了先,不过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只要抓紧时间,这些地区还是会成为大明新的鱼米之乡。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切,必须要先解决一件事——荷兰!
除了荷兰之外,还有郑家,因为他们是在这个道路上不可能回避的力量。如果成为敌人,一定会给移民的路上增加很多的风险。
“哎,还是要谈判啊。”
第381章 狮子大开口
最近比较烦!
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的安东尼·范·迪门心情非常不爽,甚至可以说恼火!
其实,原本的他的心情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商人,不,应该说失败的商人,二十年前他加入了东印度公司。后来就常驻于巴达维亚,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就一路官运亨通,四年前晋升为巴达维亚总督,甚至早在九年前,他就获得任命为海军上将。
在过去的两年间,为了加强公司在马六甲地区的统治并控制自印度至明国的航海线,他代表荷兰与德尔纳特苏丹签订了一纸非常有利于荷兰的条约,从此经由战争,逐一夺取原本归于葡萄牙的殖民点!
眼看着将要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时,突然,北方传来的消息打了他一闷棍!
明军居然占领了热遮兰城!
那可是荷兰的殖民地啊!
而更让人恼火的是——热遮兰城沦陷的那么快,完全是因为城内日本雇佣兵的背叛。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即作出了一个决定,杀掉巴达维亚的所有日本人。
六百多个日本雇佣兵和他们的家人,一夜之间就被杀光了,尽管失去了一支战斗力强悍,让土人畏惧的雇佣兵,但至少巴达维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上帝可以作证,根本谈不上安全,毕竟,巴达维亚还有一万多明国人呢。要是有选择的话,安东尼和巴达维亚议会的议员们,都想一并解决了他们,可……他不敢啊!
毕竟,现在不是十九世纪,大明不是满清!
早在他晋升为海军上将时,荷兰舰队就在料罗湾吃了大亏。舰队的损失不说,荷兰人当时甚至失去了到大明沿海进行贸易的权利,这等于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排挤在大明的市场之外!
与大明进行贸易,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根本,至于香料,香料的暴利时代早就结束了。失去了大明失去的不仅仅是巨额利润,甚至会导致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东印度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赚钱,为了与大明进行贸易!
所以在安东尼·范·迪门接任了巴达维亚总督一职后的头等大事,就是重新打开大明市场的大门……有了料罗湾海战的失败,他当然不能用战争去解决问题。那场海战的胜利,让他意识到,大明绝对不是印度的土酋或者东南亚的土著。而且也打不过明国的水师……哪怕从荷兰本土调集庞大的舰队,也不足以摧毁明国的水师,迫使他们屈服。
既然战争无法解决问题,更不可能让他们屈服,那就谈判吧!
上一次,是通过与郑芝龙的谈判,通过与他进行独家贸易解决了贸易问题,重新打开商路。
那么这一次呢?
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安东尼·范·迪门都愿意派出舰队收复热遮兰城,可这意味着大规模的战争,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和更大的风险。以公司的财力,尤其是在与葡萄牙人之间的战争正在进行时,他根本无法进行这样的豪赌——公司不可能同时和两个强大的敌人开战,别说是打输了,那怕就是打成持久战公司也得倒闭!
葡萄牙或者明国?
选择那一个?
就在安东尼·范·迪门心烦意乱,不知是选择继续进攻葡萄牙夺取贸易航线,还是夺回热遮兰,保证最前方的贸易据点时。
上一任大员专员的妻子阿德里安娜·奎娜却突然来到了巴达维亚,并且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大明的德王世子殿下希望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去大连,与他进行贸易谈判!
和王子殿下进行谈判!
直接面对面的谈判!
我的上帝,对于安东尼·范·迪门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因为自从欧洲人航海来到大明,就期待着与他们的皇帝、贵族见面,谈判贸易问题,但……几乎从没有没达成这一愿意!
我们愿意付出一切,那怕是出卖上帝,只要能够见到他们的国王!
多少年来,不知多少人发下这样的誓愿,可从来不曾实现过!
现在,见不到国王,见到王子也行啊!
只要能见到那位王子殿下,那么就有机会开放贸易。相比之下热兰遮城压根就不重要,至于城里头的荷兰人,嗯,都是卑鄙无耻的日本人杀的。和明国有什么关系。
面对这样的天赐良机,安东尼·范·迪门自然是迫不及待的登上一艘盖伦船,换成其它人,他不是不放心,是不愿意让这么大的功劳落到别人身上,又拉上了一船枪炮和火药,听说明国正在北方和野蛮的鞑靼人打仗,肯定需要这些武器,这就是见面礼了。
在航行途中,他甚至急不可耐的盘算起了了一大堆将要开出的条件了!
贸易谈判,既然是谈判,那就应该争取一些条件!
作为一心想要开辟东方贸易的安东尼·范·迪门来说,他想要的很多!比如他希望拥有和澳门一样的租借地,嗯,这个可以作为补偿,失去热兰遮城的补偿,当然还就是由东印度公司舰船在大明沿海的航行自由,可是进入大明的任何一个港口……
“这是不可能的……总督阁下,可以向您保证,您必定可以从明国满载各种商品返回,也会成为第一个与明国的王子殿下见面,并且达成贸易协议的荷兰官员,你会成为整个联合省的英雄。但是王子殿下绝不会同意你的这些要求,完全没有一丝可能,您的要求太荒唐了,他既然征服了热兰遮城,又怎么可能会同意将土地出租给东印度公司呢?至于所有的港口,总督阁下,你要明白,对于荷兰而言需要的是什么?是进入他们的港口进行贸易,但不是每个港口都可以进行贸易!”
作为俘虏被释放的阿德里安娜·奎娜安娜,现在的身份是双方之间的信使。不过,她的立场并不仅仅是站在荷兰的一方,她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毕竟,这个立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回报。
作为一个女人,她并不想像过去一样,把自己的全部命运都寄托在男人的身上,而那位世子爷给了一个新的新机遇。
只要抓住这个机遇,她就有可能成为整个阿姆斯特丹甚至整个欧洲最为富有的女人。
当然,想要抓住这个机会。需要牺牲东印度公司的一些利益。可公司的利益又与她何干呢?
“我相信,如果你提出这些条件套无疑就是在向他宣战,你不要忘记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军,他的麾下有整个东方最强大的军队。”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阿德里安娜·奎娜就站在安东尼·范·迪门的身边,她的语气显得非常平静。
“战争,我想这绝对不是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们希望看到的结局,你说呢?”
阿德里安娜·奎娜的提醒让安东尼·范·迪门整个人都变成了哑巴。对于阿姆斯特丹来说,他们所希望的自然是贸易,希望的是能够和天朝开展贸易,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至于战争。上帝也可以作证,我去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们不介意他们用军事手段从土人的手中抢夺财富。但是他们绝不希望公司和天朝发生战争,毕竟,公司需要天朝的商品。
“好吧,我想你是对的,但是,你知道,这只是谈判的技巧而已。”
范·迪门颇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
“说不定我们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第382章 天朝的强硬
“尽量靠近炮台!”
在船队进入大连湾海域时,注意到安东尼·范·迪门特意对船长吩咐道。然后他和身边的几名军官都趁机用望远镜观察着炮台。
当他们从望远镜中,看到那些口径巨大的海防炮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我的上帝啊,他们居然铸造出了这么大的火炮!”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口径如此之大的火炮,即便在欧洲,也没有这么大的火炮!
“他们的实力很强,看来,即便是是没有日本人,他们也能打下热兰遮城!”
放下了望远镜,揆一沉吟了一会儿,低声说。
“总督阁下,看来我们在重新考虑与明国人谈判的事情了!”
现在不过二十五岁的揆一压根就不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他原本应该在十几年后出任大员高级专员,然后在那里被郑成功赶出热兰遮,至于他自己也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而眼下,他不过只是东印度公司的商务而已,随同总督一同出访明国,参与这场注定将载入历史,甚至在整个欧洲引起轰动的贸易谈判。
“嗯……”
默默的点点头,安东尼·范·迪门的脸色显得很难看——他的船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