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55章 誓扫虏奴不顾身
虽说方以智与孙之洁等人放弃了科举的机会从京城到天津走水路来到了大连,可一般人绝对没有可能见到大将军的,毕竟他是平虏大将军而非闲散的宗室。
其实方以智他们倒也没有想要拜见的意思,他们所以会来到大连是为了应聘入大将军幕府,现在拜不拜一件大将军,反倒是其次。
当方以智与孙之洁等人来到大连的聚贤楼时,这座巨型楼里已经住满了来自各地的士人,其实各地士人对于这位世子爷的评论不一,有人觉得他是大明难得一见的贤藩,有人觉得他是当世曹操,当然也有人觉得他好杀,尤好杀文官。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位世子爷绝对是个能征善战的帅才,在他的幕府之中必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也是这里会聚集这么多人的原因,也就是在方以智他们进去聚贤楼时,有一个骑着快马的男子快马加鞭来到大将军府。
那人一到府门前,就丢下马鞭跳下马,这人被带进府之后,他跪地拜倒,却是王府过来的信使:
“恭贺世子爷,世子妃有喜了!”
接过家信,甚至还未展开信封,朱国强便笑容满面。
“辛苦你跑一趟,有赏!”
然后,他就这样拿着信,足足半晌都没有展开这封信。
当爹了!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一切降临的时候,朱国强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
“可惜了,不能回济南看看。”
心里这么寻思着,他甚至想直接穿越回济南,到李静芸身边,可是这边总是很有忙不完的尽的事情。
“哎,先能把这个客人见过了再说吧。”
……
在旅顺的双岛湾码头上驶来了一艘三桅遮洋船,与后世不同,在帆船时代,作为深水港的旅顺口反倒不适合作为港口,而后世作为海上养殖基地的双岛湾,却是这个时代最适合停泊船只的海湾,就像19世纪之前的澳门一样。
在船经双岛的时候,坐在船上在船的祖泽溥,偶尔会把目光投向湾口的双岛,当年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就是在岛上为袁崇焕娇诏杀死,也正是从那时起,对于辽东的将门来,心里就只剩下了两个字——自保。
船入双岛湾,湾中泊着数十艘大小不一的海船,虽然谈不上桅帆如林,可这样热闹的港口,在辽东也是少见的很。
“看来,大将军理政确实有那么几分本事!”
祖泽溥有心里自言自语道。
因祖泽溥一行人上岸后,很快就港口的官员相迎,在得知他们来意后,便后港口的官员就派来数辆马车供他们使用。
车,是四轮大马车,对于这种四轮马车祖泽溥倒也不陌生,毕竟,早在几个月这种最早时兴于济南的马车就已经被商人卖到了锦州,不过与锦州年久失修官道不同,从旅顺往大连去的路却是碎石路,虽然有些颠簸可马车行进的速度很快。
“二少爷,小的听说这几个月,德世子的平虏军,整天就是修路,估计修的就是这样的路,先前小的还不太明白,现在想想,平虏军用路把各地联在一起,要是以这样的大马运兵,一天可以行军百里……”
感受着这种弹簧马车的轻微的颠簸,费明杰颇有些感叹地说道。
“好像这种四轮弹簧马车也是从济南专出来的,再加这个官道,哦,对了,好像山东那边也在修路吧!”
四轮弹簧马车出自于济南,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开始是为了工地间运输材料,需要大量重载四轮马车,后来自然扩散到各个行业,甚至就是南下的时候,南下大军也是搭载着大量四轮马车。至于山东各地修路,那也是“以工代赈”的需要。
心不在焉的祖泽溥,只是轻应了一声,然后把视线投向车窗外,透过车窗的木格,他看到远处的山坳间一阵黑压压的马群正在那里奔腾着。
“居然有这么多马……”
祖泽溥有些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锦州附近就生活有蒙古人,过去也见过比这更大的马群,但是在明军里,还没有那家会有这么多的马。
“二少爷,这些马应该是他们上次打下沈阳时抢来的,听说东虏的马场都让他们抢空了,足足抢了好几万匹马,而且大多数都是母马,都是东虏从蒙古人那里弄来的,咱们这次来这可是对了,往后只管从他们这里买马就行了。”
其实过去对于辽东军来说,想买马很容易,那时候不少蒙古人都依附着他们,可现如今却不行了,除了还有小部落依附外,大多数蒙古人都投奔了东虏,号称凶名赫赫的女真铁骑,其实大都是蒙古人,他们自己不过只是骑马步兵而已。
“嗯,确实如些……”
深吸了口气后,祖泽溥的心里却是一阵五味杂阵,人家德世子是越打越强,反观辽东军呢?
哎……每年糜费几百万两军饷,可论兵势远不及平虏军啊,这些马是他们抢的,地盘也是他们抢的,甚至就连……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炮声。
突如其来的炮声让祖泽溥的脸上有些变色,护卫在一旁的家丁,也匆匆围在马车周围。
“大家伙别担心,这是咱们平虏军在训练呢……”
话没说完,又是一阵更密集的炮声。
听着炮声,祖泽溥顿时来了兴致,便对车夫吩咐道。
“到那边看看去!瞧瞧大名鼎鼎的平虏军!”
不一会后,他们便来到了一座小山包上,立于山包上,他们看到一支约有五六千人的队伍,正列着整齐的军阵,军阵中旗帜飘扬,十数门红夷大炮不时炮击着远处用白石灰画出来的方格。与此同时,列着队的兵卒整齐迈进,然后突然又停下。
伴随着一阵铳声,旷野上便升腾起一团团白烟。
“这也太阔绰了吧!”
祖泽溥的心中暗自叫道。
虽说辽东军军费充足,可还没有阔绰到像他们这样,成天鸣铳放炮的,毕竟火药那是要用钱买的,可是平虏军却像火药铳子不要钱似的,在那一个劲的放铳,这那里是放铳,分明就是打银子啊!
在他们惊讶之余,又看到约莫有上千名披甲兵从阵中杀出,战法看起来倒是极娴熟非常,良久,祖泽溥都无法平静。
“平虏军当真不是浪得虚名啊!!”
盯着再次整队的平虏军,祖泽溥若有所思的想着,恰在这时,已经整队准备离开的平虏军队伍中,歌声突然响了起来。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不是一个人在唱哥,而是所有人都在那里唱了起来。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威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一呼同志于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虏奴不顾身!”
数千人齐声高歌的声势甚是惊人,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祖泽溥,一时间也被歌声给惊呆了。高亢的歌声响彻云霄,只震得众人心头大震。
“誓扫虏奴不顾身……好一个誓扫虏奴不顾身!”
沉默良久,祖泽溥禁不住大声叫好起来,不过他的目光却显得有些复杂,直到那支大军离开时,回过头看到一旁边的车夫,似乎没有什么兴致,便随口问道。
“怎么?你不喜欢看过!”
“这有什么看的啊,平虏军天天操练,天天都能看到,也就没什么新鲜的了!”
他的话音刚落,祖泽溥便惊讶道。
“什么?天天操练!这,这当兵的能受得了吗?”
第356章 惦记着你家闺女呢
“世子爷,平虏军当真是日夜操练?”
即便是已经亲眼目睹了平虏军的训练,祖泽溥仍然禁不住再次问道。
“自然如此,每日一操,操练六天歇息一天,有时还加上夜操。”
“居然夜操!”
祖泽溥更加惊讶,问道,
“不怕兵卒闹事吗?这么操练士兵们又岂能受得了?”
“受不了也要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况且日夜操练是为了他们好,兵卒聚营为兵,精力旺盛易生事端,日夜操练累极了,也就省得惹出事来。”
当然祖泽溥的面,朱国强倒也没有什么隐瞒。
“况且,军事训练的目的本身就是要通过军法,把个人意志磨平,让他们变成一个整体,而不断的训练,单调且重复的训练,是把人变成机器的唯一选择,在军营之中只有‘是’!而对长官命令的毫不质疑,正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加以强化的,如果三日一操,甚至五日十日一操,他们反正习惯散慢,对长官命令也会心存质疑,质疑!一旦如此,军队就全无战斗力可言,令行禁止!军队想保持战斗力,这是最基础的事情,这都做不到,又怎么可能打胜仗?平时以军法时时约束,让他们以服从为本能,自然也就再有丝毫质疑!他们现在半夜听到起床号,脑子里所思所想的都是迅速就位,以避免军法惩戒,平时养成习惯,到了战场才会奋勇当先!”
其实说白了,就是条件反射式的服从,而训练带来的疲惫,会让人们懒得去思考,只是麻木的重复,最后服从就变成了本能。
祖泽溥不由抱拳道。
“世子爷果然天生将才!”
不管是日夜操练,还是这一套训练的,都已经超乎他的想象。
面对他的恭维,朱国强笑道。
“无他,粮饷充足而已!”
后世这种训练方法的核心是什么?
吃好穿好!
要是喝兵血,不给足粮饷的话,官兵们早就闹事了!
……
随口的一句话,让祖泽溥变成了哑巴,辽东军的军饷是充足,可同样克扣的也厉害,士兵们能拿半饷都已经上官仁义了,至于克扣下来的军饷去了那?一部分进了将官的口袋,还有一部分被他们用来养家丁,其实,明军的战斗力,靠的就是家丁,家丁也是大明将门最大的依仗,所谓的“将门”靠的是军职世袭形成的势族,而势族成势靠什么?靠的是军功,靠的是家丁。
现在的辽东,第一将门是谁家?
几十年前是李家,而现在不是别人,正是祖大寿的祖家!
祖大寿,族党甚强……这是来自满清官方的评价。他的这个族党是什么?就是祖家将!
祖家将有多少?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朱国强想要稳定辽东,包括祖家在内的辽东军功大族,都是他必须要笼络的,至少眼下需要笼络。
因为辽东的特殊军镇地位,像祖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有很多,如铁岭李氏,就是李成梁的家族,辽阳崔氏,王氏,锦州王氏蔡氏等等,还有个佟氏,就后来的汉八旗旗主之一就是辽阳大势族佟氏佟养性。有明一代,辽东的军政大权事实上具把握在这这些个势族手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这些大家族看起来无不是军功赫赫,都是辽东最具权势的大族,其子弟乃至家丁把持各地军政要职。
为什么祖大寿大凌河诈降后,松绵大战后被迫投降,黄台极仍然对他礼遇有加,说白了就是因为祖家是辽东军门大家,而辽东军门之间互相联姻,互相依持的现实,是他不得不考虑的。
同样也是现在朱国强所需要考虑的,除非想把辽东军门维给黄台极或者多尔衮。况且辽东军门,以至于九边军门倒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这两百多年大明的局面就是靠的这些将门支撑着,大多数将门都是忠心耿耿,在控制好的情况下,他们是可以为国守边的。
至于明日之罪……只是明日之罪!
而祖大寿这个人啊……复杂啊!
其实一直以来,朱国强都心存着笼络祖家的想法,要不然也不会任用祖可法为一军总兵了,现在祖泽溥祖家的二公子亲自过来了,自然要好好加以笼络,让他们守好锦州,与大连这边互成犄角。
“其实,家父让在下来大连,一是想与世子爷联络,互为犄角,互相牵制东虏,以免其专攻一地……”
对此,朱国强自然是大笑道。
“应该如此,应该如此。”
“还有就是,家父听闻世子爷麾下军械极为精良,尤以明铁甲为最,这锦州城内良匠不多,所以希望能买上几千副明铁甲以及相应兵器,还希望世子爷恩准!”
将门靠什么称将门啊!
世袭军职?
那不过只是敲门砖,想成势族靠的是军功!军功靠什么?靠家丁,想让家丁打仗,打胜仗,粮饷充足之外,还要有足够精良的盔甲兵器。
尽管对平虏军并不怎么了解,可通过祖可法的信和他送来的一百套明铁甲,整个锦州上下,无不是对“劲矢不能入”的明铁甲眼热的很,可那种盔甲自己打制的质不如人不说,就是价格也很高。于是祖大寿自然把心思想到了这边,要,肯定不能张嘴要,但可以买啊!
于是这才有了祖泽溥的大连之行,因为他大哥在黄台极那边当人质,所以现在他可以说是祖家当仁不让的二当家,份量自然足够,很多事情也能当家做主。
“哦,明铁甲啊……”
沉吟片刻,朱国强哈哈大笑道。
“上次,我让人给左都督送去百套,这次既然左都督需要,我就再送一千套过去,大家都是尽忠国事,何分彼此,对了,红夷大炮需要吗?我这边也能铸,这次也一并送给你们几门。”
啊!
闻言,祖泽溥连忙感激道。
“世,世子爷如此厚待我等,我等,我……”
就在他想说如何报答时,话到嘴边才意识到,这样的话不能说,毕竟大家都是同朝为臣,而这位的身份又特殊至极。
就在他左右为难时,只听世子爷问道。
“对了,我曾听祖可法提及,祖家九小姐堪称国色,尚未许配人家是吗?”
其实,一早朱国强就已经惦记上祖家的黄花大闺女了……倒是不是好色,毕竟身边那么多女子,也不差那一个。
况且,咱可是堂堂世子爷是正人君子,不好女色的。
但是为了拉拢祖家,以至于整个辽东将门给自己卖命,牺牲一下色相,娶人家的闺女还可以考虑的。
这可是十几二十万百战精锐啊!
要是整顿好了,就等于拿到了大明最精锐的军事力量!
就是历史上十几万辽东精锐让崇祯在今年葬送在松锦大战后,硕果仅存的几万关宁军,仍然可以和几十万农民军杀个平手,后面一路杀得李自成南奔西逃。其实,当初崇祯要是能“天子独断”与满清议和,争取个几年时间,调辽东军南下平寇,而不是将其葬送在松锦。
大明又怎么可能亡得了国?
好吧!
崇祯葬送的东西,现在自己都接收了,先接收辽东军,将来再接收天下!
况且,纳祖家女儿为次妃,还也有一个好处,哪怕就是将来祖家有人想当汉奸,多尔衮那边恐怕也会防着他们,这效果……一举多得啊!
呃!
世子爷的话祖泽溥傻了眼,他瞧着眼前的世子爷,愣了又愣。
这是什么意思?
先是又送盔甲,又送刀枪。
怎么问起了自家九妹了?
难不成要给九妹保媒?
可嫁给谁?
难道……突然,祖泽溥的目光落在世子爷的身上,这位爷该不会是想娶,不对,是想纳九妹为妃吧!
他,不是娶过亲嘛!
呃,还有次妃。
“有,有……九妹,今年十三岁,尚,尚未明配……”
在这一瞬间,祖泽溥的心里涌起无数个念头,他所想的倒不是九妹就是个将门野丫头,不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毕竟,将来她是要做将门大妇的,夫君出征在外,指不定要靠她当家守城的。
这样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