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154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54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每天都要干很重的活,但对于李富贵来说,这几年,他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舒坦过,甚至就连在东江时,也不像现在这么舒坦。甚至,就在几天前,他钻进了朝鲜娘们的被窝里头。
  清晨,睁开眼的时候,瞧着这间有些破败的房子,年近五十的李富贵又看了眼旁边的女子,她不过二十来岁,男人几年前死在海上,模样倒也还算俊俏。
  自己都快五十的人了,能找个这样的女子也算是老天保佑了。
  要不是因为天朝的大军来了,恐怕她还真瞧不上自己。过去这娘们对他也是横眉坚眼的,现在温顺的像只小猫似的。
  这些蛮夷啊……
  心下得意着,李富贵刚要起身,那女人也醒了,见他要起来,连忙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老爷,钻一……”
  好吧!
  这朝鲜女人虽说是蛮夷,可确实挺会服侍人的。在女人的服侍下穿好衣裳,李富贵临出门的时候,又把儿子喊上了,儿子是小了点,可在工地上也能搭把手。
  到了工地先吃饭,虽然是早饭,可却也是极为丰富,小米粥、馒头,咸菜、咸鱼,总之是应有尽有,这日子过得,简直就和天堂似的。
  “搁东江的时候,咱们过的啥日子,饥一顿饱一顿的……”
  “啥叫饱?那时候,你饱过吗?一升炒米吃十天,那日……”
  “那日子苦啊……”
  ……
  吃饭的时候,大家伙忍不住忆苦思甜起来,兴许也就是这样,他们干活的时候才会加倍的努力,毕竟,大家伙都知道,想继续过这样的好日子,就得把堡垒筑成了,挡住东虏,不对,是建奴!
  对,那些女真人就是大明的参奴,叫他们东虏?他们不配!
  “虎子,吃慢点,吃慢点……”
  瞧着儿子大口吃饭的模样,李富贵有些心痛道。这小子打记事起就没吃饱过,也就是到了这能吃饱。
  “嗯,嗯……”
  虎子一边大口吃饭,一边应着声。
  “虎子啊,快点长大,等长大了,你也入虎狼营,继续当咱们大明的军户……”
  李富贵摸着儿子的脑袋说道。虎狼营就是这里筑堡的明军,平虏军下设平虏、虎贲、虎狼、鹰烈、熊烈五军,每军三营,大致也就是一万八千人左右。而虎狼营是虎狼军的骨干。尽管整军后进行了混编,可主体也是黄得功、杨御藩、牟文绶三人麾下的精锐。
  在李富贵他们看来,这支粮饷充足的官军,无疑是是极好的去处,况且他们将来还能分上一两百亩国,不当差不纳粮,这样的好事到那里找去。
  “嗯,爹,等俺长大了,当了虎狼兵,到时候,您老就搁家里享富吧,再让小娘给俺生个兄弟……”
  虽说年龄小,可虎子倒也懂事,他这么一说,周围尽是一片笑声,然后周围的人都在那调侃起了李富贵来,对此,李富贵倒也不在意,他将近五十的人了,就是找个朝鲜寡妇又有什么?
  就在他们说笑时,那边突然有几乘快马朝着土堡内营跑去,很快,就有人传来消息说是有大队的人马在往这边杀来。
  众人一听,无不是随口扒了几口饭菜,然后就抄起了家伙,家伙都不过是最简陋的大刀长枪,甚至还有很多人拿的都是干活的铁铲之类的农具,就在他们默不作声的操起家伙时,那边李义已经骑马出了堡内的营地,他瞧见这几千民壮都拿着家伙,便诧异道。
  “你们拿刀枪干什么?”
  “将军,不是说有大队人马往这里杀过来吗?我等虽是残兵败将,可却也能派些用场,总能给将军壮壮声势。”
  出来答话的正是孙启民,他的手里也握着一柄刀,刀是当个从铁山带出来的刀。
  他的回答换来的是李义一阵大笑。
  “大队人马不假,可这大队人马不是可不是敌人,是咱们自己人,这阵子不是有朝鲜人说,有朝鲜义兵引水杀虏万余嘛,这不,他们来投奔咱们了!”
  “什么朝鲜义兵?投奔咱们?”
  孙元启当然知道这件事,消息传到这里时,那些朝鲜人也都是一副眉飞色舞的模样,似乎是在为那支义兵骄傲,其实想来也是,一仗能杀东虏万余人,甚至差点淹死虏酋,这样的大胜,搁多年前那可是能传到京城,让京城百万百姓欢呼不已经的大捷啊。
  不过,居然是朝鲜人干的,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
  “什么朝鲜义兵,那些朝鲜人就知道往自己脸上贴金,是咱们的人干的!”
  “咱们的人?”
  “对,而且和你们一样,也是从东江镇逃出来的。”
  李义看着周围的几千人,东江镇当年逃出来的辽民有多少?几千?几万?或者十几万,反正真的不少!
  而更让他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一支完全的队伍一直在朝鲜坚持着。他们作为残兵孤军,能够在异域坚持几年,真的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他们可真不容易啊!
  而更不容易的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之下仍然坚守着职责,继续与东虏厮杀。
  欢喜之余,孙元启他们自然也表示想跟过去迎接老弟兄的归来,于是李义便吩咐人准备了几匹马,率领着几百骑兵一同迎了过去。
  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简陋的道路,朝着大同江口走去,一路上经过村镇市集时,那些朝鲜的士绅财主无不是主动献出粮食、活猪以及鸡鸭,伏跪于地的他们无不是用敬畏的眼神看着这支大军——就是这支大军借水破虏,杀虏万余人。他们在欢喜之余,心里总还是有那么一些遗憾,这些人居然不是朝鲜人。
  哎,有点失望啊!
  不过,想来也对,也就是大明爸爸能收拾那些胡虏,朝鲜人有大明爸爸罩着,往后就再不用受东虏的欺负了……


第337章 日月昭昭回家路
  朝鲜人在想什么?
  许致远压根就不在乎,相比于朝鲜人心念着爸爸过来帮他打野人欢喜,他更喜朝鲜人献来的粮食,一万多老少都随他一同离开了山寨,大家伙的口粮不说,就是到了官军那边,总得给份见面礼吧!
  这一路上自然也就笑纳了,他甚至都不担心东虏的袭击,现在东虏还有更让他们头痛的事情,东虏正在向八道地方派兵遣官,反正压根就瞧不上他,这倒也好,让他能安全的到达大同江口与官军汇合。
  这一年多发生了什么?
  去年还听人说什么东虏又入寇中原了,烧杀抢掠,千百万百姓惨死,可今年呢?东虏甚至连他们所谓的“盛京”,也就是沈阳都被官军一把火烧了,皇后都给抢走了,皇帝也灰溜溜的逃到了朝鲜。
  大明中兴了啊!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再这么下去,不出几年就能回到辽东老家了!
  就在这时,苏士林打断了他的思绪。
  “大当家的,你说,他们会待见咱们吗?”
  骑马跟的大当家的身边,苏士林特意穿了一件蓝色的盔甲,这是从死人身上扒的,可这也是赫赫军功啊,其实,甚至就连同弟兄们手中的刀枪有不少都是缴获的。
  “待不待见咱们无所谓,只要能让大家伙回辽东,回关内,那怕,给大家伙一口饭吃就行,把那些东虏的脑袋盐好了,大不了,把脑袋送给他们……”
  东虏的脑袋是军功,送脑袋等于把军功送给这些官军,这样总能给大家换个安生日子吧!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前面有探马带回了两名骑兵。
  “我们营总领着弟兄们在前面迎接许千户和诸位将士!”
  居然出来迎接大家伙!
  这倒是有些出乎许致远的意料,于是连忙吩咐众人加快脚步,差不多半个时辰后,终于看到了远处的一队骑兵,而那些骑兵不仅打着明军的号旗,也打着写着大大的“明”字的旗帜。
  “把咱们的旗也打开!”
  尽管本身就打着旗,可那面旗是新制的,许致远说的旗,是他们从铁山带来,当那面有些残破的,甚至还沾着许多血迹的旗展开后,许致远的右手拖举着它,朝着迎接他的官军走去。
  在数面大旗中,这面破损的旗帜格外的显眼,待近了之后,孙元启等人的目中无不是的瞬间泪如雨下。
  “是,是我们东江的旗,是东江镇的旗……”
  只有他们这群流亡于异域的人能体会这面旗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他们唯一的精神依托,一升米能撑十日,靠是什么?是相信,相信有一天能回到辽东,回到大明,对他们来说,大明就是这面旗。
  别说是孙元启他们,就是李义、程满锦等人,看着那面旗时,也是鼻头发酸,甚至于在许致远等人过来时,他们仍然直直的看着它,看着那面旗。
  人们又把目光投到他们身上,看着他们中的不少仍然穿着红色的布面甲,那是大明兵卒的布面甲,布面最就破损得不成模样,补丁落着补丁,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甲无盔,只是用一块破旧的红布系在头上。
  就这么打量着他们,一时间,这里居然静悄悄的,没有丝毫声响……
  “末将东江镇千户许致远参见参李营总。”
  许致远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沉寂。
  “许千户免礼!”
  急忙扶起许致远,李义抬头看了眼那面旗,最后又这些东江镇的弟兄们,然后说道。
  “许千户与众弟兄身陷异域,仍不忘家国、奋力杀虏,实是我等之楷模,请千户上马,小弟为千户牵马!”
  “这,这如何能当得……”
  不等许致远拒绝,李义就抓着他的手说道。
  “你当得,你们都当得,咱们东江镇的弟兄们都当得这样的礼,这些年你们辛苦了……”
  说罢,他就扭头吩咐道。
  “来啊,给东江镇的弟兄们牵马,迎他们回家!”
  就罢,李义的身背靠马身双腿一弯,双手撑于膝上,看着许致远说道。
  “许千户,请上马!”
  ‘兄弟,请上马!’
  ……
  在被扶上马的时候,许致远哭了,苏士林、苏三他们都哭了,哭的就像是孩子似的,所有的担心都消失了,所有的委屈也都不见了,这些年来,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心安。
  骑在马上的苏三,一边哭着,一边紧紧的抱着怀里的陶瓮,这里面装着的是李老六的骨灰。
  “李大叔,你瞧着了吗?咱们回家了,回家了……”
  家,或许家还很远。
  或许在他们前方的“带方堡”并不是他们的家,但是对于这些游子来说,他们终于回到了家人的身边,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就像他们曾经以东江为家一样,那怕是在异域。
  原本应该是欢天喜地的重逢,在人们的哭声中,显得有些压抑,但是哭声中同样也带着欢喜,终于,在李义的牵领下,他们来到了带方堡,这个名字出自曹魏“带方郡”。在棱堡前方的道路上,挤满了和他们一样的辽民,他们中既有东江的兵卒,也有流落于东江的普通辽民。
  他们在看到那面被许致远托举着的旗帜时,初时,他们的神情惊讶,然后所有人的神情先是掠过一丝痛苦,然后又是一阵欣喜,接着又是泪如雨下,人们接二连三的纷纷跪了下去。
  “这是我们的旗啊……”
  “是我们的旗……”
  是的,这就是他们的旗,是他们身在异域唯一的念想,这面破破烂烂的旗曾经飘扬在东江,在他们逃出辽东时,看到它就看到了希望,它也曾东江的死人堆里飘扬过。这面旗被火烧过,被刀砍过,被箭射过,同样也曾浸透了东江镇弟兄和辽民的鲜血。
  而现在,这面曾经在弟兄们的血海尸骨中飘扬过的旗帜,这面他们以为已经消失的旗帜,又一次出现在这青天之下,他们又怎么能不激动。
  就这么举着旗,许致远的泪水又一次流了下来,他想永远的举着这面旗,永不放下来,就这让,让它在这片朗朗乾坤下飘扬着。
  日月不落,大明永存……


第338章 军旗所至,皆是汉土
  “这里葬了数万东江将士和十数万辽民,其实辽民既辽兵,兵既民,民既兵……”
  又一次来到铁山,许致远看着远处的几座巨大的坟冢。
  那些坟冢是皮岛陷落后,被杀死的东江兵以及辽民的坟冢。不知是谁安葬的。
  船并没有去铁山,而是去了皮岛。
  在抵达“带方堡”后,李义曾问过许致远可有什么想做的事情。
  他提出想到皮岛看看。并不仅仅只是来看看,同样也是为了把故去的兄弟安葬在这里。对于那些弟兄来说,这里同样也是他们的家。
  为了达成他的这一心愿,李义特意派船送他们来了皮岛。
  终于,再一次踏上皮岛,曾几何时,聚集着数万军民的皮岛已经不见昨日的繁华,岛上的房屋都被焚毁了,只剩下一堆断垣残壁。
  “许千户,咱们去那?”
  随同许致远一起上岛的李定坤问道。
  “去义冢吧!”
  所谓的“义冢”就是埋葬东江官兵的地方,之所以来这,是因为有几个阵亡的老卒,希望葬在这里。
  来到了“义冢”,这里同样已经荒废了,在杂乱的草众中,一个个石质的墓碑,头的方向永远向着西北方,向着辽东的位置,许多墓碑都已经残破不全了,跟在许致远身后的李定坤默默读着上面的字:
  “辽东金州卫李之昆墓”。
  “辽东定远右卫赵大墓”。
  “辽东铁领卫张田多墓”
  ……
  所有的墓碑都写着辽东,写着卫所,对于他们来说,辽东是他们永远的家乡。透过杂草隐约的还能依稀看到在这些简易的墓碑上,还刻有“崇祯**年”的字样。
  看着这一座座墓碑,李定坤不由叹息的一阵叹息,他想到了在南京时看到过的忠烈祠,相比于那里,这里的一切都是荒凉的。
  也许,再过几十年,这里的一切就会消失。
  行走在这片荒凉的东江兵的墓地上,李定坤的头脑已不能思考了,被海风吹动的青草在诉说,远方摇动树叶的风在诉说,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他倾听着,然而他不知该如何去思考。更确切地说,眼前这连绵起伏的草原,触动了他的心弦,他两眼泪流不止,只能站在原地茫然地一动不动
  来到墓地之后,许致远他们使终是一言不发,而是默默的安葬着几个老弟兄,最后他们又是一声长叹,这里面,必定也有他们曾经的袍泽!
  最后,他们来到了皮岛的制高点,立于山顶上,看着周围的断垣残壁,许致远仍然是默默不语,良久他才再一次把枪杆铁底猛的往地上一扎,再一次展开那面旗。
  “大帅!”
  许致远放声嘶吼道。
  “镇虽没,旗仍在……旗仍在,我等誓死不降……”
  在他的喊声风,海风吹动着那面破旧的旗帜,一时间众人皆是泪如雨下……
  次日清晨,船离开了皮岛,在船离开皮岛时,许致远他们盯着渐渐消失的小岛,沉声说道。
  “他日我若身死,还请诸兄弟将我埋于此地!”
  这句话,只听得李定坤都有些心疼,看着这些头发花白的老兵老卒,他人心头只剩下了默默的敬意。
  “镇虽没,旗仍在!”
  当东江残卒的消息传到大连时,朱国强也是沉默了良久,至于毛承志更是泪如雨下良久不能自已。
  “镇虽没,旗仍在……”
  默默的念着这句话,朱国强的心情显得极为复杂,如果不去朝鲜,他不可能知道那些残兵的消息,他们和数十万逃往朝鲜的辽民一样,就那么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甚至就连同皮岛上的东江镇官兵的“义冢”也消失于历史中,他们的墓碑去了那?没有任何人考证过,甚至就连他们存在的痕迹都已经消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