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对面的明军阵营中让出了一条道。只见穿着银甲明军将领在几个将军簇拥下走了出来。多尔衮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立刻意识到了这人是谁的他不由的激动了起来。
多尔衮马上拿起了望远镜朝对岸望去。却现对面的朱国强同样也在用望远镜观察着对岸。
时间似乎在这一点上凝固了。
这两个左右着辽东大局的人,就在望远镜中互相对视起来。仿佛此刻两人就这么面对面的站着似的。双方都能感受到对方给彼此的压迫感,各自的心中也是充斥着各种不甘与兴奋。
他就是多尔衮吧!
记住了!
这个家伙的脑袋,我要定了!
盯着对面的多尔衮,朱国强默默的在心中自言自语道。
收起望远镜时,多尔衮又一次看向对岸,他真没想到,不过只是一年功夫,看似势不可当的大清,就被逼到眼前的这个地步,非但皇上威信大损远循凤凰城,就连大清也是腹背受敌。
就是这个家伙把大清逼到这步田地啊!
多尔衮在心中不禁感叹道。
等着吧!
等到从黑龙江吹来的寒风,再次冰冻大地,你我还会再次见面。到那时必定能有一个了断。
而在这一瞬间多尔衮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阵莫名的感觉。于是他最后一次望了一眼对岸的宿敌翻身上马挥手道:“撤!”
而在对面朱国强眼看着历史上这个在几年后领兵入关,夺取中原,让华夏文明陷入永夜中的宿敌带着人马转身离去。他的目光冷冽,心中的那股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加旺盛了。
在这一瞬间,他仿佛看见多尔衮在另一个世界里,用得意忘形的眼光凝视着华夏大地,正在那里规划着对这片土地的奴役。
但是现在!
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了一点——在这个世界,多尔衮顶多也就是想想罢了!
经过这次的战斗使得朱国强真正意义上充满了自信,那怕就是一再见识到清军的悍不畏死,但是不畏死又有可用?
不过就是送死而已!
没错,就是千里送人头,礼轻情义重!
这份情义,我收下了!
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在这一瞬间让朱国强的斗志更加的旺盛了。
等着吧!
多尔衮,当我们再次见面时我会让你见识什么是科技的力量。
没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一次,不过只是用了碰炸引信加了布列奈克式的独头弹,黄得功麾下的将士就以微乎其微的代价,轻易重创,甚至全歼了清军五千骑兵!
这样的战果……根本就是理所当然啊!
科技!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世子爷,河上的冰不一定能过兵马。”
一旁的陈无敌提醒道。
其实朱国强之所以追来到,倒不是为了想要和多尔衮进行决战。
而是因为听说多尔衮已经到了在对岸,所以朱国强想要见识见识这个为满清打下中原,甚至成功役使了中原的家伙,尽管作为对手,但不得不承认一点,这家伙绝对是个绝世枭雄。
如果满清没有多尔衮会怎么样?
也许真的会是“借师助剿”,也许真得会和南明议和。可多尔衮干了什么?就像是一场豪赌一样,他不惜放弃在辽东的一切——房屋、土地,把整个国家都搬到京城,搬到中原,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剃发令、文字狱杀尽了汉人的骨血!
从此之后,这个文明就坠入永夜之中!
这个人啊……
这一仗之后,又会作出什么样的豪赌呢?
“是啊,冰薄了,过不了兵马……”
朱国强喃喃自语道。
想到这,他的目光又一次立刻投向对岸。只听他冷冷的命令道:
“传令各部整装待命,无敌,就地驻扎、屯垦,等咱们在这里扎住了根,就没有他们的事了!”
第319章 生命线
失望!
当盖州城外清河两岸的这场“触碰”就这么无惊无险的结束时,朱国强不过是有点儿失望而已,可是对于刚刚过江抵达义州的黄台吉,在得知这个消息时,简直是失望至极。
“哎呀,亏大了!”
在信使离开后,黄台吉忍不住抱怨道。
“过去只是知道十四能忍,不曾想这个德世子也挺能忍的,如果他能抓住机会在清河重创十四的话……”
或许,朕就可以从凤凰城出兵,断他后路了,到那时大清国还是过去的那个大清国!
其实朕一开始也是这么打算的,要不然又何必如此的忍辱负重?
可让黄台吉失望的是非但十四没动手,就连德世子也没动手。
你们一家子可都是能忍胯下之辱的主……瞧着摇头轻叹的皇上,范文程的心里这么寻思着。
那怕就是搁史书里头,像你们爱新觉罗家能这么忍的,可真没有几个,你爹能忍,你也能忍,你兄弟也是……哎,真是当世人杰啊!
“范先生,你说十四为什么会罢兵?”
黄台吉有些失望地说道。
“阿济格那个蠢货丢了差不多五千兵马……他至少应该和朱慈颖打上一通吧!”
唯一让黄台吉好受点的消息,恐怕就是这个消息了,至少多尔衮损失了几千兵马,那怕那些人是大清国的兵,可……他们是多尔衮的兵!
多尔衮的实力削弱了,总好过他壮大了吧!
原本正浮想联翩的范文程,听皇帝问题自己,连忙答道。
“皇上,睿亲王麾下现在也就在三万多兵马,即便是他能让草原让察哈尔等臣服于他,顶多也就是只有五万兵马,就兵马上来说与皇上这边还是差不多的,可以睿亲王的野心来说,必定不会满足这么点兵马,所以,以臣看来,睿亲王必定会会盟察哈尔的北上吞并漠北喀尔喀三部,参照察哈尔等部纳其入蒙八旗,如此……”
范文程的话让黄台吉颇以为然的点点头,他又岂不知道喀尔喀蒙古,早在五年前,也就是天聪九年的喀尔喀三部的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大清建立了联系,致书与后金通好。在崇德三年,喀尔喀三部又“遣使来朝”,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
不过他们并没有完全臣服,就像朝鲜一样,只是表面上的臣服,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尔衮肯定不会错过吞并他们的机会。毕竟这是壮大自己的唯一选择。
十四啊!
你这样百般的忍耐,恐怕也是为了这些吧!
“要是他如愿以尝的话,至少可得三十万户,十万蒙古大军!”
其实对于喀尔喀三部黄台吉同样也是垂涎已久,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三部的实力太强,人口太多,一口吃了下去,会不会动摇大清的根本,现在看来似乎有些保守了。
如果他早一些把蒙古纳入大清国,或许也没有现在的这么多问题。就是他现在都有机会入主中原。
可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想了想,他又说道。
“不过,我倒是觉得,他应该会先派兵北上征服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地的生女真,这些地方的生女真不下三四万户,以多尔衮的性格,他会先尽量将其收伏,然后再入草原,征服三部……两至三年……”
抬头往纸窗上看了一眼,然后黄台吉长叹道。
“这么算起来的话,咱们的时间总归还是有些紧张的!”
扭头看着范文程,黄台吉问道。
“如果计划顺利的话,范文程你觉得,我们有可能把朝鲜纳为我用吗?”
就像蒙古对于多尔衮一样,对于皇太极来说,朝鲜同样也是极为重要。
尽管四年前他亲自领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成为大清的藩属国,但是朝鲜每年提供不过只是细布万匹、米万包而已,过去黄太吉可以不在意朝鲜提供的岁贡,但是现在,黄台吉需要养六万大军,这么多军队靠什么来养?
多尔衮可以用从明朝掠来的粮食,还有掠来的明人为奴隶为其种田,但是黄台吉都没有,凤凰城一带本身就不什么农业区,农庄少的可怜,这么多人马怎么养活?其实,当他决定撤出辽阳的时候,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朝鲜!
而且与上次只是为了让朝鲜臣服不同,这一次他是要征服朝鲜!为什么要征服朝鲜?既然是为了养兵,也是为了安抚军心,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德世子犯境时,失去了家人、农庄、妻儿,让明人抢走的,现在就从朝鲜身上抢过来!
其实,这也是建州女真崛起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不断抢夺、吞并弱者,进而再挑战强者!现在,既然明军更强了,那就把朝鲜也吞了吧!
“皇上,把朝鲜纳为我用,这有何难?无非就是以剃发区分顺逆而已,待到了汉城之后,先兴师问罪夺其国,再下‘剃发令’令其剃发易服,以此区分顺逆,把那些‘冥顽不灵’的人,早早除掉,绝以后患,杀其人,再以其妻女赏赐给大兵,如此,军心可稳,而朝鲜亦可为我所用!”
站在皇上的面前提出这些建议的时候,范文程压根就没有任何不适,当年后金夺辽东的时候,不也是用剃发区分顺逆吗?当年他没有深究过原因,但是现在看来,无非就是以剃发区分顺逆罢了,把那些不愿剃发的人杀了,他们就不能再为患大清,至于他们家人,正好赏赐给大家伙,这么干多好……
别说,甚至就连范文程都心切切的急着想跟皇上一起去朝鲜,纳几个朝鲜小妾。
“嗯,确实如此……”
点点头,随后黄台吉沉思片刻,然后说道。
“多尔衮要征黑龙江,至少三五年内,是绝对不会与我为敌的,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
听皇上这么说,范文程冷笑道。
“皇上多虑了,奴才以为三五年内,德世子同样也不会来犯,他从咱们大清掠走的那几十万阿哈,总需要安置,再加上他麾下的十几万大军,这么多人吃喝住,不知道要耗费他多少精力,没有几年的时间,他绝对扎不了根,在根没扎稳之前,他也不地轻举妄动的,皇上,奴才以为,现在满洲其实就是一出三国志,多尔衮、德世子,还有咱们,所需要的都是休养生息、扩充实力,谁想胜出,就看谁最先恢复元气,不过,以奴才看来,说到底,最后必定是皇上笑到最后,毕竟,朝鲜足足四百万人,便是杀掉一百万,还剩下三百万,有这三百万人为皇上驱使,何愁大业不成!……”
范文程的分析,让黄台吉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熟读《三国演义》的他,非常清楚目前的环境,现在的满洲可不就是一出三国志嘛。关键就是看谁能笑到最后了。
“哎,多尔衮……”
念叨着他的名字,黄台吉冷哼道。
“要不是多尔衮野心勃勃,意图篡位,朕又怎么可能远征朝鲜,又怎么可能坐视德世子在旅顺金州扎根,我大清国落得今天这般田地,归根到底,全是他多尔衮野心致使,待到将来……哼哼!”
接连冷笑数声,黄台吉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过,范文程,你说此次我若吞并朝鲜,朝鲜要是向德世子求援,他会不会发兵帮助朝鲜?”
“皇上,朝鲜已经是我大清藩属,他想要求援明国,又以什么名目求援?唯一的顾虑就是,他德世子会不会主动出兵相助。”
第320章 大人,时代变了
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要是朱国强知道范文程在义州那边担心着自己会出兵帮助朝鲜的话,心里必定会这么想。
援救朝鲜能得到什么?
甚至在得知黄台吉住进了义州城,沿着鸭绿江两岸夹江而守的时候,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机会!
“黄台吉,要去到朝鲜身上挖肉了!”
从盖州回来之后,朱国强把葛世振、陆宇燝他们都喊到了请进自己的府邸,说是商谈的军机大事,可实际上却是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甚至还让玉娘她们亲动手烤了一只羊吃。
喝着酒,丢出这句话后,朱国强继续说道。
“黄台吉会在朝鲜身上拿回他丢下来的,请你们过来,就是想谈谈这件事,既然他吃肉,咱们怎么从中间喝点汤。”
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对建奴的了解,况且,对于现在辽东的局面,朱国强也是了若指掌——黄台吉的形势最差,他想要生存下去,就必定要攻朝鲜。
尽管早就习惯了世子爷府上的“红油火锅”,但是每次吃的时候,陆宇燝都是痛并享受着,一听到喝点,正冒着汗的他,连忙说道
“世子爷,这汤不好喝啊!”
而葛世振则反问道。
“世子爷不准备救朝鲜?”
听说要救朝鲜,毛承志就愤恨道:
“世子爷,那朝鲜看似于我大明忠心耿耿,可自从臣服建奴后却屡屡派兵助建奴攻我大明,全不念我大明对其再造之恩,要不是朝鲜出水师相助,建奴又岂能攻得下皮岛,皮岛上几万军民,全都惨死于建奴之手,朝鲜人也没少杀!现在他们既然称臣于建奴,我们为什么要救他?”
一提到三年前,皮岛陷落的旧事,毛承志的心里难免仍然怀有怒火,毕竟,皮岛有着他太多的故友亲朋,而他们最后大都死了那里,况且,皮岛还是老帅生前所创。
“救他?吃饱了撑的,不救归不救,可总要喝口汤,不能只让黄台吉一个人占便宜。”
想了想,葛世振说道。
“世子爷,以现在看,黄台吉入朝鲜,有如三国中刘备取四川,凤凰城一带尽是山地,是供养不了几万大军的,他黄台吉想活,就只有吞并朝鲜,以下臣看来,我们与朝鲜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理应派兵相助,以免其尽得朝鲜之力,再攻伐旅顺。”
“唇亡齿寒?尽取朝鲜之力?没有十年的时间,他取不了朝鲜的力,朝鲜人总不会一箭不放就投降吧!他们肯定会持续抵抗的,到时候,有他头痛的。至于助朝鲜,现在不是时候,至于将来,再说将来……”
历史上,尽管朝鲜看似对大明忠心耿耿,甚至一直使用崇祯年号直到二十世纪初,而且在明亡后还屡屡想与江南明军联络共同反清,但……也就是这样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朱国强而言,相比于保全朝鲜,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至于朝鲜的忠心……将来帮他们把建奴打走,解放他们就了,到时候,他们肯定对大明更加忠心耿耿。
嗯,到那时可真就是大明的狗了。
想到那个说出“做大明的狗也是种荣幸”的家伙,尽管挺感动他对大明的忠心,但是这种感动在国家利益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朱国强说道:
“现在,我准备助黄台吉夺取朝鲜!”
世子爷的话,让陆宇燝不禁有些疑惑,问道:
“助黄台吉夺取朝鲜?怎么助?”
朱国强笑道:
“咱们在他这边盯着他,他肯定不放心,所以我准备派人过去,和他谈一谈,和他进行通商,他有银子,就用银子买咱们的东西,我记得,咱们不是在沈阳缴获了不少盔甲、刀兵吗?这些都可以卖给他,他没银子,可以用鸭绿江两岸的木头来换!”
“世子爷想要的还是木头吧!”
葛世振挑了下眉头。
现在大连初建,到处都是用木头的地方,虽然周围的山上木头不少,但是那些山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木料,况且,世子爷还准备大造船只,对此他也能够理解,趁着这个时候,让建奴自把木料送过来,将来好过去打他们,这倒也不错。
“世子爷,真的要把盔甲、兵器什么的给他们?”
毛承志有些放诧异的问道。
当年老帅为了皮岛上下的生存,虽然也和建奴做过生意,可顶多也就是拿布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