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132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32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甚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这样的英雄,当见啊!
  朱国强差点脱口而出要见见阎应元时,他还是按住内心的想法,将名册合上,然后说道。
  “还有申明惩戒,我幕中行军法,若有贪污受贿者,无论多少,皆军法从事!”
  “下臣明白!”
  在葛世振退下时,想着那个名字,朱国强不由念着他的绝笔。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个世界恐怕不会再有这首诗了!沉吟间,他又自言自语道。
  “还是不能拔苗助长啊,若你有才能,将来的阁臣里必定会有你一席之地!”
  感叹之余,朱国强特意在小本上写下了“阎应元”三字。
  得,这阵子也就见了这么一个名人。
  名人不多,闲人可不少,当葛世振去向新录用的三十几名幕僚说出了那一番“贪一文是杀,受一文亦斩”时,立即有人站出来大声斥道。
  “我等尚未入幕,就如此危言相逼,实在是有耻斯文!世子爷引我等入幕,却又如此轻视我等,非但未曾召见我等,反而视我等如滥官污吏,出言相斥这又是何意。”
  买直邀名的投机者一个。
  葛世振冷笑道。
  “既然你跑来毛遂自荐,难道就没有打听打听,世子爷的赫赫杀名吗?若不申明,他日你等犯错时,必定鸣冤,言世子爷滥杀!所以,才需要特意说明,我接受不了的话,大可现在离开。”
  “啊?”
  瞬间这人就懵逼,赫赫杀名?有人冠冕堂皇的把这个名声扣到主公头上的吗?
  情况不对啊!
  按道理来说,我如此嘴炮口中狂言,世子爷不应该表现也大度容人的气量,如此才能招揽天下贤才,而我也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才对啊!
  “你且去吧,从录取名册上划掉他的名字。”
  葛世振随口对一旁的书吏吩咐道。
  那人闻言连忙俯身长揖道。
  “参军息怒,晚生只是一时妄言,一时妄言,参军息怒!世子爷以警言相劝,晚生未能体谅世子爷深意,实在是晚生的过错,世子爷北上护我百姓,卫我名教,吾辈读书人理当倾力相助……”
  他之所以会这么急切,因为舍不得啊,以前放嘴炮也不过就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已,哪里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作为读书人,过去葛世振不明白为什么世子爷会对有些读书人意见那么大,碰到这样的人,那怕就是他也是不耻其为人!冷笑道。
  “买直邀名于先,卑躬屈膝于后,如此无耻居然有颜自称读书生,厚颜之徒,即便是留于幕中,他日也是为军法事。你走吧!”
  “参军、参军,晚生还有一言……”
  懒得理会的葛世振喝道。
  “带他下去!”
  门外的军士立即上前,将这傻叉轰出了王府。
  待轰出那人后,葛世振环视屋中神色各异的诸人,问道。
  “你等可有话说?”
  “我等无话!”
  于众人一同行礼答话的阎应元,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位葛参军,尽管还没有见着世子爷本人,但其幕僚都是如此耿直,看来自己的选择是绝对没错了!
  随后,葛世振又申明薪酬待遇。
  幕僚的待遇嘛,参照从九品官。月俸五石,也就是五百斤米。不过,额外还有十两的酬金,算起来一个月差不多二十两的待遇,
  而且在府中办差的时候,还有食堂管饭,这待遇绝对一流机关的待遇,只差降温、车补之类的补贴了。
  这待遇搁大明那是妥妥的。
  况且,还有上升空间嘛!
  ……
  这边阎应元等人入幕的时候,那边李信与刘圣箴一行才刚刚从开封了上船,因为黄河夺淮已经有几百年,所以此时黄河是一路向东于黄海出海,开封的船顺流而下到了徐州后,就可以转运河进入大运河,然后沿运河北上。其实在徐州是需要重新雇船,其实也就是搭乘那些北上做买卖的“顺风船”,等到了山东还要在中途换船入大清河改去济南。不过即便如此,长途出行时,走水路绝对是最安全,最舒服的选择,而且没有之一。
  今年正值乡试之年,所以,开封的码头上,有商船东家特意把船停在码头,只等赶考的举人前来登船,这倒是不为了赚船票钱,而是为了结个善缘,毕竟都是河南老乡,万一要是船上的那个举人中了进士,结个善缘总能混个脸熟。即便是一个没中,人家也是举人,将来总是要选官的,提前结个善缘,将来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所以非但不收船票钱,甚至还给伙食,这样倒是方便了赴考的举人。
  李信搭的这艘船上,有十几位都是进京赴考的举人。他们从河南各地出发,到了开封,最后在开封搭上商船。路途中,大家也渐渐熟悉起来,彼此之间相处还算比较融洽。
  因为父亲在京中为官,而且曾高中状元,所以刘圣箴自然倍受船上诸人的推崇,甚至就连同船主货东在得知船上有位状元公子时,也是特意在中途于岸边酒楼设宴款待,而且每当沿途有举子上船时,也总会先拜访刘圣箴,然后再由刘圣箴介绍给李信。
  “这位是李瑞,字国鸣,与小弟是同年举人。”
  听刘圣箴介绍后,李信连忙抱拳道。
  “见过国鸣兄,在下李信,字岩志。”
  其它几人也连忙问候,各自寒暄一番,不过,当他们知道李信是去济南从德世子幕后,他们明显态度冷淡许多。显然,在他们看来,像他这样不去考进士的举人,分明就是误入歧途。
  对于这些看身份交朋友的家伙,李信的心里暗自鄙视,将其定为不可深交的那一类,不过言语上却依然颇为热情。
  船上虽有士子多人,但跟李信投缘的新朋友——一个都没有!
  不过虽然如此,每当刘圣箴有宴请,总会把朋友们都拉来自己房间喝小酒。当然也会拉着李信。
  这一路上,尽管没有结交新朋友,但李信倒也还算自在,不过,最终在半路上,他们还是分开了。李信图搭乘其他的船只去了济南。
  到了济南的时候,这边刚下船,李信就看到有一个落魄的夫人在码头上大声的嚷嚷道。
  “德世子猖狂跋扈,目无读书人,是我等读书人为仇寇,决非明主……”
  不过那人的话音刚落,就换来了周围的一阵骂声。大都是骂他不识好歹。
  经过那人身边时,李信只是看了一眼那人,然后就默默地朝着济南城走去……


第292章 大明的未来在海外
  兴许是因为世子出去一趟,非但带来一个没过门的侧妃,而且又带来了七八个美婢,让李静芸感觉到了压力,压力变成了另一种动力。
  当天晚上,她就趴在世子爷的耳边说道。面对这样的要求,
  久别胜新婚,几个月未曾亲热,回到家后,自然天雷动地火夜夜春霄,只把门外侍候的侍女听得耳面发烫,浑身发软。
  清晨起床后,和往日一样,在王府里跑了个几圈后,这边刚用过早餐,那边还不等他到书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下雨了!
  这可是第一场春雨啊!
  尽管雨不大,但是盯着这场雪,他的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但很快,他的心情却变得更沉闷了。
  绵绵细雨不过只下了几分钟就停了,甚至都没有在地上留下什么雨点。
  “不行,要加快进度了!”
  盯着干燥的面,朱国强自言自语道。
  是有些速度是没有办法加快的。不过,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缓解问题。
  心想着,他就对门外的王喜喊道。
  “王喜,让云海鹏过来一趟。”
  云海鹏是孔雀旗二当家云三的儿子,现在是朱国强的侍卫。
  他一进书房,朱国强就直截了当的问道。
  “你出过海吗?”
  这是什么问题?
  咱可是孔雀旗二当家的儿子,怎么可能没出过海?
  云海鹏如实答道。
  “回世子爷,末将六岁就上船了。”
  “我是说,你出过远海吗?”
  “世子爷,倭国应该算是远海吧!”
  云海鹏的语气显得有些不太确定。
  “我的意思是你去过西洋吗?”
  明代的西洋是一个很广阔的区域,从东南亚直到印度洋沿岸地区,在明朝时都被称为“西洋”。
  “几年前去过一次大吕宋。和当地的红毛人做生意。”
  就是菲律宾了,嗯,点点头,朱国强又问道。
  “那你去过台湾吗?”
  在明朝的时候,台湾不过只是化外之地,除了福建等地的少数官员知道外,也就是只有海商知道那地方,这也是朱国强会喊来云海鹏的原因。
  在身边现在就只有他可能了解那地方。
  “回世子爷话,末将前年的时候,曾随船去过鸡笼山的红毛城,也是和红毛人做生意。”
  红毛城?
  愣神之余,朱国强知道了他口中的“红毛”是谁了,西班牙人,入侵过台湾的并不仅只有荷兰人,实际上,要荷兰人占领台南后,西班牙就开始着急了,他们担心一旦荷兰的势力在台湾确立之后,对其海外贸易造成打击。他们就沿着台湾海岸北上,然后占领了后世的基隆和淡水。
  历史上,两年后,西班牙人就会被荷兰人轰出台湾。
  现在,荷兰、西班牙两个国家,分别占领台湾南北。
  这事件不好办啊!
  身处崇祯年间,朱国强总算是体会到了“小冰河期”的威力,冷,那是必须的,自从在济南测得了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后,他甚至都懒得去测温度了。
  位于小冰河时期的晚明天气具体又有多寒冷呢?
  崇祯九年的海南居然连下了三天大雪,以至于草木枯萎。至于广州也是年年大雪。至于去年,直到三月底才脱掉棉衣,中秋节刚过,又穿上了,冬长夏短。
  这年月……真冷啊!
  山东都这么冷,辽东不是更冷?
  那是必须的,尽管朱国强可以给部下穿上羊皮大衣,戴上尖顶的雷峰帽,可是他必须要考虑将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生计。
  靠山东协助饷粮?
  山东又是旱又是涝的,本地的老百姓能不饿死就已经是万幸了。
  无论是想保证将来的军粮,还是想让老百姓活命,只有一个办法——移民!
  移民海外,移民更温暖,四季皆夏的东南亚!把东南亚变成大明的农场,接纳千百万大明移民的同时,向大明供应粮食,成为大明的新粮仓。这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了。
  而台湾,就是南下的第一站!
  只不过,现在那里有西班牙人、有荷兰人,那就……打下来呗,这年月,谁的拳头大,谁有理!况且那还是中国的地盘!
  “你去过鸡笼,嗯,当地的西班牙人,就是红毛城里的防御情况怎么样?要是想打下那里,需要多少兵力?”
  世子爷的问题,让云海鹏愣了一下,然后说道。
  “世子爷,红毛城的防御甚严,恐怕不好打啊!”
  “能打下来吗?”
  “打肯定是能打下来,只是,那地方到处都是食人生番,打下来干什么?”
  “移民、种田!”
  冲着云海鹏笑了笑,朱国强说道。
  “你把你所了解的都说给我听听,我先了解一下,然后再做打算!”
  为什么要先拿下台湾?
  在南下的半路上,不能不拿!拿下了台湾也就等于拿下了往南下东南亚的大门。
  又一次,宋学朱来到了世子爷的书房,看着世子爷的眼神,那是感激加敬畏,兴许是因为天宫仙果的关系,这些天尽管事务繁多,但是仍然感觉神清气爽,就像年青了好几岁似的。搁另一个世界这叫“安慰剂”,或者叫心理作用。当然,他没有说,只是恭听着世子爷的吩咐。
  简单的聊了几句话之后,朱国强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台湾!”
  置身于地图前,朱国强点着地图上的台湾说道。
  “台湾虽然谈不上沃野千里,可是却也差不多,而且与山东的旱灾连年不同的是,当地的雨水充沛,河道密布,而且天气温暖,即便是北方也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要是开发好了,甚至不逊于江南。或者说可以成为我大明的另一个海外江南!如果我们能移民十万过去,开垦良田两三百万亩,每年至少可以得粮上数百万石!到时候,非但大军再没有后顾之忧,多余的粮食还可以卖到山东,接济山东百姓。”
  对于世子爷说的好处,宋学朱根本就没有去想,这是为官者必须要保持的冷静,那怕有千般的好处,其实没有见效之前,都不好说。
  “移民十万?世子爷……”
  走到地图边,盯着地图上的台湾,宋学朱迟疑片刻,然后说道。
  “台湾与山东远隔重洋,走海路的话,没有十几二十天,恐怕到不了台湾,海上风大浪急,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的话,到时候,恐怕会引起乱子。”
  移民十万!
  但凡是大明的官员对于移民都不陌生,毕竟大明开国初就曾移民千百万,现在世子爷要把百姓往台湾迁移,那怕就是屯垦台湾可以带来数百万石粮食,也要谨慎一直。
  宋学朱的反应本身就在朱国强的意料之中,便笑道。
  “风大浪急,又有什么风险?我北伐辽东时,那么大的浪,不还是安然往返了,我能去,百姓肯定就能去。”
  听世子爷拿自身作例子,宋学朱倒也不便反对,想了想他又说道。
  “世子爷,这要是安顿移民的话,恐怕官府要给移民耕牛,种子,要不然,肯定会出乱子的。”
  “嗯,这是肯定的,一切就参照当年高皇帝开国之初的规矩吧。”
  朱国强答应道。
  多位开国时移民的旧例,就是凡移民屯种,官给耕牛、种子,免征三年租税,其后亩纳税一斗。
  就是靠着这种规矩,在高皇帝开国的时候才把成千上百万移民迁移到大江南北,在想要移民东南亚,同样也需要参照当年的规矩,毕竟那是有成功的先例的。
  当然,在过去操作的时候,难免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相比于在崇祯年间这场空前的自然浩劫所引起来的一系列灾难。移民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移民东南亚可以拯救很多人,很多人在这场浩劫之中活下来,同样可以让华夏民族参与到大航海时代这场对世界范围的瓜分浪潮之中。
  “还有船也需要解决,大规模移民的话,肯定需要大量的船只。”
  “工资的问题,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
  大航海时代必须要发展的是什么,肯定是海军了。发展海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海外市场的开拓。而海外市场开拓肯定需要大量的商船,这本身就是一个必须要全力推动的事业,无论是否移民都要推动。
  现在大规模的移民反而可以进一步推动大明的海外拓殖据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又聊了一会儿,朱国强最后又对宋学朱说道。
  “再过两日,我就要去旅顺了,到时候山东诸事,就拜托旭初了。”
  要宋学朱离开后,朱国强这才从桌上拿出了钱德功从旅顺送来信,信里不仅报告了皇太极已经撤军的消息。同样也是来请罪的。
  看着信的内容,朱国强的脸色不时的变幻着,最后又忍不住自嘲道。
  “钱德功啊,钱德功,你可让我名扬后世了,这下我可真成了孟拱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钱德公的这封信,让朱国强总算不用再担心旅顺那边了,他甚至还在心里打趣道。
  “就是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