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他姓梅的。居然把门给打开了。这可真是……等将来必定上报朝廷。狠狠的参他一本。
看着那些站出来恭迎自己的勋臣文官。朱国强脸上的笑容变得越来越冰冷。最后,他把目光落在梅春的身上,然后又一次问道。
“梅春,你告诉我,什么是奸臣!”
面对德世子的问题,梅春不加犹豫地回答道。
“降虏既为奸臣!”
第238章 来啊,把他们的家抄了
降虏既为奸臣!
此话一出,众人的心里皆是一阵发悸,很快,这悸就变成了毛,毛变成了怂!
不怪他们怂,而是因为,现在人在屋檐下啊!
“世子爷,非是臣等愿意降,实在是迫不得已,才行此缓兵之计啊!”
“是啊,世子爷,我等当时也是和东虏虚以委蛇而已。”
听着堂中众人的言语,朱国强只是笑而不语的听着他们解释。
解释,你们就好好的解释!
什么缓兵之计、什么虚以委蛇!
不过都是笑话,但朱国强并没有反驳他们,他在等着,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表演,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个的可真是表演艺术家啊!
这演的可真像。
终于在说道了诸人的良苦用心之后,又有人站出身来说道。
“我等知道,世子爷必定对我等拒绝您入城身怀怨气,可是我等也是为城中百姓着想,世子爷麾下将军悍勇非常,此战何等惊天地而泣鬼神,若是有官兵仍然心怀疆场杀意,入城后因意外,杀伤百姓,百姓何罪,尽管遭此大劫,若是世子爷怪罪,尽请怪罪谢某一人。”
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谢升,他那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很难让人相信就是眼前这人主张降虏!
哼哼,当真都是一个“忠臣义士”啊!
心有所想,朱国强忍不住感叹道。
“哎呀,这么说,诸位可真是我大明的功臣,是我大明的忠臣义士了。”
这般讽刺一句之后,朱国强倒也是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对一旁的人吩咐道。
“侯方域来了吗?”
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谢升等人的脸色无不是微微一变,他们又岂不知道侯方域是谁?
在清军兵临城下的那几天,这小子可给他们传了不少消息,说起来,大家打从知道侯恂的儿子降虏后,非但没有为其不耻,反而觉得有些庆幸,毕竟,虏营中有熟人事情也就好办不少。
早就被吓的魂牵梦萦的侯方域一进大堂,就急忙跪到地上。
“小,小人磕见世,世子爷,世子爷康安……”
好嘛!
瞧着侯方域的那副模样,朱国强冷笑道。
“头发剃了,辫子留了,不曾想连骨气都没了,这跪的倒是利索!”
随口讽刺一句朱国强反问道。
“侯方域,你告诉我那几天,想献城的有那些。”
“回,回世子爷,小,小人知道的,都都招了,这,这中堂诸人差不多都,都是想献城自保,他们,他们还献了降书!”
降书!
众人闻言脸色骤然急变,他们无不是纷纷急声辩解道。
“侯方域,你降虏便是降虏,为什么污我们清白!”
“就是,你果然是和侯恂同路货色,居然也血口喷人!”
“世子爷,别听他冤枉我等,这,这是在污蔑!”
“正是,世子爷,我等世受国恩,又怎么可能降虏!”
一时间堂中诸人无不是群情激愤,眼瞧着他们那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朱国强冷笑道。
“好!”
一声暴喝!
朱国强大声说道。
“好一个世受国恩,好一个绝不会降虏!好一群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啊!”
音落朱国强便起身,盯着他们,然后笑眯眯地说道。
“好,你们都是有苦衷,都是大明的忠义之士。来人,把降书拿过来,还有把钱谦益押来……”
瞬间,堂内静了下来,众人皆是一副如丧考妣状,他们愕然的看着立于堂中的朱国强,他,他手里真的有那份降书!
还有钱谦益,那老东西不是说,降书已经烧毁了吗?怎么会落到德世子的手中?
其实,钱谦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降书会落到德世子的手中,那份降书是他在虏营里保命的东西,已经给了东虏,至于怎么落到德世子的手里,恐怕他做梦都想不到,那可是阿巴泰的女儿换来的!
绝对价值千金,不对,是值两格格!
“德藩世子,你想干什么!”
突然,原本还是一副可怜状的赵之龙大声喝道!
“难道你想籍口杀我等夺城不成!”
赵之龙的这声厉喝,让众人立即回过魂来,他们突然意识到——是啊,要是这么求饶的话,那就真是死路一路了,现在想要活就只有一条可走,死里求生!
至于什么降书!
只要一口咬定是假的,他能奈我何!
况且,咬定他是想籍口杀人夺城,自然会有天天滔滔公议等着他。
“德世子,难道你想杀尽留都满城百官不成!”
“德世子,难道欲行大逆!”
一时间,堂中尽是一片激愤之声,如果不是了解这些人的秉性,朱国强还真以为这些人是忠臣义士,他们都在这里慷慨激昂指责奸逆!
其实,也就吃准了朱国强不会,不对,应该说是不敢杀他们罢了。
南混们或许大都是宿娼不忘忧国的主,可他们绝对都有当给事中的潜力,他们当然知道如何为自己扬名。在大明因劝谏皇帝而遭受廷杖,或者被贬官,便是被贬斥那是可以邀名买直的,就是被当场打死还能留下清名。
可皇帝什么时候敢打死过谏臣?
即便是打,那也是“一不小心”。
他们现在之所以这么大义凛然一个个都成了忠义之士,说白了,也就是想要以死求活,想要赌德世子不敢杀人,不对,是不敢杀那么多人,反倒他们还能把污名推给德世子。
就像他们劝谏皇帝一样,那怕就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也可以落个廷杖邀名买直。让皇帝尽落污名,现在,不就是玩一个他们习以为常的小游戏嘛!
没什么大不了的!
面对这么一群忠臣义士的表演,朱国强冷笑道。
“你们以为我不敢杀人?”
“德世子若是心怀异议,试图篡位,狼子野心如此,焉能不杀我等!”
谢升的这句话说的很有技巧,就是说——你要是想篡位,行逆,那就杀了我们吧,我们都是大明的忠臣,你要篡位,自然要杀忠臣的。
“好,很好!”
冷笑一声,朱国强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拿着手中的降书说道。
“照着降书上的名字拿人,一个都不要放过,抄没他们的家产还有他们的家人,我军中将士为国不惜已命,把他们家产拿来犒劳我三军将士!”
……
瞬间,行为表演艺术戛然而止了。
抄家?
这不对啊!
那有这么出牌的!
一切都没啦!
众人皆是一副不敢置信状,魏国公徐文爵更是激动道。
“德世子,我魏国公府可是大明世勋,你焉敢……”
对于他们来说,勋臣的身份证是他们一直以来横行无忌的护身符。往日里,朝廷对于他们的这个身份总是有那么点顾忌的。
可是今天他们显然碰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主。不等他说完,朱国强便冷笑道。
“从今以后,大明就没有魏国公了!中山王在天之灵要是看到他的子孙降虏,也会觉得的脸红!”
“你,你区区一德藩世子而已,焉敢如此!”
徐文爵顿时暴跳如雷到。大明朝是开国以来,除了高皇帝曾经这么收拾过他们。其他无论是换成任何一个皇帝总会对他们有那么几分顾及。
哪怕就是成祖皇帝。也不敢对他们赶尽杀绝呀。毕竟这大明朝的天下是他们……是他们的祖宗打下来的!
没有他们的祖宗用哪来的老朱家的天下!
“我焉敢如此?”
面对他人的质问,朱国强哈哈大笑道。
“你说我焉敢如此!”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通传到。
“京城有内官前来给德世子宣旨,人已经到了门外!”
第239章 此乱命也,某不奉诏
一路了拖了那么多天,尽管心里是百般的不愿,但是王良栋一行还是来到了扬州,这一路上走的是提心吊胆,那怕就是身边有上百锦衣卫,身为内官的王良栋,心仍然提到嗓子眼里!
古人说什么“前有狼,后有虎”的,一开始的时候,王良栋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他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意。
南下的这一路上,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他过的是什么日子!
那是提心吊胆,分明就是日夜心惊胆跳。
过了黄河后,他担心碰着东虏,被他们一刀砍了。
随后的几天中,他接连听说几个消息,先是什么督师史可法兵败,近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这个消息只吓得他差点没跑回京城去。
就在他于中都犹豫不决是继续往扬州宣旨,还是逃回京城,把这边的消息带给皇爷的时候,那边又有消息传了过来——德世子领兵去了南京。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与中都众人无不是半晌都没说话,到最后大都是长叹一声——世间忠义莫过于此吧!
甚至于,他都觉得自己不用宣旨了。
史督师领兵十万都全军覆没了,更何况那位世子爷麾下兵马不过才两三万人,这不是千里送人头嘛!
就在他收拾着行李准备回京城,告诉皇爷德世子已经为国尽忠时,从江南传来的消息,只惊的众人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
德世子赢了!
阿巴泰被打的落花流水,甚至不得不跪地求饶,要不是那厮拿着被他掠来的百万百姓的性命威胁,估计南京城下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得,这差点得继续办!
于是在阿巴泰开始放人的时候,拿着圣旨的王良栋就一路南下了,当然一路上他同样也碰到了被放出来的百姓,从他们的口中,知道了东虏是何等的暴虐,当然也知道了他们是如何在城中放满了柴火,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将城里的百姓全都烧死!
难怪德世子会放过阿巴泰和那些东虏,人家手里头绑着人质哪!
心里这么嘀咕着,人就过了江,到了南京,正好,碰到世子爷搁这召见南京的勋臣和六部官员。
现在,置身于堂中,瞧着堂中的众人,他的心里仍然暗自泛着苦。
要命啊!
这他么的是什么差事!
爷们什么时候得罪了别人,居然落了这个差事!
按道理来说,当中官的宣旨,那是本份,可那也得看是宣什么旨,是给什么宣旨。
这个差事,可不就是有点要命!
不说这路上的风险,就是宣旨的时候,要是德世子不接旨,到时候怎么办?虽说他带了百多个锦衣卫,可那些家伙还不够人家砍的,东虏他们挡不住,德世子麾下那些兵可是比东虏还狠。
到现在他脑子里还会浮现出城外的“京观”,他甚至感觉还能闻到“京观”里透出来的血腥味,那味道,这辈子他都忘不了啊!
万一要是惹恼了德世子……那可是会没命的。
好!
现在正好,南京的勋臣、六部官员,现在都在这!
这下好了,有他们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众所周知,因为“靖难之变”大明的勋臣集团和南北两京一样,也分成了南北。京城那边自然是以靖难功臣为主,毕竟在朱棣迁都北京后,人家也要跟着过去,至于南京这边当然就是建文,不对,应该是洪武旧臣才对,这些老朱家的开国功臣,在朱棣北迁后就留在南京,这群人以魏国公徐家为首在南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这么多年以来倒也安分。
所谓的安分,其实也是迫于无奈。南京虽然远离中枢,可毕竟,南京也有六部,也有文官,他们这些洪武旧臣,虽是开国功臣,可同样也是“建文旧臣”,自然的也就谈不上受宠。南京六部的官员们,并不介意踩着这些勋贵的脑袋调回京城,分分钟钟的教他们做人。
当然了,他们也真不是什么好人,也侵占田产,也抢过民女,只不过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而已。当然了,这种合理是他们与南京的文官们多年争斗中斗争出来的。
既不能当贤臣,也不能鱼肉百姓。前者是养望,后者是虐民。所以,当个勋贵真不容易啊!无论是办什么事,都要拿捏着分寸。其实这也和文官一样。贪赃枉法也要有那么点尺度。
哎,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当然,这些王良栋真不在意,和他没关系,他一听说世子爷在见这些人就赶了过来,是因为这些勋臣,这些六部的官员们,可都是他的依仗啊!
就是德世子再骄横,还能当着这些人的面,把他的脑袋给砍了!
他可是皇爷派来宣旨的中官,他要是敢不遵旨,那就是抗旨,就是谋逆,有这么多的勋臣、有这么多的文官在这,他敢吗?
老天爷保佑,让自己抓着这样的机会了!
王良栋的心里暗自祈祷着,往南来的这一路上,他想了很多,最多的就是死,现在,好不容易跳出鬼门关的他,那里还顾得什么礼节,直接就火急火燎的宣旨了。
皇帝的圣旨是二十天前发出来的,甚至原因正是史可法以及南京六部官员的弹劾,什么杀人夺兵、什么勒索商民,什么强抢民女,种种不轨,堪称大逆,但是念在他的宗室,且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呢,皇帝是大度的,是念及亲亲之谊的,所以——请他去中都高墙。你看,这个皇帝多么厚道。多么仁义。
简直就是让全天下都挑不出毛病来。其实这话连鬼都不信。
“……钦此!”
终于,念完了圣旨后,王良栋看着德世子,再看着堂中一众勋臣文官,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现在,这份差事总算办完了!
非但他长松了一口气,就连同徐文爵、赵之龙等人也是长松了口气!
报应啊!
报应啊!
老天有眼,一道圣旨把这个杀神给摁住了!
这下好了,这小子要给关进中都高墙了。众人无不是一副喜上眉梢的模样,原本还是心里发毛的大家伙儿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小子,你也有今天啊。
他们看着面色铁青的德世子,心里那是一个痛快啊。
好啊,就在片刻之前,这小子不还是要抄他们的家,不还是要砍他们的脑袋吗?
这当真是风水轮流转啊。先前他不是很得意吗?怎么不得意了?
哼哼!
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宗室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收拾他,不过也就是一道圣旨罢了。
看着面色铁青,满面怒容的德世子,徐文爵突然大声说道。
“德世子,难道你敢要抗旨不成?”
其他人也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在他们看来,只要眼前的这位德世子敢抗旨的话,那就正好了,这么多锦衣卫可就是专门拿人的。
到时候指不定连中都高墙都不用去了,直接就在这大堂里把他给砍了。
“世子爷,您老还是接旨吧!”
王良栋手举着圣旨,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
“世子爷都是有什么委屈只管写折子。到时候奴婢自然会带给皇爷,况且世子爷这次立下这样的汗马功劳,皇爷要是知道了,必定也会龙颜大悦,到时候又怎么可能还把世子爷关进高墙里头呢?”
作为中官的王良栋,并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幸灾乐祸,而是语重心长的在那里劝说着。
咱家也就是来宣读圣旨而已。
他的心里这么寻思着,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