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从西域都护府饶一圈,见识下西域的风光。
曾经,这里被北狄和土斯曼帝国统治。
对大颂人来说,这里是禁地。
而现在,却如他们自家的后花园。
一行人进入西域,很快就会西域都护府的军队发现。
接着,西域都护府的枪骑兵替代了罗斯国的护送队伍,将外交使团一路从西域护送到了同关。
在这里乘坐蒸汽机车,董安一行人才返回他们阔别了一年多的燕城。
第1157章 总体局势
“皇上,臣回来了。”
御书房,董安一回来,连口水都没喝,便来了无极宫。
此番出访,他肩负的是重要的任务,没有因为思家心切; 就忘了本职。
“你可终于回来了,朕可是一直在盼着你。”赵煦脸上挂满笑容。
他离开椅子,来到董安面前,双手重重拍了拍董安的肩膀。
前往罗斯国之前,董安的体型有些肥胖。。
来回两次的跋涉让他整个人都瘦了,竟然让油腻的他显得有些眉清目秀了。
“哈哈哈…皇上这么说,臣就是在雪原上冻死; 在草原上被狼吃了,也心甘情愿了。”董安大笑起来。
他和杨贺可以说是最早追随赵煦的几个人了; 因此和赵煦的关系也最为亲密,言语间比他人更随意。
赵煦也大笑起来,二人先是叙了些使团在罗斯国的见闻以及西土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情报,最后才说起大颂与罗斯国签订的契约。
了解了契约的具体条款,都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赵煦轻轻点了点头,“如此,我们便等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雪原了。”赵煦神色兴奋。
西伯利亚的面积和大颂的面积相当。
对这个时代的罗斯人来说,那就是一片满是积雪的荒芜之地。
虽然重要,但却显然不是罗斯国的核心利益。
这也是尼古拉最终能够拿这块土地换取技术的原因。
不过百年之后,罗斯人定然会后悔,但那时候已经晚了,因为大颂会比现在更加强大。
“对尼古拉来说; 这是一场豪赌,不得不说,他很聪明,这次赌对了,失去一些东西,从大颂换来一些东西,总比战败割让土地要有尊严的多。”董安说道,“当然,他也耍一些小聪明,但正如陛下预料的,他失败了。”
董安指的自然是尼古拉想要左右逢源,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与西土国家矛盾加深的事实。
赵煦闻言,露出得意的笑容。
虽然世界的历史改变了,但橘生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西土人本性还是那個味。
正是意识到这点,他才做出预判,认为罗斯国一旦和大颂建交,西土局势必然激化。
“不列颠不是奉行所谓的离岸平衡吗?这次朕给他设的局,就让他慢慢玩,如此,他们对大颂的行动就更有心无力了。”赵煦眯了眯眼睛。
董安回来之前,大颂的各项战略都在如常进行。
天竺方面,一千多名波斯将领接受了朱雀军的训练。
之后,他们返回了波斯国,训练了自己的新军。
而大颂方面则向波斯国出售了八万只前装线膛枪以及三百余门火炮。
这些火枪火炮都是大颂军队淘汰下来的装备。
但对波斯国来说,这些装备拿来对抗土斯曼帝国已经绰绰有余了。
毕竟土斯曼帝国装备也不如大颂这批淘汰装备。
在受过训练的军队接收了大颂的装备之后,波斯国便按捺不住这些年积蓄的怒火,宣布不再向土斯曼帝国称臣。
土斯曼帝国自然大为羞恼,派出大军征讨波斯国。
但这时的波斯国已经今非昔比,在朱雀军派出的军事教官指导下,波斯国连胜两场,击退了土斯曼帝国的进攻。
之后,波斯国的胜利在中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与土斯曼帝国不和的国家纷纷前往天竺,寻求与大颂建立往来。
可以说,通过扶持波斯国,大颂不仅仅获得了廉价的石油,也已经成为东土秩序的塑造者。
接下来,大颂会进一步与稳固与中土各国的关系,让他们在中土南部牵制土斯曼帝国,以让西域都护府能轻松控制中土北部区域。
不过,中土的斗争其实也是大颂与不列颠争斗的战场,而不仅仅是与土斯曼帝国争斗的战场。
他相信接下来土斯曼帝国和西土人一定会做出反击。
董安这次带回来的消息还包括不列颠成功仿造了大颂的后装枪。
为了对抗大颂,不列颠一定会让后装火枪在同盟国家扩散的。
对于这点,他倒也不是很担心。
王应这几年可不是在吃干饭,一直在进行火枪火炮的研造。
近期,他正准备向他展示一批新的成果。
而山姆国方向,周毅的海军已经拿下了夏威夷岛。
为了将这座岛屿打造成军事基地。
青龙军和海军这短时间主要的工作是对这座岛屿进行了改造,同时向那里运输了大量的物资。
一部分青龙军还按照计划在阿拉斯加的位置登陆,建立了据点。
可以说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完成,马上就能够实施第二阶段的计划。
总体而言,当前大颂的攻势十分顺利。
第1158章 反间
“皇上所言极是,这西土怕是要乱上一阵子了,不过臣以为,完全能够让西土更乱一些。”
天色逐渐昏暗,御书房外的路灯亮了起来。
董安忍不出用余光打量了下皇城的内的夜色,一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彼得堡的日子里,他和监察四院相互提供支持; 搜集到了不少西土国家的情报。
根据这些情报,他推断出了西土国家之间的关系。
“是吗?说来听听。”赵煦闻言,表现出很有兴趣。
其实他隐隐猜到会是什么,但因自己掌握的情报很少,不想胡乱推断。
董安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 “皇上应该比臣更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世界每个地方都存在拥有大国心态的国家和民族; 就如同波斯一般,即便臣服于土斯曼,但其内心的骄傲依然会趋势他们摆脱其统治,当下的西土也有两个拥有大国心态的地方,一个是高卢人,一个则是日耳曼人。”
赵煦点点头,这正和他的想法吻合。
“不过由于不列颠当前在西土是第一大国,又抓住了西土与罗斯国的矛盾,绑架了众多西土国家,法兰克和普鲁士也不得不迫于压力追随不列颠,当然,对我们大颂的恐惧,也是让他们团结的原因之一。”董安继续向赵煦解释。
“你的意思是让朕与这两个国家改善关系,建立往来吗?”赵煦插了一句嘴。
“是的。”董安似乎很坚定自己的想法。
几次出使,历经重重危险,让精明的他又多了些自信。
他继续道; “当然,法兰克和普鲁士是不会同意与我们大颂建交的; 毕竟罗斯国与他们不一样,对他们而言,罗斯人是来自北方的蛮族,而他们是西土的主人,对西土富有更多的责任,对我们大颂的敌意也很深。”
“但不管他们愿不愿与我们建交,我们都要做出愿意与他们往来的姿态。”这时,赵煦和董安几乎说出了一样的话。
说罢,二人相视而笑。
赵煦道,“朕明白了你的意思,这件事你们外务司去做吧,如果法兰克和普鲁士愿意与我们大颂改善关系,那是最好不过,即便不成,也会离间他们和不列颠的关系。”
现在不列颠最忌讳的就是西土诞生第二个不听话的罗斯国。
而法兰克和普鲁士是最可能成为第二个罗斯国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大颂和罗斯国,这三国在西土的关系也像是三国演义。
本质来说,三国之间本来就相互不信任,只是由于共同的利益,暂时结合在了一起。
所以,正如董安说的一样,他不需要强求与这两个国家建交,只需摆出积极想要与这两个国家建交的姿态即可。
如此,三国之间必然就会生出嫌隙,让他们无法深度合作。
如果,这两国面对大颂的橄榄枝哪怕有一点犹豫,而不是坚决反对,那就更妙了,三国的关系更有可能破裂。
因为以当下西土世界的氛围,反大颂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反大颂!
“是,皇上。”董安躬身应是。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闲话,董安辞了赵煦,离开书房。
沿着无极宫被路灯照的通明的甬道向外走去,董安深深呼吸一口空气。
阔别大颂一年有余,对这里他的一切他都无比怀念。
当是更令他兴奋的是大颂日新月异的变化。
仅仅一年时间,燕城就变得让他有些陌生了。
城里多了不少正在修建的高楼。
乡下的变化也很大。
他路过一个村子里的时候,甚至在村里看见了蒸汽拖拉机,蒸汽收割机等农耕机械。
问了一下,他了解到这些机械是村子里集资购买的,属于集体农庄。
这种集体大农庄是大颂大农场生产的计划的一部分。
大颂的单个家庭没有大商人的财力,能够雇佣农场工人和购买机械,维持一个面积很大的农场。
如果不给他们想办法,这部分农民依然会停留在小自耕农的传统农业里,今后也会是最贫穷的一批人。
于是,朝廷便推出了集体农庄。
给他们划出大片的农场,每个村民都占有分红,毕竟大颂现在的土地很多,只愁忍人少,不愁地多。
也因此,仅仅一年的集体农场的分红就让村子里的百姓富裕了不少,收入不低于进入工厂的百姓。
而有了钱的百姓也阔气起来,在朝廷的规划内,在乡间盖起了一间间前面有园林的,大颂传统建筑风格的两层大别墅。
这羡煞了村子里一开始盖红瓦房的村民,有的人家干脆砸了还没几年的红瓦房,也学其他村民盖起了这种新式风格的别墅。
同时由于规划得当,这些乡间别墅排列的很整齐,水泥道路从每家门前铺过,让乡间也显得追上了大颂前进的步伐。
第1159章 军备
“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大颂会有今日的盛景。”
望着被灯光染黄的夜空,董安发出一声感叹。
这繁华的景色正让他如痴如醉时,一个人从他身边走过,还打量了他一眼,一副相认又不敢认的样子。
董安怔了下,此人不是别人; 却是曾经的兵仗司主事,如今的军工司司长王应。
可能是他长途跋涉,变得又黑又瘦,他没认出来。
于是,他拉住了王应道,“王司长; 是我; 董安。”
“我说这人是谁,怎么这么眼熟; 原来是你,你终于回来了,明天我请你喝酒,现在趁着皇上还没回去,我得赶紧去回禀皇上一些要事。”王应急匆匆的样子。
董安闻言,大概猜到了什么。
刚才他和皇上闲聊的时候,皇上提了一嘴。
说军工司准备向他展示近阶段的军备成果。
王应大概就是为这件事了。
毕竟王应是个实诚人,不像官场上一些惯于世情的人,看官职大小,是否有利于己才往来。
想到这,他便向王应拱了拱手,笑道,“那明天我可就在家里等你来邀请了。”
“一定,一定。”王应也拱拱手,随即转身向宫里去了。
董安回家; 王应不多到了御书房。
这时赵煦伸了伸懒腰; 正准备回后宫。
他的作息时间和外宫的官员一样,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可以说是标准的上下班。
除非有要紧的事,否则大臣们也很自觉,不会在休息的时间里打扰他。
“王应参见皇上。”见到赵煦,王应行了一礼,将一本册子奉上,又道“皇上,这是明日军工司要展示的火枪火炮品类,以及日程安排。”
赵煦点点头,接过王应手里的册子。
今天他一天都在等着王应过来。
董安又提及不列颠仿造了后装步枪的事情,让他对这次展示有了更多的期待。
而且,在大颂研造出后装枪,后装炮之后,他就不怎么干预军工司的研造事务了。
因为这个水平的火枪火炮足够对西土形成碾压之势。
再者,军工司也建立了独立的研造体系,他又确定了大致的方向,不会出错。
火枪火炮的进步不过是按部就班而已。
也正是这个原因,王应没有像以前那样频繁向他介绍火枪火炮的研发进度。
而是一直攒着,反反复复试验; 等技术成熟了才向他展示。
“好; 明天朕带着防务司的将军们一起去观赏。”赵煦笑道。
现在的军工司已经不在燕城内,而是搬入了燕城北面的大山里。
有一条专用的铁路通往那里。
王应也是专门乘坐蒸汽机车到了燕城的。
“那臣现在回去再准备准备,防止出现纰漏,臣捂了这么长时间,总不能到时候闹出笑话。”王应做事一向严谨,尽管准备的很充分,但还是有些不放心。
说罢,他辞了赵煦,趁夜又回去了。
第二天,赵煦一早便让小桂子给防务司去了电话,让常威,杨丰他们和自己一起出发。
一只军队的强大固然不能全部依靠武器,但是武器绝对是一只强军必不可少的。
西土人凭借不多的人口,横行世界三百年,依仗的就是船坚炮利。
当下,大颂的人口也不多。
其中宝贵的青壮资源主要用于工业发展。
如此一来,大颂就不能维持一只庞大的军队。
以前,为了将西土人赶出东土,以及稳定东土的形势,他匆忙扩兵,让大颂军队几乎达到了六十万常备军。
这个数字对他来说太多。
接下来,他准备缩减军队,将常备军队数量维持在三十万左右。
毕竟,大颂现在已经实现了义务兵制。
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事,再征召这些预备役就可以了。
而他缩减军队的底气就是武器上的进步。
如此,利用武器上的优势,大颂军队便能少量军队达成自己的目标。
就像当年西土人,三五千就能占领一个国家。
一路思索着这些,蒸汽机车驶入了燕州北面的燕山中,最终在军工司所在地停下。
对这里,常威和杨丰并不陌生,甚至非常熟悉。
平日里为了军备的事,他们没少和军工司打交道。
“这个王应神神秘秘了这么多天,不知道搞出了什么。”
在军工司官员的引领下,众人抵达武器校场。
望着校场被黑布蒙起来的武器,杨丰恨不得此刻能透视。
常威也是眼里充满兴奋之色,不断搓着手。
电力工业的兴起,以及众多电力工业产品横空出世,让他们对武器方面自然十分期待。
而今天,军工司终于在大颂进入电力工业之后,第一次向他们展示完全由电力工业制造出来的枪炮。
第1160章 汉式
“嘿嘿,这次王应如此郑重,必然是了不起的东西,全军将士又有福了。”
校场上,防务司的将领们都在窃窃私语,这时常威回了杨丰一句。
比起杨丰,他了解的稍微多一些。
毕竟王应和他们这些燕州系的将领更为熟悉。
杨丰点点头; 捋着胡须,越发期待。
此刻,王应正侍奉在赵煦身侧,得到赵煦的授意之后,他给军工司的官员去了一道命令。
不多时,官员们将第一个石台上的黑布掀开; 露出了一款火枪的庐山真面目。
一时间,赵煦和将领们都大为惊艳。
对赵煦来说,这款火枪他虽然亲自画过设计图纸; 但真正的实物出现在面前,还是很令人震撼的。
毕竟对男人而言,火枪火炮就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