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457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457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骠蛮和天竺人的本领自然是不可能在如此宽阔的河面上建造桥梁的。
    是不列颠人为了向东入侵,才利用蒸汽船逆流而上,架设铁索,又在铁索上铺设木板,打造出了这座桥。
    所以,只要控制了这座桥梁,联军士兵便逃无可逃。
    “是,将军。”应了声是,尚义领命而去。
    目送尚义离去,秦山又对关通道:“该让枪骑兵们出击了。”
    这次,皇帝赵煦的给他们的命令很明确,那就是歼灭联军的有生力量,让西土国家伤筋动骨。
    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当然不可能放任溃败的联军士兵安然逃走。
    “嘿嘿,当然。”关通冷笑一声,“他们想跑可没这么容易。”
    说罢,他将命令传达给了骑兵将领。
    不多时,两万枪骑兵出现在了战场的两翼。
    同时,一部分大颂士兵扛着木板出现在战场上。
    他们将木板搭在壕沟两侧的土壁上,让骑兵得以穿过战场。
    见大颂骑兵出现在战场上,联军士兵更是没命地逃跑。
    但他们两条腿终究跑不过四条腿,枪骑兵们很快如同一把尖刀插入了溃散的联军士兵中。
    “砰砰砰……”马枪响起,一个个联军士兵倒在枪骑兵的枪口下。
    有些枪骑兵为了击杀更多的敌人,干脆抽出马刀,纵马冲杀,将一个个联军士兵砍杀马下。
    整个战场立刻成了枪骑兵猎杀场。
    “哈里曼这个混蛋!”
    此时,韦斯利恨不得生吃了哈里曼。
    他现在躲在乱军当中,身边只有数名卫兵。
    他恨死哈里曼了,正在这个混蛋不听他的劝告,才导致了如今的大溃散。
    如果按照他的计划,趁夜撤出战场,再沿路节节抵抗,掩护大部分撤往土斯曼与天竺的边界。
    他们定然可以保留最多的士兵。
    可现在,他们几乎处于绝境。
    乌泱泱的联军士兵士气崩溃之后,加上大颂军队的猛攻,就像一个喝醉的酒鬼一样稀里糊涂。
    士兵在跑,军官也在跑。
    没有一个人试图重新整顿军队,像个军队一样有节奏的撤离。
    即便是他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夹在逃往士兵的洪流中向前涌去。
    “向树林里跑。”眼见大颂的骑兵杀过来,韦斯利望见斜前方有个树林,立刻对卫兵说道。
    他很清楚,溃败的士兵在追杀的骑兵面前简直比羊群还要脆弱。
    得到命令,卫兵立刻用着韦斯利进入树林。
    果然,大颂骑兵没有追过来。
    毕竟对骑兵来说,进入满是敌军的树林和自杀无异。
    不过韦斯利并不敢逗留太久,立刻和卫兵继续向霍马林方向而去。
    大颂骑兵后面跟着大颂的步兵。
    这些步兵会扫荡每一个角落。
    躲躲藏藏,经过两日的跋涉,韦斯利终于见到了霍马林河。
    见到河面上的桥梁,韦斯利一阵欣喜。
    带领卫兵便向桥面走出。
    同时,他心里盘算着要不要立刻拆掉这座锁链桥。
    如果不拆,大颂军队很可能会过桥,继续向加尔各答方向进军。
    如果拆除了,那么后续的涌过来的联军士兵便没法过河了。
    正想着,韦斯利的身子忽然直挺挺僵住了,一道鲜红的血从他的头上流了下来。
    随即,一道枪声才跟着响起。
    接着,他的身体缓缓倒下,从桥面跌入了河流中。
    卫兵们吓坏了,他们正要拿起枪防备,但又是几声枪响,卫兵们也被射杀,跌落河中。
    原来。
    尚义早就按照秦山的命令从战场迂回前进,通过急行军提前抵达了桥西,在对岸两侧的树林埋伏。
    这段时间,他们已经射杀了不少零星前来的联军士兵。
    “打起精神来,联军士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了,马上他们的大部队就会抵达,到时候还是等他们走到桥中央再设计。”尚义望了眼江水上浮起来的尸体。
    他清楚刚才射杀的似乎是个军官。
    但他根本无所谓,这些联军军官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
    正如尚义预料的一样,又过了两个时辰,溃逃的联军士兵突然多了起来。
    他们如同逃避猛兽一般,见到桥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扑过来。
    但就在他们来到桥中央的时候,突然一阵枪声响起,联军士兵纷纷掉入河中。
    突然而来的袭击,让联军士兵明白大颂军队已经控制了这条唯一能前往加尔各答的道路。
    这时,他们终于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桥过不去,而大颂军队还在追击。
    抵抗,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似乎只有投降,他们才能活下去。
    想到这,不少联军士兵脱下外面的军服,将白色的衬衫捆在了线膛枪的枪口上。
    他们真的认输了。
    因为自始至终,这都不是一场公平的战争。
    他们与大颂军队的战争简直愚蠢透顶又差距巨大。
    现在,他们只能恨那些根本不顾形势,就把他们送到远东战场的政客!


第1125章 加尔各答
    “我们投降!”
    霍马林河自北往南,滚滚流淌。
    河东岸,穿着不同颜色军服的联军士兵举起了同一个颜色的旗帜——白旗!
    “让他们把线膛枪全部扔到河里。”
    联合士兵的表现落入尚义眼中,向导翻译了联军士兵的话之后,尚义随即下达命令。
    对他来说,这批联军的线膛枪的口径和他们的火枪是不同的,留着也没用。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不如让他们丢到霍马林河里去。
    向导奉命将尚义的话翻译给了河对面的联军士兵。
    犹豫了下。
    联军士兵慢慢走到河边,将线膛枪扔了下去。
    在必死和可能活着的选项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领教了大颂军队的厉害,他们失去了对胜利的希望。
    何况,不是谁都有勇气面对死亡。
    首批士兵投降之后,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士兵选择了投降。
    人总是有从众心理的,也就是一个人行为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如果没有第一个选择投降的人,其他人会因为羞耻心,也强忍着不投降。
    但如果有第一个人投降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便会瞬间消失,开始用“别人也投降了。”之类的话来给自己投降寻找借口。
    所以,联军士兵一旦投降,这个势头便刹不住了。
    从东面战场过来的联军士兵见前面一片白旗,他们自然也开始举白旗。
    零零散散的士兵见主道路上的士兵投降了,认为大势已去,也开始举白旗投降。
    一时间,白旗如同星星之火一般,逐渐燎原。
    当然,联军士兵投降的重要因素终究是因为失去了对胜利的希望,选择了苟活。
    在联军士兵纷纷投降的时候,马上就要追杀到霍马林的枪骑兵们收起了马刀。
    这时,他们举起马枪监督联军士兵,确保他们不会对大颂士兵遭受威胁。
    又是三日的清理。
    霍马林东岸的联军士兵除了投降的士兵外,其余被青龙军和朱雀军全部歼灭。
    与联军僵持了八个月的战争,终于以大颂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第四日的时候,秦山和关通来到了霍马林河岸。
    他们身侧,大颂士兵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正在通过霍马林桥。
    接下来,他将前往下一个地方。
    那就是不列颠在天竺的统治中心,加尔各答。
    天竺与骠蛮边界的战争只是整个天竺战争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全面占领天竺,并构建属于大颂的天竺秩序,战争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至于十余万联军俘虏,他们已经派人与海军取得联络。
    让他们将这些俘虏运往大颂,由建设司自行分配。
    同时,为了确保这些俘虏不会闹出乱子。
    他们留下了十万人负责看守,并配合海军押送俘虏。
    不过,这十万人也不是全部用来看押俘虏的,没这个必要。
    而是秦山和关通认为联军主力被消灭。
    天竺残存的联军士兵没必要让他们动用太多军队,这只会增加后勤的负担。
    所以,二人商议下,决定只统领九万余名士兵穿过霍马林桥。
    和他们预计一样,自霍马林向西,他们基本上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前两天,他们故意允许两千多天竺土著兵离开。
    这两千天竺士兵就是大颂军队传播恐惧的工具。
    天竺土邦国王只所以将不列颠人奉为共主,原因就在于他们畏惧不列颠的绝对武力。
    可是现在,大颂军队竟然将数目庞大的联军士兵全部歼灭。
    对他们而言,这是何等的令人震惊。
    不过,对于逃兵这些话他们一开始是不信的。
    直到大颂军队出现在了他们的土邦。
    一些依旧不肯相信的天竺国王还是派出了自己的军队。
    但无论是三五万,还是八九万人。
    与大颂军队一接触,这些土邦军队就尝到了厉害。
    丢下一地尸体,土邦军队便跑的无影无踪,恐慌反而更迅速蔓延开来。
    之后再前往加尔各答的路上,大颂军队再也没有遇到抵抗。
    直到他们抵达了加尔各答。
    在这里遭受了三千多联军士兵的抵抗后,大颂军队只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便杀入了加尔各答,将这座不列颠控制天竺的中心城池完全占领。
    “将军,我们抓到的俘虏说他们的总督之前就前往东部战场了。”
    加尔各答总督府。
    秦山和关通这时坐在院子里的白色木椅上,望着面前的清澈的泳池,谈论着晚上在这里洗个澡。
    这时,尚义走了进来。
    “这么说,不是死了,就是被我们俘虏了?”秦山沉吟了下,接着道,“不去管他了,你立刻派人去通知全天竺的土邦国王,让他们一个三个月内必须前往加尔各答,向大颂皇帝宣示效忠,否则,他们将被视为西土殖民者的余孽,被从天竺的国土上抹除。”
    控制总督府之后,他们俘获了不少服侍不列颠人的天竺本土官员。
    这些天竺本土官员精通不列颠的语言,又懂得天竺的各个土邦的情况。
    起初,大颂海军全歼联军舰队的时候,这些天竺土著官员便人心惶惶,感觉不列颠人在天竺统治的日子到头了。
    只是慑于联军在东部的陆军而不敢表现出任何异样。
    现在,联军也被全部歼灭了,他们自然不会再愚蠢地效忠不列颠。
    毕竟,他们也是要吃饭生存的。
    何况,天竺的历史就一部被外来者统治的历史。
    根深蒂固的天竺种姓制度也是由此而来。
    最纯粹血脉的天竺人当下在天竺语里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
    而高种姓按次序则是按时间段入侵并统治天竺的外来者。
    如果让不列颠人继续统治下去,那么不列颠人又会成为天竺最高的种姓。
    所以,对那些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天竺贱民来说,谁来统治天竺根本与他们无关。
    因为他们甚至在不列颠人统治期间,连服侍不列颠人的资格都没有。
    而服侍不列颠人高种姓很了解不列颠。
    但正是因为了解不列颠,才会明白击败了不列颠的大颂人显然更可怕。


第1126章 双喜临门
    燕城,无极宫。
    秦山和关通攻入加尔各答的时候。
    东部战线联军被歼灭的消息刚刚通过电报传到宫中。
    此时,赵煦正在延禧宫正堂,与挺着大肚子的凤儿和小腹微隆的鸾儿在等待着。
    寝房内,不时传来杨素素夹杂着痛苦的呻吟声,两个宫里的老嬷嬷正在给她接生。
    十月怀胎,她终于要诞下麟儿。
    除此之外,糜太后和杨丰父子也来了。
    众人脸上俱都挂着焦急又期盼的神色。
    这时,小桂子从殿外进来,将电报呈递给了赵煦。
    望了眼电报的内容,赵煦略微焦躁的神色平息下来,露出淡淡的笑容。
    他道:“真是件喜事,今日可谓是双喜临门了。”
    在天竺东线之前,他得到了海军的电报。
    如今,东线的战事也结束了。。
    这等于西土世界在东土的军队被全部摧毁。
    如此,他便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将西土势力赶出了东土了。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将天竺纳入东土的体系。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小波折,但他相信天竺最终会像臣服不列颠一样,臣服于大颂。
    想到这,他将电报递给了杨丰和杨震父子。
    二人读完,一脸喜色,正要恭贺赵煦,这时突然寝房内传出清亮的婴儿啼哭之声。
    “呱呱……”一阵又一阵的啼哭声传出,众人的眼睛同时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不多时,老嬷嬷用褥子抱着一个婴儿,笑嘻嘻走了出来,“恭喜皇上,是个小皇子,而且母子平安。”
    “恭喜皇上,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啊。”
    老嬷嬷的话一出,杨丰和杨震立刻笑的见牙不见眼。
    杨素素身为大颂皇后,这生的又是皇子。
    今后在宫中的地位便更稳固了。
    他们的外孙作为皇帝赵煦的长子,只要好好培养,将来也定然是前程不可限量的。
    糜太后也松了口气,她就期盼着天,高兴之余,他对杨丰道,“亲家,恭喜了。”
    “应该是老臣恭喜太后才是,终于如愿以偿,抱上皇孙了,哈哈哈……”杨丰受宠若惊。
    糜太后和杨丰笑了一阵,见老嬷嬷将小皇子递给了赵煦,俱都凑过来看。
    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有说眼睛像赵煦的,有说嘴巴像杨素素的。
    众人叽叽喳喳的时候,初为人父的赵煦嘴角也带着一丝浅笑。
    然而更多的是有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感。
    突然间多了个这么个小东西,即便是杀伐果断的他也有些微微的不知所措。
    或者,这就是每个男人成为父亲时候,必然经历的吧。
    “呱呱……”怀里轻盈如同一只小猫的婴儿还在啼哭着。
    赵煦打量了一会儿孩子的眉眼,不禁嘟囔了一句,“有点丑。”
    听到这句话,正殿突然安静下来。
    接着突然又爆发一阵哄笑。
    糜太后从赵煦手里接过小皇子,白了赵煦一眼说道,“你刚生下来的时候比他还丑,这婴儿就像花骨朵,长着长着就会像花一样开了,变得越来越漂亮。”
    赵煦嘿嘿笑了两声,这时想起杨素素还在里面,便进了寝殿。
    生产过后的杨素素面色苍白,半躺在床上,还有些虚弱,不过脸上却挂着慈爱的笑容。
    仿佛在诞下皇子之后,一夜间成熟了。
    见赵煦进来,她眼睛里的笑容更浓,也不说话,只是望着赵煦。
    “让你受苦了。”赵煦在床沿坐下,握住杨素素的手。
    “不苦,还有些甜。”杨素素笑着摇了摇头,“臣妾忽然觉得一下除了皇上,又有了一个支柱。”
    “这么说,朕在皇后心里的地位要下降了。”赵煦笑着打趣了一句。
    杨素素闻言,白了赵煦一眼,“皇上又拿臣妾逗乐,这怎么会……”
    说到这,杨素素因为虚弱,忽然有些气喘。
    见状,赵煦道,“皇后还是好好安歇吧,朕就不逗你了,过一会儿再来陪你。”
    杨素素笑着点点头,也不拦着。
    她很清楚,诞下皇子这件事马上就会传开,大臣们都会过来恭贺,赵煦还有很多事要忙。
    正如杨素素预料的一样。
    赵煦到了正殿没多久,消息便从内宫传到了外宫。
    在外宫当值的大臣们自然也就全部知晓了。
    然后梁成也过来了。
    身为太上皇的赵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