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陈虎的命令下,枪骑兵也向土斯曼骑兵冲了过去。。
双方骑兵迅速接近,在谷口西侧的草原上交战。
按照既定的战术,枪骑兵冲上前去,只是挥舞马刀同土斯曼骑兵砍杀了一阵,便立刻假装不敌,勒马逃走。
土斯曼骑兵见状,紧追不舍。
他们对大颂骑兵的溃败没有任何怀疑。
因为他们土斯曼骑兵俱都穿着轻甲,而大颂骑兵却俱都是一身单薄的军服。
很显然,大颂骑兵和他们打仗更吃亏,大颂骑兵败退也就很正常了。
“追!”
越来越多的大颂骑兵折身向东而去,土斯曼骑兵将领纷纷下达命令。
信心大震的土斯曼骑兵一个个精神亢奋,嗷嗷叫着追了过去。
陈虎见土斯曼骑兵中计,森冷一笑,立刻随骑兵们一起向东去了。
土斯曼骑兵在他们身后紧追不舍。
他们一方面想要趁机歼灭只大颂骑兵,还有一方面则是急于赶往乌木城支援。
毕竟大颂骑兵出现在这里,乌木城很可能遭受了大颂军队的进攻。
“这就叫兵不厌诈。”
众多骑兵从谷底穿过,在谷地树林里埋伏的白尚不由嘿嘿笑了起来。
这时,他心里一阵轻松。
没了土斯曼骑兵,他们将会轻而易举歼灭马上到来的土斯曼步兵。
“准备战斗!”收起笑声,白尚又说了一句,同时让传令兵将自己的命令传达下去。
接着,他如同捕猎时候的猛虎一般注视着谷地的西方。
在土斯曼骑兵全部通过之后的半个时辰,土斯曼步兵缓缓而来。
不过白尚没有立刻下令进攻,而是等到土斯曼步兵尾部全部进入埋伏圈,才下达命令。
“打!”
一声令下,埋伏在树林中中央军士兵瞬间开火。
阿泰山谷地说窄不窄,说宽不宽。
两侧树林之间的通道只有一里左右。
山谷中土斯曼士兵完全处在两侧伏兵的射程之内。
“砰砰砰……”
“哒哒哒……”
秦式步枪和机枪同时喷出子弹,飞向谷地的土斯曼士兵。
密集的弹雨让土斯曼士兵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般,片片倒下。
“埋伏,有埋伏!”
突然遭到进攻,土斯曼士兵惊慌失措,众多土斯曼骑兵叫喊起来。
只是他们的提醒在大颂军队的强大火力面前显得没有一丝用处。
很多土斯曼士兵没有反应过来便被射杀。
即便有士兵反应过来了,但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反击。
因为敌人根本就在他们燧发枪射程之外。
土斯曼的炮兵倒是想到寻找合适的地方架设野战炮轰击两侧树林。
但这些炮兵一行动便遭到了袭击,炮兵一个个倒下。
原来,白尚在谷地的高处安排了神射手。
这些神射手专门负责射杀土斯曼军中的将领和炮兵。
连唯一能够反击的炮兵都无法施行行动。
混乱中将领又被接连射杀,土斯曼士兵越发混乱。
在谷地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撞。
“冲到树林里去,你们这帮胆小鬼。”眼见大军陷入混乱,统领支援大军的奥布力大公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但无论他们怎么催促,他的将领和士兵都仿佛像聋子一样,根本不去执行的他的命令。
因为对他们来说,树林里的火光就是死神的召唤。
也是外侧的士兵伤亡越是惨重。
冲向树林毫无疑问就是自杀。
“混蛋,我要杀了你们这些懦弱的混蛋……”奥布力继续高喊。
但他的话戛然而止,身子从马背上缓缓倾斜,重重摔在地上。
他的额头上,一个红色的血洞不断流出鲜血。
到死他也没有想到,身为土斯曼八大公之一的他会在支援的任务中被杀死。
奥布力一死,整个土斯曼军队更是乱上加乱。
没有一个将领和士兵想着歼灭伏击的大颂军队。
他们清楚,自己根本做不到。
大颂军队的火枪收割生命的速度惊人。
只是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便伤亡了三万多人,这个数字还在急速上升。
与此同时。
已经通过谷地,追出十余里的土斯曼骑兵在谷地传来枪声的时候,便意识到了不妙。
只是当他们想返回的时候,却一切都晚了。
见土斯曼骑兵掉头,原本在还在前面“逃亡”的枪骑兵立刻调转马头。
他们将马刀挂在马腹,拿起了他们被青草裹起来的马枪。
“砰砰砰……”
转身的土斯曼骑兵将后背暴露在了枪骑兵的视线中,这让他们成了枪骑兵的靶子。
土斯曼骑兵显然没有想到大颂骑兵是扮猪吃老虎。
一个个骑兵被射杀,其他的士兵先是愣神,之后才反应过来,纷纷折身再次冲向大颂骑兵。
但穿着轻甲的他们在马枪面前脆弱不堪。
金属子弹很轻松就穿透了他们的轻甲,射入他们的身体。
阵阵枪声中,土斯曼骑兵在冲锋的路上不断倒下。
更令他们绝望的是,不知何时有两股大颂骑兵从他们南北两侧而来,对他们形成了包夹之势。
因为大颂骑兵俱都不穿盔甲,他们的速度很快。
在他们没有进入谷地前,大颂骑兵便对他们完成了合围。
处在包围圈里的土斯曼骑兵在各个方向遭到了袭击,如同剥洋葱一般,外面骑兵不断死去,人数越来越少。
而令他们绝望的是,自己根本无法反击大颂枪骑兵的反击。
只能眼睁睁等死。
两个时辰之后,草原上留下一地的土斯曼骑兵尸体。
枪骑兵在数量上本就是对方的两倍,且战力又比其强悍太多。
战斗的结果注定是一面倒的屠杀。
解决了土斯曼骑兵,陈虎领兵向谷地而去。
当他们抵达谷地,发现这里的战斗也结束了。
整个谷地躺满了土斯曼士兵的尸体。
中央军士兵已经从树林中出来,羁押着俘虏的土斯曼士兵。
很显然,这里的战斗和他们的一样轻松。
“立刻将这里的战况回禀大将军。”陈虎对身侧的将领说道。
收拾了土斯曼援军,天山的战事便告一段落了。
下一个阶段,便是挺进中土了。
他们西域都护府将会把自己的都护范围拓展到很远的地方。
第1104章 深远
晴空碧草,万里无云。
随着时间进入六月,即便是乌木城也渐渐炎热起来。。
一日有余的时间,身在乌木城的常威便得到了阿泰山战事的情况。
得知土斯曼援军俱都被歼灭,他心下满意。
一面令陈虎将第二位大公的尸体交给一队土斯曼降兵送回,一面也将这个消息送往同关。
约一个月左右,驼队和情报先后抵达同关。
又通过同关的电报战抵达了无极宫。
“太好了,继北狄汗庭之后,又拿下乌木城,大颂故土再次失而复得,接下来只剩下吐蕃和北面的雪原了。”
御书房,赵煦读完电报,神色兴奋。
拿下乌木城,北狄曾经占据的疆域便等于完全并入大颂了。
除此之外,还有阿舒尔占据的吐蕃以及罗斯国占领的东北雪原。
不过,在常威拿下汗庭之后,以前屯驻在黑龙河北的罗斯军队选择了北撤。
这片区域是北狄曾经割让给罗斯国的。
现在又被他们主动放弃了。
赵煦清楚,这自然不是罗斯人发了善心。
他们很清楚在北狄灭亡之后,自己根本无力防守黑龙河以北的区域。
与其如此,不如向北撤退,戍守他们在雪原经营多年的堡垒。
同时,利用他们更耐严寒的特点对抗大颂军队。
而罗斯国采取这个战略之后,等于大颂没有废丝毫的力气便拿下了全部的东北三省。
现在,杨震已经统领玄武军接收了这些疆域,宁锦铁路也将进一步向东北延伸。
不过对杨震来说,他显然又高兴又郁闷。
高兴的是没费力气,便扩大了玄武军的管辖范围,郁闷的是他们原本制定的夏天军事计划泡汤了。
想和罗斯国打仗,还得继续向北,那将意味着玄武军将是要面对更寒冷的环境。
但即便如此,这依然无法阻止其向雪原进攻的热情。
只是,赵煦在拿下全部东北区域之后却叫停了玄武军的行动。
因为他们不想同时打三线战争。
天竺方向,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即将打响。
中土方向,陈虎的枪骑兵和常威的中央军需要继续向西进攻,牵制整个土斯曼帝国的兵力。
且常威这次的狠辣手段; 很可能会让土斯曼帝国与常威和陈虎统领的军队在中土专心打一场长期霸权争夺战。
这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战争规模大; 消耗的弹药将极多。
一个方向弹药补给困难大; 会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如果他再令杨震深入雪原与罗斯国军队打仗,这三线战争将大颂财政难以支撑。
对赵煦来说; 这恰恰是他不愿见到的。
因为若是如此,不顾一切的疯狂扩张便成了穷兵黩武。
他的确会在短时间内拿下广袤的疆土,但随之而来的巨大消耗,将掏空大颂的国库; 最终拖累大颂的发展。
所以,他当即决定停止北线的战事; 只让杨震陈兵黑龙河; 暂时采取防守姿态。
等天竺的战事打完了; 再伺机北上。
“皇上; 这两个方向暂时可千万不要用兵了; 大颂由乱而治; 人人思安,战事频繁; 将士和百姓都会厌战,最重要的是; 大军常年在外; 容易成为藩镇;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刘福也在御书房; 他本来正在向赵煦回禀政务。
听见赵煦提及吐蕃和东北方向,他顿时坐不住了; 以为赵煦又要用兵。
“哈哈哈…刘首辅不必担心,朕可没有这个意思。”赵煦无奈地摇了摇头。
刘福说的这些; 他自然全部考虑过。
所以,天竺之战击败西土联军之后,他便会停下来巩固这段时间的战争成果; 不再盲目扩大战争。
至于中土方向,他本来就是虚张声势。
天竺战争一结束,中央军便会回撤,主要交给陈虎的枪骑兵。
而对付土斯曼,他也不会全部采取战争的方式,当下他已经有了主意瓦解土斯曼在中土的霸权。
至于刘福说的在外军队藩镇化,他自然也在警惕。
毕竟他现在是帝王; 考虑的东西要更深远。
西域都护府,南域都护府; 以及青龙,朱雀,玄武; 白虎这些军队俱都镇守一方,长期很容易形成利益集团。
而对付这个隐患的办法,吸取了各朝代的经验; 他自然也已经有了防范。
第一条,大颂的军队必须吃皇粮,也就是将军队的财政抓在朝廷手中。
第二条,也是他马上要实施的。
秦山,关通,陈虎,马翰等等重要将领会三年一轮换。
今年秦山执掌青龙军,三年后他可能就要去执掌白虎军,以此杜绝各军形成小团体的可能。
第1105章 守江山
“皇上圣明!”
望向赵煦,刘福重重松了口气。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的意思,而是整个内阁一致的意见。
他们不担心将领们的忠臣。
毕竟他们的皇帝赵煦文治武功,任何将领都无法比拟,镇得住这些将领。
但是身为内阁大臣,他们必须为大颂的长远未来打算。
他们的皇帝总有一天会老去,和他们皇帝同一时代的将领们也会一起老去。
那时,朝堂的权利和军中的权利就会落入新锐将领的手中。。
想要让这些握着巨大权利的新锐将领安分守己。
而不是像旧王朝一样拥兵自重,祸乱国家,就必须打造出一套合理的军队管理制度。
这和建立内阁的初衷是一样的。
当然,这是长远的考虑。
眼前的军队藩镇化虽然可能微乎其微,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朝廷必须防微杜渐。
回顾历史,再圣明的开国君主,也总有杀几个赫赫功臣的事迹。
到底为了什么?自有后人评说。
赵煦点点头,随即又把关于将领轮换制度的想法告诉了刘福。
闻言,刘福更是欣喜,他道:“实不相瞒,内阁也曾讨论过这个可能,没想到皇上已经事事想在我们前面了。”
“是吗?”赵煦有些意外,内阁大臣能想到这些倒是真的有些远见了。
不过想到这些大臣随自己学了这么久的政务,似乎考虑到这一点,也不奇怪。
接着,他望向刘福,嘴角露出一抹笑容,“既然如此,这件事便由你们内阁公议,然后在朝堂上提出。”
“啊?”刘福顿时傻了眼,只恨自己嘴太快。
很显然,将领轮换这件事是得罪的人事。
皇帝赵煦自己提出,只怕也得安抚将领们。
现在倒好,这件事一下落在了内阁头上。
今后将领们还不把怨气撒在他们这些内阁大臣头上?
“怎么?你不愿意。”赵煦见刘福有些犹豫,淡淡道,“朕让你当这个内阁首府是抗事的,可不是当和事佬的,今后得罪人的新政还会越来越多,都怕得罪人; 就什么事都不要做了。”
顿了下,赵煦继续道; “朕固然可以直接下圣旨; 但这时你们内阁存在的意义何在?朕百年之后,谁又能来下这个圣旨?所以从现在起; 你们内阁就要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体现你们的权利。”
“是,皇上。”刘福一阵面红耳赤。
常威,秦山这些将领都是他的老熟人,他一开始的确有些为难。
但赵煦这次决定显然是为了提升内阁的地位。
当然; 这里面也有帝王的平衡之术在内,可终究是偏重对内阁的扶持。
想到这; 他又道; “臣回去便回去召集内阁大臣公议此事。”
“这还差不多。”赵煦点点头; “今后你们内阁要大胆决策; 朕现在就当个舵手; 不让大颂这艘船偏离方向即可; 怎么划船,全在于你们。”
“谢皇上的恩典。”刘福心中一暖。
赵煦这句话显然就是放权的意思; 让内阁更多参与大颂的政务,主持大颂国内的重大决策。
“回去吧!”说了这件事; 赵煦挥了挥手。
目送刘福的身影消失; 赵煦莞尔一笑。
他清楚刘福的想法; 刘福也清楚他的想法。
正如刘福想的,将领轮换这件事他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内阁的影响力; 一方面是帝王的驭下之术。
任何朝代,文臣与武关走的近都是忌讳。
所以; 他就是要让刘福这帮内阁大臣从各个方面钳制常威这帮将领。
如果让他们穿一条裤子,那今后各军大将岂不是要多少军饷内阁就得批多少军饷。
若是如此; 他建立的大颂真是没几年就要完蛋了。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原因何在?
打江山; 是一帮人去抢别人的蛋糕,自然会齐心协力,内部和谐。
而守江山,那是拿到蛋糕之后,分蛋糕的问题,这是要人头打出狗脑子的。
毕竟谁都想多吃一点。
身为帝王,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合理分配; 避免某一方坐大,从而导致失控。
如何避免某一方坐大; 除了这段时间改制外,还有就是要让各方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这样; 他才能让谁多吃,谁就多吃,谁少吃; 谁就少吃。
总之,他给的,对方才能拿,他不给的,对方不能抢。
而要实现这一点,显然一手握住内阁,一手握住防务司是个很合理的法子。
利用防务司的军队震慑内阁代表的文臣,同时又利用内阁掌握的财政大权限制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