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409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409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一场祸乱到来,整个大颂都乱了,襄城公主也就被耽误了下来。
    据他所知,当年襄城公主在金陵的时候,和当时还是长乐郡主的念玉娇私交甚好,也一度是同情他这个在燕王的九哥的。
    因为同病相怜,她的母亲在宫中地位也很低微,同样不是势族出身。
    所以,她来到燕州之后,赵煦对这位妹妹也很照顾,给了他一处宅院,作为公主府,还按照皇家制度,按月拨了月银。
    “也不能怪刘宰相,这燕城的青年才俊里,想娶襄城公主的人可不再少数,只是殿下忙于政务不清楚而已,臣妾与各家大臣的妻妾多有往来,可听了不少八卦。”杨素素道。
    赵煦点点头。
    除了襄城公主,他两个妹妹宁国公主,长泰公主年纪也一个十四,一个十五了。
    过两年也都到了嫁人的年纪。
    以前,这事自然是赵恒包揽的,但如今这个任务便落在了他的头上。
    因为有时候皇家的公主很可悲,不过是皇家笼络臣子的工具。
    若赵恒来做这件事,难免不会引起刘福,常威等燕州系将领的警惕。
    认为他有夺权的野心。
    赵恒身为帝王,这点觉悟也是有的,因此也委婉提过让他考虑下襄城公主的婚事。
    毕竟让他来做,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只是,他认为自己可不需要借襄城公主来笼络自己的手下。
    他可不是赵恒这些自幼长在深宫,文治武功啥也没有的吉祥物皇帝。
    只能依靠重臣来辅佐自己,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
    相反,如今大颂的崛起是他一手塑造。
    无论是朝堂还是军中,他威望无人能替代。
    刘福常威他们敢和他瞪个眼试试?
    于是,他道,“这得问问襄城公主,如何她愿意,本王自然成人之美,如果不愿意,本王也不愿强求。”
    “臣妾可就等着这句话。”杨素素松了口气,“殿下让天下女子入学,又让臣妾办女子学院,这事襄城公主也出了不少力,若殿下强行让襄城嫁给刘福,就怕她想不开。”
    赵煦差点忘了这茬,他频频点头,“那就请王妃去一趟,最好能成了这美事。”
    他让女子入学,参与到工业建设的大潮中,是为了解放更多的劳动力。
    既然这么干了,自然就得坚定走下去。
    不过三妻四妾的传统他还不会动。
    因为他需要大颂把人口基数给提升上来。
    即便大颂的女子不够,让大颂人去娶高丽,东瀛的女子为妾也是好的。
    同时,他想促成此事,还有一个原因。
    如今大颂一统,他必然要任用大颂范围内的有才之士,不会只集中在燕州。
    而刘福等出身燕州一脉的官员,本身就容易抱团,对来自金陵和其他地方的官员排斥。
    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如果刘福和襄城公主成婚,便能打破这个壁垒,他再继续加以引导,便能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第一千零三章 喧闹
    “嗯,明天臣妾便去趟无极宫和娘娘说道说道,再去探探襄城的口风。”杨素素捂嘴轻笑。
    赵煦点点头。
    冬夜酷寒,见天色不早了,赵煦催杨素素早点歇息。
    正要宽衣就寝,杨素素忽然嘻嘻一笑,道,“殿下还是去偏殿歇息,臣妾可不能再和殿下折腾了。”
    赵煦会意,一本正经道,“王妃说笑了,本王自有分寸,不会胡来,只陪着王妃安歇而已。”
    杨素素翻了翻白眼,扭了下赵煦的腰,“殿下的心意臣妾领了,可就怕肚子里起了火,半夜还得爬起来偷吃,这寒冬腊月的冻着了,倒是臣妾的罪过了,不如现在就去。”
    一面说,杨素素一面把赵煦往外推。
    赵煦嘿嘿笑着,出了寝殿,在杨素素脸上印了几口,惹得杨素素一阵娇嗔,这才晃悠着去了偏殿……
    第二天。
    赵煦请了无极宫的御医来给杨素素把脉,果然是有了喜。
    杨素素大大出了口气。
    其实相比赵煦,她的压力更大。
    外面甚至传出不少闲言碎语,即便糜皇后,嘴上不说,但心里也定然犯嘀咕。
    现在,埋在她心里的愁云顿时散了,整个人也精神不少。
    “恭喜王妃,一定会是个小世子。”凤儿和鸾儿满脸喜色,似乎比杨素素还高兴。
    二人身份低微,不过侍奉燕王的奴婢。
    但杨素素自入府,便待二人亲如姐妹,有好吃的,好穿的,必然有她们一份。
    与她们相处,也平易近人,没有因为自己出身高贵,轻视她们。
    封她们二人为侧妃这件事上,她也是极力促成。
    她们知恩图报,再无奢求,自然也把杨素素当长姐看待。
    杨素素有孕,她们自然打心里高兴。
    “多谢二位妹妹,你们也要抓紧。”杨素素冲二人挤了挤眼。
    凤儿和鸾儿闻言,一个拿火辣辣地眼神勾了赵煦一下,一个满脸红晕,羞怯怯望了赵煦一眼。
    赵煦不由嘿嘿笑了两声。
    想到御医还在,赵煦给了御医赏钱,令他回去。
    御医去了王府,这件事自然是瞒不住糜皇后的。
    一回来,糜皇后便传御医问话,得知杨素素有了身孕,喜得眉开眼笑。
    让宫女拿上赵恒以前在赏赐给他的玉如意,金钗,玉镯等物便去了王府。
    赵恒也命梁成带着赏赐之物紧跟着去了。
    消息又从宫内传到了宫外,连翼国公府都热闹起来,众多官员勋贵登门道喜。
    这燕王毫无疑问是大颂下一位帝王。
    如果杨素素生个小世子,那基本上就是大颂的太子了。
    母凭子贵,杨素素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翼国公府也会跟着飞黄腾达。
    杨丰一面接待众人,同时心里乐开了花,捏了一把汗。
    他和糜皇后一样,这两年心里也不踏实,老是犯嘀咕,如今终于吃了个定心丸。
    高兴之余,他又发了一通电报给在锦城的杨震。
    杨震得知女儿有喜,发了通电报到了王府,请求省亲。
    赵煦见了电报,又想到杨素素父女二人有大半年没见了,便准了杨震的请求。
    同时,他又有些嘀笑皆非。
    杨素素有喜这件事本是很私人的事,如今却闹得人尽皆知,俨然成了国事。
    不过想到帝王家事便是天下事,他也就释然了。
    一连热闹了三日,王府方安静下来,糜皇后为了照看杨素素,又特意派了两个贴身的宫女侍候。
    因杨震回来,赵煦又准了杨素素回国公府,让一家人团聚。
    趁着杨震回来,他又特意将杨震叫到王府,同他说了令玄武军北上之事。
    “玄武军上下都在等待殿下的命令,这一天,我们等了很久了。”听了赵煦的北上战略,杨震心中不由一震。
    自建立宁锦军,再到更名为玄武军,他们在宁锦都司一直在执行防御为主的策略。
    控制的区域仅限于宁锦都司,北方的广袤区域尚未涉足。
    “不过和陈虎一样,年后再执行,而且你们要各自记住筹集的辖区,免得混了。”赵煦道。
    说罢,他让杨震来到地图前,拿着笔在地图上画了几笔。
    西域都护府负责区域是当代的蒙古区域包括内外蒙,向西一直延伸到当代的天山。
    之后还会继续向西,与土斯曼帝国在中土较量,控制中土核心区域。
    至于当代的甘肃,青海,以及吐蕃区域,在他规划里是白虎军的辖区。
    而玄武军,他们当前控制的区域相当于辽宁,接下来会往北,拿下当代的吉林和黑龙江区域,彻底控制东三省区域。
    之后,将是整个西伯利亚区域。
    不过由于这些区域不是处在北狄控制下,便是处于罗斯国控制下。
    无论是陈虎还是杨震都得面临一系列战争。
    再者,他把这些战事定在年后除了机枪和子弹的生产外,他也有气候方面的考量。
    这个时间,北方气温能达到零下几十度。
    北狄人和罗斯人长期在北方生活,更能适应这种酷寒。
    严寒气候对他们来说是优势。
    何必在他们的优势气候下打仗。
    不如春暖花开之时再发动攻势。
    因此,对于南面,北面,东北方向,他心里有个时间表。
    当下距离过年不到一个月,等一过年,便首先打响南方的战事。
    之后让陈虎渡过阴山,犁庭扫穴,最后让杨震北上。
    毕竟维度上,东北更冷。
    “末将记住了。”杨震点点头,心中一喜。
    望着如此广袤的区域,他很满足。
    似乎他管辖的区域比陈虎大了不少。
    又聊了一阵,杨震告辞回去。
    到了王府门口,他见一群将领正往王府来。
    其中为首的是白尚,还有霍安等参与雍州战事的将领。
    雍州战事告一段落,中央军不必继续在雍州驻扎,他们先一步回来,后续士兵也会返回。
    见到白尚,杨震顿时气不打一出来。
    这小子在雍州可把狄英欺负惨了。
    想到这,他大步迎了上去。
    白尚正和众将领闲扯皮,猛然注意到杨震,吓得身子一抖。
    见杨震气呼呼过来,自然清楚杨震来收拾他来了,转身撒腿就跑,躲在众将领后面。
    “杨将军快追,别让他跑了。”霍安等将领顿时起哄。
    杨震怒道,“白尚你小子站住,今日我非踢你几脚不行。”
    说罢,二人绕着将领们追闹起来……


第一千零四章 总结
    “白尚,你这是在地上打滚了,怎么一身土。”
    王府书房,赵煦奇怪地打量了一眼白尚,笑问。
    刚才,他隐约听见王府外有将领们起哄的声音。
    不久,白尚,霍安等人便到了。
    “白将军这是被杨震将领收拾了了。”霍安幸灾乐祸。
    白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随即冲霍安等将领说道,“你们一个个太不仗义,欺负狄英的又不是我一个,凭什么不踢你们屁股,竟踢我的。”
    “哈哈哈,谁让你屁股肉多。”一个将领叫道。
    众人再次哄笑起来。
    赵煦摇了摇头,基本搞明白发生什么了,“行了,别闹了,还有你们,不要仗着中央军的身份欺负其他各军的将领,注意团结。”
    “是,殿下。”将领们立刻立正,齐齐说了一声。
    赵煦点点头,“既然都回来了,就好好休整一番,过个年,另外,战场打扫的如何了?”
    雍州战役的规模还是很大的。
    死的人很多,缴获也会多。
    最重要的是,为了阻击北狄,他们在晋河南岸埋设了许多地雷。
    这些地雷一部分被北狄士兵踩爆了。
    还有一部分依旧在积雪之下。
    为了避免这些地雷伤及百姓,定然是要清理出来的。
    好在埋设这些地雷的时候,由于有积雪覆盖。
    埋设地雷的时候,士兵可以在地雷附近设置标记,便于挖掘。
    而他让白尚等将领回来便来王府。
    一方面是为了见见他们,表彰一下。
    一方面就是为了询问这些事。
    “回殿下,雷区已经清理干净,北狄士兵的尸体也都焚烧掩埋,壕沟也都填上了。”白尚回道。
    顿了下,他继续道,“另外,我们共计缴获了十六万只羊,九万头牛,战马五十二万匹,伤马四十二万匹,死去的战马也被搜集起来,让各军运回制作腊肉,以后给士兵们添一道菜。”
    赵煦闻言,微微一喜。
    这次北狄参与战争的战马至少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只左右,数量庞大。
    不过,这对于占据了整个草原的北狄人来说,其实还不是全部。
    在当代十九世纪,据记载,即便是当时的日本也有一百七十万匹马。
    北方草原蓄养二百万余万马匹轻轻松松。
    此番战事,北狄基本上等于赔了一大半家底,让他们可谓斩获众多。
    如此,这场仗他终究是没有赔本。
    毕竟雍州之战,消耗的弹药粮草可不少,尤其是金属子弹,这可都是钱。
    “当前马匹昂贵,这些战马倒是一大笔收入,除了给陈虎一些优良战马扩建枪骑兵,剩余的战马皆可出售。”赵煦道。
    沉吟了一下,他又道,“到时候卖的钱,拿出三成奖赏给将士们。”
    “多谢殿下。”白尚,霍安等人闻言,一喜。
    货币改制之后,大颂一两银子相当于五百颂圆。
    士兵们以前的军饷是三两,所以如今每月发一千五百颂圆。
    而一匹战马价值三十两,也就是相当于一万五千颂圆。
    即便是五十二万战马的三成也是很客观的数目了。
    至少能让参与战事的士兵能拿到相当半年的饷银数量。
    见将领们很高兴,赵煦微微点头。
    打仗是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事。
    即便是当代的战争,上战场的士兵待遇也比后方的军队优厚。
    这也是他屡屡犒赏作战军队的原因。
    又问了一些雍州的杂物,赵煦让白尚等人回去了。
    过了半旬,秦山,关通等将领从交州和云州回来,周毅等海军将领也到了。
    他在无极宫议政殿召集了全军将领,对这一年的得失进行了汇总。
    同时将明年的任务布置下去。
    又隔了三日,他又召集了以刘福为首的文官,和军队一样总结得失,规划明年的事务。
    其中重点自然是火力发电厂的事。
    他给刘福,王崇等人定下了期限,让他们相互配合,必须在明年六月份通电。
    与火力发电站一起,变电站的建设也要同时竣工,实现对燕城的供电。
    对于这个日期,他不认为有多么苛刻。
    因为这个时代的火力发电站不像当代一样精密复杂,可以说是简化版的。
    如果让当代施工队来,只怕半年就能竣工了。
    而他给了一年半的时间,可谓很充分了。
    “白炽灯怎么样了,过年能批量生产吗?”说了火力发电厂的事,赵煦问王崇。
    电力终究是能源,需要通过机械,器具体现其价值。
    而照明自然是体现电力优势的用途之一。
    所以,这段时间,他已让王崇将钨丝灯泡提上了日程。
    当下,大颂有玻璃工业,也能提炼钨矿,制造钨丝,白炽灯的材料都具备。
    而白炽灯的工艺也不复杂,主要是两个部分。
    一个是灯泡,这个用模具吹制即可。
    一个是底座,这个底座上有两根针一样的铜丝,中间连接钨丝。
    之后,将灯泡底部加热与底座融合即可。
    “回殿下,三月份差不多便可量产。”王崇回道。
    赵煦点点头,如此通了电。
    燕州便能实现电力照明了。
    到时候,他不但要让千家万户亮起来,也会修建路灯,让燕城的街道亮起来。
    让在燕城这座皇城如夜明珠一般,在黑夜中散发着光辉,令世人仰慕。
    接着,赵煦又望向陈寿,问起铁甲舰的建造事宜。
    这个月,最后一批风帆战舰下水了。
    今后,大颂再也不会建造风帆战舰,第二向第二代战舰进发。
    “如果顺利,明年四月份,第一艘铁甲舰便可下水。”陈寿道。
    这首艘实验性质的铁甲舰建造一年时间了,明年四月份也接近一年半了。
    赵煦缓缓点头,这个时间节点他能接受。
    接着,他道:“风帆战舰空出来的船坞也都拿来建造铁甲舰吧。”
    “是,殿下。”陈寿道。
    赵煦随即又问了杨贺今年大颂的商贸情况。
    当然,重点问的是外贸,内部贸易多还是少,不过是羊毛出羊身上,没必要多问。
    得知与高丽和东瀛的顺差都在扩大,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