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377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377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的渡边案身上脏兮兮的,头发像是鸡窝一样,脸上满是尘土。
    在牢狱中,他的日子显然不是很好过。
    当年他统兵攻打北方四藩,进行过惨不人道的屠杀。
    北方四藩这些年因恐惧而不敢复仇。
    现在,他们自然要狠狠羞辱渡边案。
    听到赵煦的声音,渡边案缓缓抬起头来。
    “你是谁?”渡边案望向赵煦,眼神中有疑惑,更有一种猜到赵煦身份而腾起的怨毒。
    赵煦与渡边案对视了几秒钟,忽然笑起来,“你已经猜到我是谁了?又何必再问。”
    “果然。”渡边案低下头来,头部耸动,似是在笑。
    突然,他猛抬起头,疯狂高叫,“燕王,今日的我,就是你明日的下场,西土人一定会绞死你,一定会绞死你的!”
    “还真是一个可怜虫啊,身为东土人,到现在还口口年念念你的西土主人,毫不羞耻地为西土人当狗,这就是你这位大将军的尊严吗?”赵煦面色不改,只是口气异常轻蔑。
    “什么东土人?我东瀛才不和你们这些卑贱的臭虫为伍,如果不是你,我东瀛马上也会成为西土的一员,臭虫,听见了吗?除了东瀛,你们东土所有人都是臭虫,应该像黑人一样被东瀛人奴役,啊……”
    渡边案的话还没说完,赵煦一脚踹在他的胸口,他整个人倒仰在地上,发出一声惨叫。
    “本王原本想直接杀了你的,不过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我要留着你,留着你亲眼看到西土的失败,想必到时候这会让你比死还痛苦,而到了那一日,本王再让你无尽的痛苦中死去。”赵煦眼神森冷,“至于现在,你既然喜欢给西土人当狗…潘长,回去之后告诉北条川庆,给他拴上狗链,狗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
    他决定将渡边案继续羁押在东瀛,由北条家羁押。
    “你!”渡边案闻言,又惊又怒。
    赵煦根本懒得再理会他,而是一挥手,“其余人,全部枪毙!”
    “是,殿下。”潘长应了声是。
    随即,陆战队士兵站成一排,将枪口对准了小川虎,麻生太郎以及南方藩主等人。
    这些不过是幕府核心。
    实际上这次死的人比这个数目多得多,不过那是四藩干的事。
    毕竟他们要斩草除根。
    “大将军,大将军……”见枪口瞄准了自己,麻绳太郎等人叫起来。
    但回应他们的是一阵枪声。
    随即“噗通”,“噗通”……的落水声不绝于耳。
    “燕王!燕王……”自己的部下一个个被杀,渡边案如同疯了一样大叫,“你会为你今日的决定后悔的,我一定会亲眼看着你被西土人绞死,看着他们把你们大颂屠灭!”
    赵煦转身离去,没有回应。
    在他眼中,渡边案不过是条丧家之犬。
    与此同时。
    大将军府,港口的枪声传到了这里。
    北条川庆四人对视一眼,隐隐猜测到了什么,纷纷露出笑容。
    这时,他们脑中纷纷回忆起三十年前北四藩的惨像。
    如今,渡边案和他的走狗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从现在起,东瀛将由他们四家掌管。
    他们将作为大颂的附庸国,在大颂的庇护下,长治久安。
    他们会为大颂鞍前马后,报答燕王的恩情。
    想到这,北条川庆把自己的儿子叫过来,对他耳语了一会儿。
    北条仓点点头,转身离去。


第九百二十二章 留学事项
    夜色降临。
    天空中挂着点点冷星。
    龚英命人将大将军府收拾出来给赵煦休息。
    潘长则亲自领着陆战队员在外围戍守大将军府。
    徐烈则统领侍卫守卫内府。
    “殿下,北条川庆求见,说给殿下送了些礼物过来。”
    赵煦正准备安歇的时候,徐烈的声音传来。
    “礼物?”赵煦怔了下,“这么晚送什么礼物?”
    徐烈露出暧昧的笑容,“殿下亲眼见见便知。”
    赵煦脑子里正在想接下来如何收拾进犯的西土联军,也没有多想,于是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北条川庆走了进来。
    随他进来的还有两个东瀛女子,个个肌肤赛雪,美艳娇嫩。
    赵煦瞬间回过味来,他望向渡边案,“本王当是什么礼物,你的心意本王领了,不过人还是带回去吧。”
    他自然不是什么柳下惠,一般的人物。
    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便决定潇洒一生,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但在东瀛大乱初治的当口,可不能乱来,免得丢了性命。
    北条川庆似乎看出了赵煦的心思,他道:“殿下不必担心,他们两个是我的女儿,能够侍奉殿下是他们的荣幸,只求殿下带他们回大颂,我不求她们在宫中为妃为嫔,只要留下就行了。”
    赵煦莞尔,他道:“可是你这么做,其他三家岂不也要效仿,还是回去吧。”
    “哈哈哈,殿下,天下男子哪有嫌弃美人多的。”北条川庆笑起来。
    “话是如此,开了你这个先例,将来高丽,交趾或是其他国度是不是都要跟着效仿?”赵煦正色道,“还是带回去吧,如果本王真想要的人,谁也拦不住。”
    “这……”北条川庆望了眼自己的女儿。
    “如果你们心里不踏实,那就把你们的长子送到燕城去吧。”赵煦清楚北条川庆他们是想要维护与王府的关系。
    既然如此,不如来个质子外交。
    这是当代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外交策略,表示对大国的臣服。
    而且,一旦其国内局势出现不利于宗主国的变化。
    宗主国便可以送质子回去,以质子的名义重新拨乱反正。
    再者,由于质子长在宗主国,宗主国能直接影响质子的班底以及质子对宗主国的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把质子和跟随质子的官员培养为亲宗主国的势力,从而维持宗主国对附属国的影响力。
    “是,殿下,这正是我等期盼之事。”北条川庆晦暗的心情顿时明朗起来。
    去过大颂的他,了解大颂如今有多么令人惊叹。
    他相信自己的儿子去了大颂,一定会学到许多大颂的优点。
    顿了下,他继续道,“除此之外,我们希望派出更多的官员和将领之子前往大颂,还望殿下应允。”
    赵煦闻言,皱了皱眉头。
    此前,高丽王也向他发出了类似的请求。
    就是派遣高丽世子以及达官显贵家的子弟前往大颂求学。
    也就是派遣留学生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如今,北条川庆也提出同样的要求,他不得不再次考量了一下。
    总体来说,他认为此事可以应允,但要有所限制。
    毕竟这有益于大颂对东瀛和高丽进行文化渗透。
    再者,大颂最先进的知识不在各大学院,而是在研造院。
    这相当于,学院只提供本科水平的知识。
    但想要掌握研究生以上级别的知识就必须毕业之后进入研造院,继续深造。
    所以,即便高丽和东瀛派遣了人前来留学,也只能止步于学院。
    能掌握的不过是皮毛而已。
    而且,他会尽量引导他们去学院的文科系,去学一些语言,政务方面的东西。
    当然,他也可以拒绝这个要求。
    但正如把水堵上,水会蔓延到其他地方。
    难保他们不会暗中收买前往东瀛的大颂人,请求他们传授学院中的知识。
    随着大颂未来对外探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走出大颂的人必然越来越多。
    里面说没有一个唯利是图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或者,他们干脆暗中派人去西土,那就又让西土在东瀛有影响力了。
    既然如此,不如大大方方允许他们派遣子弟来大颂留学,还让他们感恩戴德。
    想到这,他道:“本王答应你,不过丑话说在前头,留学的费用,你们自理,若是他们在大颂触犯了律法,将会按律法惩治,本王不会姑息。”
    能前往大颂留学的必然是东瀛和高丽显贵家的子弟。
    他们生活奢靡,费用自理,便能给大颂提供一批出手阔绰的消费者。
    至于他的警告便是让他们夹起尾巴做人,不要在大颂惹是生非。
    “这是自然。”北条川庆连连点头,心中狂喜。
    二人正说着,外面又传来小野镇三人的求见的声音。
    赵煦摇了摇头,对北条川庆道,“你出去的时候,把本王同你说的,一字不漏说给他们听就行了。”
    “是,殿下。”北条川庆鞠躬,带着两个女儿离去。
    待北条川庆离去,赵煦睡了。
    第二天,他便启程返回燕城了。
    杨贺和官商们则留了下来,继续磋商商贸上的事。
    再返回燕城的时候,赵煦经过燕州的海域的时候,令蒸汽船沿着大浦江而行,去了一趟高丽王城。
    同样当着高丽王的面,应允了他派遣留学生的请求。
    “感谢殿下洪恩。”高丽王惊喜莫名,“马上,小王便令世子前往燕城求学。”
    赵煦点点头,随即又在高丽王的陪同下视察了壤城的大颂驻军。
    之后,又召集了在壤城的大颂官商,询问他们在高丽的经营情况。
    当然,重点是有没有被高丽官员刁难。
    “请殿下宽心,我等在这里如鱼得水,当前高丽重要的矿藏都被我们拿下,最大的粮商,布商,盐商等等,都是我们的人。”官商们说道。
    赵煦闻言,安了心。
    他如此控制高丽和东瀛的商贸,将会把从两国获得的巨大利润带回大颂。
    这样一来,两国会缺乏资金建立自己的工业,百姓也将始终处于贫困中。
    而正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大颂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业人口。
    尤其是进入第二工业变革之后,需要的工业人口会指数级增长。
    到时候,大颂会严重缺人。
    不过,他自然不会引入这两国充当工业人口。
    而是把挖掘矿石,修建铁路的活交给他们,让大颂百姓解脱出来,进入工坊参与工业生产,从而实现工业利益的最大化。
    至于高丽和东瀛两国的百姓,他不会直接奴役,会以招募劳工的形势进入大颂,拿着低薄的薪水替代大颂人挖矿,铺路。
    毕竟,两国加起来的四千万人口不利用起来,实在太浪费了。


第九百二十三章 东南波澜
    “殿下,您可终于回来了,这是从天竺送回的情报。”
    王府书房。
    赵煦在高丽呆了一天,便回了燕城。
    他刚刚到王府,徐克后脚便到了。
    “天竺?”赵煦目光闪烁。
    大颂国内一统,他又平定了东瀛,正准备安心对付进犯东土的西土联军。
    徐克这个来自天竺的情报不可谓不及时。
    “是的,因梁家此前与天竺贸易往来频繁,在天竺有一些依附梁家的商贾,臣收买了三个,之后又派遣队员潜入了天竺,令他们在这些商贾低下做事,掩护身份。”徐克说道。
    顿了下,他继续道,“在天竺期间,他们又收养了一些天竺乞儿,培养他们成为眼线。”
    赵煦点点头,刺探情报这行十分凶险。
    四院能将情报触角伸到天竺已经很不错了。
    “还有,殿下此前让臣派遣眼线潜入西土,当前也有了眉目,正如殿下说的一样,澳洲流放了许多不列颠犯人,臣在海军的配合下搜罗了一些,正在训练,希望将来能派上用场。”徐克又补充了一句。
    “如此甚好,你这个情报头子现在越来越合格了。”赵煦笑道。
    接着,他翻开徐克送来的情报,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良久,他合上文书,转身望向地图上的天竺位置。
    情报上的信息很详细。
    此番抵达天竺的联军多达十万,全部驻扎在天竺。
    因为只有天竺能供养起这十万军队。
    此外便是关于支援战舰的数量。
    这让西土在东土的海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甚至在战舰数量上稳压大颂海军一头。
    “这些情报是近五天连续送来的,这就是联军抵达天竺之后五天内的情报,最后一天的情报显示,天竺总督博尔特召集了天竺土邦的国王,结合他们给天竺的工坊送了六十四台蒸汽机,有可能他们在训练土邦军队,协助他们作战。”徐克分析了一下。
    “很有可能。”赵煦结合当代的历史,和徐克有了一样的判定。
    当代两次鸦片战争,都有印度土邦军队的身影。
    那张留存的八国联军图片中便有印度人。
    当时,他们作为英国的协同军,参与了这场战争。
    正因此,当代的印度人自称战胜了大清,并以此骄傲。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其实有两个战场。
    一个在广东沿海,一个便在西藏。
    当时的印度土邦国王们一度从三路入侵西藏。
    他们如此积极,一是为了赢取英国人对他们统治土邦的支持。
    二来,则是这些土邦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大清禁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三,则是他们自恃有西土国家的支持,心态膨胀,认为自己也是列强的一员。
    正是有这个案例在,赵煦自然相信这里的天竺人也会拎不清自己,敢向老虎身上拔毛。
    “不列颠如此,那么法兰克,斯特丹以及佛郎机定然也效仿了。”赵煦将手按在整个东土南域上。
    这些地方俱都处于西土人的控制下。
    且交趾和骠蛮与大颂的关系一向极差,又对大颂的土地充满野心。
    这时候,如果再有西土人向他们提供火枪火炮,只怕他们立刻会成为对抗大颂的急先锋。
    当代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件事。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交趾和骠蛮只有两种状态。
    要不然就是被中原王朝打的哭爹喊娘,称臣纳贡。
    要不就是频频发动战争,侵入大颂边疆。
    “必然如此,等他们准备妥当了,交州和云州只怕就不安宁了。”徐克皱了皱眉头。
    赵煦闻言,忽然笑了笑,拍了拍徐克的肩膀,“到时候不安宁的可不是我们,而是他们。”
    蛮夷者,畏威而不怀德。
    对交趾和骠蛮这样的国度,不把他们暴揍一顿,他们是不会老实的。
    所以,他只是把他们土地上的西土军队赶走,还达不到威服他们的目的。
    只有亲自打他们一顿才行。
    此前,由于有所警觉,他已经让交州和云州的军队配合四院摸清地形道路情况。
    即便他们不惹事,他也是要南下的。
    他可绝不允许家门口有不安定的因素。
    这次,等于西土人给他创造了机会。
    “殿下说的极是。”徐克略微想想,便释然了。
    貌似他的担心有些多余。
    即便是西土军队的火枪火炮也落伍他们整整一代。
    现在他们看似是防守态势,其实是游刃有余的进攻态势。
    二人正说着。
    忽然凤儿走了进来,将一张纸条交给赵煦。
    这是有线电报翻录出来的信息,来自静海。
    当下有线电报早就延伸到了这里。
    电报上说,海军正押着一艘不列颠蒸汽船往燕城来。
    这艘船上是不列颠人派出的使节。


第九百二十四章 见闻
    “不列颠使节?”赵煦将纸条递给徐克,露出玩味的神色。
    这个时候不列颠突然派出使节,他几乎可以想象出这位使节会同他说什么。
    以他们的傲慢,只怕会和罗斯国外交大臣一样的嘴脸。
    不过,这也只是他的猜测,最终他还是要见一下。
    于是他对凤儿道,“给静海回一道信息,让他们把人送来燕城。”
    “是,殿下。”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