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啧啧!”众人闻言一阵唏嘘。
邹容更是得意,“这还只是拉人,若是把车厢换成货运车厢,一节车厢能承载六十吨,二十节就能拉一千两百吨,这可是两万石粮食。”
将领和官员不住点头。
这两万石粮食足够十万人的军队吃上一个月了。
最重要的是,以前民夫运粮,耗费人力不说,民夫将粮食从产地运往战场的路上也是要吃饭的。
这吃的自然就是运的粮食。
一石粮食运到战场能留存半石就不错了。
而蒸汽机车除了烧煤,显然不需要吃粮食的。
打起仗来,国内粮草和人力都能大大节减。
赵煦笑而不语,只是任由大臣和将领们议论。
这时杨素素轻轻碰了下赵煦的胳膊,眼中满是崇拜。
“吭哧,吭哧……”蒸汽机机车在进入静海县城之后缓缓减速,最终进入车站。
由于邹容提前通知了静海府衙关于试车的消息。
静海县令及一班官员早就已等候多时。
周毅领着海军将领,陈寿领着舰船司官员也来了。
“末将参见皇上,参见殿下。”,“臣参见皇上,参见殿下。”……
车厢门被拉开,赵煦等人从车上下来,周毅和陈寿忙一个个行礼。
这一趟车上载着的人俱都位高权重,可把他们忙坏了。
静海县令更是不时从袖中拿出手帕擦额头上的汗,紧张地说话都有些结巴。
百姓们也从第六节车厢跳了下来,他们的眼睛滴溜溜转,望向这座陌生的城池,神色兴奋。
由于交通不便,他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燕城,头一回走了这么远。
不过,马上就有铁路职工去招待他们了。
从早上出发,现在已经是中午,是吃午饭的时间了。
赵煦也令静海县令引着赵恒以及官员大臣们去用膳。
他则轻装简行,同陈寿和周毅径直去了造船坊。
这次他准备晚上就回去。
“殿下,蒸汽船下水之后,臣就扩建了干船坞,现在静海造船坊已经有了三十六座干船坞。”
一行人抵达海岸,陈寿指向沿海一排船坞。
船坞内匠人们正在忙碌,一艘艘蒸汽船有了雏形。
赵煦点点头。
与静海造船坊一起拓建的还有平城造船坊,扩展了八个干船坞,达到了三十个干船坞。
这已经是静海和平城造船坊能拓展的最大数量了。
毕竟造船坊适合建造干船坞的地方是有限的。
尤其是平城造船坊居于内河,可用地方更小。
第一艘蒸汽船下水之后,他便意识到争霸海洋的时候到了。
当前,不列颠拥有海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且拥有成熟的蒸汽船建造技术。
想要打败这只横行海上数百年的海军除了造舰,别无他法。
而且还要在短短时间内大量造舰。
否则一旦不列颠反应过来,将海军重点部署在东土海域,他的麻烦就来了。
同时,江北的水上运输也需要大量的蒸汽船,提升造船产能就更有必要了。
“海军现在处境不能说绝对安全,你们还要吃一段时间苦。”赵煦对陈寿说道。
为了提供造船效率,当下风帆战舰全部交给了平城造船坊建造。
因为海军的第一艘战舰便是在平城诞生的。
平城造船坊的风帆战舰建造技术很成熟。
至于静海县造船坊则全部建造蒸汽船。
如果一切顺利,八月份仅仅静海造船坊便会又有三十六艘蒸汽船入列。
年底平城造船坊则是三十艘风帆战舰。
届时燕州海军将有九十艘风帆战舰,六十艘蒸汽船。
“苦一点没什么,只要大颂的海军能够纵横海上,臣即便是累死也心甘情愿。”陈寿说时,神色动容。
这是他,也是舰船司每个官员最朴素的愿望。
他们只希望今日的辛苦能换回大颂日后的繁荣昌盛。
否则,造舰又有什么意义。
第八百二十八章 造船业
“一定会的。”望向蔚蓝的海洋,赵煦目光如电。
他这一路走来,他击败了燕郡豪族,击败了袁家,又击败了北狄。
内乱中又击败了江北势族,占领了高丽,封锁了东瀛。
现在正要剿灭江南势族。
可这个时候,西土列强露出了獠牙。
想要通过内乱扼杀他,不久的将来,甚至可能会亲自下场,如同当代组建反法联盟进攻拿破仑一样阻击他,将他置于死地。
可他偏偏就不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得逞。
他们以为自己赢了几百年,还会继续赢下去。
而他会用枪炮和鲜血给他们一个残酷的现实。
大颂会在他的带领下崛起,也必将崛起。
“没错,一定会的。”周毅这时附和了一句,又向陈寿补充了一句,“以我周毅的脑袋保证。”
接着他忽然嬉皮笑脸起来,“陈主事,就看在我拿脑袋保证的份上,你们可要尽快尽早,保质保量向海军交付战舰。”
陈寿一开始还有些感动,闻言不由翻了翻白眼。
赵煦笑了笑。
由于二人都常驻静海,周毅为了海军的战舰没少请陈寿吃饭喝酒,可以说十分相熟了,二人间常常玩笑。
这时,他忽然想到一件事,问道:“其他造船坊的情况如何?”
陈寿懒得再理会周毅,回,想了想,他说道:“按殿下的吩咐,当下沿海,又有良好海港条件的城池都在筹备造船坊,之外就是晋河两岸以及内陆宽敞的内河区域,其中沿海造船坊主要用于造战舰,内陆的造船坊主要用于造商用蒸汽船。”
赵煦点点头。
陈寿的规划很合理,大型船只自然要在沿海建造,否则造出来就搁浅。
商用蒸汽船的长度从十米到三十米不等,内部造船坊建造即可,无需与军用造船坊争优良的海港。
最重要的是,将内河和沿海都利用起来,造船坊的数量便能提升上来。
“不过由于造船匠人的匮乏,臣只能先紧着齐州境内的造船坊,让他们早日能够具建造战舰。”陈寿继续道,“当下,在晋河分别有平原造船坊和乐陵造船坊,在齐州的莱县,烟县以及青县也有三家造船坊在建造。”
“其中青县的造船坊属于军用造船坊,规模是静海的两倍,其他属于民用,这里面青县造船坊臣命优先建造,不出意外,还有两个月就能竣工,铁甲舰船体也将在青县造成坊建造。”
这青县就是当代的青岛,闻言,赵煦心中有了计较。
再过两个月就是六月份,若能投产,明年二月份又会有一批蒸汽船下水。
如此海军的舰队就能持续获得补充了。
“将民用的造船坊也暂时转为军用,海上安全了再转为民用。”赵煦道。
占领夷州,佛郎机总督费文设计杀他,如今又有法兰克,罗斯国与不列颠蛇鼠一窝,试图剿灭他,让大颂沦为他们的殖民地。
如此种种,逼他不得不让造船坊下饺子。
不过,尽管他想一下就拥有数百艘风帆战舰和蒸汽船,但这也不现实。
就如陈寿说的一样,造船坊建造需要时间招募训练匠人,蒸汽机工坊给造船坊生产蒸汽机也需要时间。
同时让五个造船坊投产已经江北工业的极限了。
否则造船坊的干船坞,房子建起来了,没有充足的匠人和蒸汽机也是空壳子。
所以,只能一步步来。
但他相信,随着各州各郡复制燕城的工坊区模式,工业在江北遍地开花。
造船坊投入使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用不了多久,大颂的造船业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是,殿下。”陈寿应了声是。
周毅则嘿嘿笑起来,晋河的两家造船坊也造战舰,海军的战舰便更有保障了。
了解了战舰以及造船坊建造的最新情况,赵煦与二人闲谈了一会儿,返回静海县城。
这时赵恒等人早已吃过饭,在静海县令的引领下,去了海边游玩。
赵煦又没惊动他们,而是自己掏银子,在静海县酒楼请陈寿和周毅喝酒。
傍晚的时候,众人归来,他去了静海车站,乘坐蒸汽机车返程。
和来时不同,由于试运行效果不错,邹容令蒸汽机车提高了速度,达到了五十公里每小时。
仅仅一个时辰,他们便回到了燕城。
从车厢下来,望着熟悉的燕城建筑,众人颇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仿佛如同在梦中。
一天时间就燕城到静海,又从静海到燕城,中间他们还在静海游玩了许久。
以前若是有人这么和他们说,他们定然会认为这人疯了。
可现在,他们却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次。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赵恒意犹未尽,“煦儿,这铁路还会修到什么地方?”
赵煦道:“从大颂江北到江南,从海岸到大漠,将来大颂每一座县城都会有铁路经过,也都会有车站。”
邹容闻言,配合着点了点头。
赵恒怔了一下,望向赵煦眼神复杂,良久他道:“很好,很好。”
一边说,他一边同糜妃向无极宫走去。
赵煦有些赵恒有些奇怪,但也没有深想。
正要回王府,邹容这时道:“殿下,这南下的铁路遇到麻烦了。”
“你说的是晋河吧?”赵煦稍微思索便猜了出来。
遇上小河小沟,工部还能修桥铺路。
但是晋河最窄的地方也有五百米,且河水又深又急,当前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过河大桥。
如此,铁路便在晋河处中断了。
在当代的十九世纪,正是因为修建铁路遇到这个问题,桥梁技术突飞猛进,又带动建筑业的大发展,使人类第一次有了建造百米高楼的能力。
接下来,他也会对桥梁建设方面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甚至将建筑这个门类专门从政务学院摘出来,单独办学院。
除此之外还有农业,经济,交通,律法等。
不过在这之前,必须要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道:“这个不难,用船渡过去就行。”
“船渡过去?”邹容瞠目结舌。
第八百二十九章 就绪
“你没听错。”赵煦笑眯眯的。
火车渡轮这个东西就是在一条船的甲板上铺设铁轨。
火车遇到晋河,九江这类大河的时候,蒸汽机车直接开上渡轮即可。
当然,由于蒸汽机车很长,渡轮的长度有限。
一艘渡轮是无法承载一辆列车的。
所以,车头会将车厢分批次牵引到渡轮上,再随最后一辆渡轮过河。
在当代,无法在黄河长江建造大桥的年代,便正是通过渡轮解决这个问题的。
否则,北方的物资就无法运往南方,南方的物资也无法运往北方。
由于有了蒸汽机,蒸汽动力的渡轮足以将蒸汽机车的车厢运过河。
所以蒸汽机车南下不再是难题。
想到这,他向邹容解释了一遍。
邹容瞪大了眼睛,先是不可思议,随即狂喜。
“如此,臣便放心了。”邹容笑道。
赵煦点点头,“燕静铁路的通车只是开始,本王希望接下来规划的铁路能够陆续通车。”
“是,殿下,臣定不辱使命。”邹容斩钉截铁。
又聊了些关于基建的问题,赵煦同杨素素回了王府。
还未将寝殿的椅子坐热乎,忽然凤儿通报梁成过来了。
赵煦有些奇怪,前往书房的同时,令梁成进来。
“殿下,恭喜了。”赵煦到书房的时候,梁成也过来了,手中捧着圣旨。
见到圣旨,赵煦隐隐猜到了什么,轻轻摇了摇头。
梁成嘿嘿笑了两声,也不宣读圣旨,只是将圣旨交给了赵煦。
他人精一样的,自然清楚不能在燕王面前拿大。
赵煦接过圣旨,展开扫了眼,正如他猜测的一样,赵恒正式立他为储君了。
他当时还奇怪赵恒口中“很好”是什么意思。
原来从静海回来,他便决定了此事。
自赵恒抵达燕城之后,赵煦从来没有提过,也没有隐晦提及过储君的事。
毕竟对他来说,这不过是虚名。
赵恒也因此猜不透他的心思,忽略了这件事。
现在赵恒突然下令立自己为储君,想必从心里彻底对他叹服了。
若以前立储君,他或许还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但现在立储君,则是真的心甘情愿了。
“多谢梁总管跑这一趟,凤儿,取些银子赏总管。”赵煦道。
“不必了,皇上还等着老奴回去复命。”梁开摆了摆手,提着下摆一路小跑就走了。
现在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收燕王的银子。
“噗嗤。”凤儿见状不由笑起来。
随即她想到什么,娇声娇气道:“恭喜殿下晋升东宫。”
赵煦摇了摇头,“本王还是喜欢被称作燕王。”
说罢,他将圣旨收起来,暂且摆在书房,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公开。
“为何?”凤儿不解,“以前皇子们可是争破头抢太子这个头衔。”
赵煦道:“本王只是嫌麻烦,晋升东宫需要不少繁文缛节,再者,大颂尚未一统,顶着这个头衔又有何用。”
凤儿了然,点点头。
接着,赵煦又派人把梁成追回来,同他说了自己的意思。
圣旨他收下了,但他这个燕王什么时候摇身一变成为太子,他自己选时间。
梁成会意,回去将赵煦的意思回了赵恒。
对此,赵恒自然没有意见。
他心意到了就行了。
不过这件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接下来一段时间,刘福杨丰等大臣陆陆续续前来道喜。
甚至远在锦城的杨震,糜衍也回来了一趟。
常威和马翰自然也不甘寂寞,也回了一趟燕城,特意道喜。
既然燕王承认赵恒的地位,承认朝廷。
他们还是希望赵恒正式立赵煦为储君的。
如此便名正言顺了。
至于燕王什么时候通过报纸向天下宣告,这就随他的意了。
闹腾了一个月,江北官员的狂欢才渐渐停息。
这时也到了交付十二万只秦式步枪的最后关头。
“殿下,明天最后一批,三万只秦式步枪便可交付王府亲军。”
这天,赵煦到了兵仗司,王应立刻迎了上来。
秦式步枪这段时间是一边生产一边交付的,而不是攒起来一起交付的。
所以已经断断续续交付了九万只秦式步枪。
其中给了王府亲军五万只,给了秦军四万只。
最后一批三万只秦式步枪,将两万给王府亲军,一万给秦军。
“嗯,终于是暗示完成了。”赵煦笑道。
王应捏了把汗,“这都亏殿下的民转战之策,说起来惭愧,兵仗司这个月只单独生产了四万只秦式步枪,剩下的都是其他工坊生产的。”
“这很正常,一个兵仗司怎能与整个燕城的工坊比。”赵煦道。
想了想,他继续道:“不过既然已经民转战了,就再持续几个月,让全军都换装秦式步枪。”
如果是以前,他绝不会夸这个海口。
毕竟民转战对商贸的发展影响很大。
但抢了东瀛,又拿到了谢家,韩家和王家的财富,他顿时财大气粗。
这些财富足以支撑他造秦式步枪以及蒸汽船和风帆战舰。
秦式步枪的交付没有问题,赵煦回了王府。
第二天将命令和秦式步枪一起送往西部前线。
令常威和马翰收到秦式步枪,简单整训之后,拿下剑关和中岭关。
将被动的局面转为主动。
第八百三十章 开战!
中岭关。
随着最后一批秦式步枪抵达,战争一触即发。
令将领把秦式步枪分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