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335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335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金陵,我的金陵,我的命呀。”谢端闻言,捶胸顿足,恨不得撞死在地。
    但他很清楚,卢瑟说的却是事实。
    燕王军队正趁乱向他们杀来,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韩铮和王子安对视一眼,同时叹了口气。
    原本,他指望这次突袭能重拾信心,现在反倒是遭受了重创。
    “谢兄,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韩铮拍了拍谢端的肩膀。
    谢端又是一阵咬牙切齿,最终还是向金陵城而去。
    卢瑟深深望了眼战场,强烈的挫败感让他几乎发狂。
    牛头滩他败了,金陵城下他又败了。
    他一生的荣耀在大颂丢了个一干二净。
    “丢失的东西,我一定会赢回来的,我还没输。”握了握拳头,卢瑟恨声道。
    接着,他也随谢端向金陵城而去。
    他不敢在这里多呆,凭着十万兵马,他或许还能坚持一会儿,但燕王的军队十分诡诈,就怕到时候他想走,也走不了了。
    卢瑟,谢端等人一走,战场彻底失去了控制。
    跑到云台河边的势族士兵为了过河,争抢小船。
    一些士兵更是什么不顾,直接跳入河中向对岸游过去。
    有的人根本不会游泳,在河中挣扎了一会儿,便从水中浮了上来,淹死了。
    云台河大混乱的时候,王府亲军的士兵却有条不紊。
    负责架桥的士兵被两排士兵保护在中间。
    他们也不会理会溃散的士兵,一心只有对面的金陵城。
    到了河岸,士兵将小船放入水中,后续的士兵再次放下小船用铁链相连,不一会儿就在云台河上搭出一个舟桥出来。
    其他王府士兵顺着舟桥过了河便向金陵城扑去。
    一路上,他们根本没有遇到抵抗。
    越过第二道壕沟,他们顺利进入金陵城内,迅速控制金陵城各个要道。
    一些将领更是领着士兵爬上了城墙,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对外面发出阵阵欢呼。
    这金陵城乃是大颂皇城,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如今,他们光复了这座皇城,自然心情激动。
    “哈哈哈……”
    云台河,赵煦和常威等将领在士兵的护卫下也过了河。
    望向在城墙上欢呼的士兵,赵煦和常威等人发出爽朗的笑声。
    原本,这金陵城本应该有一场恶战要打的。
    但势族的贪婪却等于把金陵城白白送给了他们。
    现在残余的势族军队正在夹着尾巴向南继续逃窜。
    不过这无所谓了,无论他们跑到什么地方,王府亲军都会最终歼灭他们。
    而金陵城的光复则意味着南下战役的首场大捷。
    将会极大提振将士们的信心。
    “想当年,末将可是金陵皇宫了五年的差,皇宫的一草一木,末将都熟悉,不知如今的皇宫还是不是以前的样子。”常威说道。
    赵煦点点头。
    尽管当下燕城做了新的皇城。
    但是每个人对老皇城还是有所怀念的。
    比如糜妃和一些皇族,常常在他们面前提及金陵的繁华。
    赵煦望向金陵城,心里某些地方也被触动了。
    或许这源自于脑海中的某些记忆。
    毕竟九皇子自幼长在金陵,对这里的感情十分深厚。
    不过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再次迁都金陵的想法。
    当代定都金陵的王朝,都没有好下场。
    同常威等人进入金陵城,一行人径直去了皇宫。
    此刻,王府士兵已经控制了整个皇宫。
    宫内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宫女被羁押在金銮殿外的广场上,跪了一地。
    赵煦到了,一些老宦官宫女立刻认了出来,口中不断道:“九殿下饶命,九殿下饶命,我们也是被迫服侍大皇子的,饶命啊……”
    在宦官和宫女的对面跪着的则是一些宫中的大臣,不少大臣赵煦十分面熟。
    他们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金陵之乱,他们选择了支持大皇子,留在了金陵城,辅佐大皇子。
    现在燕王打了过来,他们没来得及逃走,吓得要死。
    和宦官们一样,他们同样不停求饶。
    赵煦冷哼一声,这些宦官宫女俱都是被选入宫中的,或有无辜之人。
    但跟着大皇子的这些势族大臣手上无人不沾满鲜血。
    再者,他们既然选择了大皇子,当下既是叛臣。
    他道:“宦官宫女等经过审问,有罪惩处,无罪遣散出宫,将这些谋逆之臣,俱都关入死牢问斩。”
    “是,殿下。”负责羁押士兵的将领行了个军礼。
    常威微微点头,他的腰杆挺的直直的,脖子梗起来,像个斗鸡。
    从进入皇宫,他就如此了。
    以前,他在宫中充当禁卫军小旗的时候,不知受过多少气。
    现在,他再次归来,已经是燕王麾下第一大将,颇有些衣锦还乡的傲然。
    秦山和关通曾是常威的手下,他们也是如此,此刻个个神采飞扬。
    吕昌则不一样,他长在燕州,从来没有来过金陵,更没见过金陵皇宫,所以好奇地打量着一切。
    宣布了处置宦官宫女以及叛臣的,赵煦正要进入金銮殿。
    这时一个将领快步而来,“殿下,常将军,金陵城的国库和粮仓俱都完好。”
    “太好了,他们一定是跑的太匆忙,来不及带走,也来不及毁了。”常威神色兴奋。
    赵煦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这次,他们真是赚大了。


第八百一十三章 来自燕州的信
    “走,一起去见识下谢家有多富。”赵煦收回前往金銮殿的脚步。
    相比金陵国库和粮仓,金銮殿显得无足轻重。
    今后,这里将只是一座江南的寻常城池而已。
    跟着将领出了皇宫,一行人在皇宫不远处一座庭院停下。
    这个庭院平平无奇,从上面看只是一个院子较大的四合院。
    但其实内藏玄机,这玄机就是在低矮的房子下面。
    为了隐蔽,国库是藏在地下的。
    整个院子下面有不少地方被挖空,储藏白银,黄金,珠宝,字画,古董等贵重物品。
    随将领进入中间的房子,又顺着楼梯下去,望见地下密室中堆积的东西,赵煦和常威等人顿时吸了口气。
    只见密室中满是一个个木箱,木箱的盖是打开的,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些银锭子俱都是十两一个,粗略估计下,这个密室内至少有五六百万两银子。
    “发财了。”常威等人不禁笑起来,一个个挤眉弄眼。
    赵煦也是微笑点头。
    这谢家虽不如梁家富,但在诸多豪族中估计也仅次于梁家。
    金陵之乱后,窦家洗劫了金陵,带走了不少财富。
    但谢家控制了金陵之后,又将家产储存与国库。
    如果没有窦家制造的劫难,估计国库会更惊人。
    随即,众人去了其他密室,又发现了三个装满银子的密室,和一个装满金元宝的密室。
    剩下的就是珠宝,字画,古瓷等艺术品了。
    在这些物品中,赵煦还发现了韩家和王家铸造的大量银锭子。
    这令他恍然,这国库的东西除了谢家的,只怕还有韩家和王家的。
    韩家和王家兵马寄人篱下,不拿出些东西抵押给谢家。
    谢家又怎么会白白养他们。
    “多派些人守卫国库,江北的发展就指望这些银子了。”赵煦道。
    几百年来,西土国家依靠在全世界掠夺,积累资本。
    大颂想要发展起来,也同样需要资本。
    当下,他拿下了高丽,洗劫了东瀛,这都是积累资本的一种方式。
    如今南下的战事,抢夺势族财富,又成了他积累资本的又一种方式。
    当然,他是不希望如此内卷下去的。
    待统一了江南,他便会让西土人把吃下去的,一点点吐出来。
    他们想让大颂死,他就把他们搞死。
    从国库出来,赵煦又去了粮仓。
    天下之粮出谢家,此番大战,谢家自然在金陵囤积了大量粮食。
    一番巡查,他估摸着金陵城内的粮草足够四十万大军吃一年的。
    检查国库,巡视了粮仓,赵煦心满意足,同将领们登上了城墙。
    势族们这番撤退,不但留下了粮草和财富,还把挖掘的壕沟工事也送给了他们。
    当下,王府亲军的士兵正在将领的统领下修葺完善壕沟。
    依托这些壕沟以及金陵的粮草。
    金陵城将会成为他们南下的第一个稳固桥头堡。
    “金陵城已拿下,剩下的战事就交给你们了。”瞭望着一望无际的原野,赵煦对常威道。
    他这次最重要的目的是参与渡河战役。
    如今渡河战役漂亮收官,还趁势拿下了金陵。
    依托这座城池,王府亲军便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剩下的小战役就交给常威等将领便可。
    若是再遇到什么重大的变故,他再亲临战场不迟。
    毕竟现在有了蒸汽船,沿着运河走,从燕州到金陵只需两日左右即可,可谓十分便捷了。
    “殿下已经领着我等打了个漂亮仗,剩下的就交给末将,末将不会给殿下丢脸的。”常威朗声道。
    他估摸着燕王打下金陵就要回去。
    毕竟江北的事务繁多,燕王不能一直在外,耽搁了政务。
    赵煦点点头,“按势族军队逃跑的方向,他们应该去了苏城,你们再打一场恶仗,这宁州南部便等于全部拿下,松城临海,他们是绝不会去的。”
    顿了下,他继续道:“虽然他们眼下是残兵败将,但打仗需戒骄戒躁,依旧不能马虎。”
    二人正说着,这时一个士兵匆匆登上城墙,将一封信呈了上来,“殿下,来自燕州的信件。”
    “哦?”赵煦接过信件撕开。
    简单扫了眼,他笑起来,“本王不想回去,这次也得回去了,喜事啊。”
    “喜事?”常威等人对视一眼,忽然笑的很暧昧。
    吕昌一向没心没肺,他道:“莫非是王妃发现有喜了?”
    “去,胡扯什么。”赵煦瞪了他一眼,“是你们的好事,过段时间,你们又可以更换火枪了。”
    “换枪?”众将领登时怔住了。
    赵煦点点头。
    这封信是王应送来的,自他交代其研造火帽后膛枪之后,他便领着匠人们夜以继日攻克后膛枪的技术难点。
    近日,他和匠人们成功利用车床打造出来的零件组装出了后膛枪的枪栓。
    这意味着,接下来就能批量制造针击式后膛枪了。
    其实说起来,按照枪械的发展历程。
    针击式后膛枪的出现时间是早于使用锥形子弹的前装线膛枪的。
    一个诞生与1836,一个则诞生在1849,相隔十三年。
    这期间,针击式后膛枪代表的德莱塞步枪装备了普鲁士军队,但一直寂寂无名。
    因为当时主流是,各国将领认为前装枪和后装枪的区别就和人吃饭用嘴还是用屁股一样。
    所以对后膛枪充满鄙视。
    直到丹普战争,前装枪被后膛枪吊打,他们才拨乱反正,立刻装备了后膛枪。
    当下,他麾下军队的火枪换装也是经历这个过程。
    这倒不是他故意走弯路,而是后膛枪的工艺要求比前装枪高多了。
    现在方有能力批量生产。
    但即便如此,以当下的工艺,目前王府亲军装备的线膛枪能将有效射程提高到九百米,而接下来的后膛枪有效射程将只有六百米左右。
    原因在于,后膛枪的密封性是不如前装枪的,多少有些漏气。
    之后,后膛枪的进步就是比谁漏的气少。
    不过瑕不掩瑜,后膛枪每分钟能射出十发子弹,还能够以任何姿势射击,改变战争形势。
    这是前装枪做不到的。
    待王府亲军士兵装备了这些后膛枪,即便西土人破解了锥形子弹的秘密,也无济于事。


第八百一十四章 成效
    “哈哈哈,这,这真是双喜临门,若不是还得打仗,末将真想和殿下一起回去见识下新式火器。”将领们一阵振奋,常威大笑起来。
    他们本以为装备的前装线膛枪已经是火枪的巅峰了。
    没想到王应又搞出了新式火枪。
    这实在令他们太意外了。
    “不必着急,如果生产顺利,会一面打仗,一面交付新式火枪,同时在战争中训练使用新式火枪。”赵煦说道。
    现在,他王府亲军面对的主要是大颂势族的军队。
    线膛枪的确是够用了。
    但等统一了江南,线膛枪就不见得具备多大优势了。
    毕竟以西土的工业实力,能够流水线改装大批量的线膛枪,到时候他们很快会装备王府亲军使用的这种线膛枪。
    再者,这次战争中,雇佣兵表现的战力虽不如王府亲军,但比较势族却强悍不少。
    而今后,他们要面对的会是西土的正规军。
    尽管他相信王府亲军对阵西土正规军依然能够取胜。
    但付出的代价必然会不小。
    如此,他的对外战略付出的成本将会大增。
    所以,不断提升军队的火器水平,保持优势,很有必要。
    又同将领们简单介绍了下后装枪的特点,将领们越发兴奋,一个个跃跃欲试。
    不过,尽管恨不得立刻装备后装枪,可他们也清楚,从第一把后装枪诞生到大批量生产,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配套的蒸汽机,车床,匠人都需要筹备。
    何况,这后装枪的子弹也得从头生产,需要在纸壳子弹的底部安装火帽。
    在金陵城休息了一日,赵煦第二天前往牛头滩渡口,准备乘坐蒸汽船返回燕州。
    临行前,他令常威派人将金陵城内的白银和黄金运往燕州,交付皇家银行。
    当下,通过战争获得财富,他都安置在皇家银行的金库中,以备同时支出,或作为发行颂圆的储备。
    同时,他吩咐常威,没有必胜的取巧战术,就要稳扎稳打。
    依托金陵城,一步步推进,首先拿下宁州南部,再克浙州,之后再向江州和海州进发,一点点吃掉势族的地盘。
    “呜呜……”
    蒸汽船阵阵鸣笛,顺流而下,准备进入运河,再直抵燕州。
    常威等将领在岸上送行,向赵煦齐齐行了个军礼。
    赵煦立于甲板上,向众人回了一礼,随即望向滚滚波涛。
    经过一个时辰的航行,赵煦抵达了扬城。
    这时,他望见岸上有王府士兵押着势族士兵,不由轻轻一笑。
    毫无疑问,这些势族就是牛头滩战役时候被俘虏的士兵。
    按照他的命令,王府士兵正领他们见识江北的发展。
    想到这,他令蒸汽船靠岸,准备抽查一下,检验下自己的计策有没有用。
    由于出发前,他就换了便装,如同一个富商公子。
    加之蒸汽船吸引了岸上百姓的大部分注意力。
    所以他的出现倒是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直到他接近王府士兵,才被士兵们认出来。
    见到燕王突然出现在身边,王府士兵们吃了一惊,忙要行军礼,赵煦立刻摆摆手,示意让他们装不知道。
    接着,他跟着这个由二十个士兵组成的小队继续往北走了一段路。
    不多时,一个乡间矗立的坞堡出现在众人面前。
    赵煦这时悄声问一个士兵道:“你们为什么把他们押到这里来?”
    士兵道:“回殿下,在牛头滩俘虏了这些士兵之后,我们按照姓氏和他们来自的地方将他们分队,这队三十人俱都姓苏,来自阳城附近的苏家村,他们俱都是扬城大豪族苏眠的同姓族人。”
    赵煦了然,暗暗点头,对他们的做法表示赞同。
    又走了一刻钟,赵煦一行抵达了苏家庄。
    见到熟悉的村子,势族士兵明显激动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