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290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90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逃来逃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又一个将领道,神情沮丧。
    “真是想念我们在范阳的日子,那时候天天可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何必去看人家的脸色。”
    一个将领重重拍了下桌子。
    其他人沉默下来,逃到齐州之后,其实他们的日子不好过。
    韩铮虽然信任他们,但他们毕竟也是寄人篱下。
    其他韩家将领对他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经常暗中骂他们是吃白食的。
    对此,他们愤怒但又无奈,毕竟他们没有其他去处了。
    此番燕王攻打阳城,他们本想在战争中表现一番,堵上韩家将领的嘴。
    但没想到,他们被调到了济城,这等于他们又被闲置了。
    “这都是燕王所赐,不知何时何日,我袁立才能报此大仇。”
    袁立面色通红,已有七八分醉意。
    自从燕王夺取了南三郡,他被迫投入韩铮麾下,他便常常买醉,不让恨意令自己发疯。
    现在,将领们一阵抱怨,他内心的怨恨再次被勾了起来。
    “以前杀不了燕王,现在更难了。”一个将领叹息道。
    “”难对付的只是燕王麾下的兵马,燕王只是肉体凡胎,只要能找到机会,还是能报仇雪恨的。”见袁立因为愤怒而脸色紫涨,又一将领安慰道。
    “对,说的对,想要杀掉燕王,还得想办法刺杀他。”袁立的眼中爆出一团精光。
    他只想要燕王死。
    说罢,他再次与将领们推杯换盏,脑子里则不断想着复仇。
    只是他也清楚,现在自己无能为力,唯有幻想一下,解心中烦闷。
    一个时辰后,众将领酒饱饭足,簇拥袁立从碧春院中出来。
    就在这时,对面商铺二楼的窗户忽然打开。
    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捆东西掉在脚下。
    接着,他们闻到一股火药的味道。
    袁立的酒意顿时醒了,但为时已晚。
    随着一阵巨响,捆在一起的六枚手榴弹爆炸,火焰冲天而起,顿时血肉横飞。
    附近的士兵吓呆了,缓过神儿来,他们扑向袁立和众将领查看情况。
    借着酒楼暗弱的灯光,他们发现袁立倒在血泊中,浑身上下都是伤口,不断冒着血,没了鼻息。
    其他将领多半当场死亡,剩下的也受了重伤,在不断呻吟。
    就在这时。
    一个爆竹冲天而起,在天空中炸出一团火焰。
    “刺客,刺客!”袁家士兵叫嚷起来,大批人冲向对面的商铺,围剿刺客。
    只是当他冲进去,发现刺客从商铺后面的窗户跳了下去,到了隔壁的巷子里。
    他们立刻追过去,但绕了几个巷道,刺客的身影突然消失。
    再追过去,这时一队巡查的袁家士兵从对面过来。
    “你们见到有人过去吗?”追击的袁家士兵道。
    “没有。”巡逻士兵回答的很干脆。
    袁家士兵闻言,再次向前而去。
    待袁家士兵离去,一个士兵对身后的人道:“不要忘了你答应我们的,回了燕州,会给我们燕州户籍和土地。”
    “当然。”说话的正是树林中的青年,只是他此刻穿着士兵的盔甲。
    这几年四院一直在盯着袁立,早就收买了些袁家士兵。
    毕竟袁家士兵也都是燕州人,在外流浪了这么久,总有想要回到故乡的。
    正是利用这点,他收拢了一个小将领和十余个士兵。
    他能自由进出济城,也是他们的功劳。
    “轰轰轰……”
    他们正说着,城门方向传来爆炸声。
    青年一喜,他发射烟火,就是提醒秦山刺杀成功了。
    如此良机,秦山自然不必再等到午夜攻城。


第六百八十九章 秘密
    “砰砰砰……”
    济城下,掷弹队不断将手榴弹扔上城墙。
    一轮轮爆炸下,城墙上的袁家士兵瞬间死伤惨重。
    与此同时,其他王府士兵准备好了云梯,随时登上城墙。
    望向济城城头,秦山摸着下巴,喃喃道道:“四院这个这小子还真成功了,有点儿意思。”
    原本,他对四院青年刺杀袁立这件事不抱什么希望。
    毕竟在袁立身边定然会有大量士兵护卫。
    但他显然低估了这位四院青年的能力。
    见一朵烟花在天空亮起,他便知道四院青年成功了,于是他立刻发起了进攻,而不是等到午夜。
    毕竟袁立遭遇刺杀,定会引起济城大乱,此刻不攻城,更待何时。
    正如他猜想的一样,城内的爆炸以及飞上天空的烟火吸引了城墙上袁家士兵的注意。
    掷弹兵队摸到济城城下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提防。
    当手榴弹在城墙上爆炸时,这场战争,袁立注定要失败了。
    “轰轰轰……”爆炸还在继续。
    城墙上的袁家将领伤的伤,死的死。
    残存的士兵急忙向城内求援,但是因为原袁立和众多将领的死亡,袁家军中早就大乱,根本无人理会。
    更有一些袁家士兵得知袁立已死,心中打定了主意。
    在外流浪了这么久,他们厌烦了,不想再继续逃下去。
    现在,他们不想打仗了,只想回到燕州,回到故乡,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而燕王士兵不杀俘虏的消息,更是坚定了他们的信念。
    城墙上的爆炸又持续了一会儿,随即城内的袁家士兵听见震天的喊杀声。
    王府士兵通过云梯爬上城墙,冲入济城内,袁家兵马方寸大乱,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
    零碎的反击在燕州士兵面前,脆弱的如同一张纸。
    更多的袁家士兵见大势已去,纷纷在路边跪下,将手中的刀剑,火枪丢在地上。
    三万王府士兵从城北一直杀到城南。
    天亮的时候,他们占领了整个济城。
    秦山登上济城南门,居高临下望向山下,那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平原。
    这时,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这次战事超乎他想象的简单。
    群龙无首的袁家兵马在王府亲军不堪一击。
    “立刻通知燕王殿下,济城已经被拿下。”秦山说道。
    拿下济城,等于齐国的西南四郡被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们不需要在阳城势族兵马死战,只要从济城进入西南四郡,杀向鲁城即可。
    “是,将军。”得到命令,一名骑兵从济城北门出发向阳城而去。
    两天后,骑兵抵达了阳城外的王府亲军大营。
    “济城被攻破了?”常威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也太快了,从秦山出发到拿下济城一共才五天,简直不可思议。
    骑兵于是将刺杀袁立的事说了出来。
    赵煦闻言,点了点头。恍惚间,他忽然感到有些好笑。
    想当初,他在燕郡王府苏醒,一个张家就让他头疼。
    袁立当时更是燕州巨无霸,让他时刻紧张。
    但没想到,如今袁立的死在他心里竟然没有泛起什么波澜。
    因为对他而言,袁立早已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不过袁立死了,终究了却了他一桩心事。
    这些年,袁立在燕州欠下无数血债,如今正是血债血偿了。
    略过此事,他的思维回到当前的战场上,他对常威道“留下三万人盯着阳城,剩下六万人星夜前往济城,向鲁城进攻。”
    “是,殿下。”常威道。
    ……
    鲁城。
    济城失守的消息同样也传到了这里,韩铮和谢端大惊失色。
    “这袁立真是个废物,你们韩家对其也过于看重了,怎能让他守济城?”谢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韩铮本就心中烦躁,谢端冲他发火,他怒道:“事到如今,说这些也没用了,燕王此番乃是声东击西,即便换了个人,也守不住济城,不要再说这些,还是想想该怎么办。”
    谢端一阵叹息。
    的确,正如韩铮说道一样。
    即便换个人,也守不住济城。
    燕王大举向阳城进发,骗过了所有人。
    “原本以为依靠阳城,能挡住燕王兵马兵月余,现在可好,只是五天,燕王便拿下了济城,只怕再过五天,他们就要打到鲁城下了。”谢端摇了摇头,“没有办法了,赶快向彭城撤离。”
    韩铮有些犹豫,他韩家的府库只搬运了一小部分。
    二人正说着,佐藤真久赶了过来。
    望向韩铮和谢端,他真想大骂二人一顿。
    只是想到东瀛水师也几乎一夜之间,被燕王舰队消灭,他也没有脸说什么。
    长叹一口气,他道:“三个月,无论如何你们要坚持三个月,只要说服了吴国,我东瀛便能促成新的联盟,到时候,你们便安全了,燕王也无法继续向南侵蚀。”
    信上的要事,正是幕府大将军渡边岸的正在推行的计划。
    建立以东瀛为核心的东土联盟,以达到左右大颂局势的目的。
    这就如同不列颠在西土大陆实施的离岸平衡策略。
    让大颂保持动荡和分裂的同时,不允许任何强权国家崛起,威胁东瀛的利益。
    他收到信的时候,驻守东瀛的不列颠领事和山姆国领事对此事都有一些心动。
    毕竟西土国度由于长久殖民,更懂得如何在一个区域搞制衡。
    比如不列颠对天竺的统治,依靠的便是挑拨天竺土邦的内斗。
    拉一帮,打一帮,让他们争斗不息,自己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以前,大颂是个统一王朝,他们还有些忌惮。
    但大颂既然分裂了,他们自然不愿意见到大颂再次统一。
    一个分裂的大颂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只是,他们十分清楚,只凭自己一家,根本无法实现分裂大颂的目的。
    而他们拧成一股绳,依托东瀛倒有这个希望。
    尤其是不列颠,他们本土的议会,早就制定了针对大颂的计划。
    而山姆国也不想见到与自己有巨额贸易往来的吴国被阎王摧毁。
    商议下,他们决定把吴国也拉入他们的联盟中,如此,便能让大颂的分裂成为定局。


第七百章 获悉
    “只有奋力一搏了。”
    韩铮与谢端对视一眼,目光坚定。
    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佐藤真久给他们提供的退路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想要活着,保住自己的富贵就只能抓住它。
    佐藤真久闻言点了点头。
    三个月的日期是他故意夸大,其实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但他懂得这些大颂势族的尿性,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压力,他们只会兵败如山倒。
    “在鲁城留下十万兵马,与燕王一战,剩下的人全部南撤。”犹豫了一下韩铮咬了咬牙。
    佐藤真久微微点头,对韩铮表示赞许,这才是他的诚意。
    直接撤往彭城,燕王兵马定然会追到彭城,而在鲁城留下十万兵马,就能拖住燕王军队,迟缓他们南下的速度。
    谢端道:“这次不少齐州豪族携私兵随我们南撤,不如将这些私兵收揽起来,编为一军,派出将领统御,如此我们麾下便能多五六万兵马。”
    佐藤真久对谢端的提议十分赞成,他补充道,“这还只是你们齐州的豪族,还有宁州的豪族,豪州的豪族。”
    顿了下,他继续道:“当下的形势,应当充分利用豪族对燕王的厌恶,虽然他们的私兵比起你们的军队相差甚多,但也能给燕王军队制造点麻烦。”
    韩铮和谢端缓缓点头,如果能把豪族们动员起来,做出来的私兵的确是个可观的数目。
    “我这就派人去召集宁州和杭州的豪族。”谢端对佐藤真久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韩铮这时叹息一声,“我齐州豪族响应讨伐燕王大军之令,这段时间死伤惨重,否则至少能凑出十万大军,不过王家的豫州尚未受到波及,我这就令王子安像豫州发一道诏令。”
    谢端如此积极,他自然不能输了。
    毕竟,他还指望佐藤真久将来支持自己在东土联盟中占据一席之地。
    佐藤真久面露笑容,这一刻,他心中分外得意。
    韩铮和谢端都在他面前努力表现自己,这让他有一种身为棋手快慰。
    曾经,他们东瀛虽然并不畏惧大颂,但也不敢对大颂有任何觊觎之心。
    而现在,他们东瀛将能够影响大颂未来的命运,这让任何一个东营人都能够了引以为傲。
    “去吧,把所有反对燕王的人都聚集在我们麾下,我们要打败这个来自北方的邪恶藩王。”佐藤真久高声道。
    他们正在把燕王宣传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无论是对东瀛人还是西土人。
    而对于大颂势族,他甚至不需要宣传。
    因为在他们眼中,燕王本就是与他们水火不容的异类。
    抓住这一点,他会把大颂国内所有对燕王不满的人聚集在一起,打造出反对燕王的巨大势力。
    下午的时候,大批军队拉着辎重粮草,金银财宝等向沂城而去,之后他们会留一部分兵马在沂城继续抵抗燕王军队,再前往彭城。
    这个时间,足够四州豪族带领私兵向彭城汇集。
    如此,今后他们将与豪族们一起抵抗燕王,全力拖住燕王南下的脚步。
    除此之外,韩铮还给王榭去了一道命令,让他只留下小部分兵马在阳城,统领剩下的大部兵马一起南下。
    三日有余。
    除了留在鲁城的十万兵马,西南四郡境内的势族和豪族军队全部撤到了沂城。
    在沂城内,韩铮和谢端对豪族军队进行了整编,同时派出将领训练豪族私兵使用火炮和燧发枪。
    ……
    与此同时。
    经过三天的跋涉,赵煦抵达了济城。
    “殿下,势族军队向南撤往了沂城,当下鲁城内还有十万势族兵马。”秦山道。
    这几天,他不断派人前往鲁城附近侦查,了解了西南四郡的情况。
    “一群鼠辈,这仗还没打,怎么就跑了。”常威哼了一声。
    接着他道:“不过真是奇怪,既然他们撤了为什么不撤干净,倒是在鲁城内留下十万兵马?”
    若是他们追着势族的屁股打,他们留下军队断后,倒也说得过去。
    可是势族们这几天在从容撤退,还留下兵马就说不过去了。
    赵煦也有些疑惑,这简直等于是给他们送菜。
    一旦王府亲军包围鲁城这十万人马,就别想跑了。
    一行人正疑惑,这时马蹄声响起,一位骑兵在三人面前停下,将一封信呈交给了赵煦,“殿下,来自四院的密信。”
    赵煦将信撕开,扫了眼,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把信揉成纸团,赵煦冷冷道:“本王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留下十万兵马送死了。”
    “为何?”常威和秦山向赵煦投去目光。
    赵煦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按照徐克的说法,海军的战舰前些日子的一个深夜,在齐州沿海撞到了一艘东瀛商船。
    这艘商船沉没了,商船上大部分东瀛人被淹死,也有人在夜色的掩护下跑了,他们只捞上来一个受了重伤的东瀛人。
    这个东瀛人被送到燕城四院养了一段时间伤方苏醒,接着,徐克对其进行了逼问。
    这段时间对于海军抓获的东瀛人,他们一直采取这种方式获取情报。
    从这东瀛人的口中,他们了解到了当下东瀛正在推行的一个计划。
    而且这个计划初步得到了响应,如果顺利,东瀛便能够拉拢北狄,山姆国,不列颠,吴国建立一个围堵他的所谓东土联盟。
    如果可能,今后东瀛还会尝试拉拢更多的势力加入。
    同时,由于东瀛自告奋勇,成为对抗他的前锋。
    山姆国和不列颠国有在东土砸下一根钉子,让东瀛祸乱大颂的想法,决定对扶持东瀛。
    “真是令人熟悉的一幕,历史总是如此相近。”赵煦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