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269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69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上,会有源源不断的黄色火药被生产出来。
    这些黄色火药会让燕州军力得到一次飞跃般的提升。
    三百五十米的有效射程,近乎六百米的最大射程足够用了。
    何况其他火器也会受益。
    一念及此,他安心了不少。
    鲁城。
    皇宫。
    赵煦在试验黄色火药的时候,齐国使者狼狈而回。
    这日清晨,正值早朝议事。
    韩铮将韩阳宣入皇宫,令其回禀出使燕城之事。
    “陛下,燕王其人狂妄无知,他不仅没有答应陛下的要求,反而还对我齐国倍加羞辱,实在难以理喻。”当着众臣,韩阳高声怒斥。
    韩铮闻言皱了皱眉头,对韩阳道:“你有没有将北狄和东瀛也加入会盟的事告诉燕王?”
    “回陛下,臣说了,但燕王只是哈哈大笑,还让臣滚回齐国,还说还说…”
    到这里,他不敢再说下去。
    “说什么!”韩铮神色严厉起来。
    “他说要亲自活捉皇上,给他跳舞助兴。”
    “大胆狂徒。”
    “无知小儿!”
    “臣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悖逆之人。”
    “……”
    韩阳的话说出,殿上群臣大怒,纷纷指向燕州方向叫骂。
    韩铮拉长了脸,冷笑一声,他道:“朕倒是要看看,是他活捉了朕,还是朕亲手活捉了他!”
    一拍龙椅,他起身喝道“自今日起,秣马厉兵,整顿军备,等待第二次会盟,以备兵发燕州!”
    “是,皇上。”群臣躬身应道。
    韩铮再次冷哼一声,甩手离开大殿。
    回到书房,他令人请来佐藤真久,将韩阳的话同他说了一遍。
    这次他向燕城派出使节,佐藤真久也是认同的。
    他们认为,会盟之后,他们的力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燕王。
    所以试图恫吓燕王,令燕王交出火器工艺,向齐国称臣。
    若燕王禁受不住,乖乖交出火器工艺,前往齐国受封。
    他们便趁机杀掉燕王,一举攻灭燕州。
    但没想到此,此去他们却得到如此回应。
    “既然如此,便唯有战争了,陛下也该放弃其他想法了。”佐藤真久的眼睛眯了起来。
    他们东瀛的计划始终如一,便是挑动大颂内战,利用大颂人打大颂人,令其两败俱伤。
    燕王没有就范,更合了他的心意。
    为了给韩铮壮胆,他继续道:“我们东瀛的燧发枪射程是一百三十米,与燕王的燧发枪只差二十米,这点距离,燕王兵王无法在战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再加上我们兵多将广,定能将燕王兵马杀的片甲不留,接下来,只需加紧锻造燧发枪,训练士兵即可。”
    他的话落下,这时一个宦官匆匆而来,道:“陛下,南梁使节求见。”


第六百三十五章 阿舒尔
    “让他进来。”
    韩铮露出期待的神色。
    第一次会盟,窦唯等人虽然各自返回国内,但他们剧都俱都留下了一些使节常驻鲁城,随时协调各国事宜。
    同时,他们也在为第二次会盟做准备。
    不多时,南梁使节到了书房,见到韩铮,他道:“陛下,从襄城刚刚送来消息,北狄答应参与这次会盟,愿意派出使节前来鲁城。”
    韩铮和佐藤真久对视一眼,喜上眉梢。
    北狄答应了此事,那么接下来便只剩下东瀛了。
    不过韩铮和穆勒洪真他都相征夷大将军渡边岸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尤其是佐藤真久,毕竟眼下的大颂诸势力中,唯有燕王能威胁到东瀛,妨碍东瀛对大颂的殖民。
    果然,仅仅七日之后,佐藤真久收到的来自东瀛的信。
    渡边案令他全权处理会盟之事,允诺东瀛将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
    ……
    北狄汗庭。
    寒冬时节,大雪纷飞。
    此刻,这里枯黄的牧草已经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整个世界一片银装素裹。
    狂风呼啸之中,穆勒洪真的汗帐掀开。
    穆勒洪真来到营帐外,抬眼望了望天上纷乱的雪花。
    这几天的雪下的特别大,五米之外几乎看不到人影。
    对大颂的百姓来说,有瑞雪兆丰年之说。
    但对北狄来说,这却是雪灾。
    因为不知多少牛羊会被冻死,又有多少牧民会在这个寒冬中饥寒交迫而死。
    以前,北狄有秋狩,在入冬前劫掠粮草,还有宁锦都司的肥沃土地。
    这极大缓解了北狄在冬日的艰难处境。
    但现在这一切都被燕王毁了。
    “可汗,你的伤口虽然愈合了,但还是避免受寒,诱发旧伤。”一个侍卫提醒道。
    穆勒洪真咳嗽了数声,下意识摸了一下自己受伤的地方。
    这一刻,他心中的恨意比天空中的飞雪还要狂乱。
    他长叹道:“如果不是被燕王兵马所伤,我何须在乎区区风雪。”
    他的话音刚落,忽然一道声音传来:“没想到曾经的草原雄鹰,如今变成了一只病鸟。”
    “大胆,谁人侮辱可汗!”穆勒洪真身边的侍卫抽出弯刀,指向声音来处。
    只是大雪迷眼,他们只能看见两个影子。
    穆勒洪真闻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一丝笑容。
    他挥手示意侍卫把弯刀放下,对前方说道:“除了阿舒尔这个混蛋,还能有谁!”
    “哈哈哈……”一声大笑传来,随即一道身影穿过大雪,来到穆勒洪真身边。
    此人身量高大,竟然比穆勒洪真还高了一个头。
    “你终于来了!”穆勒洪真狠狠抱了阿舒尔一下。
    “本来不想不回来,但听说一个叫燕王的混账伤了你,还杀了这么多北狄将士,我定是要回来将他抽筋扒皮,喝血吃肉的。”
    穆勒洪真重重捏了捏阿舒尔的布满肌肉的胳膊,“我就知道你的心还是向着北狄的。”
    当年,他和阿舒尔因为汗位闹得不欢而散。
    但是他们对北狄的心却是一样的。
    他们之间可以为汗位而争斗,但是面对北狄的敌人,他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毁灭。
    尤其是这个敌人给北狄造成了如此重大的损失。
    接着他道:“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铁木塔一直跟在阿舒尔身边他笑道,“叔父得知父汗要攻灭吐蕃之后,回来的路上顺便耗费了两个月,攻灭了吐蕃的附庸国乌兹国,得了八万乌兹勇士。”
    穆勒洪真向阿舒尔投去赞赏的眼神。
    这个乌兹国就在吐蕃西北脚下,只是一个小国。
    不过乌兹勇士一向十分强悍,阿舒尔能在两个月征服乌兹国,证明这些年,他的实力雄厚了不少。
    和普通的北狄王帐不同,阿舒尔在北狄相当于大颂雄踞一方的藩王。
    当年阿舒尔争夺可汗之位失败,负气而走,独自面对土斯曼人。
    为了让他为汗庭效力,稳住北狄西疆。
    他允诺阿舒尔,他攻占的疆土和战利品,汗庭不会索要。
    所以阿舒尔麾下可不仅仅只有一个王帐,这些年收拢了不少西域小国的士兵。
    “你还是这么能征善战,这次应对燕王,我有信心了,等灭了吐蕃,便是燕王的死期。”穆勒洪真说道。
    “何必等到灭了吐蕃,我现在即可领兵将他的脑袋砍下来,送到哥哥面前。”阿舒尔大声道。
    穆勒洪真瞪了一眼铁木塔,“你没有和你他介绍燕王吗?“
    铁木塔苦笑道:“我全都说了,但叔父说他的火器也不是吃素的。”
    “你的火器?”穆勒洪真望向阿舒尔,“你哪来的火器?”
    阿舒尔也瞪起了眼睛,“这是我和土斯曼人打仗时候,缴获的战利品,你说过我缴获的战利品,攻下的疆土都是我的,难道还想以此事责怪我不成?”
    他可一点不怕穆勒洪真。
    事实上这些年他习惯在西疆当土皇帝。
    若不是北狄有难,他根本不会回来。
    穆勒洪真怔了下,他的确想要发火。
    毕竟,如果他早早就获得这些火器,又怎么会在燕王手中吃这么大的亏。
    不过,这也怪他自己,这些年对阿舒尔的情况关心太少。
    只有他不反叛,就懒得管他。
    如今,阿舒尔还能认他这个哥哥,认同自己是北狄人就不错了,他不能再奢望什么。
    于是他道:“我只是在责怪自己,这次你能回来,我非常高兴,等我死了,便将这汗位交给你。”
    阿舒尔正准备与自己的哥哥吵一架。
    反正这些年都是这么吵过来的。
    但是望见穆勒洪真似乎苍老了许多,又说出把汗位让给他,他选择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他岔开话题,问道:“我听说乌兰巴去了罗斯国?”
    “没错,燕王的火器十分厉害,所以在一位罗斯国传教士的引荐下,我决定与罗斯国建立往来,以从罗斯国获得优异的火器对抗燕王。”
    阿舒尔道:“这个罗斯国的确厉害,土斯曼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据说土斯曼人数次向北扩张,都被罗斯国击退,火器上,吐司版帝国土斯曼人也落后这个罗斯国很多。”
    穆勒洪真闻言更是欣喜,他道:“这么说,与罗斯国建立联系就更有必要了,若是能得到过罗斯国的帮助,攻灭燕王指日可待。”
    阿舒尔摇了摇头,“可是在我看来,罗斯国比你说的那个什么燕王要可怕的多,他们比我们北狄扩张的野心更加强烈,曾经这个罗斯国不过只是西土的一个小国,现在,这个罗斯国的疆土已经横跨东土和西土。”
    慕了红真也被一时震慑住了没想到这个罗斯国十分不简单。
    他道:“可是我们草原上有句谚语,只有关好了羊圈,才能驱赶草原上的狼,罗斯国终究离我们很远,而燕王太近。”
    阿舒尔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将遵从你的号令。”
    穆勒洪真露出一丝笑容。
    他的计划没变,依然需要阿舒尔降服吐蕃。
    尽管他答应了参与鲁城会盟。
    但在乌兰巴没有回来前,他不会贸然再次与燕王死战。
    虽说这次会盟是十分难得的机会。
    但他清楚,凭北狄是无法从北方和西面攻破燕王兵马戍守的秦关和燕关的,再多兵马也不行。
    而无论南梁还是齐国,也不会允许北狄太多兵马进入境内,参与对燕王的围剿。
    毕竟,他们对北狄的警惕一点不输燕王。
    所以,这次会盟中,他们北狄的地位注定是尴尬的。
    不过总归是聊胜于无。
    他们北狄还是会积极参与会盟。
    如果联军能重创燕王,他们北狄等待的机会就来了。
    如果不能,他们北狄也只会有微小的损失。
    那么,他当初的计划还会继续执行,待得到罗斯国的帮助,再与燕王一战。


第六百三十六章 战舰入列
    平原城
    赵煦立于平原渡口,望向晋河对面的坞堡,常威在他身侧。
    这是平原战败之后,齐国对应渡口修建的。
    除了坞堡,渡口附近还有诸多炮台。
    检验了黄色火药的威力,他便前往平原城巡查军备。
    当下,他控制的疆域中,北面有燕关,西面有秦关。
    这两座关隘凭借他当下的火器,任何东土势力都别想攻下。
    所以,这两个方向是绝对安全的。
    而东面的海域有周毅的舰队护卫。
    按照陈寿对他的承诺,还有十余天,二十四艘战舰便会如期下水,加入燕州海军行列。
    所以,东面海上的安全也不是问题。
    唯一的安全隐患便是南侧。
    不过,这次他来平原城,可不是为了巡查防御。
    而是嘱咐常威接收黄色火药,配给军队。
    同时,商议如何应对伐燕联军。
    和上次将战火烧到宁锦都司一样,这次,他同样不会让战火烧到燕州。
    决定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
    一旦第二次鲁城会盟,伐燕联盟建立,决心讨伐燕州。
    他便会令王府亲军渡河南下,主动与伐燕联军决战。
    到时候,这场战争将会是他穿越以来面临的最大一场战争。
    战场将会包括陆地和海洋。
    东瀛建立海上联盟,不就是在等待这个机会吗?
    而陆地上,北狄骑兵也会加入势族的阵营。
    若是他们进入燕州,将会对燕州造成巨大的破坏。
    所以,必须决战于燕州之外。
    “嘿嘿,有了这黄色火药,末将一定把这什么狗屁伐燕联盟打出屎来。”常威冲着对面扬了扬拳头,神色自信。
    二百米射程的线膛枪就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了。
    如今一个黄色火药,将线膛枪的射程提升到了三百五十米,这简直恐怖。
    以前王府亲军打势族军队,就像成年人打十一二岁的孩童。
    今后打势族军队,只怕就像打三四岁的了。
    赵煦笑了笑,“本王等着这一天。”
    顿一下,他道,“之前,你多多模拟几次战事,再来几场针对性的演习,毕竟北狄骑兵可能也会参与这场战争。”
    在机枪没有出现之前,还是不能小巧战场上的骑兵。
    如果给骑兵找到接近的机会,对步兵来说,还是很危险的。
    “是,殿下。”常威高声道。
    二人正说着,这时候一个骑兵匆匆而来,将一封信传递给赵煦。
    接过信赵煦看了眼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这封信是徐克令人送来的,不过信中的情报却是天香楼提供的。
    按照天香楼的说法,夷州弗朗机人控制的玛尔卡城似乎发生了兵变。
    玛尔卡城总督费文被下狱,一个叫斯蒂文的指挥官控制了马尔卡城。
    “东瀛人可真是煞费苦心。”略一思索,赵煦便想通了其中关键。
    定是东瀛人和佛郎机内鬼制造了这次事件。
    否则不会那么巧,董安刚刚离去,玛尔卡城就发生了这种变故。
    东瀛人这是铁了心要组建海上联盟对他发难。
    只是,他岂会让东瀛人称心得意。
    想了想,他决定在战舰下水之后采取行动,海上的战争可以提前布局了。
    十五日后。
    赵煦再次来到静海县。
    此刻十二艘战舰已经全部挂上软帆,陈寿和舰船司官员聚集在静海码头,等待他的命令。
    除此之外,还有七千海军将士。
    他们提前登上了自己的战舰,在做最后的准备。
    一旦干船坞蓄水,他们将操纵战舰出海,进行一个月的试航训练。
    在这批战舰建造的时候,周毅便招募了对应数量的船员进行训练。
    同时从这些船员中挑选出佼佼者送往海军学堂培养,让他们担任战舰将领。
    所以,战舰一下水便能投入使用。
    “下水。”眼见日头就要到正午赵煦下令。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陈寿令舰船司匠人打开干船坞的门阀,海水顿时灌入了干船坞。
    战舰一艘艘浮了起来,直到与海水齐平。
    周毅此番也特意从乐亭县赶到静海,参与这场下水仪式。
    这时他道:“殿下,可以出海了吗?”
    战舰下水之后,这些战舰便正式入列海军。
    此刻,他难以压抑心中的兴奋,笑成了一朵花。
    相比周毅,陈寿的心情则有些复杂,就像是嫁女儿,又高兴又舍不得。
    不过,想到马上就能研造蒸汽船,他立刻将一切抛在脑后,只对周毅道:“这战舰,你们可仔细点用。”
    周毅笑了两声,:“放心,我们比你还宝贝。”
    接着,他对战舰上的将领说道:“殿下有令,你们可以出海了。”
    “是。”海军将领们站在甲板上,向赵煦和周毅行了礼。
    随即,战舰上的风帆高高升起,在海风的吹拂下,十二艘战舰陆续从干船坞驶向大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