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胡郎中求见。”鸾儿见凤儿的脸刷的红了,捂着嘴笑。
赵煦挠了挠头,看了眼鸾儿,有看了眼凤儿,心道自己吃个豆腐怎么也一波三折。
摇了摇头,他捏了下凤儿的腰肢,又捏了下鸾儿的脸蛋向外走去。
赵煦离去,鸾儿指着自己的脸道:“姐姐真羞。“
凤儿的心还未平复,她强逞着说道:“有什么害臊的,咱们本来就是娘娘就给殿下预备的人,侍奉殿下本是职责。”
虽这样说,她心中又泛起一阵情愫。
自幼服侍燕王,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心也早就在燕王身上了,而刚才,她感觉到了。
第五十六章 神药啊
王府前院。
胡郎中不安地搓着手,向赵煦求道:“殿下,草民有个不情之请,望殿下应允。”
“胡郎中请讲。”赵煦对这位燕郡头号名医还是很尊重的。
毕竟这是医生,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总会需要用到人家。
“其实就是想再要几坛殿下秘制的神药。”胡郎中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他拿着这药回去后,消息不胫而走。
本来他只预备医治三个人,结果又来了六个人。
这些人跪在他的医馆不愿意离去。
没法子,他只能厚着脸皮再来一趟。
赵煦以为是关于常威的病情,他还紧张了一下。
得知是这等小事,他道:“胡郎中需要多少,尽管去取便是了,若能救人,也算本王行善了。”
胡郎中闻言大喜,心道燕王果如民间所说,分外亲和。
“多谢殿下。”胡郎中躬身道。
赵煦点点头,叫过一个家丁带胡郎中去了。
他对大蒜素的效果是自信的,但是胡郎中若能通过此医治患者,他就再无疑虑了。
因此,也乐意让胡郎中去试验。
跟着家丁去了中院。
打了三坛子,胡郎中喜滋滋地回了医馆。
医馆里的伤者见胡郎中回来,立刻哀求起来。
“胡郎中,救命啊……”
他们都是受了伤的人,因天气炎热,伤口红肿溃烂,且已经发热。
“行了,行了,药我求来,能不能救下你们,就看天命了。”胡郎中让徒儿将坛子里的药给病患用上。
一日三次,每次间隔三个时辰。
这是燕王嘱咐他的。
给了药,伤患的百姓们回去了,隔日又回。
胡郎中一一检查,又给他们试热。
给一个中年汉子试热的时候,他惊讶了一下。
这个汉子还有热,但是比昨天似乎轻了些。
他全部试过后,发现九人中,有四个症状稍微改善。
接着,他又给九人施药,连续两日。
第三日的时候,九人中六人的热已经褪去,伤口也有愈合的表现。
三人因为伤的重,还有热,但是症状也稍有减轻。
这样的结果令他十分震惊。
因为以他的经验,这九个人用他的药,除了其中三个身体好,伤的轻的有机会活命,其他人基本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神药啊,神药啊。”胡郎中喃喃自语,身体轻微颤抖。
他除了在民间行医,有时候燕州爆发战事的时候,还会被官府临时征调去军中医治伤兵。
去年北狄秋狩,燕州遍地狼烟。
袁家和燕关禁军俱都出兵围剿,当时伤员无数。
最可恶的是,北狄骑兵十分恶毒,箭矢上的箭头战前俱用粪便浸泡。
被箭所伤的士兵即便没有被击中致命的地方,往往也会因后来的伤口溃烂而死。
想到那时的悲惨的景象,他至今不寒而栗。
正因为如此,他见燕王救下了常威后才会索要秘药。
他清楚,常威的中的箭上,北狄人同样会抹粪汁。
这也是他当时为什么说听天由命的原因。
“神药啊……”胡郎中高举双手,向天呼啸。
想起什么,他立刻进屋,拿起笔写了封信。
出来,他唤过一个徒儿,道:“李珍,你骑马立刻去一趟平郡的燕关,把这封信交给你师叔。”
应了声是,李珍转身离去。
不多时,马蹄声响起,李珍纵马而去。
……
平郡。
与燕郡接壤,自燕城到燕关不过三百余里。
一日一夜,李珍便抵达燕关。
望着前面巍峨高峻的坚厚城墙,衣甲鲜明的士兵于城墙上巡逻,一种肃重感在他心中升起。
执掌燕关的墨翟将军,年逾五十,出自大颂赫赫有名的武将世家。
自参军,便随立下累累战功。
在西北领军时,曾数次击败西凉大军,令敌望其旗而不战自逃。
燕州的形势趋于混乱时,这位老将被派遣到了这里,成为扼守燕关的柱石。
表明身份,士兵传报后,他被允许进去燕关。
在医官署衙,他见了自己的师叔李行健。
原本,这位师叔和他师父共同经营医馆。
但去年被征调后,这位师叔进了医官署。
而的师父自称闲云野鹤,还是留在了燕郡。
当下,他把信件交给了李行健,侍立在一侧。
“……燕王秘药,九伤者俱好转,特告师弟。”李行健浓眉微挑。
信上面他的师兄先是叙旧,接着说了近日的奇事。
看完信上的内容,他不禁有些心惊。
若不是他的师侄亲自送来,他定会以为这是在胡说八道。
在信的末尾,他的师兄胡严让他亲自讨要秘药在燕郡伤兵中试药,以辩真假。
“此事非同小可。”李行健面色凝重。
北狄骑兵常常在关外挑衅,燕关也会派出骑兵出关探查。
所以燕关几乎每月都有士兵受伤。
这些零星的减员虽不多,但加起来就不少了。
“你在这里暂歇,我这就报给墨将军。”
说罢,他拿着书信去了将军府。
在将军府凉亭中,他见到头发花白,但面色红润如同婴儿的墨翟将军。
这位老将身材魁梧,即便五十余岁,一顿也能吃三碗饭,旺盛的精力让他也是自愧不如。
行了礼,他禀明事由,原本正在看书的墨翟猛地转过头来。
“燕王的秘药,真有如此神效?”墨翟目光灼灼,“胡说,绝无可能!”
“师兄不会作假的。”李行健对自己的师兄一向敬重,他相信自己的师兄。
这时,他把信件交给了墨翟。
墨翟扫了眼,登时露出震惊之色。
第五十七章 乡间
“这个燕王有点意思。”
墨翟轻轻点头。
那个可怜的九皇子被当今圣上贬斥到燕州的事他是知道的。
包括燕王脑疾痊愈的事他也听说了。
毕竟燕关这些清闲的将领最喜欢传的便是这些朝中的荒唐事。
“这个燕王有意思,从默默无闻,到现在闹出的动静越来越大,据说袁立都亲自拜访过他了,嗯,此次看来为了这神药,老朽也要走一遭了。”墨翟丢下书籍。
李行健道:“即便不是为了这神药,将军也该去去,将燕王引为助力,多少也能给袁家添些麻烦。”
墨翟点点头。
怎么说燕王都是皇子,他墨家世代对皇家忠心耿耿。
如今天下纷乱,亦无异志。
只是现今孤悬于燕州,他心中时常感到不安。
毕竟若是燕关有失,北狄直入,大颂将山河破碎。
而袁家心怀虎狼之心,他不敢轻信。
若是此番去燕郡,体察燕王可用,他当上书当今圣上,令燕王的燕郡与燕关互成犄角之势,镇戍燕州。
……
燕城。
赵煦尽管穿了最薄的长衫,但依然感到酷热。
这时候,他开始怀念起当代的背心和大裤衩。
不过也不都是那么糟。
至少,在小婢女帮自己更衣时,他能透过她们微敞的领口看到无限春光。
“殿下……”
鸾儿脸颊上微微呈现驼红。
不知是因天热,还是赵煦的眼神太热。
“哼哼……”赵煦收回目光,坏笑不止。
鸾儿羞怯中有笑,习惯了燕王对她目光上的侵略。
对她来说,这已成了主仆间默契的嬉戏。
“殿下,从京师来的信。”凤儿这时扭着腰肢进来。
见赵煦的衣服还未穿好,拿起一旁腰带双臂绕过赵煦的腰为他勒上。
赵煦接过信。
前些日子,他让董家为他稍去信件,交给在金陵的管种,让他贿赂梁成,给自己捎去消息。
至少让皇帝赵恒和九皇子在宫中的母亲知道他的事。
现在这个时间点,也的确该有个回执了。
凤儿给了他两封信。
第一封是管种写的,第二封是九皇子的母亲糜贵人写的。
他先拆开管种的信扫了眼。
信中管种言说他已给梁成送去了万两白银,同时允诺了后续给梁成的好处。
他回来后,梁成特意差仆人去了商行,给商行送去匾额。
这一来一去,梁成算是有意护着商行了。
看到这,赵煦轻轻松了口气。
梁成这么做,他的商会在京师就能安全点了。
至于皇帝那儿,信中管种说梁成带来的口信是皇上没有下旨之类的。
接着,他打开糜贵人的信。
只见信件上泪痕点点,上面写道:“煦儿,自你出藩燕郡,娘亲昼夜思念,常往相国寺祈愿,今得知吾儿脑疾痊愈,娘亲喜不自胜,平生也再无憾事,现只望你在燕郡勤政爱民,不可恣意狂为,待省亲之日,你我母子便可再见,此亦你父皇所望……”
赵煦一句句看完,微微一叹。
他继承了九皇子的一切,也继承了一个皇帝父亲和一个贵人的母亲
记忆中,赵恒对他是严厉和淡漠,他自然对赵恒也没多少感情,不像父子,更像君臣。
而对于糜贵人,记忆里是温馨的。
毕竟她是这个世界不多的,会关爱九皇子的人。
“父皇所望。”咀嚼着这句,赵煦感觉有点不对劲。
这句话明显是在告诉他,赵恒去见过她了,而且说了关于他的事,这句话也是赵恒让她特意加进去的。
在信的末尾还有两句话,不过是给鸾儿和凤儿的,嘱咐她们仔细照顾赵煦。
赵煦给两个丫头看了眼,两人登时红了眼眶。
这时,衣服已穿好。
赵煦走出寝殿,轻锁眉头。
皇帝赵恒不敢公开下旨抚慰他。
却在糜贵人的信中这么做了,显然是有自己的小心思。
略微思索,他心中有了猜测。
赵恒不公开表态,一是对自己可能依旧不重视,有继续观望的意思;二可能怕燕州的地方势力对他不利,而通过糜妃带了这样一句话,又给二人间留有余地。
想到这,他一阵苦笑。
这位大颂帝王心眼还真多。
不过他心眼若是不多,只怕未必能在皇位上呆这么长时间。
大颂的势族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十二个皇子,只有我一人出藩封地,其他人都赖在京师,争权夺利,人人背后都站着势族,无论谁当下一个皇帝,怕都要沦为势族的棋子。”赵煦冷笑一声。
大颂分封皇子是传统。
但对皇子来说,他们是不愿意去封地的。
毕竟谁愿意离开富庶繁荣的京师?
再者,一旦离开京师,便等于离开了权利的中心,与皇位无缘。
而且大颂的封地无法世袭,死后子孙只能享受些俸禄,这对有实力的皇子来说就更没有苦心经营的必要了。
所以,一般来说,皇子们大都只会派府中的亲信去管理封地。
“彼之毒药,我之仙草。”赵煦摇了摇头。
在其他皇子看来,他一定很可怜,没有人为他撑腰,只能来这贫瘠之地受苦。
而他看其他皇子如缸中之蛊,在京师你争我斗,没什么意思。
摆了摆头,赵煦将这些思绪甩出去。
他的目标一直很坚定,那就是努力经营自己的封地。
待他将燕郡变成堡垒,无论外面狂风暴雨,他自岿然不倒,管他赵恒对自己是什么态度!
想到这,他嘴里露出一丝笑容。
这丝笑同时也是为了赵恒的对他的小心机。
至少看来,赵恒心下是希望他制衡袁家的。
只是担心他实力太弱,遭到反噬而已。
若是他感到自己的实力袁家也无法一下抹除。
他相信赵恒那时便会敞亮地支持他。
正想着,他看见刘福的身影出现在后院的拱门前,停在那里。
整理了下衣服,他向刘福走去。
今日他和刘福商量好了,要去乡间巡查。
他的政策已经在一个村子施行。
需要他去看看府衙的官员有没有做到位。
门外,徐烈已经为赵煦备好了马。
一行人沿着燕郡的南北大道向城北而去。
“殿下这可是第一次出城。”
出了燕城北门,刘福拿马鞭指向远方郁郁葱葱的树林。
“是呀,这就是本王的大好河山。”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望着海蓝的天空,绿波荡漾的原野,他心旷神怡。
驱马前行,沿着泥土官道,一行人走过树林,稻田,池塘和小溪。
又沿着小溪北上,到了这次的目的地,浮石村。
“殿下,这就是浮石村,村子周围的良田都是王府从豪族手里换来的,当前,这个村子有五百户人家,现在田里的稻子已经种下了。”
下了马,刘福引着赵煦到了田边。
赵煦望向田间,此时稻苗已经绿莹莹的了。
而到了十一月左右,这些稻田便可以收获了。
那时,燕郡的粮食就充足了。
一念及此,他露出满意的笑容。
“去村子里看看。”赵煦沿着田垄向一片茅草屋走去。
他的到来已经引起了村里百姓的注意。
村里的顽童三五成群躲在粗壮的柳树后面,好奇地瞧着他。
看见这些幼童,他忽然一阵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幼童衣服破破烂烂的,可以说是衣不蔽体。
还有一些则直接光溜着身体。
从他们的身体上能清晰地看见一根根的肋骨。
第五十八章 民情
“去去,一边玩去。”
赵煦向村里的顽童走去时,一群村民过来。
为首的是一位长者,驱散了顽童,他急步过来。
“里正冯正参见燕王殿下。”到赵煦面前,老者行礼。
“老丈请起。”赵煦看向冯正。
里正在大颂的行政单位里基本是最小的了,也就相当于当代的村长。
昨天刘福已经告诉过冯正燕王今日要来的事。
这时他解释道:“殿下,冯正是村里的百姓一起推选出来的,最为德高望重,平时村里不大的纠纷都由他来处理。”
赵煦点了点。
古代一直有皇权不下乡这一说话。
意思是官员基本管不到乡间。
乡间的事务大都有乡贤这些人来处理。
官府只和乡贤打交道,让他们催收赋税。
而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古代社会的根本问题。
所谓的乡贤牢牢控制了乡间。
这些乡贤又勾结豪族士绅,牢牢把百姓控制在自己手中,肆意渔利。
对于这个问题,他自然是考虑到的。
所以他打碎了大颂旧有的乡间制度,重建了燕郡乡间的组织机构。
由于百姓耕种的是王府的田。
王府自然能够主导百姓。
他不需要乡贤来为他催督百姓交粮,乡贤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所以,现在王府很容易就拿下了这些百姓的管辖权。
废除了曾经的乡贤。
现在的里正都是村里直接由百姓推选而出,而不是豪族士绅勾结从村里挑出来的走狗。
这些里正就如当代的村长一样,负责乡里的事务,同时听命于府衙。
每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