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24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4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板甲的重量大,在当代西方主要用于重骑兵,重步兵使用。
    当前,北狄拥有大量的轻骑兵,如果他骑兵全穿这个,怕是要被北狄骑兵放风筝式打。
    衡量下,他决定生产一些鳞甲用于轻骑兵和轻步兵,再生产一些板甲用于组建重骑兵和重步兵。
    如此一来,便可以将盔甲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
    不过由于他提升了燕郡的冶炼水平。
    他相信无论板甲和鳞甲,燕郡兵仗司造出来的都绝对在质量上完胜大颂其他兵仗司。
    而且,由于可以大量炼铁炼钢,板甲的成本对于他不是很高。
    唯一需要他做是沿河利用水力建一个水力锻锤,用于锤炼大块甲片。
    将两种盔甲的分解图画完,他正要叫人送去兵仗司。
    这时凤儿走了进来。
    自从她要做王府的管家,王府内大大小小的杂物事都归她管。
    不过这个小妮子的精力旺盛的很,倒也游刃有余。
    “殿下,常将军醒了。”凤儿俏脸带笑。
    她知道赵煦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高兴。
    “是吗?”赵煦站了起来,“走,去看看。”
    凤儿点了点头,陪着赵煦向常威的院子里去,路上惊奇道:“殿下,你可真厉害,只用了一堆蒜就救活了常将军,胡郎中直呼神药,请殿下赐一些给他。”
    赵煦微微得意。
    一天一夜的时间常威就好转,足以说明常威的身体素质加上这天然抗生素是有效的。
    如此一来,他不仅救了常威,还搞出了大颂版的抗生素。
    而这就厉害。
    今后的战场上,他士兵因伤口感染而致死的士兵会大大减少。
    最重要的是,别人即便知道这是大蒜做的,也无法生产。
    因为每道工序都有其要求,譬如大蒜捣碎后需静置,这道工序做不好,效果会大打折扣。
    何况,高度白酒只有他能生产。
    到了常威在的院子。
    赵煦进入屋内,常威此时坐起来,靠在床上。
    见到赵煦,他挣扎要起身行礼。
    赵煦直接将其按在床上,笑道:“你的伤还未好利索,不必在乎这些繁文缛节。”
    常威闻言,眼眶忽的湿润,悲声道:“殿下,末将无能,既无力挽救百姓,又损兵折将,罪该万死。”
    “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必自责,换做本王,不见得比你做得好。”赵煦安慰。
    常威第一次和北狄接战,而且带去的骑兵又是七拼八凑出来的,能活着回来,已经不错了。
    常威犹自责,长叹一声,“殿下,此次北狄秋狩,不知会派出多少大军,以末将所见,殿下在燕郡极为危险,不如躲入他郡,让末将留下与北狄死战。”
    “本王非贪生怕死之辈,燕郡又是本王的封土,哪有抛弃子民而逃走的道理,此话休再提。”赵煦斥道,“你也打起精神来,要死,也和本王一起死在战场上。”
    常威如遭当头棒喝,怔怔望着赵煦。
    先前,他只是佩服赵煦勤政爱民。
    如今再看,燕王亦是铁血男儿。
    心下越觉燕王是难得的贤主。
    他点了点头,“末将的命是殿下救的,今后就属于殿下,待北狄再来,末将拼了性命也要护殿下周全,护燕郡周全。”
    赵煦笑起来,“这还差不多,你现在尽管歇息养伤,等你好了,本王给你看东西?”
    “什么东西?”常威好奇。
    赵煦把图纸展在常威面前,“就是这个。”


第五十二章 物尽其用
    “这是什么盔甲?”
    扫了眼图上的盔甲形状,常威的眼睛顿时挪不开了。
    “这是给末将的盔甲?”
    这两套盔甲,前面的他认识,是鳞甲。
    后面的他没见过,但见如此多的覆盖率,他也觉得不是凡品。
    “殿下,这是给末将的?”常威欣喜道。
    “不,是给所有士兵的。”赵煦道。
    常威顿时惊的哑口无言。
    燕王画的这种盔甲十分精良,在大颂一般也只有将领能包裹的这么严实。
    普通的士兵能穿上缝制些零碎铁片的盔甲就不错了。
    如果他的士兵全部穿上这样的盔甲,他简直不敢想象。
    “殿下,王府亲军若是都能有这样的盔甲,末将能打进草原去。”常威激动道。
    “现在先别吹牛,等你好了,打到草原再说。”赵煦笑道。
    不过虽这么说,他也很期待。
    尽管说武器不是战争胜利的唯一标准。
    但有这条件为什么不上呢?
    常威老脸一红,挠了挠头。
    因动作牵扯到伤口,他又疼的龇牙咧嘴。
    又吩咐了几句常威,赵煦离开。
    常威的身体素质不错,感染好了。
    这样的箭伤休息个七八天估计就能下地了。
    十天半月估计就能活蹦乱跳了,毕竟他腿上无伤。
    向王府外走去,他正要去兵仗司。
    忽然见胡郎中背着药箱过来。
    见了他,立刻迎了上来。
    “殿下,草民有一事相求。”胡郎中眼中星光闪闪,看赵煦如同初恋。
    “你想要本王的药?”赵煦问道,他想起凤儿的话。
    胡郎中点点头,“草民手里有几个也因伤口红肿而就要不能成活了,愿殿下赐药一试,而且这样足以辨别殿下的药是否真的有用?”
    赵煦点了点头,心道这老头还挺严谨。
    心里还怀疑是常威自己挺过来的。
    “好吧。”赵煦唤来凤儿,“给胡郎中盛一坛带回去。”
    凤儿应了声,领胡郎中去了。
    到了中院,凤儿令人打开大缸,胡郎中眼睛立刻直了,不断央求,“凤姑娘,给多点,给多点。”
    凤儿笑道:“胡郎中,这坛子都满了,怎么还再多。”
    胡郎中见常威外敷内服这药便渐渐好转后,心里便痒痒起来。
    他从未听说,从未见过这东西。
    最重要的是,这药能活人命。
    这燕城哪年没有几个被野兽咬伤,受了刀剑伤的死掉。
    最重要的是,这药若是进入军中,能救活多少士兵哦。
    所以,晚上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脑子里全都是这药是否真的有用。
    这才厚着脸皮向燕王求药。
    现在燕王允了,他自然想要多。
    所以他见凤儿年纪小,便有意倚老卖老,想多占些便宜。
    于是道:“殿下能给一坛,就能给两坛,凤姑娘不如再打一坛吧。”
    凤儿听了,翻了个白眼:“胡郎中,殿下说多少就多少,一点都不能多,殿下让奴婢管王府,奴婢可不敢有一丝马虎。”
    说罢,她让家丁把药缸盖上,径自走了。
    胡郎中表情讪讪,心道这凤姑娘长得水灵灵的,倒是个难缠的。
    只能一望三回头地瞧着药缸离去。
    给常威诊治过,又开了个方子,胡郎中回了医馆。
    他立刻让徒儿去将因伤口红肿而发热的病人换来。
    接着按照常威用的量给三人内服外用。
    兵仗司。
    赵煦抵达后先是巡视了正在建的高炉。
    上次的高炉只是试验用。
    现在他让王应建的高炉才是正式用于生产的。
    所以高度和体积都比第一个高炉长大。
    “日夜不要停,加紧把高炉建起来,王府亲军的盔甲迫在眉睫,不能拖。”赵煦吩咐道。
    六月马上就要过去,留给他的时间不多。
    王应手里拿着赵煦给他的图纸。
    燕王已经嘱咐过他,这就是兵仗司接下来要制造的盔甲。
    除此之外,还有刀剑长矛,盾牌等物。
    而这需要大量的钢铁。
    若是以前的兵仗司,给他一年的时间都不敢保证能炼出这么多钢铁。
    但现在他有这个自信,只要材料足够,完全能在两个月中炼出足量的钢铁。
    见高炉的基础都打好了,赵煦同王应到了六仗河边。
    他说道:“水碓(dui)你知道吗?”
    王应闻言笑道:“殿下,这个下官自然清楚,乃是民间用于捶打谷物的东西,沿河而建,用水流带动转轮,转轮带动锤柄上下敲击。”
    赵煦点了点头,又问:“铁匠捶打与此异曲同工,是不是?”
    王应眉头拧了起来,突然恍然大悟,“殿下,你的意思是用水碓锻钢铁器具?”
    “嗯,还算你聪明。”赵煦笑了起来。
    和王应这种懂技术的就是好沟通。
    “无论是板甲的甲片还是鳞甲的甲片,都需要锤炼,而这耗去了大量时间,而一种叫水力锻锤的东西则可以借水力日夜不停,大大加快制造铁具的速度,这水力锻锤便可由水碓改造而成。”赵煦缓缓道。
    “水力锻锤?”王应心中惊骇。
    在水碓的直杆上有竖起的甲片,每个甲片对应一个锤柄。
    直杆转动,甲片拨动锤柄,锤头便可落下一次。
    这样一来,只要将水碓做大,便可以有十几个锻锤日夜敲打铁具,为铁具塑形。
    “我怎么就没想到,我怎么就想到呢?”王应拍着自己的脑袋。
    最终他放弃了与自己较劲,目光放在燕王身上,崇拜的无以复加。
    赵煦注意到王应的表情。
    其实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
    只是有时候会用错方向。
    比如这水碓,既然能捶打稻谷去皮,便能够用来捶打铁。
    在当代,还有火药,人家用来造枪造炮,自己却拿来放炮竹。
    所以说,很多器械古代已有之,只是用错了地方。
    拿来改造一下,换种用途,就能派上大用场。
    “剩下的就不要本王多说了吧,这六仗河水势湍急,兵仗司又沿河而建,不借水力岂不是浪费。”赵煦望着碧绿的河水。
    “下官明白,即日便让木匠打造巨型水碓,不,水力锻锤。”王应躬身道。
    只是他忽然想起兵仗司一下做这么多事,人手匮乏,于是道:“殿下,如此数项并行,怕是人手不够。”
    赵煦来时便想到这个问题。
    上次王彦忠送来的奴婢还有一些没什么要紧事的。
    他道:“本王待会儿再给你送来二百余人。”
    想起王应派出大量人手去山中挖掘石灰石,他道:“挖石灰石的人手也叫回来吧,这些东西本王给你解决。”
    王应松了口气。
    嘱咐完近期重要的事,赵煦出了兵仗司,往燕郡商行去了。
    为了便于管理。
    现在豪族们专门弄了个店铺出来,作为商行驻地。
    这个驻地就在金鳞池畔。
    这些豪族现在随交了土地,但已经开始从卖酒的收入中得到回报,手里并不拮据。
    所以自然想着把商行放在金鳞池边。
    这样既能自己找乐子,也能及时招待外地来买货的商贾。
    “殿下,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金鳞池西岸,相对东岸的天香楼便是商行所在。
    赵煦抵达,望着两层小楼上的匾额时,一道声音响起。
    闻声望去,却是董安。
    “原来是大郎啊。”董安在家是老大。
    大颂一般客套的称谓为郎,且按家中次序。
    所以他称呼董安为大郎。
    “几日不见殿下,董某甚是想念。”董安迎了上来,躬身请赵煦进去。
    这些天,他见赵煦的机会都被自己父亲抢去了。
    心中虽不忿,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于是见到赵煦,他分外殷勤。
    毕竟他可不想疏忽了燕王的关系。
    请赵煦在主位坐下,董安令人奉上茶水。
    这时得知燕王来了,一应豪族子弟出来问候。
    杨贺从楼上下来,嘻着脸凑过来。
    现在家中的田都交给王府了。
    他们再也不需去田庄上巡查。
    家里又嫌他们游手好闲的碍眼,于是都打发到商行里来了。
    “殿下,不知您今日过来有何恩命?”董安见杨贺过来,立刻抢问。


第五十三章 商行
    “恩命?”
    赵煦端着茶水望着一群眼巴巴望着他的豪族子弟。
    这群家伙太闲了。
    商会当前也就冰和酒两样货物,他们没什么事做。
    瞟了眼董安,他又看了眼杨贺。
    又觉得这些会读书识字的家伙放在这里太浪费,可以一用。
    虽说他们不学无术,但在古代百分之九十九文盲率的现实下,也不是一无是处。
    而且,也能避免他们在燕城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清了清嗓子,他道:“本王的确有个想法,有意把商会变成王府下的官署机构?”
    众豪族子弟闻言愣住了。
    把商行变成官署,简直闻所未闻。
    只是,他们燕王到底要怎么做。
    但毫无疑问,似乎有好事。
    于是豪族子弟们一个个往前凑了凑。
    侧耳等着燕王的下文。
    吹了吹热茶,他缓缓道:“不过你们放心,你们各家在商会分的利润不会少,不过是从你们中选些人成为王府的幕僚官,正式担任管理商会的官员,管理商会的生意,执行王府的政令。“
    “吸……”众豪族子弟闻言倒吸口冷气,脸上呈现出激动之色。
    他们之所以沦落到商会,原因在于他们在选拔府衙官员的时候落败了。
    按当时刘福的话说,他们不适合做官。
    为此,他们除了私下恼恨刘福,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王府可是他们惹不起的了。
    这段时间呆在商会,他们大有被家族雪藏的意味,因此一个个的颓然的紧。
    现在,燕王突然抛出这样的诱饵,他们如何受得了啊。
    “殿下的意思是让我等做官?”董安肥嘟嘟的脸上,肥肉抖动。
    董家他这个根正苗红的长子在家族中被其他支脉子弟抢去了官位,他的脸都丢尽了。
    正是如此,他爹对他大为失望,连见燕王的事都懒得让他做。
    现在,他一个让他扬眉吐气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怎能不激动。
    杨贺和董安以前在燕郡同样是出了名的浪荡子。
    同样也在刘福的选拔中被淘汰。
    “为人轻浮,难以为官。”这便是刘福给他的评价,气得他几天没睡好,看见刘福就想揍他。
    想起自己堂堂杨家长子竟然被族人耻笑。
    如今一个机会在眼前,他顿时决定豁出去了。
    不要脸了。
    悲嚎一声,他突然快走几步,噗通一声跪在赵煦面前,抱着赵煦的大腿,哀道:“殿下,商会就交给下官打理吧,下官一定让商会蒸蒸日上,为殿下赚取大笔大笔的银子。”
    徐烈刚刚吓了一跳,见杨贺如此,他收回拔除的刀。
    董安和其他豪族子弟听了,顿时吵嚷起来。
    董安骂道:“杨贺,你好不要面皮,殿下什么时候答应你了,你就敢自称下官。”
    说罢,他一个滑跪抱住赵煦另一条腿,“殿下,下官给殿下请安了。”
    “无耻啊……”众豪族子弟目瞪口呆,纷纷鄙夷两人。
    “咳咳……”赵煦有些无语,看来刘福对两人评价一点都不错。
    他道:“你们两个起来,不要着急,先听本王说。”
    董安和杨贺闻言,对视一眼,同时哼了声,站了回去。
    望着一屋子二十多个豪族子弟,赵煦有些犯愁,他总不能全部给他们官。
    想到这次来的目的,他道:“公平起见,本王给你们一个机会,眼下王府需要巨量的铁矿石和石灰石,从今日起十日内,谁能给兵仗司拿下最多,最廉价的铁矿石,石灰石,臭煤,谁就是商会主事,位列六品,其他则按次序酌情给予职位,如何?”
    “公平公正。”董安和杨贺喜道。
    在他们看来,这事简单,他们回去拿银子买就是了。
    “殿下,如此一来,岂不是谁家钱多,谁就赢了。”一个豪族子弟看出其中的漏洞。
    赵煦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