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打晋州的时候,他便要求谢家拿粮食换火炮,要了当时人口一年的口粮。
前段时间,常威南下横扫南三郡又缴获了袁家以及豪族大量的粮草。
现在这些粮草都储存在燕郡粮仓中。
刘福统计过,这些粮食足够燕州断粮一年了。
如今,燕州俱都归于他麾下,马上冬去春来,七郡农耕恢复,燕州粮食自给自足基本多大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他总是时不时要检查一下粮仓。
这可是燕州稳定的基石,不能大意。
检查了粮仓,赵煦和刘福等官员去了府衙。
北狄虽然虎视眈眈,但燕州的发展不能因此耽误了,该做什么,还是要做。
待官员们俱都坐下,他道:“今日巡视,总体上这段时间大基建有了些成效,但是还远远不够,另外,要根据不同郡的优势,区别发展,比如水网多的郡多养鱼,良田多的地方多种粮食,靠海边的郡便捕鱼,晒盐……”
赵煦一边说,刘福等人一边记,生怕漏了一个字。
他们不能不承认燕王比他们高明太多。
按照燕王的话办事,有时候比他们竭力想出来的要有用的多。
一个时辰过去,赵煦将大基建中农业的事说了。
接着想问刘福生产营屯田的事,忽然“轰”的一声传来,把众人吓了一跳。
第四百九十二章 意外之物
“咦,这似乎不是科技学堂的方向。”众官员望向爆炸的方向,露出疑惑面容。
刘福不禁发出疑惑之声。
赵煦则没心情继续议事了,上次王崇的蒸汽机炸了。
但他已经吸取了教训,这次应该不是王崇搞出来的动静。
如果不是王崇的,那么就剩下一种可能。
屈生的化学工坊出事了。
他把三酸两碱的制备交给屈生之后。
屈生没有闲着,领着科技学堂精通化学的学员一直在忙这件事。
他偶尔也会过问进度,屈生回禀他,不会晚于王崇能规模制造蒸汽机。
想到这,他让刘福和官员们继续。
他则在徐烈的保护下去了工坊区,爆炸的声音正是来源于此。
果然,一到工坊区,他就见化学工坊附近冒着白色烟雾。
整个化学工坊乱成了一锅粥,不断有工坊匠人提水桶去救火。
不过赵煦走近,却发现浓烟不是来自生产工坊,而是来自隔壁的坊区实验室。
屈生他们除了在科技学堂有实验室外,为了就近搞实验,在化学工坊也建立个实验室。
现在,实验室前躺了六个学员,身上俱都有血污,不断痛苦在呻吟。
而屈生正在察看六个人的伤势。
“怎么回事儿?”赵煦走过去,直接问道。
屈生见到赵煦,连行礼都忘了,一脸内疚,:“回殿下,都是下官的失职,请殿下责罚。”
“什么责罚不责罚,先说发生了什么!”赵煦肃声道。
屈生急声道,“一个学员说,他不小心把甘油混入了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当时他没反应过来就走了,其他学员进来,又不小心把装了混合液的玻璃瓶碰落在了地上,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爆炸了。”
赵煦闻言,眉头皱了起来。
因为造化反应是学员们必须掌握的试验,他又要求保留甘油。
所以试验内是有甘油的。
浓硫酸混合硝酸制造混酸,也是他要求的试验内容之一。
但真是好巧不巧,这次屈生他们竟然无意中造出了硝化甘油。
这玩意极为不稳定,遭遇撞击就会爆炸。
讲学的时候,他故意没有同屈生他们讲这个,就是怕他们这些愣头青随便瞎搞,把自己炸死。
没想到,还是没有规避这个事故。
“本王知道了,学员们伤的怎么样?”赵煦问道。
“距离最近的学员伤的比较重,腿上肉都被炸开了,其他基本都是轻伤。”屈生越发内疚。
赵煦说话的同时已经在检查学员的伤势,和屈生说的差不多。
伤的最重的学员已经昏迷,腿上血肉模糊。
常驻工坊的医官正在给昏迷的学员敷止血的草药,同时包扎。
“给他用最好的药。”赵煦吩咐。
这些学员都是他的宝贝,现在他们的价值暂时还体现不出来。
但等他驱逐了北狄,安定了大颂,与这个世界的西方列强对战时,他们就会成为推动整个大颂技术整体前进的力量。
“殿下不要担心,他骨头没有问题,休养一阵就行了。”医官不是很紧张。
“这就好。”赵煦点点头。
不多时,医官便令人把受伤的学员都抬走了。
其他学员开始进入实验室收拾残局。
屈生这时道:“殿下,这到底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混酸中滴入甘油会爆炸?”
“本王想等寻矿司找到一种特殊土质的时候再和你们将的,但现在既然你们无意中制造出来的,本王就告诉你吧,这个学员无意中制造出了硝化甘油。”赵煦摇了摇头。
硝化甘油这种不稳定的物质对他来说,当下根本无法利用,由于是液体,无法转换成枪炮的发射药。
除非寻矿司找到了硅藻土矿,与之混合制造稳定的硅藻土火药。
这种火药便是比黑火药更高一个档次的黄色火药。
“硝化甘油?”屈生将这个名字念了一遍。
赵煦随即又把这块知识给屈生讲了一遍,解释了硝化甘油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硅藻土和硝化甘油制造黄色火药。
“没想到一次意外竟然造出了这个危险的东西。”屈生感慨了一句。
“事实上,很多东西都是实验中无意发现的。”赵煦笑了笑。
火药这个东西在当代历史上也是道士炼丹的时候无意发现的。
“如此,只需等寻矿司的消息,便将消化甘油变成稳定的火药了。”屈生目露期待,恨不得拿鞭子催着寻矿司的人快点把硅藻土找出来。
接着猛然又意识到自己还不知道硅藻土是什么,于是问了赵煦。
赵煦于是又解释了一番,这硅藻土就是一种硅质岩石,主要由古代硅藻遗骸构成,就如同植物沉淀成石油一个道理。
在当代,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美国,日本等国。
这里是平行世界,历史变更,但资源的位置不会变动。
我国,硅藻土主要分布在吉林,山东,浙江,河北西南。
对应大颂的是宁锦都司北部,齐州和浙州,和燕州代郡位置。
虽说代郡硅藻土品质虽比不上齐州这些地方,但也是资源丰富,足够他用了。
当时,他逼迫赵恒索要南三郡的时候,也有这层考虑。
毕竟地盘越大,地盘上的资源就越多。
不会在矿产被卡脖子。
“原来如此。”屈生基本上弄懂了,“王崇造出了颗粒火药,殿下,这黄色火药就交给下官吧。”
赵煦点点头,王崇全面转向了物理。
这件事自然交给屈生合适。
“那你就得等寻矿司的消息了。”赵煦道。
这个世界没有卫星定位,寻矿司只能凭借他的环境描述去找。
而且矿都在地下,有时候他们甚至要挖深一些寻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只能让寻矿司当下把硅藻土列为重点寻找的矿产之一。
至于什么时候能找到,只能期盼运气了。
说了这件事,赵煦转向匠人进进出出的坊房,“实验室的硝酸和浓硫酸都这么富裕了,看来这段时间,你们造了不少出来。”
屈生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不负殿下所托,殿下要的三酸两碱,这里都能大量制造。”
伸手做出请的姿势,屈生走在前面,领赵煦进入坊房。
第四百九十三章 周毅的礼物
“殿下,当下制造硫酸的办法,下官采取的是煅烧黄铁矿,和铅室。”
屈生指向一个锅炉。
匠人正把黄色的铁矿石扔到里面,锅炉连接一根陶制管子,管子又接在一个红砖砌筑的立方体上。
从立方体上又有一根管子延伸出来,通向一个陶罐。
赵煦上下打量了一番,微微点头。
黄铁矿就是二硫化铁,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铁矿。
含铁量不多,含硫倒是很多,所以不适合炼铁,却适合提取硫。
在大颂,这种低品质铁矿尤其多。
否则当代,也不会大量购买澳洲的优质铁矿,以至于受制于人。
煅烧黄铁矿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经过具有催化作用的铅室,转变成三氧化硫最终入水,变成硫酸。
这就是屈生打造的硫酸工业。
其实在古代,古人已经能通过蒸馏胆矾和绿矾得到浓硫酸。
但是燕州盛产铁矿,所以显然煅烧黄铁矿,制造硫酸的成本低廉。
而且煅烧过的铁矿还能拿去炼铁,反复利用。
参观了制造硫酸的过程,赵煦又去了制造硝酸的坊房。
其实硫酸是三酸的基础,得硫酸,制备剩下的两种就简单了。
硫酸和硝石反应,便可得到硝酸。
硫酸和食盐加热可得盐酸。
由于盐酸和硝酸都是易挥发的酸,所以只需要接个管子收集即可。
而因为这个关系,硝酸工坊和盐酸工坊都建在硫酸工坊附近。
三酸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烧碱制备,赵煦就不去看了。
烧碱在制造肥皂的时候,他已经建立起了对应的工坊。
他和屈生直接到了制造纯碱的工坊。
当下,燕州的纯碱主要依靠从豫州购买碱矿。
不过由于碱矿处在王家控制的范围内,一旦撕破脸,纯碱的供应便会出问题。
所以,尽管制造纯碱的工序繁琐,他还是让屈生建立起来了。
毕竟他奉行的一向是有备无患。
“制备盐酸的时候会同时生成硫酸钠,煅烧黄铁矿会得到氧化铁,把这两样与木炭一起加热便可得到纯碱。”屈生望向正在忙碌的匠人。
此刻工坊中有煅烧的黑色粉末,匠人把黑色粉末倒入水中,然后纱布过滤,再端到外面加热,于是得到白色的纯碱。
将三酸两碱全部工艺讲完,屈生重重松了口气。
这便是为什么燕王一口气把三酸两碱都交给他的原因。
因为得到其中一种东西,便能顺利得到剩下的东西。
“嗯,已经有点样子了。”赵煦目睹了整个过程,相当满意。
尽管屈生搞出来的制备方法都是极为原始的。
制备的量虽能说得上是规模化了,但只是相对而言。
估计只能看看够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工业化需要一步步来,无法一步登天。
不过,随着王崇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燕州将具备制造复杂机械的能力。
今后燕州各行各业的产量都会得到跃升。
巡视了一遍化学工坊,赵煦嘱咐屈生将受伤的学员照顾好,便径直回了府衙。
这时候府衙议事刚刚结束,刘福把官员们总结的,这段时间的基建成果汇集成册,交给了赵煦。
“新增屯田二百八十万亩,建造桥梁一百零六座,开挖水渠共计三百三十六里……”
赵煦在翻册子的时候,刘福在一边念叨。
“这段时间就有这个成果,委实不错。”赵煦点头赞扬。
在晋州之战前,他便把从晋州的过来的百姓一部分安置,一部分编入生产营。
后来马翰驱百万之民进入燕州,其中过半再次被编入生产营。
所以,府衙管辖之下的生产营规模还是很大的。
当时,他采取这个策略,便是为了收揽人口的同时,不至于被涌入的大量人口拖垮。
毕竟,他囤积的粮食有限,必须让他们及时自力更生。
于是生产营以工代赈的机构便出现了。
官府给流民饭吃,流民则在官府的统一管辖中屯田。
之后,再把屯田分配给他们,让他们成为燕州土地上自由额百姓。
现在,刘福给了他一个阶段性成果。
显然他的策略初见成效。
“水渠开挖了三百余里,这么多?”赵煦斜了刘福一眼,有点不相信。
刘福道:“回殿下,这里面有不少水渠都是三四米宽的水渠,所以挖的多。”
顿了下,他洋洋得意道:“而且下官对殿下在学堂将的工分活学活用,除了让农建营参与挖掘沟渠外,还鼓励本土百姓挖沟渠,赚取工分,三年期满,他们便可以拿工分来换粮食。”
“你小子在空手套白狼啊。”赵煦瞪了眼刘福,“胆子越来越肥了你,不过百姓就这么信了?”
刘福嘿嘿笑道,“全仰赖殿下威望隆重,百姓们现在很相信府衙,当然,也有不乐意的,不过府衙没有勉强他们。”
赵煦点点头,“虽说这件事干的有点冒进,但现在燕州周边的环境依旧不容乐观,非常时期是要行非常法,百姓现在苦点,累点,待本王打的一拳开,就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刘福许给百姓空头支票,自然是因为府衙的财物问题。
虽然燕州的商贸利润丰厚,但是燕州需要花银子的地方也很大。
刘福这个政策,至少在三年内给府衙节省不少开支,把银子花在刀刃上。
比如建造战舰,工业的升级,与北狄的战事。
总之,这次他势必要打的敌人胆寒,彻底扭转攻守之势,带领燕州进入大航海时代。
二人正说着,有衙役通报周毅在门外求见。
“让他进来。”赵煦说道,是他令周毅会燕城一趟的。
今后,周毅的舰队在他的征战中,会扮演重要角色。
不多时,周毅走了进来。
现在的周毅有些黑,这是长期在海上晒的结构。
露出一口白牙,周毅道:“殿下,这次末将过来,给殿下带来个稀奇物件,请殿下一观。”
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圆滚滚的东西,托在手上伸到赵煦面前。
刘福瞥了眼,摇了摇头,他从未见过这个。
但这个东西如此普通,他也不甚感兴趣。
只是赵煦见了此物,却禁不住呼吸急促起来,急声道:“你是怎么得到这个东西的?”
第四百九十四章 陆战队
“五峰岛最近一直有战船在尾随我们的舰队,末将登上金银岛的时候,一艘五峰岛战船竟敢停靠附近海面停下,放下小船登陆金银岛探查。”
”末将于是趁机伏杀了登岛五峰岛海寇,又令战舰突然出击,俘获了他们的战船。”周毅说道,表情平静,像是在讲一个壮汉打了三岁小孩。
事实也是如此,兵仗司给战舰提供的舰炮俱都是优质钢炮。
而且铸造时,便考虑到海战,加长加粗,让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除此实心弹外,近程还配备了葡萄弹。
加上风帆战舰在海上适航性非常好。
与东瀛的战船真是有代差优势。
周毅这段时间统领舰队横行海上,自然也感受到了这点。
于是行事越发自信大胆。
“这个东西就是战船上发现的,下官只是觉得味道还不错,所以带来给殿下看个稀奇。”周毅继续道。
望着燕王震惊的表情,他倒是有些紧张起来,“殿下,这到底是什么,不会是有毒吧?”
赵煦缓缓回过神来,他接过周毅手上的东西,叹道:“这东西发芽了是有毒,不过也救命的药。”
周毅拿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赵煦朝思暮想的土豆。
他脑中有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变出来这个东西。
毕竟这是南美洲的特产,在当代也是历经明清三百余年普及开来。
“真的有毒?”周毅的脸顿时难看起来,“末将还吃了不少。”
赵煦打量着土豆,“不要担心,你现在还活蹦乱跳,就没事。”
接着他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