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如此,只怕要在高丽一辈子为奴了,还能探听到什么消息?”徐克摆了摆手,不认同。
“所以得派一个本领大的人去,能去,也能回来。”柴五眼神闪烁,“这件事我亲自去一趟如何?”
“别闹了你了。“徐克瞪了眼柴五。
柴五的面容很严肃,他道:“我不是闹,我二哥就是被高丽人抓去的,这些年我一直想去找他,趁着这次机会,我想试试,这也是我的一点私心。”
徐克盯着柴五的眼睛,见柴五不似玩笑,他的面容严肃起来。
他们四院是干什么的,就是拿命换取情报的。
既然柴五还有自己的心愿在其内,或许可以一试。
“好兄弟,一定要回来。”徐克紧紧握住柴五的手。
第三百九十六章 完整形态
炎夏的晚霞总是浓烈而浮夸,似乎能烧透整个苍穹。
赵煦在书房里还对着地图思索着北狄可能采取的进攻路线。
这时徐克去而复返,还带着柴五过来。
“你要亲自去高丽打探情报?”赵煦听完徐克所说,露出诧异的神色。
柴五坚定地点点头,又将自己的想法同燕王说了一遍。
如果只是四院普通的一员,自然不需要过来劳烦燕王。
但他是四院的副主事,如此激进的行动定是要得到燕王首肯的。
赵煦的目光在柴五身上停留了一会儿。
四院里,徐克和柴五本领自然过硬。
但以这种方式前往高丽还是还是很危险,甚至柴五可能一去不回。
只是当下似乎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哪怕能从高丽搜到一些蛛丝马迹也是好的。
否则若有意外发生,只怕他在燕州的经营将一夜间被摧毁。
相比之下,他必须冒一次险。
“凤儿,去拿一坛酒过来。”赵煦说道。
徐克和柴五对视一眼,柴五爽快一笑,抱拳道:“谢殿下!”
一会儿,凤儿端了个盘子进来,上面是一壶酒和三个酒杯。
赵煦亲自给三个酒杯满上,端起来对柴五道:“家国危难,需壮士,柴五,本王等着你回来,到时亲自为你接风洗尘。”
“这洗尘之酒,下官喝定了。”柴五将酒一饮而尽。
徐克和赵煦随即同时饮下。
接着柴五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再次喝下,道:“殿下对柴五如有再造之恩,即便舍了性命也无以为报,时间紧迫,下官这就前往辽郡。”
赵煦拍了拍柴五的肩膀,徐克则眼眶微红。
重重一抱拳,柴五退出书房,大步离去。
赵煦来到书房门口,目送柴五离去。
这时,他对徐克说道:“柴五去了高丽,但西凉,北狄,势族的动向同样要死死盯着,不容有失,此番大战将决定大颂与北狄之间的攻守之势。”
徐克面色凝重,“下官定不惜一切代价侦探情报。”
嘱咐了此事,徐克离去。
隔日。
赵煦起了个早,径直去了北大营。
战事一日日迫近,最重要的便是王府亲军的训练。
现在,王府亲军的士兵基本上配了刺刀。
补全了燧发枪战术的最后一环。
如此,燧发枪战术的线列战术与刺刀肉搏便完备了。
这对王府亲军意识重大,因为自现在起,王府亲军即便同当代十七八世纪的欧洲军队也能碰一碰。
而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除此之外,兵仗司还集合了五百木匠,制造战车。
一般来说,五个木匠,三天便能造出一辆战车,一个月便能造出千辆战车。
即便需要包铁皮,一个月六七百辆还是有的。
当下,按王应说的,已经向王府亲军交付了五百辆。
战前三千辆基本没有问题。
“杀!杀!杀……”
刚进大营,赵煦就听见了校场上士兵们阵阵号子。
常威得到消息,随即迎了过来,陪赵煦巡查大营。
来到校场,赵煦望着士兵们。
此刻,士兵手中都端着燧发枪,燧发枪的端部都上了刺刀。
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着森寒的冷意。
士兵们正在听从将领的口号练习刺杀的动作。
“殿下,这样一看,比拿着棍子有杀气了许多吧?”常威指着士兵们,眼中掩饰不住地骄傲。
这段时间刺刀上枪以后,他专门两个士兵穿上板甲,一个拿着刀,一个拿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对打。
他发现战斗力差不多的两个士兵对打,拿着装了刺刀的燧发枪士兵更具优势。
毕竟一寸长一寸强。
接着他又让士兵拿着长矛与燧发枪兵对打,还是燧发枪兵赢了。
因为燧发枪兵兵器虽然比长矛短了些,但是十分灵活,总能将长矛挑开,这就是士兵们练的防。
当然,这都是直接肉搏的情况。
如果真正在战场相遇,燧发枪兵根本不会给他们肉搏的机会。
“的确杀气腾腾的。”赵煦笑道。
不得不说,参观这样的场面不由令人心潮彭拜,这就是参观阅兵一样。
接着赵煦常威腰间拿过一把刺刀。
刺刀这个东西也是有漫长的发展历史的。
最开始的时候,燧发枪上的刺刀就是套筒式的刺刀。
就是把刺刀套在枪管上,刺刀也像个倒刺,真是附和刺刀之名。
但在战场上根据经验而改良,刺刀的模样也随之改变,出现更能有效杀敌的刺刀,三菱刺刀,刀式刺刀等。
只是不管是何种刺刀,上面都多了一样东西,血槽。
简单了来说就是加速敌人流血的设计。
在刺刀的设计上,赵煦自然没有守旧,从最原始套筒刺刀来,没有这个必要。
而是直接采用了三菱式刺刀。
这种刺刀的尾端同样有个环扣,能固定在燧发枪上。
由于有刀柄,拔下来就是一把五十厘米长的短刀。
如果突然遇到敌人袭击,来不及上刺刀,便能直接用刺刀与敌人搏斗。
这种三菱设计在战场是经过检验的,十分的致命,号称最毒刺刀。
这种刺刀三面隆起,刺入人体以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能通过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堵住通往脑部的血管而使脑部产生循环障碍,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迅速死亡。
简单来说,如果刀剑刺入敌人体内,敌人还能哀嚎一会儿,保持微弱的战斗力。
被这种刺刀刺入会死的更快。
而且由于锥形设计,三菱刺更善于刺。
能够很轻松刺穿两个人体,同时这种造型对盔甲也有良好的破甲效果。
在古代有种武器叫破甲锥,就是这种锥子造型。
“这次王府亲军算是武装到牙齿了。”赵煦对常威说道。
三菱刺的功效,赵煦已经对常威说过了。
刚见到这种奇怪的刺刀时,他便来找他了。
于是他让常威拿着这种刺刀和普通的刀给屠户试验。
之后常威再也没质疑过这种刺刀,还宝贝一样在自己腰间挂了一个。
“可不是,就等着这次战事给北狄人点颜色瞧瞧了。”常威战意盎然。
这段时间,黑铁部落一直在挑衅。
虽然他们打死打伤众多,但还是没有休止。
对于北狄对燕州长期的袭扰,他渐渐失去耐心。
这次定要好好同北狄人打一仗。
第三百九十七章 战争预演
“虽是如此,但依旧不可轻敌。”赵煦说道。
在装备燧发枪和火炮之后,他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不是看轻火器。
而是提醒常威即便在使用火器的情况下也重视战术。
不能由此轻敌,采取冒进的无脑战术。
在当代1879年的南非祖鲁战争中,当时的英军已经装备了线膛枪,定装弹,每分钟可打二十发子弹。
但面对只有盾牌,投掷长矛的祖鲁人时在前期依旧遭受了重创,损失惨重。
何况他们面对的北狄正处于鼎盛时期,战力比没有骑兵的祖鲁人强太多。
再者,北狄眼下也不是只有冷兵器的草原部落了。
而是变成了如明末时期,掌握了火器的清军。
如果把西凉和高丽这两个仆从国也算上,其实马上要发生的这场战事十分险峻。
没有人能保证大战的结果是什么。
甚至他心里都有了大颂战败,北狄从西北破局,占据益州,再从武关下荆州的预案。
到时候,他便只能什么都不顾,关起门来闷头发展在,再寻机破局。
不过他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对这次的战事才会如此谨小慎微。
刺刀,战车,之外他还有了把热气球投入战争中的想法。
“是,殿下。”常威顿时冷静下来。
赵煦继续道:“既然刺刀术练的差不多了,下面也该来一场战争预演了。”
“战争预演?”常威怔了一下。
赵煦点点头,前段时间他交给将领们的是旗语,火器战术,沙盘推演。
但还从来没有同他们讲过演习的事。
之所以他不提,是因为那会儿的王府亲军兵种过于单一,没有必要。
但现在不同了,王府亲军除了兵种丰富了,火器的种类也丰富了。
火炮之外又多了臼炮,燧发枪上又上了刺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战车问题。
士兵们需要掌握如何配合战车在野外同北狄骑兵打一场遭遇战。
毕竟,北狄不同于西凉,号称天下无敌的铁骑不是摆设。
百米距离,骑兵冲锋只需要八秒。
在这八秒的时间内即便三段射击也打不了两轮。
唯有依靠战车形成拒马一样的效果将骑兵阻碍在外围,方能将燧发枪的效果发挥最大。
否则即便士兵们拿着装了刺刀的燧发枪竖起枪林,也还会遭受损失。
他不喜欢拿自己士兵的性命去交换北狄士兵的性命,这是赔本生意。
何况北狄和西凉一样,也是有重骑兵的。
“以前本王只是让你们在沙盘上推演,现在本王要你们在沙盘上推演后,把士兵们拉出去,找个地方扮演双方角色打一仗。”赵煦向常威解释。
现在,他们还有充分的时间演习。
一来让士兵们熟悉战术,一来让士兵熟悉臼炮,战车等武器。
接着,他详细同常威讲了如何组织演习。
同时还让他成立一个导演司,专门负责策划演习。
仔仔细细听完,常威咀嚼了半晌,连连惊叹。
在大颂,士兵只有操练。
所有的活动基本都在校场上。
平时的训练无非是演练战阵。
包括他也从来没想过把士兵们拉出去,在一片区域打一场“导演”的战争。
尽管这不是真刀真枪的实战。
但是若是在战争上遇到相似的情况,士兵们便不会惊慌。
利用在演习中学到的经验做出反应。
同时,还能检验将领的指挥才能,一举多得。
“末将怎么就想不到还有这样绝妙的点子。”常威拍了拍脑袋,神色激动,“末将也在大营中待够了,下面就寻个地方演习。”
他说演习两个字说的很重。
赵煦微笑点头,他来大营除了交代此事外,就是来检查一下士兵的训练情况。
不过由于现在王府亲军数量众多。
现在已分开驻扎,除了北大营,还有南大营,飞狐关,燕关,还有当下的静海县都有规模不小的王府军队。
这次演习,常威需要从所有地方抽调士兵,轮番参与。
又同常威在大营巡视一圈。
赵煦去特意去营房检查了内务。
也就是营房清洁,被褥叠放等事。
这些内务,他早就让常威施行起来了。
因为近代军队的纪律训练就是从这些小事开始的。
连自己被子都叠不好的士兵,定然不会是个守纪律的兵。
没了纪律,在战争上线列战术就是个笑话,只会被对手一轮齐射打的溃败。
让他感觉满意的是,他去的几个营房都很整洁,士兵们的床铺也很干净。
转悠了一会儿,赵煦让常威去忙,自己向王府而去。
还没到王府门口。
赵煦看见杨贺被一群商贾簇拥着,杨贺似乎在辩驳什么的样子。
见到他到来,杨贺和商贾们一窝蜂凑过了过来。
“怎么了这是。”赵煦打量着一脸苦笑的杨贺和满脸期待的商贾。
“殿下,他们想把自己的招牌挂在飞的那个东西上。”杨贺指着商贾们,“这两天下官都被他们磨的耳朵都起茧了,说了这件事不可能,他们非得让下官来找殿下。”
“那叫热气球。”赵煦无奈地说道。
“对对对,就是热气球。”杨贺嘿嘿一笑。
这件事早就官场传开了,这能把人送上天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震撼。
而正是由于热气球每次从燕城上空飞过过于吸引人,有的商贾突发奇想,要把招牌挂上去,给自己的酒楼,布匹打名声。
“殿下,我们愿意出银子,反正每天飞来飞去的,不挂点东西也是浪费,您说是不?”一个商贾说道。
赵煦莞尔一笑,这招牌就是店铺挂着的那种条形布,上面有店铺的名字之类的。
见眼前这些商贾里不乏一些财力雄厚的,赵煦脑中灵光一闪。
他对杨贺说道:“行,你和他们谈好银子,本王令人挂上去。”
说话的时候,他冲杨贺挤挤眼。
杨贺会意,价格上自然不能便宜了他们。
应承了此事,他便会王府了,留下杨贺同商贾们纠缠。
他倒是不缺这点银子。
但他突然想到科技学堂里的学员是没有收入的。
虽然他们吃穿不愁,但他们是有家人的。
所以热气球赚的银子不如就拿来作为红利分给科技学堂的学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再者,用他们自己研造出来的东西赚钱,这也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
第三百九十八章 熟人
“小五,你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辽郡昌县东的一个小渔村。
这里是燕州距离燕郡最远的一个村落。
柴五跋涉了两日有余方抵达这里。
望着熟悉的村落,他的眼睛不禁微微泛红。
曾经,他在这里有一个虽然贫寒,但却温暖的家。
和村里的百姓一样,他们家当时也是以捞取海中的鲍鱼贩卖为生。
但袁家对他们施加重税,他的父亲和母亲不得不早出晚归,每天下海。
一次出海后,他的父母和大哥再也没有回来。
年仅十四岁的大哥只得取代了父母的职责。
但没想到出海后也没有回来,与他同行的村民说他们遇到了高丽战舰。
他的二哥为了保护其他村民,乘船挡住了高丽水师的战船,被高丽人捉去。
得知这个消息,第二天他便偷了村里一艘船要去高丽救自己的二哥。
但在海上遇到了风暴,侥幸没死,他被冲回了海岸,被一个牙行商人遇见,欺骗他去了燕城,将他卖给了王彦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柴五对村民们笑了笑。
他一回来,便被村子里的人认出来了。
几乎一个村子的人都来看他。
不过他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在外经商几年。
“哎,你这胆大包天的性子还是没改。”一个村民说道,“现在我们白天都不敢下海了,高丽战船在附近晃悠的太频繁,只有出海,肯定会被捉去,前几日,牙子就被高丽人抓去了,他娘几乎要哭死。”
“张牙子被高丽人抓了!”柴五惊讶出身。
这张牙子和他同龄,在村里时与他的关系最好。
“这还有假,现在高丽人越来越猖狂了,战船直接开到了我们燕州的家门口,牙子就差几里路就到岸边了,可偏偏就被高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