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去看看。”赵煦说道。
回到燕城,日子自然没有晋州那么紧张了。
淡闲的日子,他的八卦之心似乎与日俱长。
“娘,就是这个院子。”
望向自己的母亲,陈虎一脸满足的笑容。
加入王府亲军后,他便把母亲和妹妹接到了燕城。
拿每月的军饷在城内租赁了个小院子给母亲和妹妹赞助。
平日里母亲和妹妹又做些女红补贴家用。
比起以前饥寒交迫的日子倒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了。
不过随着大量商贾涌入燕城。
燕城内租赁房子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陈虎觉得不划算便寻思着买下一间属于自己的宅院。
当然这也只是他想法,没想过能实现。
但北狄秋狩之战因为表现勇敢,他被提拔为校尉,军饷涨到了十二两每月,战事中他又得到了些犒赏。
这次,他又拿了三十六两银子,身家俨然百余两了。
于是他便趁着探亲假,买下了这个院子。
“虎子,这个院子怎么也得八十两吧?”陈虎母亲从向门内望了眼,露出惊讶的神色。
在燕城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她对燕城的院子价值几何还是微懂的。
偏僻的民坊,一个普通的一进四合院也得三十三两左右。
这个四合院子在金水巷这个靠近东市的地方,怎么也得翻倍了。
肥硕的商贾陪着笑:“夫人,你猜对了,一共八十二两。”
听到这个数,陈虎母亲顿时拉下脸来,“虎子,这太贵了,你就在偏僻的地方买个院子就行了,咱们有什么脸面住在这里。”
“夫人此言诧异,本王的校尉没脸面住这里,谁又有脸面住这里?”
赵煦这时来到几人身后,面带笑容。
陈虎转头看见是燕王,吃了一惊,忙上前行礼。
陈虎母亲见过赵煦,自也认出了燕王,忙拉着自己的女儿福了一礼,口中道:“民妇参见殿下。”
“免礼。”赵煦想将陈虎母亲扶起。
想起这里男女授受不亲,便略抬了抬手。
陈虎起身,不好意思挠着头,“殿下怎会来这里。”
赵煦笑道:“现在整个燕城都知道你们王府士兵发了财,本王想看看你们都买了什么,所以看到你就过来了。”
接着他走进院子,这是个普通的四合院,还算宽敞,而且很干净。
于是道:“不错,如果银子不够,本王可以给你添点。”
陈虎闻言笑起来。
第三百四十二章 向往
“爹,娘,你们吃呀。”
昏黄的烛光中,黄洋一家围着断了一条腿的桌子坐着。
将缺腿的一角抵在自己大腿上,他望着迟迟不动筷子的爹娘。
天色黑下来,乡民们各自去家。
他在地里浇水的大哥也回来了。
于是他将从燕城买的一直烧鸡拿了出来摆在桌子上。
黄洋的父亲黄永畅打量着黄橙橙的烧鸡,接着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小儿子,眼中俱都是欣慰。
只是黄洋买了这么东西,他有些心疼,“你这是拿命搏回来的银子,也省着点用,又是衣服,又是胭脂的,这还有了烧鸡,这玩意以前可只有豪族吃得起,咱们这样的人家吃它干嘛。”
“又不是我一个人买,这回去探亲的士兵个个都是大包小包的。”黄洋摸了摸妹妹们的头。
三个丫头的口水已经忍不住流下来了。
他那和父亲一样沉默寡言大哥也是喉结滚动。
把烧鸡拿过来撕掉一条鸡腿递给自己的父亲,他道:“这次是殿下犒赏了我们,军营里所有人都差不多拿了三十两银子。”
黄洋父亲和母亲对视一样,一阵唏嘘。
黄洋母亲神色激动:“燕王殿下真是个好人啊,不但对北四郡的百姓们好,对麾下的士兵也好,你以后在军中可要好好干,不能辜负了燕王。”
“娘,不必您说,孩儿在战场定会拼命的,只要燕王在,咱们会过上更好的日子。”黄洋说道:“打晋州的时候,燕王殿下和我们这些士兵吃一样的炒面,一样露天而宿,这样的好殿下,定是不能辜负的,不只是我,军中的士兵都这么说。”
黄洋父母俱都点了点头,黄永畅接过黄洋手中的鸡腿,说道:“好,我们吃。”
说罢,大口啃了起来。
黄洋又继续撕烧鸡给自己的母亲,哥哥和妹妹。
啃着鸡翅,黄洋的目光在家人身上转了一圈。
父亲母亲,妹妹和哥哥都穿上了新的衣服。
今后,他们终于能够大大方方出门了。
想到这,他心中无比的得意。
“爹,给家里的二十两银子盖了草房后,再给大哥讨个媳妇,大哥年龄也不小了,以前咱家家穷,没人给大哥说亲,今后咱们家也能算上个殷实人家了。”黄洋笑道。
黄洋的大哥黄琦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他已经二十了,在村里的确算是大龄了。
只是因他家贫,没有媒人愿意给他说媒。
抬起头来,他摆了摆手,“这银子还是爹和娘给你收着,留着自己娶媳妇,咱家麦子马上就要收了,交了赋税也能留下十石,即便五石留着吃,剩下的也能卖个五两银子,收买麦子再种下稻子,年底又能赚个五两,这日子也就起来了。”
说道这个,黄永畅不禁眉飞色舞,“燕王殿下收的赋税低,马上北四郡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黄洋倒是忘了这茬,听大哥和父亲这么一说,他忽然感到一阵踏实和幸福。
这样有盼头的日子,以前他们是想都不敢想。
而现在,这些却在北四郡悄悄的发生。
他相信,只要北四郡再安稳几年,北四郡的百姓将比其他州都富裕。
一念及此,他望向一边吃着烧鸡,一边欢快聊天的家人,心中升起一股坚定的意志。
如燕王所说,北四郡现在虽然安稳了。
但是威胁还未远去,为了北四郡的疆土,为了北四郡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为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他们这些王府士兵唯有赴汤蹈火,不怕牺牲,才能让美好的生活继续维持下去,且不断变得更加美好。
咀嚼着手里的鸡翅,黄洋眼神中散发出异常的光芒。
此时,与黄洋家相隔不到百米的一间茅屋里,里正何礼瞪着儿子。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爹我好歹也是里正,你也不给我挣点面子,你看黄洋,这次回来多风光,有他这个当兵的儿子,估计明年这里正就要落在黄永畅头上了。‘’
何仓给了自己父亲一个白眼,“这能怨我?当时我和黄洋要一起报名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被蛇咬了口,躺在床上半个月,要不是为了照顾你,我这次就能和黄洋一样风光。”
何礼跺了跺脚,他这是恨自己当时被蛇咬了,只能把无名火发在儿子身上了。
吃了口咸菜,何仓道:“不过你不要担心,我去找黄洋的时候,他跟我说了,皇上下了圣旨,殿下又能扩军了,这次还有机会。”
“真的?”何礼大喜。
何仓点点头,“这还能有假,扩充三万左右。”
何礼满意了。
他身为里正,总要什么都给乡民做表率,这是他去府衙时候,统属他的上官教诲的。
豪族横行北四郡的时候,小圩村也是豪族指派族中子弟管辖的。
这些子弟横行乡间,催逼赋税,残害百姓。
但燕王掌管燕郡后,里正则由乡民在府衙官员的监督下又乡民选出。
他由于在村里人缘不错,又正直便被推选为里正。
所以在参军这件事上,他自然不想自己的儿子落在人后。
商定此事,父子间突然融洽起来。
何礼不住给儿子夹菜,期盼着儿子去当兵的那一天。
于此同时。
在燕郡星罗棋布的乡间,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原来受人轻视的士兵现在俨然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激发了更多青壮加入王府亲军的热情。
只是有欢乐,同时也有泪水。
此时燕城内一间民坊中的四合院里正传出低低的哭泣声。
秦山提着灯笼,立在院子中央,眼眶微红。
“伯父,节哀顺变,这是王府发的抚恤金,一共三百六十两银子,还有这次的犒赏三十八两银子。”秦山说道。
王府亲军的抚恤标准是十年军饷。
他出身禁军,很清楚士兵战死后基本上曝尸荒野,根本没有什么抚恤。
燕王给了这么多抚恤金,可谓十分慷慨了。
军中从士兵到将领无一不对燕王定下这个政策心怀感激。
如此,他们即便战死沙场,也不必担心家中妻儿会饥寒冻馁了。
只是即便如此,阵亡的士兵依旧令人感到难过。
这个士兵在他的麾下,且又住在他家附近,他便亲自来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故人
“多谢将军亲自前来,送他去王府亲军,老汉我就知道或许有这么一天。”院子里一个五十岁的老者擦了把眼泪,“现在我只想知道在战场上,他表现的是否勇敢”
“勇敢,很勇敢,在攻打石关的时候,他是第一批爬上城墙的士兵。”秦山说道。
老者点点头,望着还在哭泣的两个儿子,对秦山道:“将军不要担心,老汉我挺得住,人家的儿子能牺牲,我的儿子也能牺牲,说起来,若不是殿下,我们全家现在只怕早已死在张家手里了,现在他能战死沙场,也算实现他的心愿。”
张家横行燕城的时候,他家中因有幅字画被张家子弟看重索要。
拒绝后,他全家便被下了大狱,污蔑他们偷盗了张家的字画。
是燕王执掌燕郡后,令官员重新给他们平反。
他们才得以回家。
所以王府亲军招募士兵的时候,他的长子便去了,说是要报答燕王。
秦山心中一阵感动,“伯父真是深明大义之人。”
老汉道:“我虽然只是一介普通百姓,但心里也有杆秤,谁对我们好,谁对我们坏,燕王殿下要打仗,那也定是为了四郡,说到底还是为了四郡每一个百姓。”
顿了下,他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道,“如果军中若是还缺士兵,我这两个儿子,将军可以随时带走。”
秦山望向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碰到他的目光,少年露出坚毅的神色。
秦山一阵感动,这就是他为什么死心塌地呆在北四郡的原因。
在大颂其他地方,没有人愿意把儿子主动送上战场。
固然,王府亲军的军饷丰厚,是种诱惑。
但平时与不少士兵交流后,他知道其实更多的人不是为军饷而来。
“好,好。”秦山的手轻微颤抖着,“不过他们年纪还小,就再陪伯父几年。”
说完,他令士兵把银子交给老者。
接着重重向老者一抱拳,“伯父,请收下,殿下也说了,这是必须给每个阵亡士兵的,将士们不负他,他也不会负每个将士,不能让他们的匠人陷入困窘。”
老者闻言,颤巍巍从秦山手中接过银子。
这时他终于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秦山神色动容,他怕自己忍不住也会落泪。
重重向老者抱拳,便领着士兵们离去。
王府。
书房中亮着烛光,赵煦依旧在画着四郡的矿物图。
夜幕降临,燕城变得十分的静谧。
在细细的微风中,一丝丝隐约可闻的哭声传来。
赵煦手中的笔停下。
这样的哭声不止一处,他知道,这是阵亡士兵的家人在哭泣。
在北大营的时候,常威就和他说了。
他让将领们亲自去抚恤麾下的士兵,而不是随便就把银子给士兵的亲人了。
至于远的一点的地方,也要指定一个专门的将领负责此事。
“哎。”低低叹了口气,赵煦离开书案来到书房门口,望着满天星斗。
由于没有一丝污染,古代的天空澄清的犹如被洗过一样。
天空中银河像条闪光的玉带横在穹顶。
只是与西凉这种还全面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作战,王府亲军就牺牲了如此多的将士。
如果北狄真正装备了火炮,在铁骑和火炮之下,他的士兵会出现更多的伤亡。
而这是他不愿意看见的。
毕竟自己可没有无穷无尽的兵源。
维持一只十五万人大军已经是四郡的极限了。
即便赵恒同意他再扩军,他也没办法扩了。
原因很简单,人口中的青壮数量是一定的。
当代秦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余万。
自此,赵国陷入衰退,再也无力与秦国对抗。
这四十五万都是赵国的青壮。
青壮没了,赵国便只剩下孤儿寡母。
农业生产以及手工业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自是一蹶不振。
秦灭赵也就理所当然了。
可见,青壮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绝不能轻易损耗。
只是当下北狄异动频频。
他担忧一场比在晋州要残酷的多的战事恐怕无法避免。
虽说到时候赵恒不会坐视不理,会派出禁军襄助。
但对这些老爷兵,他实在信任不起来。
唯一能相信的还是自己。
所以未雨绸缪。
在全面列装燧发枪同时,他决定再对火炮及其弹药加以改良,以维持自己火炮的先进性优势。
想到这,他心中有了几个方案。
接下来,他会一一去做。
毕竟现在四郡安稳无虞,他有充分的时间讲学的同时推动四郡技术的进步。
思索一阵,他返回书房。
接下来的数日,他一面画矿物图,又画了几个工艺流程图准备交付。
第四天,他正要去学堂上课。
凤儿通报马源到了王府门口,同马源一同来的还有墨宽。
“马源参见殿下。”
“墨宽参见殿下。”
会客堂中,马源和墨宽向赵煦行礼。
“免礼。”赵煦示意两人坐下。
在两人启程前往燕城的时候,在京师的四院人便快马把消息送了过来。
提前两日,他就知道这件事。
马源来过燕城,赵煦见过。
此时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墨宽身上。
墨翟有两子,一个人墨宽,另外一个就是墨羽。
不过比起墨羽,墨宽似乎更像自己的父亲,言传动作都像。
相比而言,墨羽倒是更欢脱些。
“殿下,今日前来多有叨扰。”
二人依次坐下,马源向赵煦拱手道。
墨宽则是望着赵煦,眼中掩饰不住的仰慕。
他最后一次见赵煦是两年前,当时赵煦随同当时还是糜贵人的糜妃郊游。
那时的赵煦一脸的痴态,与今日灵动的神色迥然不同。
只是没想到在燕王前往燕州仅仅一年有余。
这位那时被京师所有人当做笑话的皇子就做出了这么多令人惊叹的大事。
甚至于自己的父亲对他也是赞扬有加。
自己的弟弟甚至在他的麾下为将。
“马御史,不,马州牧这话就有些见外了,半年前马州牧还与本王共抗袁家,也算一起经历过生死,说起来,本王倒是一直想与马州牧再见一面。”赵煦笑道。
马源和墨宽即将前往晋州,在他这里只是暂时停留。
当下,他在晋州还有许多利益。
有必要和两人维持和睦的关系。
毕竟边关混乱,说不定将来他和禁军还有合作的机会。
马源闻言,露出满脸笑容,“下官也是分外想念殿下,当时若不是殿下力挽狂澜,燕州有失,下官也是难辞其咎了。”
赵煦轻笑点头,“此事过去就过去了,不必再提,这次两位前来燕州,就在这多待几日,本王好好招待你们。”
马源和墨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