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130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30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台上的西凉兵用火铳打了几发石弹,便撒腿就跑。
    更有一些西凉兵直接跪在地上选择了投降。
    不到半个时辰,王府士兵便占据了西凉营寨。
    见此,赵煦和常威从城墙上下来,骑马前往营寨。
    “殿下,您看!”赵煦一到营寨,卫群便怒气冲冲将一个西凉兵提小鸡一样提到他面前。
    又一腿将其踹到跪在地上。
    常威跟在赵煦身边,他第一个反应便是去打量这个士兵的脸。
    在上面看见刺字之后,他皱了皱眉头。
    “殿下,这些士兵不是西凉人,而是生活在西凉境内的大颂人。”常威向赵煦说道。
    卫群狠声道:“以前与西凉打仗的时候,禁军总是和他们先打,最后才会遇到真正的西凉兵,而到了那时,禁军基本精疲力尽了,所以常常打输,同禁军打仗时候,他们可真是卖力!”
    似乎想起以前难言的过往,卫群又是一脚踢在西凉兵身上。
    “西凉人还给这只境内颂人组成的军队取了个名字,叫撞令郎。”常威道,“不过战事对西凉有利时候,他们的确凶,但不利于西凉时,他们投降的也快,看来西凉人留下殿后的这只军队就是撞令郎军了。”
    赵煦从马上下来,特意望了眼西凉兵脸上的刺字。
    见赵煦的目光望来,西凉兵低下了头。
    在燕关,他见识了北狄人奴仆兵。
    这些兵是由宁锦都司以前的大颂人组成的。
    他们的战力虽然不如北狄,但战事同样能消耗己方士兵大量的体力以及箭矢,石头等防御资源。
    现在他们又一次遭遇了这样的军队。
    “数典忘祖的狗东西,跟着西凉人打我们颂人,你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吗?”卫群怒骂。
    他的弟弟就是在战场被西凉的撞令郎杀死。
    自此之后,他非常痛恨这些西凉军队的大颂人。
    听到卫群的怒骂,原本低头脑袋的西凉兵忽然低低惨笑起来。
    卫群闻言更是大怒,抽出佩剑就要将这个西凉兵斩杀。
    这时西凉兵却突然抬起头来,怒道:“我们是在给西凉卖命,但你们不配怪我们,西凉立国前,晋州,凉州俱都是大颂领土,我们的祖辈也是堂堂正正的颂人。”
    “他们也曾抵抗过西凉人,指望大颂朝廷将西凉人逐出,而你们这一百五十余年做了什么,不但收复不了故土,现在反将晋州也丢了,你们有何颜面来说。”
    常威和卫群闻言勃然色变。
    这是他们心里一道不愿意揭开的伤疤。
    西凉兵现在将这个伤疤撕开,他们又痛又恼。
    凉州,阴山南,还有如今的宁锦都司。
    大颂立国起,这些土地都是大颂国土。
    但现在,那里却被异族所占据。
    而以前生活在那里的同袍,现在却变成了战场上厮杀的敌人。
    “胡说八道,这不是你们给西凉人卖命的理由!”卫群瞪圆了眼睛,“噌”的一声抽出了佩剑。
    “住手!”赵煦喝了一声。
    常威抓住了卫群的手,不让他胡来。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于人,再者,他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家国羸弱,苦的只是百姓,他们在乱世中只是随风飘荡的浮萍而已,有些事由不得他们。”赵煦淡淡说道。
    历代战争都有类似撞令郎这样的伪军,二狗子军。
    不只国内有,国外也有。
    被人拿枪顶着脑袋去打仗,不是谁都有勇气反抗。
    卫群虽然还生气,但也懂这个道理,他道:“只是即便如此,遇到他们就要手软吗?”
    “当然不是,该下狠手,还是要下狠手。”赵煦说道。
    常威和卫群闻言俱都怔住了,不知道燕王到底想说什么。
    赵煦见状,与他们到一边,继续道:“你们以后俘获撞令郎军队,肯投向燕州的便接纳,不愿意投向燕州的便给他们盘缠,让他们自行离去,至于死硬的则或杀,或发配为奴去往矿山做苦力。”
    “啊?”常威和卫群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燕王说这三条中,他们只认同最后一条。
    赵煦耐心解释,“这是一种计策,这些西凉的撞令郎也分三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身在西凉,心在大颂,不过被逼迫上战场而已,第二种是浑浑噩噩,自是求生而已,而第三种则是为了让西凉人认同他们,彻底数典忘祖之人,此种人自然要严酷对待。”
    常威和卫群闻言,渐渐回过味来。
    他们在西凉打仗的时候,捕获的撞令郎的确分有这三种情形。
    “所以,你们同样对待其他前面两种人和第三种人一样,就会把前面两种人推向西凉,他们自然是要和大颂死战。”赵煦继续说道。
    顿了一下,他沉吟道:“但是优待前面两种人,就会动摇他们的心志,再与我们交战时,他们便不会死战,一是因为他们对大颂有情感,而是他们投降会得到宽待。”
    “至于拿了盘缠回去的,更会无形中成为我们宣传的工具,让生活的在西凉的颂人越发动摇,相反,西凉人定会对这些拿着盘缠回去人十分残酷,对比之下,更会让西凉的大颂人怀念大颂,憎恶西凉。”


第二百九十八章 粮道安全
    “还是殿下思虑深远。”常威听完不断点头。
    卫群面露沉思之色,最后也是点点头。
    “殿下说的不错,最可恨的是那些身为颂人,却向西凉献媚之人,遇到这样的人,有一个末将杀一个。”卫群说道。
    接着他转身回到抓来的撞令郎士兵前,说道:“你是否愿意投了燕州?”
    撞令郎士兵怔了一下,缓缓摇了摇头,“我的妻儿老小都在西凉,我放不下他们。”
    卫群点点头,“来人,给他一两银子做盘缠,让他走。
    撞令郎士兵闻言,整个人僵住了。
    半晌他不可置信地问道:“你说放我回去,还给我盘缠?”
    “你没听错。”卫群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
    赵煦和常威望着卫群的背影。
    常威道:“卫群还是懂大局的。”
    赵煦缓缓点头。
    令常威去处理俘虏的事,赵煦在徐烈的保护下在营寨里走了走。
    通过营寨中死去的西凉士兵,攻城器具,他对西凉的军备有了些了解。
    被火炮打死的士兵有西凉兵,也有撞令郎。
    西凉士兵里面穿着银色的鳞甲。
    在头盔上插着三根红色翎羽。
    内衬的军衣同样是红色的。
    这点倒是和大颂禁军士兵有点像。
    毕竟西凉是从大颂脱离的,再如何,有些东西也从是大颂学过去的。
    而撞令郎的盔甲就粗糙了许多,不过是一些陈旧的扎甲。
    扎甲的甲片都不十分完整,而且甲片之间的缝隙也很大。
    躺在地上的还有骆驼的尸体。
    在一只骆驼的背上赵煦看见了一台迷你的投石车。
    投石车发射的石弹只有拳头大小。
    他知道这是西凉的一个独特军种。
    这些骆驼上的小投石车机动性很强。
    遇到战事能不断发射石弹,这就如同向军中丢石头。
    虽然这些石头没有箭矢锋利,但杀伤敌人主要依靠石头撞击盔甲产生的震荡。
    即便是穿着板甲的士兵被砸到,也足够难受。
    最后有士兵从营帐中找到一副特殊的盔甲。
    估计是西凉兵撤退时,慌乱之下无意丢下的。
    这幅盔甲包括马具和士兵的全身盔甲,铁锁链。
    盔甲还是鳞甲,不过甲片却有大又厚,而且还有铁面罩。
    士兵穿上去可以说是覆盖全身了。
    马匹的盔甲同时是鳞甲造型,不过甲片又大了一些。
    毫无疑问,这就是西凉的重骑兵铁鹞子的装备了。
    而铁索是铁鹞子骑兵把自己与马匹绑在一起时候用的。
    据说即便是死在马上也不会掉落,会一直冲向敌阵。
    这样的铁鹞子重骑兵西凉有八千。
    战时往往三百人为一队,用于冲击地方步兵。
    冲乱敌阵后,西凉步兵便会跟上冲杀。
    简单来说,这点有些类似当代的坦步协同。
    而正是凭借这个战术,西凉在国力弱小的情况下与大颂打的有来有回。
    才有了西凉骑兵仅次于北狄的名声。
    转了这一圈。
    基本印证了赵煦对西凉军备的了解。
    步跋子步兵,铁鹞子重骑兵,骆驼投石炮,撞令郎四个军中俱都出现了。
    再加上生擒军,轻步兵等,西凉军队的全貌在他脑海里成形。
    很显然,在西凉,北狄和大颂的争霸割据中。
    大颂以步兵为重,而北狄以骑兵为重。
    西凉则是结合了两者,步兵和骑兵都很重视。
    他正想着。
    常威回来了,向他回禀道:“殿下,这次有一千八百名撞令郎士兵投降,死硬的都战死了,投降的有六百人愿意投了我们,一千多要回去,还有一百嘴硬的,就如殿下说,准备将他们考上锁链,送去挖矿。”
    战场的士兵基本都是青壮。
    能有六百人投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而这一千回去,他也不亏。
    拿了一两银子,做了他的人形自走宣传机器也是好事。
    不过他这个策略能不能有效,还得看后续结果。
    如果行不通,就要及时改变策略。
    “今后撞令郎士兵就一律这样处理。”赵煦道。
    对于真正的西凉兵,他是不会给这个待遇的。
    安史之乱的教训,他可时刻铭记于心。
    又下令拆了西凉营寨,打通飞狐关山道。
    赵煦回了飞狐关。
    现在,战事才刚刚开始。
    背靠飞狐关,他们能打的毫无后顾之忧。
    而一旦深入晋州境内,对于后勤补给线的争夺就开始了。
    晚上。
    赵煦,常威,秦山,关通,钟离,陈虎等人绕长桌而坐。
    西凉营寨撤去,进入晋州的道路再无阻拦。
    他们需要再次商讨接下来的进攻路线。
    “越是深入晋州,对王府亲军越不利,所以本王以为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可贪功冒进。”赵煦说道。
    接着他指向桌上的地图,“接下来,就打这里,再以这里为跳板,拿下忻郡,忻城。”
    晋城位置在晋州中部,东面有忻郡,长平郡,阳郡。
    其中飞狐关正对的是北面的忻郡。
    常威等人望向赵煦指的方向。
    那是忻郡的一个县城,恒山县。
    这个县正对着飞狐关,距离这里八十里左右。
    而飞狐关外的山道长三十里左右。
    一出山道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在这里,西凉骑兵将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常威等人点点头,这也是他们推演时候的计划之一。
    也是最稳妥的计划。
    常威这时道:“殿下,关于粮道的安全,禁军倒是常用一个法子。”
    “说。”赵煦刚想说,见常威出口,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骑兵强,在于其来去如风,若遇阻碍,使其无法借马匹冲撞则不过尔尔。”常威沉吟道,“所以禁军常以运粮民夫五百车为营,配弓箭手,长矛手,刀盾手若干。”
    “如遇骑兵突袭,以粮车结成方阵,发射箭矢,若骑兵下马,则长矛手,刀盾手御之。”
    赵煦闻言,微微点头。
    大颂长期与西凉和北狄的战争中还是有点可拿来用的东西的。
    他想说的法子正是和常威说的差不多。
    这就是车营的雏形。
    以车结阵,达成拒马一样的效果,让骑兵无法突入阵中,逼他们下马步战。
    在以后的战事中,他要此法强化一下,不仅要将此法用于保护粮道。
    还要组建专用于对付骑兵的车营,抵消西凉骑兵和北狄骑兵对燕州的优势。
    不过这个法子虽然比无准备的运粮好一些。
    但不是用了此法就没有顾虑了。
    还得看双方士兵的较量。


第二百九十九章 优质干粮
    “还有,既然有了望远镜,咱们的探马就能看的更远,及时发现西凉的骑兵,早做防备。”钟离这时说道。
    见识了望远镜以后,他很稀罕这个东西。
    拿着它,他们将比西凉骑兵看得远多了。
    陈虎附和着点点头,料敌先机,莫过如是了。
    “嗯,这都是不错的想法。”赵煦道:“本王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炒面。”
    “炒面!”听到这个词,众人面面相觑,这个东西他们闻所未闻。
    “想要粮道安全,还有一个法子,就是加快运粮的速度,而运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埋锅造饭,这不但延误了运粮的时机,而且炊烟还会暴露粮道的位置。”赵煦说道。
    思索了一下,他继续道:“除了粮道外,想要兵贵神速,发起奇袭,也要想办法避免埋锅造饭,暴露位置,而这炒面容易保存,不易腐烂,兑口水就能吃,又十分容易携带,一次吃个十余天都的没问题。”
    赵煦如此说,常威等人更是惊骇。
    其实士兵们行军的时候也会自带干粮。
    比如米,麦等,但一般只够三天,而且这些东西也得弄熟了。
    若真如燕王说的。
    这种东西简直太厉害了,他们的行军速度可以大大加强。
    最重要的事,敌人有时候会通过锅坑的数量判断士兵的数量。
    不要造饭,也能给敌人的探马提供虚假的情报。
    现在,他们唯一奇怪的就是这炒面到底是何物了
    赵煦神秘一笑,对将领们招了招手。
    领着他们去了飞狐关的大营的膳房。
    接着他叫来一个庖厨,令他取来面粉,豆粉,油和盐。
    一步步教庖厨做,先是倒油加热,随即将面粉豆粉混在一起干炒。
    在半熟后,加入盐,如此直到熟透。
    “尝尝。”炒面完全熟透了,赵煦对常威等人说道。
    庖厨炒的时候,一股浓郁的香气便飘散而出了。
    将领们早就喉结滚动。
    得了燕王的命令,一个个找来碗筷就对着炒面下手了。
    常威吃了一口,顿时竖起大拇指,“香。”
    他说话的时候,炒面从他的口中喷出,连连咳嗽。
    又去找水喝,咽下去后,他才道:“殿下,这个味道真不错,就是干吃有点噎人。”
    其他将领们也是吃的津津有味。
    他们还是第一次尝到这个食物,胃口大开。
    一连吃下一碗,常威连连点头,“殿下准备接下来的行军让士兵们吃这个,那士兵们可有口福了。”
    赵煦无奈地笑了笑。
    炒面这个东西在当代算是有传奇色彩了。
    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困难,当时士兵们自带的干粮便换成了炒面。
    一方面炒面是熟的,容易携带,吃起来方便。
    二来就是避免了生火,为夜间行军提供了便利。
    正是考虑到这些优点,又面临保护粮道的问题,他决定在这次战争中便使用炒面。
    常威说好吃,他也认同。
    毕竟古代的环境十分恶劣。
    士兵们在进入王府亲军之前,家中的情况大多艰难,吃糠噎菜甚至都是常态,有这个吃的确不错了。
    其他将领此时也都尝了个鲜。
    钟离道:“殿下,这个干粮好,又好吃,又能直接吃,而且主要是这面能装得多,若是馒头大饼之类的还占地方。”
    “说对了,这个优点本王倒是说了。”赵煦笑道。
    馒头,大饼之类的自然也是熟的,可是占地方。
    而炒面只需要缝一个圆筒一样的长条袋子。
    炒面往里面一装,绕着脖子打个圈就直接背走了。
    其他闻言俱都纷纷点头。
    意思拿炒面做干粮可行。
    只要不生火做饭,他们能避免很多麻烦。
    “既然如此,末将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