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当代许多深水港也有十二米的。
“不错。”赵煦露出满意的神色。
望向河滩上正在忙碌的匠人。
他想起此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虽然陈寿有督造战船的经验,他造船的方式还是十分原始。
就是直接在河滩上建造。
这种方式建造小船还行,但是建造战舰,他看是有点麻烦。
一个不小心,施工中的战舰说不定有歪倒的可能。
而且由于战舰高度很高,后期将木料送上去也是个麻烦。
“除了给你送人外,这次本王要教给你一个好东西。”赵煦笑道。
陈寿闻言露出笑容。
他早就耳闻燕王殿下有许多特立独行的点子。
难道燕王殿下还懂得造船?
于是他道:“还望殿下指教。”
赵煦干脆就在河滩上蹲下了,捡起一个树枝画起来。
“这个东西叫干船坞,简单来说就是挖一个比战舰稍微大的坑,在坑底浇筑一些方墩,这些方墩叫龙骨墩,建造战舰的时候,可以将龙骨固定在上面……”赵煦一面画一面解释。
由于陈寿还不懂水泥和混凝土是什么。
他又解释了一遍,告诉他方墩就是用混凝土浇筑的。
“这船坞三面接陆地,一面临水,建造战舰时还能在周围搭建脚手架,方便匠人上下施工。”赵煦继续。
脚手架在当代就是一根根钢管纵横扎起来的架子,建筑物高,够不到时,工人能够通过架子攀爬。
干船坞的脚手架是一个道理。
不过他造不出钢管,倒是能用木头替代。
“脚手架。”陈寿又学到一个新词。
同时战舰在坑底,运输材料的时候就方便许多,直接从地面将料子吊下去就行了。
听到这,陈寿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吊装木料的确浪费人力。
燕王说的这个干船坞等于在坑里造船,如此把料子扔下去总比往上扔要轻松许多。
“战舰造完,将面临水的一面水门打开,河水就会灌入坑内,战舰就会浮起来,从船坞出去。”赵煦最终说道。
听到这,陈寿如同获得了无价之宝。
他对一个官员道:“立刻取来纸笔,将殿下画的临摹下来,还有殿下说的每句话都记下,太好了,这个干船坞造船简直事半功倍啊。”
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击的周毅
河滩两岸的柳树只剩下低垂的枝干。
从河面吹来的风还带着丝丝寒冷。
舰船司的官员记录下河滩上的图。
赵煦又详细讲述了一遍,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本王会派一批泥瓦匠过来,还会送些水泥过来,就这片河滩上建造十二个干船坞,河道两侧一面六个。”赵煦道。
陈寿又是一喜。
这下他就放心了,有熟悉使用水泥的匠人,这干船坞的建造就没多大问题了。
吩咐了干船坞的事,赵煦又巡视了一遍造船坊。
陈寿初来,这里的一切还只是具备雏形。
包括匠人居住的还是十分简陋的临时木棚。
对此是看在眼中。
他懂得陈寿的心思,现在一心只想造战舰,没有太到太多的精力顾全到匠人的生活起居。
或许这就是古代官员的通病。
他们习惯用威严和惩罚令匠人干活,而不是他们自发地努力干活。
想到承德坊的建造基本结束。
空闲下来不少泥瓦匠,他决定回去把董建安调到这里,像打造承德坊一样。
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一个正规的船坞。
即便以后大型造船坊终将迁到海边,但这里依旧可以制造商船。
巡视结束,赵煦起身要回去。
尽管有许多不满,但是这些缺点只能一点点改正了。
毕竟是白手起家,总要一点点积累经验。
对此也不能责怪官员们,毕竟他们习惯了周边的一切。
自然是按照旧有的思维来。
沿着河道,赵煦到了平城码头。
望着一箱箱的燕州货物装船,又被运往南方,他露出笑容。
他目视这一切的时候,一艘商船渐渐靠岸。
船上跳下一个少年,望见码头上的赵煦,少年一路小跑过来。
“周毅参见殿下。”少年不是别人,却是周毅。
赵煦怔了一下,接着看向周毅。
只见周毅一脸的兴奋,似乎是认为他是专门来瞧他的。
赵煦一阵心虚,这次来他竟然全然忘了周毅。
不过身为燕王,有时候自然要学会演戏,不能寒了部下的心。
怎么说周毅也领了训练船员的重要任务。
“本王正要派人去寻你,来的正好。”赵煦笑道。
周毅闻言,更是笑的合不拢嘴,“多谢殿下挂念。”
赵煦轻轻咳嗽了两声,转移话题,“你说有训练船员,现在如何了?”
提到这个,周毅更兴奋起来,他一指身后的商船,道:“我刚从静海县回来,这些都是静海县招募来的,他们大部分出自渔户,熟悉水性,同时,下官还派人去燕州所有县城张贴告示了,只有是水性好的都能来平城。”
赵煦望向河面上的商船,见有上百个年龄大小不一的男子或坐或站在船上。
他们似乎对平城码头充满好奇,一面打量,一面议论。
赵煦微微点头,神色认真起来。
看来周毅这次来真的,不是同他胡闹。
他选人的方式令他很满意。
水性好的人往往能更快成为合格的船员。
周毅这样选是对的。
“人选好了,接下来你要如何训练?”赵煦试探着问道。
他要看周毅还有什么本领。
“我在平城选好了一个湖泊,这个湖泊与运河相通,等船员招募的差不多了,我就买几艘船到那个湖泊上,每日训练他们借风势操船,再训练他们战船在水上的阵势。”
“当然还要训练他们火炮,殿下说过,火炮能上船的。”周毅连珠炮似地说。
赵煦看向周毅,周毅的眼神很认真,绝不是在胡闹。
他暗自点头。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
或许他该重视一下周毅,给他这次机会。
“你说很对,这样训练出来的船员足以击败大颂任何水师。”赵煦道。
周毅以为赵煦是在夸他,神色激动,“现在殿下该信了吧。”
“只是还不够。”赵煦这句话让周毅的表情怔住。
只要给战船装上火炮,自然能击败大颂大多数的战船。
不过他的舰队是要出海与旗鼓相当的对手较量的。
这就需要船员们更加专业了。
他道:“你懂的东西不过是些皮毛而已,你且先招募船员,训练他们操纵船帆,本王过些日子,会给你一本书,你拿回去研习,不懂的记下来,来问本王。”
周毅闻言,一阵兴奋。
虽然不懂,但他清楚这些东西肯定很厉害。
现在燕王说要送他一本书,他自然是如同打了鸡血。
或许有了这本书,他便真能训练出天下一等一的船员。
说了这件事,赵煦想起还没给周毅正式的官职和职门。
于是他道:“还有,今日起,本王封你为燕州提督。”
这句话说出,周毅呆了半晌。
回过神来,他几乎跳起来。
燕王正式给了他官职,这等于认同了他。
从此他能和其他将领和官员一样为王府效力了。
“多谢殿下,下官一定不负殿下所托,打造出大颂最强舰队。”周毅语无伦次。
陈寿等舰船司官员见了,纷纷露出笑容。
赵煦笑了笑,这时小声对周毅道:“虽然官职和署衙都有了,但当下还要低调,不可声张,对外就宣称为燕州商行训练船工,等时机到了,本王再正式封赏你。”
当下朝廷给他的兵员数量只有十二万。
但是商行需要的护卫,船工这可就不在限制之列了。
他会对外说,他们只是保护商行的,不属于王府亲军。
如此一个名为商行的武装船队,暗中又是燕州水师的舰队便能名正言顺在燕州存在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风帆
“是,记住了。”
周毅同样小声对赵煦说道。
两人对视一眼,一切不言自明。
又嘱咐了周毅几句,赵煦和陈寿等人返回平城城。
因天色将晚,明日方能回燕城。
他干脆叫来陈寿,与他秉烛讨论风帆战舰的建造细节。
对陈寿来说,燕王虽然给了他图纸。
但是对风帆战舰上的一些独特构造的存在不是很认同。
于是道:“殿下,下官不懂为何这船上的风帆要用软帆,而不是硬帆,似乎硬帆需要更少的人便可以操纵。”
赵煦微微点头。
一番细谈,他对陈寿造船的技艺相当肯定。
战舰的结构他基本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硬帆和软帆不同的作用他也是懂得。
两人有争议的是哪种构造最优。
“硬帆的确需要控帆的人少,但硬帆有个缺点,就是吃风面积小,无法提升战舰的航速,软帆吃风面积大,可将其在海上的航速提升更高。”赵煦说道。
在当代古代和大颂普遍的船只用的都是硬帆。
这种硬帆龙骨密集,风吹过来帆不会很大的变形。
而软帆龙骨少,风吹过来会呈现出很大的弧度,如此受风的面积就大了。
这就和风筝一样,单面的风筝肯定是不如筒装的风筝飞的更的力气的。
同样的原理。
在海上软帆会给战舰提供更大的动力。
“原来如此。”陈寿恍然。
他继续追问:“那为何战舰上的建筑都挪到了船身?”
“这就是一个重心的问题了,重心在下,下盘会更稳定,船只在海上航行才能更抗风浪。”赵煦耐心解释。
大颂的船有个特点,比如楼船。
这种船在甲板上建造房子一样的结构。
这导致上面重,下面轻。
此结构能装更多的兵打接舷战,但是遇到大的风浪则容易翻船。
所以这种结构在内河和近海航行还不错,但远洋遇到海中的大风浪就不行了。
“重心?”这个词对陈寿来说很新鲜。
赵煦见陈寿疑惑,便又阐释了一下什么叫重心。
陈寿闻言,看向赵煦的眼神渐渐不一样了。
方才,燕王问他关于战舰的建造时,他说的头头是道,本还有些自傲。
现在两个问题下来,他发现燕王是深藏不露。
这些东西是他也不懂的。
他自己的师傅从来没教过他这些。
“下官今后若还有不懂的地方,倒是要常去燕城请教殿下。”陈寿此时像个学生。
赵煦笑道:“那自是可以,不过陈主事也不要妄自菲薄,你造船技艺的确不俗,只是历来大颂的船只或行于内河,或行于近海,从来没有远渡大海的需求,你们这些船匠才不会考虑这些结构而已。”
陈寿点点头,不得不说燕王真是一语道破。
包括他也从来没想过要前往大海更深处。
所以见到这种燕王说的,能深入大海的战舰图纸,他才会被打动,想要尝试挑战一下自己。
“请殿下继续为下官解惑,这战舰为何不采用水密舱?”陈寿沉思了一会儿,又问。
燕王明日就回去了,他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他不但要能造的出来,还要懂得这战舰所有的一切。
“水密舱固然能让战舰抗沉没,但这却导致无法加厚船身,又无法铺设多层甲板,如此战船的抗打击能力便弱,装载的火炮也少了。”
这次他给陈寿的图纸其实是参考盖伦船设计出来的。
这种船拥有多层叠加船身,船身有半米厚,非常结实,抗炮击能力强。
同时又使用斜肋骨结构,可以铺设多层甲板,每层甲板上都能装备大量火炮。
采用软式风帆,吃风面积大,可以以极高速度航行。
缺点则是软式风帆操作麻烦,需要大量熟练水手。
简单来说,这种战舰适合远洋,适合海上炮战。
但是在近海,风向变化较快,这种战舰就不如大颂的硬帆船了。
所以,最终还是两种船只的功用不同。
一个适合当战舰,一个适合商用。
大颂从来就没想过征服海洋,探索其他大陆。
历代帝王以为中土既是世界。
自然不会让匠人去探索远洋的海船技术,真不是大颂的匠人不行。
一直到午夜。
陈寿见赵煦一直打哈欠,实在是不好意思了,这才满意地离去。
隔日,赵煦虽然很困,但还是起了个早。
陈寿将赵煦送到平城城西门外,才不舍的地回去。
对他来说,在造船这件事上,他终于有了一个知己。
一日有余,赵煦抵达燕城。
回了王府,鸾儿为他解掉身上的狐裘,拿来手炉。
他坐下,又给他捏肩捶背,十分乖巧。
这时凤儿也过来了,俏目含威。
但见到赵煦,随即化作柔媚。
赵煦见状打趣道:“呦,是哪个又惹凤管家了。”
“噗……”凤儿闻言,禁不住一笑。
她过来给赵煦捏着右边的胳膊,娇声道:“殿下,您不知道,昨日谢家的人登门送礼,里面有个花瓶,刚刚一个婢女不小心弄砸了,奴婢说了她几句,她还和奴婢犟嘴。”
“谢家人来了?”赵煦从凤儿的话里听到了关键信息。
“咯咯……”鸾儿这时捂着嘴笑起来,她对凤儿道:“看看,我就说殿下才不会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就你知道。”凤儿伸手去挠鸾儿,两人一阵嬉闹。
接着凤儿撒娇道:“殿下,王府里的事也是事嘛。”
赵煦回过神来,笑起来,“本王都叫你凤管家了,王府里的事自然让你裁夺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府自然有王府的规矩,该惩戒就要惩戒。”
凤儿笑起来,这个凤管家让她很是受用。
不过当时燕王只是随口说让她管理王府。
现在不少王府下人以为她因是燕王的贴身婢女,所以爱管闲事。
于是她将这事说了。
赵煦闻言,这才明白为什们凤儿委委屈屈的。
他道:“好,本王写一道手谕,正式让你丫头做管家,过过管家的瘾。”
鸾儿性子安静,只喜欢做女红。
但凤儿闲不住,不给她点事做,倒是惹是生非。
“谢殿下。”凤儿大喜,胳膊捏的也欢乐许多。
赵煦无奈摇了摇头,对她道:“那本王给你这个管家第一道命令,去把谢家的人请到王府。”
“是,殿下。”凤儿应了声是,脚步轻盈地去了。
第二百八十章 粮草来了
“谢玉参见殿下。”
王府会客堂,一个身穿青袍的中年商贾见到赵煦,向他行了一礼。
“免礼。”赵煦道。
凤儿离去不久,谢家人便到了。
势族的目的不必言说,自然是为了火炮。
不过赵煦对谢家却还有一番计较。
这关系到能否分化瓦解势族。
“本王正要遣人前往京师,给皇后娘娘和太子送上一份厚礼,没想到你们谢家便来人了,不过正好,此番让你带回去即可。”赵煦说道。
谢玉闻言微微吃了一惊。
他虽然不在朝中为官,但在谢家也是举足轻重的人,早就知道谢家有意拉拢燕王。
只是燕王一向表现的很冷淡,似乎是谢家只是一头热。
现在燕王突然提及给谢皇后和太子送厚礼,他自然吃惊。
尤其是燕王称呼废太子为太子。
在他看来,燕王不是鲁莽的人。
如此称呼太子必有深意,这个深意就是他在告诉他。
他承认废太子是太子。
这等于他是站在了谢家的一面了。
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