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空战之王 >

第74章

空战之王-第74章

小说: 空战之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毛邦初怎么掩饰,所有飞行员们都看出来,副总指挥眼中有泪水溢出,这一刻,他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腰,突然之间被千斤重担压弯。
  “是。长官!”
  任松龄和阎海文朝毛邦初军礼,久久不肯放下,他们知道,这一去几乎是九死一生,能否再回来,就只能看各自命运了。
  也许是命运。
  谁都无法改变命运!
  既然抓阄抓到了出战,那就是命。
  毛邦初挺直腰背,对所有首批出战的飞行员说道:“我判断,对于任松龄和阎海文的一波进攻,日军的舰载机一定不会出现。
  但是当任松龄和阎海文踢开日本人的防空炮火,马丁重轰和斗士MKI战斗机及时出现,日本航空兵就会认定我们中了他们的圈套,立刻就会出现。
  他们不可能任由我军战机攻击他们的登陆部队。所以,能否诱使敌机出现,就看你们的攻击力度,是否让日军的登陆部队无法承受了。”
  “是。长官!”
  首战几人,再一次对毛邦初敬礼。这些年来,毛邦初一直兼任杭州笕桥空军航校的校长,给所有学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飞行员们今日出战,九生一死,几年的相处,临别时,相互间依依不舍。
  “今天拂晓一战,至关重要!除了轰炸机之外,所有截击机都要携带一颗航弹,以两千米高度,用节省燃油的滑翔姿态飞行。
  为了减轻重量,节省燃油,飞机上可以不带的全部拆除,所有轰炸机上的防护钢板全部拆除,每架战机机翼上挂两个副油箱,增加滞空时间,我已让机械师给副油箱加的油可以飞到上海,副油箱的油先用,用完以后抛掉油箱,减轻飞机重量。”
  “是!长官!”
  所有飞行员敬礼!
  一股悲壮气息,在所有人之中凝聚。


第149章 增兵
  每一次出战,这种悲壮的气息都有所增加,因为每个人身边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能执行任务的战机也越越来越少。
  经过这十几天的战斗,所有人隐约都知道,总有一天,自己终究会永远地离开这里,再也不回来,自己的最终归宿最终就是蓝天。
  这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飞机就这点家底,能上天的飞行员也就那些人。
  他们不上,谁上?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死战到底一条路,就像总教官说的那样,“战,就是荣耀!苟且偷生,就是连累所有家人一辈子的耻辱。”
  所以每一次出征回来,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悲壮的气氛也越来越浓。
  就在这时,一名情报官匆匆走了进来,把一份情报递给毛帮初。
  只是几秒钟,毛邦初看完情报。
  这是第87师师长王敬久给他发了电报:二千名士兵一个小时后进入吴淞口,天亮之前可以构筑好工事,望吾弟信诚在天亮时务必派战机助战。
  第87师师长王敬久是此次淞沪会战之初,围攻日军海军陆战队的总指挥,首先进入上海的三个师包括第88师,第20独立旅全部由他指挥。
  就在中国空军紧张布置之际,凌晨一点钟,王敬久也在调兵遣将,从第88师,第87师,第20独立旅抽调出的二千多名士兵,秘密集结,趁着黑夜,向吴淞口出发,一路上所有人默默行军,每个人的左胳膊上都扎着一条白色的毛巾,用来相互识别。
  虽然是夜间,上海各处依然枪声炮声不断,战况激烈,各处不时有火光冲天,犹如白昼,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一个小时后,二千名中国士兵强行军到达吴淞口,开始构筑简易工事。
  就在8月21日,日本的【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组成庞大舰队,运输日军上海派遣军先锋部队约1万余人,22日晚上到达马鞍群岛,然后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狮子林,张华浜四处登陆滩头快速驰援。
  面对日本人的增兵,中国方面急令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15集 团军总司令,指挥第98师,第11师,第67师,第14师火速先往这四处阻击日军登陆。 
  显然,训练有素,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日军抢在了步调不统一的中国军队的前面,首先到达了这四处登陆点。
  战争时期,不光中国军队知道日本军队的动向,日本军队对中国军队的调动也了若指掌,特高课在中国无处不在,汉奸日精也多如牛毛,每当中国军队有大范围调动,日军那边立刻就会知道。
  日本人执行命令坚决而果断,同样是抢时间,日本人至少比路途更近的中国军队早到了几小时。
  所以,现在这二千名中国士兵要拼死阻击,等待增援部队的到来。
  这也是背水一战。
  王敬久知道,四万军队都没有拿下驻扎在上海的五千名海军陆战队,而现在指望这两千人长时间顶住一万日军的全力进攻,无疑是以卵击石。
  日军知道中国军队也在快速增兵,所以他们就要抢在中国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抢滩上岸,然后给从数百里外疾驰而来的中国军队迎头痛击。
  这一战,抢滩的日军不容有失,而守摊的二千名中国士兵只能以死相抗,等待援兵增援。
  日军有强大的舰队炮火支援登陆,而且他们还有航空兵支援作战,只指望这二千多名中国士兵想要守住日军的抢滩,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战区司令张治中将军向南京发急电,请求空军支援。
  虽然张治中将军是这次上海会战的总指挥,但空军一直隶属校长的直系部队,为军中重中之重,所以,想要调动空军的全部家底,张治中将军也必须要请示校长。
  目前,空军对中国太重要了,一旦没有了空中支援,日本人的飞机,将在中国军队的头上随心所欲的索命。
  看完王敬久发来的电报,毛邦初让所有飞行员现在立刻去休息,四点钟时第一批五架首先起飞,半小时后,剩下所有战机全部升空。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回去睡觉时,周至寒忽然说道:“各位请等一下,耽误大家十分钟,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这次大机群飞行编队存在的安全隐患。”
  听空军总教官这样一说,所有飞行员又重新坐了下来,大家都知道,既然总教官这样说,就一定有办法改变隐患。
  周至寒直接说道:“我们的轰炸机和截击机飞行编队目前使用的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各国空军所使用的编队战术,已经有点落伍。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军事强国的空战技术发展之快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无论是飞机的性能、速度,还是飞行编队的战术都有了质的大飞跃。
  面对日军的九五式舰战和九六式舰战等高性能战斗机,我们还是使用一战时的飞行编队,这就有相当大的漏洞,一旦被日军的战机发现漏洞并抓住,我军将会损失惨重。
  如果日军的战机从我机群尾后两侧9点和3点钟的低空悄然出现,接近后发动突然攻击,我军机群由于是密集编队飞行,遭到敌机的倏然攻击,编队太过拥挤,无法展开做战术机动规避,必然会大乱,甚至会有双机相撞的事故发生。”
  所有飞行员,沉默不语看着周至寒,如果不是总教官说起,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练习了几年的飞行编队,竟然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技术,居然还有如此大的漏洞。
  那样子花重金请来的外国飞行教官,也不是全部都敬业!
  听周至寒这样分析,毛邦初立刻有点紧张,和所有飞行员一起凝神倾听。
  周至寒接着说道:“现在,重新编队飞行已经不可能,这需要时日加以训练,才能够熟练。
  为了解决这一隐患,我建议,在我们的大机群飞行编队的后方,放三架“织工”,有备无患。”
  “织工?”
  所有人不懂得“织工”是什么意思,张慕飞问道。
  周至寒哑笑。
  “织工的意思就是后卫,也就是说,在我们大机群后的两侧以及中间各增加一架后卫战机,以高出机群100米的高度,伴随飞行,并且,这三架战机,以轮换战术,每五分钟做一个180度的翻滚机动,观察身后的敌情,如此三机鼎立,就能把整个机群身后的危险全部化解。”
  “好!”毛邦初当场拍板,“就按周少校给的方案,在大编队身后,增派三架后卫,一防万一。”


第150章 抢滩和防滩
  1937年8月23日。
  上海。
  吴淞口。
  东方的天空刚微亮,整个吴淞口就呈现出灰蒙蒙的一片,潮湿、有露水的空气中充斥着火药味和血腥味。
  不远处传来枪炮声,伴随有火光。
  吴淞口的水面上很宁静,和往日无异。
  凌晨1:30分,到达吴淞口,第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少将命令一百多士兵构筑工事,挖散兵坑防止敌舰炮击。
  放出去一个班的前哨,一旦发现日军登陆部队出现,立刻警报。
  剩下的所有士兵在远离阵地二百米的地方就地而眠,抓紧时间休息。
  这一次,狙击吴淞口之敌的任务就落在了易安华将军和他带领的二千名士兵的肩上。
  师长王敬久给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三个小时,等待援军到达。
  这一段时间,第88师,第87师第20独立旅的士兵们连日进攻日军,已十分疲劳。
  很多士兵刚趴到地上就呼呼大睡。
  有的士兵直接二人背靠背坐在地上抱着枪睡着。
  还有的士兵抱着枪,侧卧在潮湿的地面上,刚闭上眼睛就酣然入睡
  有的士兵手里还拿着干成硬块的馍馍头头,嘴里嚼着嚼着就酣然入睡。
  他们太累了
  这十几天来,为了围歼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国军队奋力进攻,但是日军用钢铁混泥土构筑成的防御阵地实在太坚固,中国军队在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一筹莫展,很多炮弹落在日军的防御堡垒上,只能凿出一个小洞来,根本无法将其摧毁。
  士兵们轮流构筑工事。
  由于行军紧急,防御性的火炮没有带,士兵们只能挖壕沟,布置战壕,挖散兵坑来对抗武器先进,武装到牙齿的日军。
  为了打好这一次狙击,中国军队带足了轻武器,十几名工兵在日军登陆的必经之地埋地雷。
  在阵地前500米,十几名工兵也埋上了地雷。
  知道自己带领的二千人将要以寡敌众,以弱抗强,所以易安华将军把能用的全部都用上,他们的任务就是阻击、拖延敌人登陆,所以临来时带了大量的地雷,全部布置在日军登陆的岸边。
  十分钟前,派出去的前哨回来报告,日军的前锋部队,再有20分钟就能到达滩头。
  易安华将军命令,叫醒正在酣睡的士兵,全部散开,隐蔽在离前沿阵地200米的四周,随时准备战斗!
  撤回所有埋雷的士兵。
  五分钟后。
  突然!
  “轰!”
  一道火光,从离岸大约五公里的水面上冲天而起,直扑吴淞口码头,紧接着爆炸声声威震天,无数道火光从远出的水面上,朝吴淞口码头砸来。
  “日本人的战舰开火了!”
  一名侦察兵大声叫道,他话音刚落,一颗炮弹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顿时泥土飞扬,地面上出现一个一米多深两米宽的大坑,硝烟刺鼻。
  舰载炮弹接二连三地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将一些刚构筑好的简易工事摧毁。
  旅长易安华少将大声命令:“留下侦察班和爆破排监视敌军,剩下所有人再向后撤退100米,随时准备战斗!”
  立刻,士兵们猫着腰,后撤100米。
  阵地上留一个班的侦察兵躲在散兵坑里,继续观察敌人的动向以及他们进攻的范围、方式以及火力布置、配置,随时报告给指挥部。
  易安华将军的临时指挥部,就驻扎在离最前沿阵地100米的地方。
  阵地上留下的一个排的爆破兵躲在散兵坑里备战,敌军停止炮火进攻后接着就会出动步兵攻击,爆破排的士兵就可以利用他们精湛的投弹技术,暂时阻挡敌军的前进脚步,让离阵地数百米远的士兵们进入阵地。
  经过连续十几天的激战,士兵们已从最初听见炮弹爆炸声就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不知东南西北的状态中改出,现在对炮弹的爆炸,士兵们已经习惯,经过这些天的生生死死,他们早已懂得,炮弹不长眼睛,天知道会落在谁的身边,与其担惊受怕的想要在阵地上找安全的地方,不如老老实实趴在原处,等待命运的降临。
  阵地上,没有安全之地。
  在连天炮火盲目砸下的阵地上,没有万人敌,只有活着的和死去的人。
  炮弹落下来,该死的,想躲也躲不了,想活活不成。
  不是你想躲避炮弹就能躲避了的。
  日本人的炮弹落谁身边谁死,没有跟炮弹商量的余地。
  无论你是将军或是士兵,老人或者孩子,在炮弹和子弹面前,一律平等。
  就算不被炮弹的弹片轰死,仅仅是炮弹爆炸开来时产生的冲击波,就能把周围三米之内的人活活震死。
  战场上很多士兵身上没有一处外伤,却七窍流血而死,这都是被炮弹活活震死。
  十分钟后,伴随着猛烈的炮击压制中国军队的防守阵地,日本人开始登陆。
  日本人的登陆工具非常先进,小型登陆舰船的船头上拱起一层钢铁防护盾,士兵们躲在防护盾后,只要不被炮弹击中,普通的机枪和步枪奈何不了他们。
  日本人抢滩。
  中国人防滩。
  由于防滩部队是紧急调动后,立刻急行军而来,所以并没有带来重武器,最有杀伤力的就是榴弹炮和重机枪,但这些对日军的登陆舰船威胁不大。
  水面上,日军登陆的小艇密密麻麻,在炮火的掩护下,畅通无阻,没有遇见任何抵抗,登陆舟就到了岸边。
  日军的登陆先锋部队士兵抱着武器,纷纷跳入水中,涉水向岸边进攻,到了岸边,立刻架起重机枪和榴弹炮,轰击中国的阵地。
  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日军战场经验丰富,他们的指挥官知道,在舰队猛烈的炮火压制下,中国防滩部队肯定无法进入阵地,只能埋伏在阵地四周,等待炮火停止,才立刻进入阵地。
  日军指挥官要的就是这样,利用舰队强大的炮火压制中国军队,让帝国登陆的先锋部队无限接近中国防御阵地时才停止炮击,那时候,中国军队仓促进入阵地,就无法对帝国先锋部队展开有杀伤力的防御,双方就会进入混战,这样一来,后继的登陆部队可以畅通无阻登上滩头。
  这就是日军的战术。
  日本不愧是号称世界第一陆军,他们作战有序、统一,士兵们刚跳下登陆艇,就立刻散开防止中国军队的炮击,以单兵为作战单位,有秩序的层层向岸边推进。
  就在日军先锋部队跳下登陆艇开始抢滩时,日军的水面舰艇依然在对岸边的中国阵地进行炮火压制。
  已经登陆的日军士兵步步为营,依次向前推进,他们每向前推进十几或者几十米,就会立刻在原地建筑简单的工事,然后布置好各种重机枪,轻机枪和迫击炮,等舰船上的火力压制停止后,掩护后继登陆士兵攻击中方阵地。
  日军的先锋部队非常有经验,登上岸滩后,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滩头上的什么地方被中国工兵埋了地雷,然后在几名士兵的掩护下,工兵开始排雷。
  日军的素质绝对超一流。
  就在日军先头部队潮水般有秩序地涌上滩头时。
  突然。
  在中方防御阵地的两侧10点和3点方位,出现了两架中国战机,从一千米高空,成功避开日军轰击防御阵地的炮火,向正在登陆的日军先锋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