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82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82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啦,这些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进入央行的,但架不住很多人对央行的高薪感兴趣啊,而且朝廷也说了,进入央行后,如果央行的考核优秀的话,他们是可以申请补缺,并且是优先补缺的哦。
  这对他们的吸引了就大大提升了。
  现在央行的人力缺口大约是两万人左右,培训基地里只有千人左右,不是招不到人,而是基地的师资力量只能容纳这么多人。
  这里面当然是欧阳辩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的原因。
  两浙路分行开起来了,欧阳辩要观察总结之后再来推广。
  培训基地的人出来后,他就要放到分行里面去实践一段时间,再让他们去别的路筹办新的分行。
  每一步欧阳辩都在密切的关注。
  这是不能够出现错误的事情,所以欧阳辩非常谨慎。
  从一开始,欧阳辩就对内部的监察非常重视,因此他还专门从勾当司里面挑出几个精兵强将到央行带队组建了一个监察系统,专门应对银行内部的贪污。
  央行是央企,一旦被查出贪污腐败,一样可以将他们送进牢房里面。
  欧阳辩很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企业的气质很大部分是一开始架构的时候确立下来的,他一开始就树立廉洁的风气,到了以后,即便是出现,他也可以大力度的补刀。
  欧阳辩没有盲目地筹办分行,而是选择了深耕两浙路与汴京之间的金融通道,他在运河沿岸的主要县邑开办支行,如泗州、河阴、睢阳、宿州、扬州、真州、杭州等等沿河城市开办支行,并对周边的城市进行辐射。
  一条从江南到汴京的金融通道被建立了起来。
  在忙忙碌碌之中,嘉佑三年如同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而欧阳辩十三岁了。
  这一年欧阳辩在运河周边城市到处跑,基本很少在一地待太久,偶尔回一下汴京,要么就是去找政事堂的相公协调事情,要么就是找赵祯汇报央行的筹办情况,有些时间就会到家里和父母亲以及哥哥们聚一下。
  大哥欧阳发今年颇为开心的,他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欧阳辩也因此升级为幺叔了,他一高兴,直接就送了欧阳家的长孙一套院子,可把大嫂给开心的。
  不过大哥欧阳发也有烦心事,今年他的老师胡瑗身体不太好,因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
  经仁宗皇帝钦准后,领太常博士衔赴杭州长子胡志康任所疗养。
  这个事情欧阳辩也是知道的,他经过杭州的时候还特意去看了老人家,老人家的身体估计不太行了,能不能撑过今年都难说。
  “大哥你要是担心胡教授,你就干脆和大嫂一起去,到杭州侍奉老师,顺便也带着大嫂在杭州玩一下嘛。”
  欧阳辩劝道。
  欧阳发有些犹豫,但看到妻子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也就欣然同意了。
  欧阳辩笑了笑,吩咐人给大哥一家安排船只,在杭州那边他也购置了房产,反正过去了不愁没有地方住就是了。
  至于为什么在杭州购买房产……嗯,狡兔三窟嘛。
  他不仅在杭州有房子,还在泗州、河阴、睢阳、宿州、扬州、真州、苏州……有房子。
  至于为什么劝大哥去杭州,原因是因为胡瑗是活不了多久,欧阳发过去给他老师送终,也是应该的。
  嘉佑三年十二月份,包拯从三司使、给事中升为枢密副使。
  这个升官幅度比他原本历史上的要升得快,因为他在三司使任上的时候,大宋朝的经济蓬勃发展,岁入增加幅度为18。9%,这个成就是非常了不得,因此包拯荣升枢密副使。
  包拯虽然没有革新,但是他对经济的呵护上做得很好,他严厉控制各地方的苛捐杂税,精心呵护西湖城、农业银行的成长,然后嘉佑三年这一年,他对央行进行保驾护航。
  无论是勒令个地方进行配合,还是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拯都竭力配合,可以说,央行能够在嘉佑三年这一年铺设一条两浙路…汴京城的运河金融通道,包拯的功劳很大。
  包拯在卸任的时候做了一份详细的述职总结,其中关于央行的部分,他是这么写的。
  “……央行在嘉佑三年,筹办了央行两浙路苏州分行,泗州、河阴、睢阳、宿州、扬州、真州、苏州等等运河沿岸主要县邑支行共十八家,形成了两浙路…汴京城的运河金融通道。
  这条金融通道,在嘉佑三年后两个季度,实现大约三千四百万贯的资金结算,资金的流动对经济的促进极大。
  就汴京城一城在后两个季度的统计,税收增加了三成,沿岸城市虽然没能精准计算,但大体上两成的增额是能够保证的。
  就目前而言,欧阳辩所预测的央行的运营会让大宋朝的经济活力空前活跃的断言是正确的……”
  包拯的述职报告让赵祯、文彦博、富弼等人看得心潮澎湃,明明是不掺杂感情,还用冷冰冰的数字表达,偏偏透过数据,能够看到那无比活跃的经济活力!
  赵祯没有对央行发表评论,反而对包拯的行文评头论足:“咦,包卿家的行文似乎和欧阳季默的风格很像啊!”


第199章 一年升三级!
  后世的企业到了年底要写年度总结,这对于每个员工来说都是一件苦差事。
  宋朝的官员虽然颇为舒服,但每年年底的磨勘却让他们痛苦不堪。
  所谓磨勘,是古代政府通过勘察官员政绩,任命和使用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磨勘内侍官结阶敕》里面说道:“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大意是说,凡有功或有政绩者,经过相关部门的考核,送交报批,才能得以升迁。
  简而言之,磨勘也就是古代公务员升迁任用所必经的考核过程。
  宋代的磨勘很复杂,文官被分为“选人”和“京朝官”。
  选人是文官里面最低的一个阶层,分为四等七阶。
  而京朝官又被分为“京官”和“升朝官”,有资格上朝议政的叫做“升朝官”,秘书郎以下的小官员叫做“京官”。
  欧阳辩作为央行里面为数不多需要接受磨勘的官员,他现如今的寄禄官阶是大理寺丞,已经不算是选人了,而是京官了,不过又够不上京朝官,所以他接受的是流内铨的考核。
  欧阳辩今年的业绩着实出色,流内铨又是欧阳修的旧部,所以轻松过关。
  不过他却被赵祯召唤到了崇政殿问话。
  崇政殿、延和殿的朝仪,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时间随意,也可以处理较为私密的工作,比如批阅奏章等。
  在这里天子也可以召见想召见的人,气氛比较轻松,不像垂拱殿举行的早朝的仪式那么肃然。
  这一天是刚刚开了早朝,赵祯将文彦博、富弼、包拯、刚刚上任的权三司使蔡襄等人留了下来,今日召见欧阳辩,赵祯想让其他的人也一起听听,毕竟央行的确是很重要的机构。
  其中赵祯也不乏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当初讨论央行筹办的时候,政事堂是犹豫不决的,唯有赵祯很坚决,所以央行可以说是在赵祯的支持下筹办起来的。
  而欧阳辩也是赵祯支持上马的,现如今央行的表现很出色,欧阳辩更是出色地完成了预期的工作。
  没错,赵祯就是炫耀的意思。
  欧阳辩刚刚进入崇政殿,就受到了诸多赞赏的目光。
  目光来之赵祯、文彦博、老丈人富弼等人。
  欧阳辩不由得有些汗颜,赶紧拱手请安,赵祯笑道:“也给季默拿个暖凳,上杯热茶。”
  崇政殿比较强轻松,早朝后在这里议事可以被赐座、赐茶汤的,文彦博等人也都坐着呢。
  欧阳辩赶紧道:“在陛下和诸位相公面前,哪里有小子的座位。”
  文彦博笑道:“陛下让你坐就坐,这是奖励你呢。”
  赵祯大笑道:“文相说得对,这是对你今年的奖励,哦,不对,这只是肯定,奖励嘛……郑大用,念念!”
  郑大用笑道:“好嘞官家。”
  说着郑大用展开黄纸,是一张经过流内铨、政事堂以及赵祯共同用印的任命书,这是相当罕见的,就欧阳辩这样的小京官,一般来说流内铨用印就可以了,极少要政事堂和赵祯也在上面背书。
  没有必要,但是可以表达重视。
  欧阳辩赶紧站起听命,郑大用言辞清晰,说了不少勉励的话,但里面真正有用的就一句:大理寺丞、知大宋中央银行事欧阳辩为秘书郎、知大宋中央银行事。
  差遣没变,还是央行行长,但寄禄官阶升了两阶,从第二十六阶升到第二十四阶,正式从小京官跨步进入京朝官的行列。
  郑大用笑眯眯地合上任命书,内心却是暗暗吃惊。
  欧阳辩嘉佑二年状元,现在是嘉佑三年,短短一年的时间,欧阳辩连续两次升迁,寄禄官阶跨越了三阶,虽然不是很快,但很稳!
  关键是,欧阳辩今年才十三岁而已!
  赵祯笑道:“如何,朕的秘书郎,这个奖励还可以吗?”
  欧阳辩赶紧谢恩。
  富弼笑道:“季默,关于央行的事情,我们都一些,但并不全面,今天陛下叫你过来,希望你当着大家全面的论述一下今年的工作。”
  欧阳辩点头笑道:“这是应该的,那我开始了?”
  赵祯笑道:“轻松一点就好了。”
  欧阳辩点点头,开始说了起来。
  “……其实今年只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我的工作思路主要是这样,首先是前期的吸纳存款,这是一切的根本,有了储备金,才是一切的关键。”
  众人皆点头。
  “……所以我先是找了农业银行拆解一千万贯作为储备金,将整个架子撑了起来,然后再吸纳散户的存款,经过努力,在一个季度内,将存款总额提升到三千万贯。”
  众人眼中露出惊色。
  他们知道欧阳辩在一开始的时候东奔西走,就是为了吸纳存款,在他们心里想来,能够吸纳个几百万贯就已经不错了,没想到竟然凑够了三千万贯的存款,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欧阳辩看到众人的脸色,笑了笑继续汇报。
  “……第二步是整个架构的架设。央行的目标是成为整个大宋的结算机构,所以机构终将开遍大宋的每一个角落,那么一个稳定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而架构的架设,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极其渴求的,所以我一整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培养人才。
  感谢咱们大宋朝的人才培养政策,给央行留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人力资源库,今年央行吸纳了大约接近两千人的规模,预计明年会扩大到六千人的规模,后年则是完成总数两万人的规模。”
  赵祯等人露出喜色。
  大宋朝的养士政策是一项很好的国策,但这么些年下来,庞大的规模也让财政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央行吸纳了大量等候补缺的进士、同进士,虽然朝廷还是要出这么一份薪俸,但却保证了稳定,因为长时间补缺不上,那些读书人也是要闹事的。
  央行能够在三年内解决三万个岗位,这对于朝廷来说,解决了一个极大的负担。
  富弼道:“陛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取消进入央行的官员的薪俸?”
  赵祯皱起了眉头,但看起来似乎有些心动。
  如果能够取消的话,按照两万人来算,这些低级官员的薪俸虽然不算高,但每年下来各种花销至少也是人均50贯左右,那么就这一块每年就可以省下来至少一百万贯,这不少了。
  欧阳辩却不赞同这种做法,他出声反对道:“陛下不可。”
  富弼皱眉道:“有何不可?”
  欧阳辩笑道:“进士、同进士愿意进入央行工作,看中的不就是这份薪俸以及入仕的机会嘛,大多数人其实就是家里穷,不得不为了薪俸来央行。
  如果现在就取消他们原有的薪俸,那么吸引力就会大大下降,所以我觉得现在还不能取消,即便要取消,也得等央行把人都招够了再说。”
  赵祯问道:“届时取消,难道不会引起他们的反对么?”
  欧阳辩笑道:“后年这个时候,央行应该已经成为大宋最有钱的银行了,届时银行自然会以高薪吸引他们留下来,朝廷的俸禄比起央行给他们的高薪来说不值一提。”
  赵祯警惕道:“不值一提?”
  欧阳辩忍不住苦笑,他知道赵祯这是心疼钱了。
  “陛下,央行是个极其要求人员素质的机构,它要壮大发展,就得留住这些高素质人才,央行虽然不错,但比起官员,毕竟还是少了些社会地位的,如果地位比不上,薪俸还没有吸引力的话,根本留不住人。”
  蔡襄对这种论调也是同意的:“陛下,季默说得有道理,理财着实是一项非常高技能的工作,需要高素质人才,没有高薪是留不住的。”
  赵祯点点头不说话了。
  欧阳辩继续汇报。
  “……今年我工作内容的第三项则是筹办分行支行,今年筹办了两浙路分行,以及沿运河一路十八个支行,打通两浙路…汴京的金融通道。
  两浙路…汴京的金融通道自下半年开通两个季度以来,共结算三千四百七十三万贯,也因为分行支行的开设,央行多地支行吸纳存款高达两千五百万贯!
  现如今加上暂存的结算款,央行本身的存款和新吸纳的存款,央行留存资金达到九千八百六十万贯,已经接近亿贯的规模!
  现在微臣可以大胆地说一句,央行已经成为大宋存款最多的银行!”
  “什么!”赵祯和诸位相公都惊呼出声。
  欧阳辩傲然笑道:“没错,大家都没有听错,央行留存资金达到九千八百六十万贯,已经接近亿贯的规模!央行已经成为大宋存款最多的银行!”
  文彦博捂住了心脏:“这么多的存款,利息该付出多少啊!”
  欧阳辩看着众人担忧地眼神,不由得苦笑,这些人不为存款而高兴,却在担忧利息的支付……好吧,存款率过高,的确会给银行造成很大的负担,如果没有贷款的话。
  欧阳辩笑道:“诸位请放心,央行已经到达了这个高度,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啦,接下来我要说的工作内容的第四项,其实就和央行自身产生利润有关。”
  蔡襄道:“季默赶紧说说,我这心悬着呢。”
  欧阳辩笑着点头继续往下说。


第200章 我想开发两湖!
  “……第四项工作内容其实是最关键的内容,也是涉及央行主要职责之一,即是成为全大宋钱庄票号的结算机构。
  我在筹办两浙路央行分行的时候,同时进行的是招募钱庄票号加入央行的结算体系里面的工作。
  经过大约三个季度的努力,两浙路加入的钱庄票号共有一百三十二家,涉及到九百八十多家实体;
  另外运河沿岸共有二百四十六家,涉及三千三百五十六家实体;
  截止至第四季度,央行将占大宋经济市场四成的精华地区揽入其中。
  两浙路…汴京的金融通道每年产生的通道费、各大钱庄票号从央行拆借的利息、加上央行放贷给民间的利息,基本足够支付每年产生的存款利息、央行的本身行政成本。
  也就说,截止于第四季度,央行已经收支平衡了,这还是包含在央行在开分行支行之后买下来的地以及房子的费用。”
  欧阳辩微笑道。
  赵祯文彦博等人不由得动容。
  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朝廷仅仅是授出一个大理寺丞的寄禄官阶的小官,给了十万贯的钱,给了一个没落的国子监的破校舍,欧阳辩就给大宋养出起一头拥有两千人员工、存款额达到亿贯、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的一个庞大的金融巨兽!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