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师是有些畏畏缩缩,蔡确虽然心里也有些打鼓,却神色坦然放眼扫射,但着实看不到好友张师是。
这时候一个身着得体的小厮走了过来,远远看到蔡确二人衣着寒酸,便有些不屑:“几位?”
小厮声音轻浮。
蔡确眉头一掀,他虽然不曾进过青楼,但终究曾经是个官公子,也听说过一些,对这种局面虽然有些怯意,但并不陌生,他提起中气道:“我们二人是受人所邀,邀请我们的人是黄公子。”
因为寒冷,所以声音有些颤抖,听起来便有些像是底气不足,小厮不屑一笑:“这里没有什么黄公子请客,这位客官要不要确认一下?”
蔡确深深盯了一眼小厮,小厮心下一突,但下一刻心头火起,他竟然被一个穷小子给吓到了?
他正待上前将蔡确二人轰出去,却听到一个声音道:“是持正来了吗?”
蔡确和张师是喜道:“是李兄!”
小厮顿时止住了脚步,悻然走开。
一个看起来也是衣衫破旧的年轻人从里面冲了出来,脸色红润,还出了点微汗,看起来是喝了些酒,一张口便是一股酒香混杂着肉香的味道:“持正、之东来了,快往里面请,几道等你们许久了。”
年轻人拉着蔡确和张师是就往里面走去,里面的人大多都是熟人,是州学里的同学,坐在上首的人虽然衣着华丽,身形瘦小猥琐,蔡确不用多看便知道是黄好谦。
黄好谦在上首高谈阔论,还没有看到蔡确和张师是,蔡确打量了一下,以前畏畏缩缩的黄好谦,现在却在上面意气风发的高谈阔论,丝毫不见以前的谨小慎微。
蔡确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便是科举,跳跃过这道龙门,鱼就变成了龙。
黄好谦转过头来,看到了蔡确,蔡确立时脸上溢出欢喜的笑容:“几道兄!”
第182章 什么仇什么怨?
看到满脸欢喜的蔡确,黄好谦立即从上首走了下来,热情地牵住蔡确的手:“持正终于来了,我还以为持正兄有事来不了呢,还准备一会去你家里拜访一番。”
蔡确感激道:“几道兄延请,确是一定要来的,哪里需要几道兄去寒舍,还要恭喜几道兄金榜题名。”
黄好谦拍了拍蔡确的肩膀感慨道:“我虽然痴长了几岁,但持正的学识比我强了太多,如果这一次持正去了,持正甚至可以进士及第归来,持正倒是不忙着恭喜我了。”
蔡确赶紧道:“哪里哪里,确的学识哪里及得上几道兄。”
黄好谦笑道:“来来,先坐下吃饭喝酒暖暖身子,一会咱们兄弟俩再好好聊聊。”
身边的人见黄好问对蔡确如此热情,赶紧让出位置让蔡确坐好。
蔡确肚子的确是饿了,赶紧坐下,一开始还有些矜持,到得后来,也放开了跟着胡吃海塞起来,美酒更是酒来杯干。
酒足饭饱之际,黄好谦令人延请了歌姬进来唱歌劝酒,自己则是坐到了蔡确的身边。
“持正啊,此次能够金榜题名,还得感谢这些年你的不吝赐教啊,若不是你,愚兄怕是没有这个命。”黄好谦带这些醉意。
蔡确也有三分醉意,闻言赶紧谦虚道:“几道兄言重了,您的学识比我高多了,确哪里敢赐教几道兄。”
黄好谦诚恳道:“蔡兄就莫要自谦了,我黄好谦都不谦,你蔡确却好谦。”
一个拙劣的一语相关,让两个昔日同窗同时大笑了起来。
蔡确放下心中的一些莫名的情绪,黄好谦也放下进士的架子,两人就像是曾经那样谈笑风生起来。
后来蔡确喝醉了,天寒地冻自然不好再回家,好在怡红院原本就是可供过夜的地方。
第二天,蔡确在一双玉臂之中醒来,看着犹在睡梦中的美人,蔡确无声的笑了笑,悄悄地起床更衣。
房间里烧得暖烘烘的,让人口干舌燥,蔡确连着灌了两杯冷茶才算是缓了过来。
他宿醉的脑袋渐渐清醒,仔细回想起昨夜黄好谦与他的谈话,各种信息逐渐被拼凑起来,蔡确的脑袋上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子。
“……贵人知悉你家与他的恩怨,愿意出手襄助,他虽然已经不再位极人臣,然而若是就这么让他从容退下,我想令尊在天之灵也不会瞑目的吧?”
“可是,他已经退了下来,没有必要了吧?”
“呵呵,让他死后上个尊荣的谥号,然后给他祖上三代都追封官职?呵呵,那未免太便宜了点!”
“贵人与他究竟是何仇怨,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
“这些你就不必管了,反正又不是让你作奸犯科,你只需要做好你的本分就可以了,下一届……嘿嘿!”
……
蔡确看看床榻上的半露的美人,在这里,温暖如春,不像他家的破房子四处漏风,这才是人该过的生活!
蔡确咬咬牙。
……
汴京城大雪封城。
赵祯也被冻得不想上朝,除非必要,他寸步不离他的暖阁。
暖阁里通着地龙,在这里又暖又湿润。
赵祯身着月白色便服,带着一顶镶玉的帽子,虽然年纪不小,但依然面如冠玉,他随意地侧倚着,毕竟暖阁里也没有其他的人,只有一个郑大用在伺候。
赵祯看着桌子上散落开的折子,轻轻说道:“文相公他们有没有什么看法?”
郑大用有些迟疑:“似乎有些异议。”
赵祯一下子坐正了起来:“哦?说来听听。”
“文相公认为,央行不可轻设,一来央行回侵蚀三司职能,三司下辖钱监,钱庄,银库,票号等职能,都会被央行侵蚀。
二来状元公还坚持不让央行作为朝廷机构,而是要作为企业,虽然这个企业算是朝廷的企业,但朝廷官员不能够直接在央行里面任职。
文相公认为这会让央行脱离管理,不利于朝廷对于经济的统一管理。”
郑大用给赵祯陈述三司最近举行的听证会。
所谓听证会是欧阳辨新近提出的一种会议,该会议不仅邀请钱庄,票号,以及三司内部人员参加,还在最近扩大范围,邀请了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参与。
原本几位相公是不愿意参加的,但涉及到央行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还是愿意发表一些意见的。
郑大用是作为皇室内库代表去的,毕竟央行届时也会对皇室的内库的职权也有所重复的地方。
赵祯点点头,示意郑大用继续说下去。
郑大用闻弦知雅意,立即接着往下说。
“说来也是有趣,状元公所开创的所谓听证会这个东西的流程的确有可取的地方,针对文相的质疑,状元公一一进行回应。”
郑大用神色带着些钦佩。
“状元公认为,如果央行让朝廷直接管理,很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三司,三司有一个就够了。
央行的存在意义是,它应该是起着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而不是敛财的工具。
它的存在不是为了敛财,不是为了与民争利,而是要让整个大宋朝的经济焕发出活力来,而不是去榨取这个市场的利润。”
赵祯连连点头,他的经济学启蒙算是从国富论而来,虽然依然残存着之前的经济观念,但已经能够理解欧阳辩所说的话了。
赵祯对郑大用赞道:“你这奴才,最近也没少读《富国论》吧,竟然能够复述得如此清楚。”
郑大用苦笑道:“这些都是我让人记录下来,让后对着富国论一个一个的概念查,才算是能够照本宣科背出来,但实际上并看不太懂。”
赵祯笑道:“那也是正常,朕也不过看懂了个五六成而已。你继续说下去,朕的状元郎用没有说服朕的宰相?”
郑大用笑道:“那还远远没有呢,富相公也不太同意。”
赵祯脸上颇为诧异:“咦,这翁婿两个打起了对台戏啊?”
郑大用笑道:“不仅是对台戏,还颇为激烈呢。”
“哦,赶快说说!”
赵祯像是一个蹲在街边的八卦妇女一般兴奋了起来。
第183章 集中力量干大事!
郑大用见引起了赵祯的注意,也忍不住得意起来。
“那可不是嘛,当时奴婢也是诧异呢,这翁婿两个按理来说,都不至于政见不同嘛,怎么突然就怼了起来了呢?”
赵祯道:“赶紧说说,怎么怼的?”
郑大用见赵祯着急,赶紧暂时放下关子,直入主题。
“在状元公用掷地有声的结语让文相公连连点头之际,突然有一个声音道:‘本相也有一个问题!’。
事发突然,奴婢被吓了一跳,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富相公!
只听富相公道,‘我不太懂经济,但我只知道一点的是,央行如果吸纳成千万贯甚至上亿贯的存款,那么每年几百万贯的利息从何而来?
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什么央行不央行的,我建议也没有必要开了。’
官家,您不知道,当时我听到这的时候,心里究竟有多么的诧异,富相公的话可说得一点都不客气。
我赶紧将脑袋转向状元公,我以为状元公被岳丈呵斥,至少也是要面露不安惶恐亦或是愤怒,只见状元公嘿嘿一笑。……”
赵祯眼睛稍稍放大,他自忖自己少年时候,若是被母后呵斥,定然在惶恐畏惧的同时,还会心生委屈愤怒,而不会没皮没脸的嘿嘿笑。
“……只见状元公嘿嘿一笑:‘富相公提的好问题,这的确是重中之重,若是这个问题不解决,的确什么央行不央行的,全都是浮云……”
郑大用的脸色惊叹。
“……状元公侃侃而谈,理出好些个盈利模式,一是所谓的存贷差,也就是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放出去的贷款,中间的利率差额,这是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到了这里,郑大用的努力终于到底了,这方面过于专业了,他只能讪笑着拿出一个本子,然后继续念道:“……而存款用来放贷,只是其中一项运用而已,这种方式还是过于保守一些。
比较好的方式是将部分的存款用来投资,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可以将资金投资到一些比较安全的领域,尤其是朝廷的产业之中……”
赵祯突然问道:“投资到朝廷的产业之中?”
郑大用笑道:“陛下也有疑问?”
赵祯点点头。
郑大用道:“当时的富相公也有,富相公问道:‘央行是朝廷的,为什么朝廷的其他产业要用钱,为什么还要用投资,而不是从央行里面直接拿钱?’”
赵祯点点头。
郑大用很欧阳辩的一笑,学着欧阳辩的腔调:“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强调央行一定不能让朝廷直接插手的原因,如果这个来拿一点,那个来拿一点,央行就成为朝廷的银库了,根本没法发挥它的作用,或者说,根本活不下去!”
郑大用的声音尖细,学起欧阳辩还没有变声的小孩子嗓音,还真的是惟妙惟肖,尤其是欧阳辩那淡定自若的神态,更是栩栩如生。
赵祯忍不住笑骂道:“你这奴才,还学得蛮像那么回事嘛!”
说完郑大用,赵祯陷入了沉思。
郑大用察言观色没有说话,一会之后,赵祯才说道:“你继续说。”
“当时富相公若有所思,请状元公继续往下说,状元公道:‘除了存贷差,资产投资,央行可以在统合全国钱庄票号上面做努力,全国钱庄票号可以通过央行进行全国调配资金。
例如说,广南东路的一个商人,要来到河东路做生意,他要携带大量的资金过来,但风险过高,他想通过票号来保证资金的安全。
但是据我所知,能够跨路的票号钱庄并不多,其中的手续过于复杂,时间上也颇久,这对于他们来说极其不便,而且风险极高。
如果央行介入,以央行的体量和覆盖面积,基本可做到全国一盘棋,无论是在两浙路还是广南东路,无论跨越多少距离,都能够让各处的钱庄票号进行连接沟通,这样天下钱货就能够畅通无阻了。’……”
说到这里,赵祯问道:“这一块怎么赢利?”
郑大用看了看本子:“似乎叫通道费?”
赵祯一下子就明白了,作为天底下最大的地主,他国库里的收入一大半都是从商税得来,商税大部分就是设卡收税,其实也就是所谓的通道费了,只不过他们收的是实体的通道费,而央行的通道费通过的是金钱而已。
这是个好买卖!
赵祯点点头:“如此这般,富相公应该也没有疑问了吧。”
郑大用笑道:“的确是如此,但状元公却是来了兴致,他在听证会上讲起课来了……”
赵祯一下子笑了起来,因为画面感十足,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屁孩,对着满堂的相公侃侃而谈,而有些已经白发苍苍的相公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童子提出的问题,还得忙不迭地记笔记……画面十分有趣啊!
郑大用道:“状元郎的才华当真是天下一流,他所讲我虽然不太明白,但真的讲的真的很好。”
赵祯笑道:“你都听不懂,怎么就知道好了?”
郑大用笑着说道:“我会看啊,虽然我不懂,但我看懂的人脸色就好了,我看了三司里的那些主事,钱庄票号的负责人,擅长理财的蔡襄大人等人的神色,我便知道,状元郎所讲的内容,一定是天下间最顶尖的学问!”
赵祯点头:“你继续说说。”
郑大用的声音稍微兴奋起来:“状元公道:‘我认为,央行其实不需要盈利,它只需要做到不亏或者少亏就可以了,因为它促进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税收,将是它盈利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赵祯掀起眉头。
“‘……央行的作用是集中力量干大事,央行将分散的存款集中起来,国家因此有资金开启大项目。
有一些大项目,我们虽然知道它一旦完工,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但是因为投资大,工期长,回报周期长,生怕拖垮国家经济,所以不敢建造。
但有了央行就不一样了,央行可以投资这种大工程,还是那句话,央行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
集中力量干大事。
这句话说服了赵祯。
第184章 大宋朝有得选吗?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说法说服了赵祯。
大一统王朝的帝皇,没有一个能够抵御这种念头的。
如果这事赵祯一个人能够做决定,他现在就想下诏书了。
但这些事情得让相公们一起决定,赵祯决定先等等消息,政事堂那边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赵祯反复的揣摩此事,越是揣摩越是觉得欧阳辩的目光长远。
当众人还在纠结于央行能不能养活自己的时候,欧阳辩已经开始在考虑央行能够给经济带来多么大的推动力。
在大家还跟着他的思维在思考央行可以不盈利甚至可以小亏上面进行权衡的时候,欧阳辩已经在思考央行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上面了。
欧阳辩的眼光总是比别人多看了一步两步。
至于能够干什么大事,赵祯想了想,也不过是铺桥搭路、兴修水利之类的事情,只是这些事情的盈利点在哪里?
这可不是小亏的问题。
所谓战鼓一响黄金万两,这话放在修路兴修水利上面一样成立。
修路和挖沟渠这种事情是人力密集型的大型工程,要修一段路,就得发动成千上万的民夫,要耗费的钱粮可不是一点半点的事情。
有时候为了兴修水利,甚至因此出现王朝崩塌的事情,就比如隋朝时候的京杭大运河。
在隋朝之后,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大规模的大型工程就有一种天生的警惕感。
他们生怕大型工程对国家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
尤其是大宋朝的前几代皇帝,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