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44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44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采薇偷偷笑道。
  “……我从城墙上俯视城里城外来来往往的边地百姓,发现百姓个个都是能骑会射,骁勇善战。
  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边疆,能以自己的力量反抗掠夺,抵御外侮。
  澶渊之盟虽然暂时熄灭了战火,却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我每次想到这个,心里总是很不好受,小和尚一定要好好地读书,考个进士,以后可以报效国家。
  诶,不过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个,其实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开心一点,每日里去大相国寺晃晃悠悠,吃点爱吃的小吃,躺在椅子上看猫儿打架,其实也挺好的。……”
  信其实不止一封,可能是欧阳修先写好了,然后到了驿站之后统一寄送。
  “和尚吾儿:
  见字如晤。
  小和尚,又给你写信了,上一次的信还没有寄出呢,那是因为没有抵达寄信的驿站的原因。
  这么久没有见到我,你应该开始埋怨我了。
  就像前几年我若是出去公干回去,你母亲总是和我说,每次我出去公干,小和尚总是吃不香睡不好,整个人都是蔫蔫的,不知道你还会不会这样。
  这般想来,让我归心似箭,小和尚,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读书若是累了,也可以偷偷懒,身体重要。
  在雄州稍事修整之后,我们一行继续前行。
  沿途景物荒凉,风沙弥漫,气候寒冷,就连随行的马匹也踯躅难行,不时发出阵阵悲鸣,真是好不辛苦!
  我倒是觉得还好,只是那些常年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的边民,皮肤都显得格外粗糙。
  我无暇细细品味这迥异的边地风光,尽量快马加鞭,希望能速去速回,在明年二月春暖花开之际回到汴京。
  今日正巧碰见参加葬礼归来的祭奠使吕郭二使,他们启程返宋时曾遇见刚刚抵达上京的生辰使刘敞,并捎来他寄赠的诗篇。
  寂寥的旅途中遇到故人,并读到朋友的诗书,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不过,令我开心的其实是,我们现在离上京已经不远,等契丹国主登基大典结束,我就能够返回汴京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远了,小和尚莫要过于想念……”
  欧阳辩笑容收敛。
  欧阳修虽然希望他过得快乐,但他信里面透露出来的却是痛苦的,屈辱的。
  澶渊之盟带给国家与百姓的深重灾难,朝廷的软弱无能、苟且偷安让他感觉到非常大的痛苦,但他却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快乐一些。
  欧阳辩突然觉得脸上有些凉,用手抹了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有泪水流下。
  欧阳修对他的爱和对其他几个孩子的爱有些不同。
  对欧阳发三兄弟,欧阳修希望他们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爱却深沉复杂得多。
  欧阳修的矛盾他感受得到。
  一方面,欧阳修对他的期待是最大的。
  欧阳修认为他是四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他的前途或许比欧阳修自己还要广大。
  另一方面,欧阳修对是否让他按照欧阳修的想法去考进士,然后走官途报效国家这条路的想法非常复杂。
  欧阳修很清楚自己性情早熟,对官场似乎真的是不太感兴趣,对于所谓的报效国家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而已。
  出于对国家的爱,欧阳修希望自己能够报效国家,但对自己的爱,却让他犹豫不决。
  这就是深沉的父爱。
  欧阳修应该给薛夫人他们写了家书,那封家书里面应该会敦促欧阳发几个兄弟努力的读书,注意品德的修养。
  但在给自己的家书里,却是絮絮叨叨的写了很多不相关的话,甚至怕自己读书过于努力,叫自己偷偷懒的话都说出来了,这么毫不掩饰的父爱让欧阳辩颇为感动。
  欧阳辩赶紧起床洗漱,连早餐都来不及吃,就匆匆做到书桌前,陆采薇赶紧磨墨铺纸。
  欧阳辩下笔。
  “亲爱的父亲大人:
  见字如晤。
  父亲为国出使,在此天寒地冻之时远赴异国他乡,着实辛苦万分,父行千里儿担忧,恨不能以身代之。
  家里的事情父亲不必忧心,母亲虽然因为寒冬花草枯萎而伤心,但吃饭睡觉都十分正常,最近喜欢上自然堂的胭脂水粉,煞是花费了不少银两,不过花费问题倒是不必担忧,今年家中进项大增,这点小钱不必吝惜;
  大哥自从师从胡师,学业大进,不过还是不喜科举,倒是在古乐钟律之说,究历朝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等造诣颇深;
  二哥还是喜欢摩喝乐,最近又新进了几套,还是特意找了金铺定制,纯金打制而成,倒是不必担心亏本,金价恒定,算是作为传家之物也可;
  三哥一切都好,就是猫儿生了病,让他有些寝食难安,我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又给他买了好几只猫儿,新来的猫儿不太懂事,扒了母亲的花草,导致三哥被母亲痛打,我心生不安。
  梅老师那边的事情父亲不必担忧,我已经将其中一套院子免费给他一家居住,年货也已经置办完毕,绝对可以过一个肥年……”


第108章 嘉佑元年
  过完春节,时间进入了嘉佑元年。
  这一年,欧阳辩十岁了。
  按照原来的年号,今年原本应该是至和三年,而不是嘉佑元年。
  原因是过完春节,仁宗突然发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正月初一,按照传统惯例,文武百官都要参见元日大朝会。
  这一日,百官踏着皑皑白雪,徐徐步入大庆殿,来参见一年一度的元日大朝会。
  然而,就是在这盛大的日子里,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当百官就列,左右内侍刚刚卷起来苇帘时,应该坐等百官朝贺的仁宗皇帝尽然突然歪倒在了龙椅的一旁。
  内侍们赶紧放在帘子,扶起仁宗皇帝,有的用手掐人中。
  大殿内的百官只能在下面干着急,谁也不敢上前,因为如果随意上前那是违反礼制的。
  过了一会,仁宗皇帝缓了过来,于是重新卷起来了帘子,接受了百官的依次行礼。
  正月初五,按照惯例要在宫中设宴。
  仁宗皇帝在紫宸殿设宴,款待百官及前来祝贺元旦的契丹使节。
  宰相文彦博捧着酒杯登上台阶为仁宗皇帝贺寿,不料仁宗皇帝直接说道:“不高兴吗?”
  文彦博见仁宗皇帝如此说道,知道其病情还未痊愈,仓促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笑了笑没说话。
  次日,契丹使节入宫向仁宗皇帝辞行,再次设宴于紫宸殿。
  契丹使臣刚刚走到庭中,仁宗皇帝突然喊道:“速召使节上殿,朕不想见!”
  左右内侍见皇帝语无伦次,知道肯定是又犯病了,赶紧扶进了里面。
  留在外面的契丹使节傻了眼,愣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宰相文彦博只能以仁宗皇帝昨日饮酒过多为借口,由大臣设宴款待,代授国书。
  这些消息是欧阳辩从王安石处得知个零碎消息,结合他所知的历史,推测出大概。
  汴京城的气氛陡然有些紧张起来,各处城门的守卫也多了起来。
  欧阳辩外出的时候,看到不少军士巡逻,给这春节增添了些许的肃穆。
  仁宗皇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太医对此也没有办法,有大臣提出实行天下大赦来为皇帝祈福保平安。
  对此,两府大臣专门开会讨论,最后一致通过颁布大赦令,并在大庆殿日夜焚香。
  就这样,又过了一周。
  这一周中仁宗皇帝还是如此,没有任何好转,直到正月十四以后,仁宗皇帝的神志才逐渐清醒过来,但是却不能说话了。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直到二月底仁宗皇帝才算最终康复。
  于是,至和三年戛然而止,变成了嘉佑元年。
  朝堂上的紧张和欧阳辩没有什么关系,欧阳修在二月廿二从辽国回到了汴京,这才是欧阳家的大事。
  结束了千里黄埃的漫漫旅程,回到温暖的家中,欧阳修感到特别舒适、惬意。
  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在凛冽寒冬中跋涉,再次归来,欧阳修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了。
  四个月没见,他感觉四个儿子都大了不少。
  他一个一个的看过去。
  大儿子欧阳发变得稳重起来,欧阳修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胡瑗那边的教导是有成效的。
  老二欧阳奕虎头虎脑的,他在路上的时候给家里的家属特意给这个儿子写了段话。
  【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
  这个儿子性情鲁钝内向,虽然聪明,但不琢不成器,所以他特意嘱咐了一番。
  老三欧阳棐神采飞扬,酷爱读书,并且已经显露出文学写作能力,很有天赋。
  这个老三欧阳修颇为赏识,论对他学识的继承,这个老三反而是最有可能做到的。
  每当他在书房挥毫,欧阳棐便守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他喜欢看父亲写字,更喜欢琢磨父亲随笔写出来的那些话。
  至于老四欧阳辩……欧阳修皱了皱眉头。
  欧阳辩束起了头发,身量比四个月前高了许多。
  也是,这幺儿对吃的方面颇为重视,每日里胡吃海喝的,还吃得特别的惊喜,大冬天的,还得专门去寻找各类蔬菜。
  汴京的冬天不是没有蔬菜,而是太贵了,贵得一些寻常富贵人家都不敢吃,因为都是从温室里面种出来的,甚至是用温泉水浇灌出来的,但这幺儿生生每日都要吃青菜,比他这个老子还费钱。
  除了吃青菜这个癖好,还得每天喝牛奶羊奶,吃鸡蛋、河鱼、腰果、花生……等等诸多种类的食品,美其名曰【均衡膳食】,还让家里人都这么吃。
  倒不是不好吃,其实……也挺享受的。
  而在这种饮食之下,四个儿子的确长得都很快,一个个身体健硕,比同龄的孩子要大了不少。
  只是……
  “你这面青唇白的模样是怎么回事?”
  欧阳修将欧阳辩提溜到书房里,皱着眉头问道。
  在他的印象中,欧阳辩是唇红齿白的模样,端得粉雕玉琢一般。
  怎么四个月没见,虽然长高长大了不少,但这脸色却苍白没有血色,还有熊猫眼。
  难道是……欧阳修不由得勃然大怒。
  不会是自己不在家,这小子跑去哪里厮混去了吧,难道是——玉仙楼?
  年纪这么小,就这么瞎搞胡搞,是要出人命的!
  欧阳辩揉了揉有些耷拉的眼皮,勉强笑道:“最近太忙。”
  “你忙些什么啊?”
  欧阳修有些不满。
  欧阳辩苦笑了一下,掰起了手指头一一数道:“太多了,您出使了多久,我就忙了多久。
  日常功课是最耗费时间的,三个老师轮番跑着上课,这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
  然后过年的时候你不在,我的帮家里做足礼节,总不能你不在家,欧阳家就失礼了。
  您放心,您的同僚们基本我都和大哥走了一遍了,还有咱家的亲戚也是,绝对不会有疏漏的。
  然后冰室、东西烧、澄园、西湖城等产业的年终会账、年会、总结、员工薪资调整、奖金等等都需要我确认,虽然他们会做好给我,但也不能都放手。
  关键是,我还将这几个产业捏合起来,组建了嘉园集团进行统筹和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深挖,这个事情才是最耗费力气的,我忙活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这才算是稍微有点眉目……”


第109章 大宋第一杠精!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了。
  欧阳修舒了口气,但立即自责起来。
  幺儿才刚刚十岁啊,就得扛起整个家庭。
  这些事情原本是应该自己来做的。
  社交往来、赡养家庭,原本是自己这个家长的责任,现在却得自己这个才刚刚十岁的幺儿没日没夜的工作。
  欧阳辩看到欧阳修露出的神情,便知道父亲的想法了,他轻声安慰。
  “父亲不必感觉到愧疚,这个家也是我的家,父亲为了家庭遮风挡雨,做儿子的也要给父亲分担,这原本就是做儿子的分内之事,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欧阳修欲言又止,一会才道:“要不……你还是专心读书好了,生意上的事情,还是停一停吧。”
  欧阳辩却是摇了摇头,怎么可以停,这么好的生意,就是极好的现金奶牛。
  欧阳家这么多口人,等以后欧阳发几个要结婚了,哦,也没有多久了,欧阳发十六岁了,宋人结婚早,估计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了,到时候要花的钱可不少。
  扣扣嗖嗖的日子他上辈子就过够了,现在身为穿越者,还过得扣扣搜搜,那就太憋屈了。
  “父亲放心,忙的时间已经过了,我这段时间若不是各项事情凑在了一起,是不必这么累的。
  而且现在嘉园集团已经初步进入正轨,有陆采薇和于谋几个人帮我管着,接下来我只需要偶尔盯一下就可以了,我也可以专心的读书了。”
  欧阳修有些诧异道:“这个嘉园集团是什么意思?”
  欧阳辩笑道:“原本冰室、东西烧、澄园和西湖城,东一摊西一摊的,虽然也有人管着,但最终还是得我来掌管,我需要耗费的精力有些大。
  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我别说只能在晚上抽出时间处理事务,即便是整天都扑在上面都很吃力,更别说我还得读书以及照顾家庭。
  所以我成立了一个集团公司,这个集团公司就是专门用来统管几个产业的。
  将于谋、陆采薇、徐福等人往上提,然后将下面的人提拔上来。
  这样我只需要掌控大方向就可以了,这可以将我从繁重的事务里面脱身出来。”
  欧阳修点点头满意道:“你的做法是对的,事必躬亲反无大为,钱财虽然也重要,但说到底,读书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这一点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看得清楚。”
  欧阳辩笑了起来,点点头应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句话在这个时代属于政治正确,无论是在谁的面前说都可以,后世的读书无用论来到这里才真正属于政治不正确。
  你没听说真宗为了让大家伙读书,都自己撸起袖子来作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您听听,无论是保温饱的粮食、成富贵的金钱、续姻缘的红粉佳人、显身份的车马随从,只要您来读书了,统统都有!
  这么好的条件,您确定还不来读书么?
  这个时代还真的是只要你读书有成,还真就是所求都有所得。
  当然啦,这么好的条件,竞争激烈一点也可以理解嘛。
  这么好的事情,权贵使点手段也很正常嘛。
  这不,仁宗闹病的事情告一段落,年号也变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也随之而来。
  包拯向皇帝上疏,疏名——《论取士》!
  此疏一上,顿时朝野议论纷纷,因为包拯这一份奏疏触犯诸多权贵的利益了。
  包拯在疏中强调了取士得当的重要性,甚至将此拔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
  包拯在疏中说道:“治乱之源,在求贤取士得其人而已。”
  所以他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朝廷对荫补的官员也要进行严格的测试;
  第二,通过地方上的保荐制度提拔人才;
  迅速用这些新得到的人才替换那些“奸妄”的官员。
  如果朝廷真的按照包拯的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