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都需要钱粮。”
周允让点点头:“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是很难解决的,除非是一个国家倾国之力,去占领另外一个国家,才有可能做到,咱们只是一个公司而已,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得别出蹊径才有可能。”
“所以你想怎么做?”
周允让露出敬佩的神情:“刚刚我也没有办法,只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即便有你的海军相助,你的海军能够击败他们,但要靠两万军队去镇压占领的土地绝无可能,别说大理了,连镇压交趾都做不到的。”
狄骧无奈点点头:“是很难做到。”
“所以,我们需要伙伴。”
狄骧愣了愣:“伙伴?”
周允让露出笑容:“对,伙伴,我一直在研究陛下的发家史,嗯,不仅仅是在大夏的发家史,而是指陛下从颍州刚刚来到汴京的发家史。
在这个阶段,虽然说陛下的父亲已经算是步入朝廷高官的阶段,但那时候陛下还小,而且手上也没有资本,但陛下愣是靠着靠谱的伙伴,将生意做了起来。
先是与陛下的姨父一起做酒楼,后来又搞了一个冰室,之后更是东西烧、澄园,真正的崛起还得是西湖城这个房地产公司。
陛下最常用的一招便是融资,通过融资这个手段,陛下找到了非常多有实力又靠谱的合作伙伴,这才铸造了陛下前期资金的积累!”
狄骧眼睛大亮:“所以,咱们也要融资?”
但转瞬之间狄骧又摇摇头:“咱们这是要打仗啊,又不是做生意,谁敢往里面投钱啊!”
周允让瞟了狄骧一眼道:“这就是生意。”
周允让开始盘算起来,但狄骧却抓耳挠腮:“你倒是说个明白啊,咱们可是要并肩作战的,藏着掖着这算是怎么回事?”
周允让点点头:“也该说与你听,刚刚我说过陛下想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将陛下想要的东西给他便是,至于其他的,咱们是可以做主的对不对?”
狄骧愣了愣:“好像是这样。”
周允让笑道:“那便是了,那么咱们就将这些东西作为收益,只要有人愿意投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给咱们提供后勤以及人员,到时候这里面的收益就有他们的一份。
至于怎么操作嘛,我有一个草案,你帮我参详一下。
首先,我们要组建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就叫……嗯,南洋开发银行?
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南洋开发银行,将拥有交趾的大部土地以及人口,嗯,东川郡的可以作为二期融资的资本。
土地与人口就是收益,到时候南洋开发银行可以在这里种粮食、甘蔗等等,所得的收益便是银行的收益,你说,会不会有人愿意投资?”
狄骧愣了愣:“如果是我的话,我倒是觉得可以,不过对于中原的人来说,这里就是蛮荒之地,他们恐怕会信不过的吧?”
周允让笑了笑:“那要看出面的人是谁了,咱们一个是海军中将,一个是远洋集团之一的南洋集团总经理,咱们背后的人是谁,只要是有些分量的商人都会知道的,你说他们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第669章 我很欣赏!
狄骧恍然大悟:“陛下可是号称财神的,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跟着陛下做生意的人都发了大财了,有陛下背书,自然有大把的人愿意。”
周允让笑笑。
狄骧腹诽: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笑过啊。
周允让却是不知道狄骧的腹诽,他说道:“这便是非常好的基础,他们有了这个概念,我们说服他们便简单了很多。
咱们大夏的商人或许看不上,因为大夏有太多的投资机会了,他们未必会对远在天涯海角的地方有兴趣,但是没关系,因为大宋的商人感兴趣啊!”
狄骧勃然变色:“不争,你别乱说,这要是被人知道了,若是被人捅上去,直接就是投敌了!”
周允让摇摇头:“你先听我说完。”
狄骧闭上了嘴巴。
周允让继续说道:“现如今大宋朝内部一片萧条,倒闭的商家、公司企业数不胜数,宋朝已经是哀鸿遍野,经济一片萧条,陛下称之为经济危机,又称之为大萧条。
但你别看大宋朝一片哀鸿遍野,大宋的大商人们可不是没钱,他们手上的钱多得很,不过是因为被咱们封锁了,他们出不来,只能在宋朝内部挣扎罢了。
如果,咱们给他们放出来,给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在交趾这个地方,或者说在琼州这个地方,甚至是在琉球这些地方建设工厂做生意,你说他们愿不愿意?”
狄骧虽然是个军人,但终究耳濡目染了许久,也算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他想了想道:“肯定是愿意的,而且是非常愿意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
就大宋朝如今的情况,这所谓的大萧条要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他们这些大商人虽然一个个腰缠万贯,但要是总出不来,再富有都得折进去。
尤其是两浙路的大海商们,他们本来就是靠海吃饭,现在海洋下不来,陆上又是一塌糊涂,大夏朝若是愿意给他们机会,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周允让点点头:“好,现在说到通敌的问题,咱们大夏对于归降的人来者不拒,我们的宣传口径也说这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统一战争。
所以,无论是宋人也罢,夏人也罢,甚至是辽人,其实说到底都是炎黄子孙,只要他们愿意投过来,那就不是敌人。
咱们陛下不是说了么,大夏欢迎您,来了就是大夏人么。
所以,咱们若是能够将宋商给勾出来,那么我们不仅不是通敌,还是劝降宋人的功臣,你说呢?”
狄骧一拍大腿:“哈,还真是如此呢!”
周允让笑了笑:“不过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向陛下请示的。”
狄骧喜道:“有了那些冤大头,咱们的大事可成了。”
周允让摇摇头道:“他们可不是冤大头,他们会赚翻的。”
狄骧愣了愣:“很赚钱?”
周允让点点头:“交趾这个地方气候闷热,所以水稻可以种植三季,这里的人种植水平不高,但若是让宋人或者夏人来重,产量可能会大增,到时候光是卖米,估计都够他们挣得盆满钵满的。
不仅如此,这里盛产各类水果,水果保存不易,之前想要运送到中原去是很难的,其实也在也不简单,我们只能通过用冰室送一些到中原,但价格非常昂贵。
但据说蒸汽机可以假装到海船上,据说蒸汽机不依赖风力,日行千里,到时候可以将水果蔬菜都运送到中原去,这是多大的利润!
不过,他们未必会看重这些,他们更可能的只是想要借助这个机会从宋朝脱离出来,只要脱离宋朝,他们就可以继续做他们的海贸生意,这才是他们看重的。”
狄骧挠挠头:“这不是要与南洋集团产生竞争了么?”
周允让笑道:“海上能做的生意太多了,也不怕他们加入。
而且陛下也经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能够取得大宋商人的支持,这便是促进统一的助力,比起这个大局,其余的小利益是可以让一让的。”
狄骧笑骂道:“不就是之前劝了你一声么,现在就来回击我了,你这人啊,小心眼!”
周允让嗤嗤笑了起来。
欧阳辩交给他的任务很难,但也很有挑战性,他从里面看到了很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他想要建设琉球的心思来说尤其如此。
这一次任务很大,要调集的人力、物力的规模非常大,正是因为规模大,所以他能够趁机做点事情。
倒不是说他要贪污受贿,而是可以将一部分的资源分到琉球那里去,琉球作为连接大夏以及交趾的中转站,势必在攻占安南、建设安南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只要对安南的战事起来,琉球就会天然的成为中转站,大量的船只会在这里补充粮食饮水,也会在这里进行交易,而大宋的商人也可以在这里定居,将这里当成他们对外贸易的窗口,以此逃避宋朝的管制。
如此一来,琉球便会汇聚八方财富,假以时日,便会成为南海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今日的周允让非常开心,以至于迥异寻常,让狄骧感觉到奇怪。
“融资?”
欧阳辩听到周允让的话,不由得一愣,继而笑了出来。
以前经常听说远洋集团的几个年轻人非常出色,自己也就笑笑而过,还真的没有想到他们的思维竟然如此的活跃。
虽然这可能是借鉴自己以前的商业操作手法,但能够将战争与融资结合在一起,这种思维发散也是够厉害的了。
关键是这周允让的脑袋竟然大到想要将大宋商人也一起拉到这个项目……嗯,暂且就称之为项目吧,竟然要将他们拉到这个项目里面来,这种奇思妙想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啊。
那可是敌国的商人啊,换了一般的官员,谁不是对敌国的人避之不及的,而这个周允让竟然敢堂而皇之来向自己汇报这个事情?
不过,我很欣赏。
欧阳辩心里道。
第670章 天塌下来,朕也可以帮你补起来!
“我原则上支持你的做法。”
欧阳辩对此表示支持。
“我也会为你撑腰为你做背书,你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天塌下来,朕也可以帮你补起来!”
周允让心中剧震。
不过下一刻他心中恍然——没错这就是欧阳辩,这就是大夏的皇帝陛下,他从来不会逃脱自己的责任,甚至会为臣下担负起责任来!
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只要你兢兢业业地去做,你不必担心有一天会成为替罪羊,不用担心做好了事情被抢走功劳,做坏了事情就被扔出去当替罪羊。
“属下一定会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为陛下赴汤蹈火!”
周允让道。
欧阳辩笑了笑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可,做这些事情,敢想敢做才是关键。”
可不是么,这活计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可说难听点,这可是战争贩子干的活计,不够灵活、事事等指示的人,是干不了这个活的。
欧阳辩历来的管理原则就是——找到值得托付事业的人,然后给他们建立架构,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
大部分时候,他们总会对得起欧阳辩的信任的。
比如说现在的大夏朝廷的三省六部,苏辙、章惇、吕惠卿、卢秉等人,欧阳辩将政事托付给他们,原有的三省六部之间的互相制衡的制度是值得信任的,关键是这些人值得信任。
所以,欧阳辩可以腾开手去思考大战略上的事情,而不是在繁忙的政务中消耗太多的时间。
所以,当欧阳辩将这个事情交给周允让以及狄骧两人去负责之后,欧阳辩就暂时将这个事情给扔开了。
——因为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
与辽国的谈判欧阳辩并不怎么管。
在欧阳辩看来,那已经是尘埃落定的事情
——在战场上拿到的东西是不可能让出去的。
至于辽国还愿意付出什么,对于欧阳辩来说,那些都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他看来,辽国已经是奄奄一息了,虽然大夏已经终止对女真以及阻卜部的资助,阻卜部已经收缩,但女真部却不会听大夏的,依然与辽国纠缠。
回鹘对辽国戒心很深,不将辽国打死是不会罢休的,至于高丽国,在占得一些便宜后就鸣金收兵了。
辽国暂时是亡不了国的,但是奄奄一息是肯定的,这也是欧阳辩希望看到的。
现在不仅不能让辽国亡国,还要它保持有一定的战斗力,这样才能够压制女真的崛起。
至于辽国会不会因此奋发图强起来……emmm……欧阳辩只能说自己并不怕啊。
大夏的问题在于内部,只要内部的发展问题搞好了,只要顺利地解决因为生产力跃进带来的社会革命问题,大夏将会快速地发展,并且将辽国、大宋都远远抛在后面。
欧阳辩很确认,当下一次战争再起的时候,大夏就有能力吞下他们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虽然能够打败他们,但却没有办法灭掉他们,所以只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人力有时穷,国家之力也有时穷。
能够从宋朝手上抢下来大块的土地,能够从辽国手上抢下来燕云之地,对于三国之中最小的大夏来说,已经是超越原本国力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之所以大夏国能够做到这个地步,一来是大夏军队超越时代的战斗力,二来是因为欧阳辩超越时代的战略能力,三来则是欧阳辩积累下来的海量资金,四来么则是远洋集团给大夏国从海上运送过来的物资打破了封锁,解决了西夏本身资源匮乏的问题。
以上的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可即便是如此,这两次战争下来,也已经将大夏给榨干了,再勉强打下去,大夏就要崩溃了。
所以这才是苏辙找欧阳辩哭诉力谏的原因。
国力既然已经消耗殆尽,那么只能选择休养生息,给国力一个恢复的时间。
这个是事情着急没用,休养生息是需要时间的。
无论欧阳辩如何推动,经济有它本身的规律,操之过急,是要出大问题的。
就目前欧阳辩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蒸汽机,一件则是筹备中的政治协商会议。
按照士农工商的分类以及大夏朝的新规定,现在士为官员,农则是从事农业的农民代表,农林牧的从业者,包括自耕农、农业公司的雇员、农业公司的老板等等。
至于工业则是工人、工厂老板以及其他的工业从业者;
以上这些受关注的程度并不算太高,关注最高的是商人,其实欧阳辩一开始并不太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区分的,因为在欧阳辩看来,农业公司的老板也罢、工厂老板也罢,这些都是商人,这么分会让资本阶级的代表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取得更大的权力。
不过欧阳辩仔细思考之后,觉得其实这更加符合他的意愿,很明显,资本阶级在这个阶段是代表着大夏最先进生产力的,而他自己设置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也是要为资产阶级的地位提升而努力的。
所以,欧阳辩同意并且肯定了这一种做法。
有时候矫枉过正并不是一种贬义词,在某些特殊的时段,就必须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校正。
古代中国对于商业以及商人的打压持续了千年的时间,欧阳辩想要在他短短几十年时间里面扭转商人的地位,就必须有这么一个过程。
资产阶级有它的劣根性,但在这个时候有它的先进性,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资产阶级就是代表着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欧阳辩想要去完成他的大业,他的身后就必须有一股庞大到可以颠覆世界的力量。
这股力量对外表现是国家力量,但在内部,则是需要有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现如今最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或者说,蒸汽机的出现,终将让资产阶级蓬勃的发展起来。
与其等资产阶级来革自己的命,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加入资产阶级。
欧阳辩是个富有理想主义的人,但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又是个极为务实的人,在他看来,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才是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想着去超越时代做一些事情。
——他曾经那么做过,但事实狠狠打了他几巴掌。
在大宋的时候,他惘顾他所处的封建地主阶级,靠着封建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