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282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282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知道这段时间他遇到多少的困难。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要打造一个合用的蒸汽机不是不可能,就是有许多的东西不是现有的东西,得寻找甚至是自己去想办法制作出来,比如说合用的钢材,密封用的胶圈、传动的链条、轴承这些东西,都得打造制作出来。
  欧阳辩这一刻才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后世的新中国为什么要打造一个全品类的工业体系,而拥有了一个全品类的工业体系的中国便成了大国粉碎机。
  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参与其中的工匠已经学会了蒸汽机的原理,并知道该如何去制作出一台蒸汽机,欧阳辩相信在他们的改进下,蒸汽机会越来越完善。
  接下来欧阳辩打算开设一个专门研究蒸汽机的专业,主要就是研究蒸汽机在各个行业的适配,这样才能够快速地将蒸汽机快速地推广开来,形成对这个社会的改变。
  欧阳辩想要靠体制的力量推动这原本该是市场发挥作用的进步,这样才能够在他有生之年看到社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或者说,欧阳辩有更大的野心,他想要在十年内就将蒸汽机遍布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让整个大夏形成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
  欧阳辩说道:“那本书你们务必先去看看,因为一旦蒸汽机投入使用,引起的社会变革将是空前的,大夏必须做好迎接这次革命的准备,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大夏朝廷将会成为革命的阻碍,也将会被这场汹涌的潮流给冲垮!”
  苏辙几人悚然而惊,他们一直跟着欧阳辩在变革,他们知道变革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以前他们的革命是从上而下,这一场革命将会是从下而上,如果朝廷没有准备好,到时候反而会成为他们的绞索!


第650章 折腾就是为了不折腾!
  “……一场自下而上、深刻且庞大的社会革命将会因为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而来,我们要么现在就将蒸汽机销毁埋进土地里面,要么就只能积极地去应对这一场大革命的到来。
  结果大家都选择了去积极迎接这一场大革命,那么就简单了,咱们就积极地去面对就好了。
  每一场改革,每一场社会革命,都会催生出一个新的利益群体,这一次工业革命,将会让商人这个群体得到前所未有的壮大。
  历史证明,只要一个群体的力量大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就一定会谋取政治上的地位。
  历史上,给与商人的政治地位是不够的,甚至是刻意打压的。
  以前是农业社会,但其实大夏已经过渡到了商业的社会中了,再对商人打压是行不通了。
  等商人获得更大的力量的时候,他们就会想着推翻我们这个旧制度的维护者。
  我刚刚所说的主动去迎接一场新的革命便是这个意思,咱们要积极将自己向这个新的阶级过渡,我们要成为代表各阶级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也要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当我们能够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咱们就不必担心被推翻。
  所以,从现在开始,咱们要扶持这些商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里面来,给他们地位,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以一种宽容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他们。
  这样一来,他们便会将我们视为最为可靠的战友,视为他们的领袖,我们也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去建设这个国家……”
  章惇一字一句地朗读着欧阳辩的手稿,这是欧阳辩在给他们介绍了蒸汽机之后几天写的东西,将这一场有可能发生的革命给详细地阐述出来,给苏辙章惇吕惠卿等朝廷重臣做一次思想上的统一,以便于他们在之后的政策的制定之中有一个方向。
  听着章惇读到这里,苏辙扭头向坐在旁边的吕惠卿道:“吉甫,季默认为我们该给商人们政治地位,你怎么看?”
  吕惠卿正在沉思,被苏辙这么一问,倒是有些惊醒过来,他想了想道:“这些年来因为治国理政的需要,我对季默所写的那些书是看了又看,应用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之中堪称利器,尤其是《国富论》《矛盾论》等论述,更是将各类事物的本质给剖析得明明白白。
  在国富论中,季默对于商业的力量十分的推崇,但季默并非全然对商业的崇拜,他后来还写了一本《资本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在那本书里面,季默又将商业的残酷性质给剖析得清清楚楚。
  总结一下季默的思想体系,我大约可以总结为,季默认为,商业或者说商人,是这个社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序的商业与不守法的奸商,则是这个社会的毒瘤,会将整个社会拖向崩溃。
  所以,对于商业或者说商人,季默的态度是认为既要扶持,也要在法规里面画下红线,让商人在这规则里面发展。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我们要全面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让商人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治理里面来,但另一方面,我们要也要制定法律来规范商业的行为。”
  章惇点点头:“吉甫的意见我同意,不过,归于商业的法规,不是有一部商法了么?”
  吕惠卿笑道:“那只是对商人在商业上的规定,但一旦让他们参与到国家的建设里面,便需要对他们进行限制,不然他们肯定会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他们牟利。”
  苏辙思考了一下道:“我倒是觉得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不太好,既然要接纳他们,就得让他们参与进来,如果还是区别对待,那么他们始终会心存忌惮,到时候免不了还是会发生冲突。”
  苏辙与吕惠卿等几人对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共同的理念的,但细微之处又有所不同,这个细微之处,放到现实实践之中,就会成为路线的争论。
  苏辙对此颇为敏感,所以他提议让欧阳辩参与到讨论中来,他认为,欧阳辩在这样的理论路线上的智慧是凌驾所有人之上的。
  果然听了他们的描述之后,欧阳辩立即提出了政治结构上的改良方法。
  欧阳辩认为,要防止某个群体形成对于整个国家的裹挟,就得让更多的阶层参与到这个合作中来,所以,无论是工人、商人、农民、读书人、甚至更多的职业的人都参与到其中来,形成一个共同的决策,这样才能够避免某个群体的裹挟。
  所以,欧阳辩提议成立一个政治协商体系,各社会阶层在某些法律的立法上面进行一个协商,各方面统筹之后,才能够形成相对公平的律法。
  欧阳辩的提议很快就通过了,并且会快速地进行落实。
  不过私下里苏辙却是对欧阳辩吐槽:“这个所谓的协商制度,实际上就是你一直筹划中的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尝试吧?”
  欧阳辩大笑起来:“你这才发现呢,我一直都觉得一家一姓主宰一个国家是一种落后的体制,即便是用三省六部这种高度集中智慧的文官体制来管理也是如此,因为皇帝的权威是超越文官集团的,皇帝平庸也就罢了,若是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那可能是国家的幸运,也可能是国家的走向没落的开始。
  只有真正的群体智慧,只有一个及其自律且能够不断更新的政党,才能够保持着恒久恒新……嗯,当然也是有寿命的极限的,但至少比起以一家一姓去掌控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好得多,子由你认为呢?”
  苏辙叹了一口气:“别人巴不得一家一姓千秋万代,你却千方百计想要把这帝皇身份给推出去,早知如此,你又何必这么折腾呢?”
  欧阳辩笑了笑道:“这你就错了,我这么折腾,就是为了不让一家一姓折腾天下百姓啊!”
  苏辙不由得笑了起来。


第651章 欧阳辩这个浓眉大眼的是不是叛变革命了?
  对于大夏朝的人民来说,这一年是新鲜而充满吸引力的,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消息,似乎时间在被加速一般。
  首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在大夏国内开展,道路、桥梁、河渠在快速地出现或者被挖掘出来,而大量的工厂在各地落地,道路、水运要道上行走着比以前千年都要多得多的人,这些人将无数的货物从南运到北,又从西运到东,好像是永无止境一般。
  大夏的百姓发现到处都是工作的机会,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到了如饥似渴的机会,有读过书的人,轻易就可以找到一些高薪的工作。
  整个社会的物质在快速地丰富起来,他们常常会在货架上看到新鲜的玩意,以前他们只会看着什么盐、茶叶等等这些生活必需品,但现在却有无数的新鲜玩意走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有工作有收入,所以他们也买得起并且敢买,不用每一分一毫都想藏起来预备着明日的变故。
  这是日常之中的变化,再往大了的看,大夏在于宋朝的谈判之中的各类条款也都并不忌讳的向民众公布,几十家报纸对这些事情进行分析报道,在汴京,几乎是每个国民都能够说上几句。
  大夏对宋朝压倒性的胜利,让这些新成为大夏国民的百姓与有荣焉,当然也有一些遗老遗少对此唏嘘不已。
  但是大夏与辽国的战事却是让所有的人,包括这些心怀故国的遗老遗少们,对大夏大胜辽国,并夺回燕云十六州,甚至还直捣辽国中京大定府这事感觉到震撼的同时,还与有荣焉。
  这是属于汉人的荣耀,与宋夏之别无关,辽国虽然以中国自称,但汉人可从来不会觉得辽国又资格称中国。
  契丹人,蛮夷而已,怎么配得上中国二字。
  这就是汉人的想法。
  大夏之前虽然是党项人建立,但现在的皇帝是汉人,宰辅大臣是汉人,所行之体系是为汉礼,所写之文字是为汉字,所说之语言是为汉语,既然如此,这大夏便是汉人的王朝,或者可以谓之为中国。
  而且这个汉人王朝打起仗来毫不含糊,大宋努力了这么多年,或者说苟活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被这大夏给轰轰烈烈的给完成了,如此对比之下,似乎这大夏还更加有……嗯……中央王朝的气概?
  或许就是这么一个意味吧,但这个意味足以令人消弭许多的敌意。
  这是个很奇妙的心里状态的变化。
  或许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到,但在人群之中跟着欢呼的时候,在与朋友一起喝酒吹牛逼的时候,在街头巷尾听着说书先生兴高采烈地宣讲的时候露出的微笑,在不知不觉增添了他们对这个大夏的认可。
  而那个写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样文字的大夏皇帝陛下欧阳辩,似乎还真的有那么一点意思?
  如果能够跟着一个大帝一起缔造一个伟大的中央帝国,这事儿似乎也不赖?
  这些是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感受,而在朝堂之上的官员却是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为改革、经济发展、战事、后勤、对新占领地的稳固等等事情忙得连房事都没有兴趣的时候,朝堂之上却有一个新鲜的话题迅速席卷了所有的人,连北方如火如荼的辽夏之战的热度都被降了下来。
  这个话题就是关于大夏朝在新提出个一个倡议,就是关于召集一个社会各界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其实关注的人不多,但是对于这个会议的描述却是颇为引人注意。
  在朝廷发出的对于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的描述是这样的——政治协商大会可以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制定和修改法律;监督三省六部的工作等等。
  富有政治敏感性的人立即嗅到其中的不同寻常。
  宪法、法律、三省六部等等这些关键词,都意味着不同寻常的东西在里面。
  如果这个描述是真的,那么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的权力当真是非常大的,当然啦,这个描述未必就是真的,很多时候的一些东西,只是用来看得,而不是拿来用的,具体如何,还得看实际。
  汉人百姓历来如此务实。
  然而,这个消息对于另外一个消息非常灵通,而又非常敏感的群体——商人——更是颇有触动。
  因为这里面的所谓参会代表中将会有25%的商人代表,而其余的士农工也是各占25%。
  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士农工商在其中的比例是一致的。
  士农工商喊了几千年,但从来没有真正的平等过。
  尤其是商人,只要哪个朝代没有被残酷的压迫过,他们便要称之为黄金时代了,可惜大部分的时候他们都在夹缝中生存,不得已带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去成为权贵的手套,全然没有敢想象有一天他们也能够堂而皇之的登上政治舞台。
  不过他们是更加实际的人。
  ——不实际的商人是存活不下来的。
  他们到处去寻找知道内幕的人,想打听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这根本就是天上掉馅饼嘛。
  商人们的吃惊无关大局,他们历来都是游离在官场之外,关键是文官集团的反应,哦,就是士人的反应。
  他们表示很吃惊。
  什么时候这些商人也能够与我们平起平坐了,这不是要天下大乱了吧,那些可是商人啊!
  商人怎么可以参与朝政呢,商人怎么可以与我们坐在一起呢,商人怎么敢与我们一起谈论治国理政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呢,他们应该去蝇营狗苟,对我们俯首帖耳,见到我们先吓得去掉半条人命才是应该的啊。
  现在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咱们的大夏皇帝是不是叛变革命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念头,这个消息立即压住了北面的战争成为了汴京的新闻头条。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在讨论这个事情背后的意义以及伟大皇帝陛下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心思。
  请假一天
  爸妈来访,得陪一陪,明天恢复更新。


第652章 人心所向!
  端午节过后,天气便热了起来,一场预谋了许久的龙舟水荡涤天地,似乎将冬季春季以来的灰尘全都给洗了个干干净净。
  汴京人挂上了艾草,在午时左右痛痛快快的冲了一个午时浴,寓意着冲洗掉霉运以及疾病,可以迎接接下来的盛夏了。
  但首先迎接回来的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王韶元帅攻破辽国中京大定府,逼得辽国皇帝将行在往北迁移,而海军的狄骧将军,则是大破辽东,大军已经抵达辽阳府城下!
  其实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已经算是追亡逐北了。
  大定府远在长城之外,放在汉朝时候,这个区域也是汉朝控制的极限了,而再往外扩,那得是到了唐朝的时候了。
  如此盛况,怎么不让汉人欢呼雀跃?
  一时间,汴京城陷入了狂欢之中。
  自从大夏进入汴京,除了一开始汴京城里的宋人有了一种亡国的悲哀感觉,但随后而来的改变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经济在蓬勃的发展、律法变得完善起来、吏治变得清明起来、官府的行政效率在快速地提升、官员的变得亲民、百姓手中的钱财在变多、市面上的物资变得丰富起来……
  这些是内部的变化。
  而在外面的变化,辽国三十万入侵河北,让汴京城人民再次慌乱不堪,大夏虽然还是汴京城人口中的西夏,但大夏国从皇帝到大臣,从制度到内核,全部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汉人国度。
  辽国可不同,辽国是异族,那是宋人咬牙切齿又惊惧的对象,辽国南下,若是这亲善的大夏抵挡不住,扔下他们退回宁夏去,到时候他们这些宋人就得经手契丹人的蹂躏了。
  契丹人可不是大夏国,他们可是会烧杀抢掠的,每年汴京打草谷的惨状,他们可都是听说过的。
  以前大宋朝面对契丹,那可是被打得好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