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制长安,整个陕西六路才算是真正到手。
……
汴京。
临近晚秋,汴京城已经有些萧条起来,这个萧条不仅仅指秋风萧瑟,还有经济也变冷了。
市易法的执行,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原本按照市易法规定,是市易司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但到了执行的时候,所有的平价收购,却成为了低价收购,而且收购并非只收购产品,还涉及收购企业的股份。
很典型的一个案例,四通车行被汴京市易司收购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而市易司出资多少?
一百万贯!
看似不少对不对,但实际上根据央行的估值,四通车行的估值已经到了六千万贯的市值了,如果原来林通愿意出售股份,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溢价之后出售,没有四千万贯根本就买不下来,而市易司只用了一百万贯就买了下来。
至于林通愿不愿意,实际上在市易司收购四通车行的时候,林通被抓进了开封府中,连签订收购合同都是在开封府的监牢中。
等收购合同签订完毕,憔悴不堪的林通才从开封府中被释放出来。
林通被放出来之后,立即闭门不出,四通车行的事情也不太管了,而且已经传出林通想要将手上的剩余股份也一并出售,只是暂时没有人愿意接手罢了。
杨德昌更不好受,他比林通要惨得多,被指控放高利贷,祸国殃民,两家票号被勒令整改,并且被罚款两千万贯。
杨德昌经此一役,两家票号被挤兑一空,交完罚款之后,杨德昌已经是两手空空,甚至还欠了一屁股的钱。
半生努力,半身辉煌,转眼之间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
这只是大规模的市易司插手市场之后的部分乱象而已,西湖城里的大商人们就没有幸免的,有的只是损失了部分股份,有的像杨德昌这样的就直接连翻身的希望都没有了,有很多的商人绝望的自杀了。
如果仅仅是大企业遭受这些倒也罢了,市易司还盯上了小商品买卖,连水果青菜的买卖都不放过,如此一来,市场凋敝也就理所当然了。
不过居于深宫之内的赵顼是不知道这些的,或者说,即便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甚至他还非常开心。
在市易司走上正轨之后的第一个季度,已经给朝廷带来了大约一亿贯的收入。
这个数字非常庞大,毕竟往年可能一年新下来也就这么个收入,而现在不过是实行了三个月,就有这么多的收入,国库一下子就丰盈了起来,全然不见这两年的窘迫。
而且曾布汇报过,认为接下来一个季度,还将会超越第一个季度,以后的收入会越来越多,因为股份的分红会相当多。
是了,这一次市易司收购到的股份公司多达一百家,都是百万贯估值起步的,一旦到了年底分红,这部分的股份能够产生的分红初步预计是两三千万贯左右。
赵顼更加开心起来了。
什么叫盛世,这就是盛世啊!
曾布还汇报说,经过在汴京城的试验,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接下来市易司可以推广到地方去,到时候收入将会是现在的十倍!
十倍啊,那可不是一亿贯两亿贯可以打住的了,想到那种美妙的场景,赵顼都忍不住呼吸沉重起来。
有了那么多钱,还有什么事情做不了的呢。
至于西边那边蓄势待发的战争,赵顼变得信心十足起来,有这么多钱,就算是堆,也能够堆出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出来,小小西夏,也不过是小儿科罢了,甚至可以想一想北边的事情了。
只是他还关心一个事情,怎么司马光到现在还有消息回来,还有韩绛,这几天也失了联系,不过有时候军情紧急也是有的,在国内这么大好的局势下,赵顼并不太担心西边的事情了。
毕竟西边可算是铜墙铁壁了,西夏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一下子打破连绵不绝的堡垒。
其实不仅仅是她,朝内的百官,尤其是在市易司安排了人的官员,更是沉醉于眼下的饕餮大宴,商人们积累的财富,已经摆上了桌子,任由他们取用。
有些商人为了不被市易司侵占财产,只能将资产托付在官员的亲戚名下,这样市易司因为忌惮背后的官员,就不会再行侵占之事了。
但托付给官员也是要付出的,只是比市易司的胃口稍微要小一些罢了。
其中经手的蔡京,更是吃得嘴角流油,当然他不敢吃独食,最大的那份给曾布留着呢。
在这样的财富盛宴面前,已经没有人关注西边的事情了。
西边的事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最严重的时候,也不过是西夏人在陕西六路抢掠一番罢了。
这对于他们这些达官贵人半点影响都没有,如果西军没有抗住,到时候还可以谴责那些武人,狠狠地敲打他们一番,正好消一消武人们的嚣张气焰嘛!
至于西夏,到时候给点钱就完事了。
大家都发财,皆大欢喜嘛!
第575章 陕西六路沦陷?
在大宋朝的政治中心陷入一股狂热之中的时候,从西北边境逃命回来的信使,一路风尘仆仆,如同箭一般射进了汴京城之中。
“什么,陕西六路沦陷?!”
赵顼极致惊恐,甚至发出颇类妇女一般的叫声。
但没有人嘲笑赵顼,因为所有的人都感觉心下发颤。
根据信使汇报,这一次西夏人不是为了抢掠,而是为了占领,关键是,韩绛已死,种家已经反了!
这个消息让所有的人都心下发颤。
韩绛死了也就死了,伤心的也就只有韩维,但种家反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大西北已经变幻了大王旗了!
种家在西北经营了那么多年,几乎可以说,陕西六路的很多中高层将领,不少都是种家培养出来的,种家反了,意味着陕西六路的反抗西夏的军队已经所剩无几了。
然而这还不是极限,不断地消息传来,西北发生的事情的各个消息不断传来,塑造了一个大约的轮廓出来,其中有几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是一个新式的战争形式已经打破了所有人的认知。
据信使汇报,西夏军队运用炸药,无论是堡垒也好,巨大的城池也好,都无法抗拒炸药的重大威力,在炸药的威力之下,再坚固的城池,也如同泥捏一般的玩意一般。
这就意味着,宋朝以前以坚城雄关抵御西夏人的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一旦西夏人西下,只要宋朝没有能够在野战中占据上风,还是依靠坚城雄关的方法,宋朝不免面临崩塌的危险。
其次是种家的造反似乎内有隐情,据说西夏军那边的右路大军,竖起的是种字旗,那就意味着,早就有种家人背叛了大宋,早就在谋划此事了。
这个消息非常惊人,种家人可不仅仅在西军有将领,河东军也有诸多种家人提拔起来的军官,现在这种局面,种家将一系的军官,还能不能信任?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而其三,西夏的左路大军,不知不觉间在庆州出现,并且以庆州为核心,四处出击,截断西军的粮道不说,并且已经在攻打长安。
长安有天险,但面对炸药的威力,未必就能够抵挡得住,毕竟长安并不算是前线了,军队都堆积在边境线上,这里的守备力量非常有限,面对十万大军的攻击,很大可能是守不住的。
而这里面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西夏左路大军是怎么出现在庆州的,永兴军路的经略使苏辙,怎么没有半点消息传回来?
根据分析,西夏左路大军并不是从横山一带突破过来的,根据一些零星的消息的整合,最大的可能性是从兰州那边突破进来的。
那么这里又有一个问题,熙河军呢?
为什么熙河军的常里善也没有半点消息传过来?
而且,还有一个相当的惊人的消息并没有被忽略,左路大军的旗帜是狄字旗,根据线报告知,左路大军的将帅有可能是一个叫狄虎的人。
而狄虎这个人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姓狄就极容易让人想起狄青,而狄青当年的狄家将里面,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年轻人,就叫狄虎!
至于中路大军的旗帜是欧阳,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毕竟西夏的国相就叫欧阳君嘛。
诸多的消息拼凑在一起,虽然有很多消息并不好确定真假,但陕西六路的危急境地已经到了令百官以及赵顼都心肝儿颤的地步了。
甚至有人已经在心下盘算着,该不该提议让官家南巡了,毕竟如果陕西六路有失,中原就岌岌可危了,一旦西夏军稳固了陕西六路,挥兵东出,靠河东军能够抵挡住西夏军么?
这个答案其实人人都心中有数。
以西夏军这样的战斗力,如果从陕西六路挥兵东出,这一路上已经无险可守,汴京危矣!
赵顼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他的脸色煞白,隐藏在长袖之下的双手微微颤抖。
“诸位卿家,眼下这等局面,可有应对之策?”
赵顼大声道,声音里面带着颤音,但无人有笑意。
赵顼失望地看着一个个低着脑袋的百官,连他最为信任的曾布也没有与他有眼神交接。
赵顼不由得心下叹息,若是韩琦韩相任在、若是王安石仍在,若是季默还在,总不至于是如今这等局面,哦,即便是司马光任在,也会有声音响起才是,无论所出主意好坏,终究是能够打破沉默的吧?
“陛下……”
一个稍微苍老的声音响起,赵顼心中一喜,是张方平。
张方平是老臣,也是嘉佑年的旧臣了,虽然说现在话语权不高,中书省由曾布说了算,张方平也许久没有发表意见了,但赵顼知道张方平是有能耐的人。
其实无论有没有能耐,这个时候能够站出来说话,就足以打破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了。
“大学士请说!”
张方平道:“如今局面,只能下旨,命利州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东路驻军,在与陕西六路之要道上布置防线,派出一员元帅统筹,先稳定局势,不要再让时局变得糟糕,给我们这边缓出时间来,好组织军队,争取早日夺回陕西六路!”
张方平说完,就退回班列,这时候真个垂拱殿更加寂静起来。
张方平所说之话,意思是放弃陕西六路,直接在河东路等接壤处构建防线,说是为了后方争取时间,但隐藏在下面的意思却颇耐人寻味。
张方平说是给后方争取组织军队的时间,但所有人都听出了言外之意——如果事有不谐,就要他们给朝廷争取渡江的时间!
这时候连赵顼也都沉默起来。
他的心中充满悲怆,怎么事情一下子就到了这种地步了呢?
他很是想不通,明明一切都再往好的方向在走啊,现在国库里面还存着上亿贯的钱财呢,只要给他时间,就可以重新建立起百万大军,到时候何惧西夏!
只是……赵顼心里很清楚,陕西六路对于宋朝来说就是生命线,一旦失去,大宋的腹地就已经完全袒露在西夏的兵锋之下了!
汴京城的繁华,也都时时刻刻暴露在西夏人的刀锋之下,为今之计,要么夺回陕西六路,要么就只能南迁,依靠长江之险,他赵顼才能够在夜里睡一个安稳觉啊!
在这个时刻,他竟然精神恍惚起来,清晰地记起少年时候,他与欧阳辩的某一次谈话的情景。
当时欧阳辩说道:“大宋之患在于辽国,西夏不过疥藓之患,西夏国土面积极小,经济潜力极低,只能勉强自保罢了,一旦大宋崛起,西夏只是注脚罢了!……”
赵顼面露苦笑,心中暗道,季默啊,你这次是看走眼了啊!
第576章 大家都是理想主义者啊!
庆州的上空彤云密布,天色阴沉,云层压得很低,眼看着元丰一年的第一场大雪就要到来,但庆州城内却是一片喜庆。
早在两天前,庆州就开始打扫卫生,将陈年的垃圾清扫干净,又在关键的地方悬挂上红灯笼以及一些欢迎的话语,写着一些欢迎大夏国相莅临指导以及什么庆祝大夏收回故地之类的话语。
庆州城东城门内的老聂胡辣汤,这些日子还是照常营业的,外面的人虽然进不来,但里面的人却还是要吃的。
但今天的老聂却没有呆在店里面照看生意,而是让两个儿子在店里面看着,自己却跑到西城门去,据说今天会有大人物到来,城里的人都跑去看热闹去了。
这一次庆州没有怎么经历过战争的苦,虽然说关闭了城门一段时间,让庆州人感觉有些不太方便,但也就仅此而已。
庆州城内粮食足够,城门关闭的时候,因为庆州城本身就承接了庆州工业园的娱乐事业,里面吃喝玩乐样样都有。
所以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吃喝的吃喝,就算是放了一个长假罢了。
老聂不懂什么天下大事,但是这大夏军队进城之后,规规矩矩的守城,然后买东西还给钱的,果真是颇为稀奇的,甚至这些军队还组织人去城里面帮人修房屋,南城是贫民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房屋也有不少是危房,没有想到这些打仗的大兵不仅守规矩,还能够帮百姓修房子,这可就太稀罕了。
大夏军队用这一招获取了庆州人的喜爱,对于大夏的占据倒也没有太多的意见了。
不过也是,庆州人一开始还是颇为忐忑的,但永兴军路经略使、原庆州知州苏辙在城里面各处张贴安民告示,告诉大家不必担忧,该吃吃该喝喝,大军即便是入城也是秋毫无犯,不需要担心。
话虽如此,但谁又能够不担心。
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即便是大宋朝的军队,各个城池的人也不会允许他们进入的,因为那些军人一个个都是**,甚至有发生过军队夜间洗掠自家城池的事情,这让他们如何安心。
不过主官同意,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老聂之所以想去看看这个大人物,其实也是基于好奇心,他想看看能够调教出一支真正秋毫无犯的军队到底是何等英雄人物。
老聂开着胡辣汤店铺,那里是庆州城的消息聚集地,老聂对各类消息了如指掌,这个大人物的确是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据说这个新的大夏国相是个汉人,这个对庆州人很重要,毕竟如果是汉人,那么可能对汉人终究还是会有所同情的吧?
当然,之前的那个梁乙埋也是个汉人,但梁乙埋无恶不作,带着军队几次洗劫环庆路,这一次的国相虽然也带兵来了,但这兵却是全然不同,倒是让老聂心生好奇了。
老聂一大早就来到了庆州西城门,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然后之后有人来了,大多都能够认得老聂,相互打了个招呼,就蹲着准备看人,可是后面人越来越多,又有军人将他们驱开了些。
“喂,你,下来,不许到高处,还有你,别堵了路!”
……
庆州人的确是好奇心满满,大早上的就将城门堵得严严实实,还是兵丁在将领的带领下将人给疏散到了一边。
老聂伸着脑袋观望,发现庆州城里的官员都出来迎接了,还有永兴军路的经略使苏辙也都在,这些人在老聂眼里都是天上的人物,但这些人站在寒风中肃立,没有一个人叫苦的,不由得暗暗咂舌。
临近午时,远方传来轰隆的声响,老聂感觉脚下的大地都在震动,旗帜出现在眼帘中,一眼望不到边的骑兵轰隆而来。
老聂瞪大着眼睛,看着那些玄衣玄甲的骑士,忍不住呼吸急促起来,如此庞大的骑兵让人远远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