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叹了一口气:“陛下,此事若是不处理,那些无知的人则会觉得陛下软弱,至于那些互相勾结意欲不逞的人则会自以为得计,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敢不奉行陛下圣明的诏旨啊!
如今臣等要为陛下之雄心壮志而努力,而陛下却姑息他们、听从他们,那么君主的权力反倒被这群邪恶的人夺去了,流俗再加以煽动,未来必将寸步难行。
现在那些流俗之人,一心想“朋党因循”,互相勾结墨守成规,而陛下想要干一番实事,干实事最怕的就是“朋党因循”,所以他们要阻挠陛下挥动权柄,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如果陛下能够用制度、国法处置,那么,小人们就会感到害怕,风气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第448章 大宋商会!
王安石的长篇大论让赵顼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而且王安石所说也的确很对,尤其那一句【如今臣等要为陛下之雄心壮志而努力,而陛下却姑息他们、听从他们……】,这句话如同大锤一般敲打在他的心上,让他一下子无话可说。
是啊,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拼命,不顾一切站在百官的对立面,难道是为了自己么,王安石自己清廉无比,对什么财富享受之类全不在意,所为之事仅仅是为了理想,他自己又有什么立场去劝说王安石呢?
赵顼沉默了半晌道:“那爱卿便酌情处理便是。”
王安石却是毫不退让道:“陛下,李常哪里呢?”
赵顼很是头痛,拗相公果然不愧是拗相公。
赵顼无奈道:“……要不,朕就留中好了,李常是毕竟是御史,不好随意处置。”
王安石叹息道:“李常不过是他们拿来探路的旗子罢了,若是陛下犹豫不决,他们下一波更是要咄咄逼人了。”
赵顼无奈,只能点头道:“那便让李常去州县吧。”
王安石这才露出笑容:“陛下英明。”
王安石离去,赵顼沉默了许久,黄怀义过来道:“陛下,该用膳了。”
赵顼长叹了一声:“大伴,你说,做点事情怎么就这么难呢?”
黄怀义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愣了一下道:“或许是人的问题吧?”
赵顼原本没想着从黄怀义这里得到答案,黄怀义这么一说,反倒让他一愣:“人的问题?”
黄怀义点点头:“对,奴婢也不知道对不对,但奴婢从仁宗初年进宫到现在,在宫里面几十年的时间,也见过诸多的宰执大臣,有锐意进取的,也有安于现状的,有呕心沥血的,也有尸位素餐的,各种各样的臣工都有。
这些奴婢不敢过多评论,但就做事来说,奴婢最佩服的其实是欧阳秘书监。”
赵顼感兴趣道:“你说说看。”
黄怀义笑道:“欧阳大人嘉佑二年踏入官场到现在,做过的大事很多,但论难度,莫过于变法。
这几年来,已经成功的变法,比如说清丈田亩、均输法、免役法,全部都是欧阳大人亲自主持的。
清丈田亩一事虽然后面有些变故,其实陛下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欧阳大人被迫去职,但临走前的一番安排,终究是让清丈田亩之事彻底完成了,这难道不是他的功劳吗?”
赵顼肯定地点点头:“虽说季默是做了妥协,但这毫无疑问,正是因为季默的妥协,让清丈田亩一事最终成功,所以,功劳还是季默的!”
黄怀义受到了鼓励:“至于均输法、免役法,虽然说是王师傅主导,但具体变法条文都是脱胎于欧阳大人一开始酝酿的税法改制的内容,而且制定的具体人员还全部都是当初的工作小组。
关键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欧阳大人回来主持的,欧阳大人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将均输法全部都落实了,形成了一套利国利民的制度,又将农户从繁重的税赋之中解放了出来。
老奴虽然是个阉人,但生平佩服的人不多,欧阳大人就是我最为佩服的人之一。
均输法、免役法,那都是一刀一刀都割在地方豪强的身上,一般这样的事情,没有不出问题的,但在欧阳大人这里,啧啧,还真让他给干成了,还一副举重若轻的模样,这就不得不让人钦佩了!”
赵顼仔细回顾了欧阳辩的各种措施,还真的步步都踩在点子上,屡屡令人拍案叫绝。
他再想一想王安石的那些粗暴的做法,忍不住脑袋又痛了起来。
他叹息了一声:“季默还要好久才能够出仕呢!”
他颇有些意兴阑珊。
王安石做事粗糙,但现在还真得用他。
愿意变法的人不多,敢于得罪人的人更少,有能力镇住场子的人更少,王安石的毛病不少,但他在这方面都很适合。
而且……
赵顼知道,有些事情王安石肯做愿意做,但欧阳辩未必就同意做,比如现在的市易法,他自己知道是在敛财,王安石也知道是在敛财,但他们都愿意去推动,可是赵顼却知道,欧阳辩一定不愿意。
这还真让他猜着了。
欧阳辩不仅不愿意,还出手干预了。
蔡确找到了蔡京。
短短一两天的时间,蔡京已经是形容枯槁,好好地一个俊秀的年轻人,竟然有些元气大伤的感觉。
蔡确大吃了一惊:“元长,你这是怎么啦?”
蔡京苦笑道:“持正兄,别提了,这两天我犹如身在地狱一般啊!”
蔡确不解道:“这是为何啊?”
蔡京苦笑道:“这两天在调查商人罢市之事,我倒是寻了一些商人,甚至还动用了手段,但并没有找到什么证据。”
蔡确心中偷笑,你这怕不是没有找到证据,而是怕得罪人吧。
“这个事情的确没有那么简单,你找不到证据也正常。”
蔡京惊诧道:“难道持正兄有什么消息?”
蔡确点点头:“倒是有些听闻。”
蔡京喜道:“还请持正兄指教。”
蔡确笑道:“汴京城里,能够让偌大的商贾团体一下子罢市,除了大宋商会,难道还会有其他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么?”
听到大宋商会,蔡京脖子顿时一缩。
他不是不知道,他是太知道了。
在汴京城里,一般人家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是官场中人就少有不知道的。
大部分官宦人家家里都有产业在经营,既然有产业经营,就难免会和大宋商会有所交集,所以少有不知道。
蔡家不算顶级官宦世家,但也算是冉冉升起的新贵,他和弟弟都是进士出身,也是有资格接触到这些的。
大宋商会几乎囊括了汴京城里的各个豪门勋贵,哦,是了,大宋商会是个全国性的大机构,各个州县都有商会的分会,几乎可以说,大宋商会囊括了整个大宋的官员和稍有能量的商人。
蔡京怎么愿意去得罪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第449章 蔡京被吓到了!
蔡确却仿佛没有看到蔡京的神色一般,继续说道:“……大宋商会一定是幕后黑手,所以元长想要完成大参的任务,只需从商会下手便是,嗯……对了,商会带头的也就那么几个,杨德昌、林通、姜汝成等等几个,只要将他们控制住,施以五木,不怕他们不招!”
蔡京一脸我才不想死的神情。
蔡确所说的这几个人,的确是大宋商会的首脑,而且,里面还有更加重要的几个人没有说呢,比如说陆采薇、于谋、杨清等人。
呵呵,别以为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那可是欧阳辩的人呢!
蔡京突然悚然一惊。
欧阳辩?
商会……陆采薇等人……欧阳辩……李常……
蔡京突然背后出了一身大汗,在大冬天里,脑袋上竟然有些冒白烟。
他想到一个极其可怕的可能性。
蔡京豁然转头看向蔡确,蔡确笑吟吟地看着他:“好了,元长,你好忙的,我就不打扰你了,我回去处理公事啦。”
蔡确甩着长袖离去。
蔡京重重做回椅子上,浑身都提不起劲来。
他真被吓到了。
这倒不是大宋商会带给他的威慑,而是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所以说,有些人的政治敏感性的确是超乎常人的。
蔡京能够在以后成为宰执,和他的政治敏感性有关系。
从大宋商会的理事会人员组成,他意识到欧阳辩有可能参与到里面去,而联想到李常的上书,蔡京模模糊糊得到了一个启示——欧阳辩或许和韩琦联手了!
这种可能性看似不高,一般人是绝对不会这么想的,但蔡京有一种能够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
欧阳辩是所有年轻官员羡慕的对象,因为在二十几岁的官员中,欧阳辩是最炫耀夺目的一个。
这一次欧阳辩丁忧介绍归来,以他的根基以及赵顼的信任,很有可能成为四人头,而且最有可能的是再次回到御史台,不过这次就不是监察御史了,而是直接上御史中丞了。
这么炫耀夺目的对象,自然也是蔡京羡慕的对象和努力的方向。
所以蔡京对欧阳辩知之甚深。
欧阳辩之根基,看似来之他的父亲欧阳修留下的政治资产以及皇帝对他的信任,但在蔡京眼里看来却不是这样。
蔡京认为,欧阳辩的根基是经济,这才是真正的依仗所在。
赵顼和王安石搞得这些东西,归根结底就是为了钱罢了。
市易法这中敛财的方式,在蔡京自己看来都有点low了,相比欧阳辩这种十来岁时候手打脚踢就折腾出一个央行,一个农行,以及西湖城、西工建、远洋集团这些庞然大物的人来说,这种方式估计怎么也是瞧不上的。
市易法就是杀鸡取卵的方式罢了,以欧阳辩的创造力,怎么可能瞧得上?
所以,按照一般人看来,欧阳辩不可能背叛他的老师王安石,不可能和王安石的政敌韩琦站在一起。
但蔡京却知道,欧阳辩的根基就是经济,他绝对不会允许有人破坏这个基础,即便是王安石也不行。
实际上蔡京一开始并没有这么想,因为太匪夷所思了,但他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很多线索便浮现了。
蔡京想起了一个事情,就是赵顼在欧阳修逝世时候,想要让欧阳辩夺情,据说当时王安石给了弟子欧阳辩重重一击。
再联想起自己和蔡确两人取代原本的吕惠卿曾布等人的工作,成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新贵的事情,蔡京终于恍然大悟了。
——原来,王安石与欧阳辩早就有了裂缝了!
他们的政见并不相同!
蔡京用他聪明的大脑快速地思考了一下,他们取代吕惠卿他们的时候,还是保马法保甲法的时候,就是那时候他们得到了这个青云直上的机会。
也就是说,王安石和欧阳辩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不和了!
诸多的细节都浮现了出来,蔡京确认了一点,那就是欧阳辩和王安石的确是闹矛盾了!
至于欧阳辩有没有和韩琦勾结在一起,这个事情不太好确认。
但是……
蔡京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梳理了一下欧阳辩明面上的实力。
就如今来说,欧阳辩能够影响朝堂的力量并不多,吕惠卿这些同年要么官职不高,要么被排挤,要么在州县,对于中枢影响力并不算特别大。
张方平和苏颂他们据说和欧阳辩关系颇深,但这种站队问题上,他们未必就真的站在欧阳辩这一边,毕竟市易法的背后站着的可是赵顼。
至于韩家兄弟们,他们实际上是王安石的支持者,不会去支持欧阳辩的。
如果欧阳辩想要阻止市易法的实行,光凭一个大宋商会是成不了事的。
虽说大宋商会背后有诸多的势力,但谁会真的去对抗朝廷?
所以,欧阳辩一定会有别的依仗!
现在中枢里能够依仗的力量,就只有韩琦了!
所以,欧阳辩和韩琦又极大地可能性是联手了!
蔡京心中如同惊涛骇浪一般。
他敏锐的感觉到,这或许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了。
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么,他还应该坚定地站在王安石的身边吗?
王安石真的能够应对韩琦和欧阳辩的联手攻击吗?
蔡京并不确定。
再此之前,王安石能够抗住韩琦以及司马光等人的压力,是因为有欧阳辩帮忙。
当时制置三司条例司刚刚成立之时,韩琦就大力攻击,甚至在朝会上直接点名批评,若是当时没有欧阳辩将事情接过去,制置三司条例司还会不会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至于后面的免役法、均输法之所以能够成功,那也是欧阳辩的运筹帷幄的结果。
而王安石亲自操刀执行保马法和保甲法的时候,却是漏洞百出,以至于被人抓到了把柄,即便后来王安石以告病为威胁,逼得赵顼妥协,然而保甲法依然被无限期搁置了。
这就看得到很多东西了。
有欧阳辩在,变法相当顺利,欧阳辩一丁忧,诸事不利,这难道还不能证明欧阳辩的实力么?
所以现在如果欧阳辩真的和韩琦勾结在一起,王安石真的能够扛得住吗?
第450章 清洗御史台!
熙宁六年十一月庚辰日,赵顼颁发诏令,左正言监察御史李常为左司谏知寿州。
消息一传出,顿时朝廷上下大哗。
虽然说李常这次不算是贬谪,而算是升职了,从左正言身为左司谏,升了一阶,而且独领一州,比他的前任苏轼的待遇都要好。
但是这个时机不对。
他才刚刚上请罢市易法一书,立即就被外派到州县上面去,这里面的意味难道还不够清晰么?
不过赵顼还是留了余地的,李常的升职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赵顼并不想和保守派撕破脸。
这一次赵顼的意思是,李常要破坏新法,所以朕不能容他,但作为言官,他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对,所以朕给他升职,也算是弥补他了。
赵顼可能不知道,他这么一个信息却恰恰让诸多言官都蠢蠢欲动起来。
哎呀,这多不好意思啊。
诸多言官摩拳擦掌。
他们这些人原本就是有事没事打两杆子的脾性,便贬谪对他们这些言官来说不是什么坏事,而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关键是,这被贬谪,还特么能够升官,陛下这不就是在告诉他们——赶紧的,朕给你们升官!
嘎嘎,那就却之不恭了。
当然啦,原本韩琦也是想让他们上书抨击的,这下子他们干劲更大罢了。
第一个上书的是张戬。
张戬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他是张载的弟弟。
张载常对人说:“吾弟德性上的优点是吾所不及的。他勇于任事,处身正道直行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与孔子门人中子夏相媲美。”
所谓勇于任事的评价,可不仅仅真的是勇于用事,而是张戬性格更加激进。
可想而知,张戬的奏疏是何等的激烈。
张戬在奏疏里面,将王安石和赵顼都骂了一遍,骂王安石祸国殃民,骂赵顼识人不明任用酷吏。
听说赵顼看完之后整张脸黑得跟铁锅似的。
然后张戬也被外派去州县,不过他没有李常那么幸运,去了一个上州做了一个通判,官阶也没有升。
看来赵顼是真的怒了。
然而,言官们也怒了啊。
怎么回事啊您,怎么就出尔反尔了呢,说好的升职加薪呢,就因为骂你几句,就翻脸啦!
那可不成!
老牌嘴炮范镇也出手了。
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兼侍读范镇的咖位可不是李常、张戬这等小年轻能够比拟的,他一出手就让整个朝堂上下震动。
范镇说话历来不太好听,连仁宗都畏惧三分,更别说赵顼了,他几乎是指着赵顼的鼻子在骂,其中有一句更是杀人诛心。
【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