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蒹葭哀怨地看着欧阳辩,欧阳辩赶紧闭上了嘴巴往外走去。
富蒹葭这才露出笑容跟在了后面。
第413章 这可不能忍了!
乘坐马车,仆人挥动马鞭,在空中一个炸响:“起行咯,老爷上朝咯!”
站在屋檐下的奴婢们齐齐道:“恭送老爷!”
欧阳辩忍不住捂脸,好久没有经历这么一趟,还真的有些不太习惯了,他感觉甚为羞耻。
马车辚辚,一转弯来到了御街之上,黑暗之中,御街上已经有不少的马车挂着灯笼而来,灯笼上挂着主人的姓氏。
这路上一般不会打招呼,大家都窝在车上闭目养神呢,即便是天天上朝的人,也绝不会习惯这么早起身,这个时候起来大多还是昏昏欲睡的状态,所以没人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也没有人愿意别人来和自己打招呼。
谁还没有个起床气呢。
不想别人来打扰自己是因为想多歇息一下,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那真的是怕撞别人枪口上。
这样也好,欧阳辩可以不必和别人打招呼。
大宋朝每天早上其实不仅只有一个朝会,而是有两个朝会在同时进行。
一个是在文德殿常朝,另一个则是垂拱殿早朝起居。
欧阳辩要参加的是垂拱殿早朝起居。
这个朝会才是真正重要的朝会,而文德殿常朝其实已经是形容虚设了。
因为宋朝的利益沿袭唐朝,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宋代朝会分爲听政和礼仪两大内容,朝參就是官員參拜君主的一套礼仪活动,北宋前期的朝參制度,在杂糅唐、五代制度基础上,又增添了部分新内容,因此造成制度设计上的重复。
所以这才出现了两个朝会同时在进行的局面。
而两个朝会都需要宰执在场,因为垂拱殿的朝会更加重要,所以文德殿的朝会只能流于形式了。
欧阳辩来到了垂拱殿外等候,他来得比较早,也许是因为从庆州回来后的第一天上班有点兴奋的原因吧。
不过其他的人也陆续到来。
欧阳辩的官职品阶虽然在这垂拱殿早朝上算是吊车尾的,但是论知名度和权力,那可是排在前列的。
知名度不用多说,欧阳修之子、豪放派词宗、变法领袖之一、皇帝面前的红人、可能还是大宋最有钱的人,这些头衔哪怕只是拥有其中一个,虽然未必名闻天下了,但能够进入朝会的官员就一定会认识他。
所以欧阳辩叉着的手就没有机会放下来,笑容像是长在了脸上,但他已经感觉到脸已经有些僵硬了。
好在有资格上朝的人不多,满打满算下来也不过是几十个人。
欧阳辩不仅脸皮发僵,眼皮子也在不断地下垂,年轻人精力是好些,但对睡眠也更执着。
其实不仅欧阳辩如此,其他人脸上的疲倦和张口说话时候带着口气,就知道他们其实也还没有真正的清醒呢。
文官们一直在鞭策皇帝,要做一个明君、要做一个勤勉的皇帝,但是皇帝当真勤勉起来,他们又要叫苦不迭了。
宋朝的君主日朝听政制度从太祖、太宗建立、真宗执行,而仁宗、英宗则是因为太后垂帘听政以及身体的原因,并没有严格的执行,但赵顼不一样,他精力旺盛,勤勉程度比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以及英宗都要勤勉得多,从执政以来,没有一日是缺席的。
而且赵顼即便是在一些原本不需要上朝的时候,比如说旬日、节假日、出宫巡幸的时候,他依然坚持上朝。
这让欧阳辩暗自吐槽,是不是赵顼因为从小看仁宗和英宗被大臣喷不够勤勉,所以他坚持上朝,其实是一种带着报复性的行为。
哼,你们不是喜欢喷皇帝不够勤勉么,那我就勤勉到了极致,让你们无话可说!
不过,这种吐槽也仅仅是一种吐槽,因为赵顼是真的喜欢。
根据史书记载,赵顼从登基开始到驾崩,除了真的因为生病和因为皇子夭折伤心过度的时候才会暂停朝会,其余的时间当真是一日都不可或缺。
这是个真正的工作狂。
关键是,垂拱殿的朝会工作强度很高,有时候一早上都汇报不完,得在宫里吃完饭继续讨论,讨论完了才回各自的公廨办公。
但这对赵顼来说还不够满足,他不仅从头到尾参与朝会,还会不断地接待没有办法参加朝会的官员,以此获得更多的消息。
文官们虽然私下里抱怨,但不会真的说出来。
也没有等多久,垂拱殿大门洞开,百官按照官品高低鱼贯而入,欧阳辩自然是吊了个车尾,不过也好,他刚刚回来,对于制置三司条例司里的事情还不够了解,自然是以不发言为好。
听着韩琦等人汇报工作,欧阳辩微微闭着眼睛,仿佛回到了好些年前他做起居注官的时候,那时候他也是这么听着大臣们汇报着天下的大事,然后或是思索或是吐槽,从里面获得了很多的经验。
不过这么些年下来,百官的面孔也不断地在变化,一些老面孔渐渐消失,也有一些新的面孔补充了进来,说来也是好笑,欧阳辩虽然年纪轻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其实他已经是三朝元老了。
欧阳辩刚刚回来,他是想着先低调混日子,先偷偷摸摸的猥琐发育,但世情历来就是这样,你怕什么,就会来什么。
在汇报完一些常务之后,韩琦就发起了战争。
当然,矛头不是指向欧阳辩的,欧阳辩才刚刚回来,也还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值得抨击的错误。
韩琦的矛头指向的是制置三司条例司。
韩琦认为,制置三司条例司虽大臣主领,然终是定夺之所,不关中书﹑枢密院,不奉圣旨直可施行者,如此则是中书外又有一中书也。
而且条例司聚集了一些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年轻官员,变乱祖宗旧章,简直就是误民害国!
听到这些指责,欧阳辩在后头忍不住低头苦笑,这是将他也骂进去了。
所谓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年轻官员,可不仅仅是指吕惠卿、曾布他们,可还是包括他自己的。
吕惠卿、曾布等人虽然是他的同年,但他们的思想很多都是承袭他的理论的!
可以说,抨击他们就是抨击欧阳辩。
这可不能忍了!
第414章 家传手艺不能丢!
王安石气得满脸通红。
因为韩琦的指责相当刻薄,韩琦说条例司聚集了一些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年轻官员,变乱祖宗旧章,简直就是误民害国,而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一力坚持成立的,这相当指着他的鼻子骂,你这个家伙是个奸臣,是在祸国殃民!
这如何能忍?
就在王安石正想反驳的时候,就听到后面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陛下,臣有话说!”
礼仪官皱了皱眉头,后面的那是五品官,还轮不到他们说话呢,他正想说话,却听黄怀义轻轻咳嗽了一声,礼仪官顿时心领神会:“是哪位说话,请站出来。”
百官纷纷往后看去,门口光亮,从里往外看看不太清楚,但能够看得官服和身形,的确是个五品官。
赵顼道:“是欧阳卿家么,你站得有点远了,请到前面来说话吧。”
欧阳辩道:“是。”
欧阳辩迈开大步,大长腿跨了十来步便来到了御座前面。
欧阳辩朝赵顼叉了叉手,又朝百官打了个罗圈揖。
赵顼微微点头道:“欧阳卿家想说什么?”
欧阳辩微微叹了一口气,他原本是不太想在这个场合上发言的,毕竟要狗着发育嘛,但现在却是真的不能忍了,人家都指着鼻子骂了,这关乎荣誉的事情,可当真是不能沉默了。
叹了口气,欧阳辩有深深吸了一口气,舌绽春雷一般说道:“臣,欧阳辩,认为,韩相公所说之话……”
韩琦在发言之后,退回队列之中,微微垂下眼帘,准备迎接王安石的反击,却不料是欧阳辩出头,不过他还是纹丝不动,听到欧阳辩提起他,韩琦眼帘微微一动。
“……纯属屁话!”
韩琦双眼抬起,一股愤怒的情绪勃然而发。
“大胆,欧阳辩你有辱斯文!”
“住口,莫要侮辱韩相公!”
“大胆小儿!”
……
与韩琦相近的重臣纷纷驳斥道。
韩琦再次垂下眼帘。
张方平和韩绛对视了一眼,薛向有些惊诧。
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礼仪官赶紧大声道:“百官注意礼仪!”
但他的声音在嘈杂的骂声里有些渺小,正在着急之际,欧阳辩却走到他的旁边,抢过他的铜磬,铛铛铛的敲响。
铜磬声音清越,顿时压制住骂声。
欧阳辩轻轻一笑:“大家不想听听我的看法么,韩相公,您应该是容许朝堂有不同声音的吧?”
这话一出,百官顿时气息一窒。
这话说的,怎么说的好像朝堂已经成了韩琦一人的一言堂了,这圣上还在上首坐着呢。
韩琦稳不住了,赶紧向赵顼叉手示意,然后说道:“那是自然,没有人阻止你说话。”
欧阳辩笑了笑,堵塞言路这个罪名,别说韩琦担不起,就算是赵顼,也要头皮发麻。
赵顼很好奇欧阳辩会说什么,微微睁大眼睛看着欧阳辩。
韩琦心中感觉有些不太妥当,他和欧阳辩的父亲欧阳修相识多年,自然知道欧阳修这个同仁的威力,大宋朝第一嘴炮王者,那可不是吹的。
这个欧阳辩能力出众,但少与人在朝堂上争执,当然啦,以前是没有什么机会,起居注官就是记录工具而已,知制诰也只是个起草敕令的工具人,决策还轮不到他,所以很少知道欧阳辩的嘴炮如何,但又欧阳修这样的父亲,估计这家伙弱不了?
只听得欧阳辩道:“臣有几问想问韩相,一是,韩相认为,条例司聚集了一些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年轻官员。
那么臣想问韩相,检详文字官吕惠卿和郑雍,编修三司条例官梁焘、看详衙前条例曾布,编修和参详官林希、张璪等,这些推动惠及万民的清丈田亩的骨干成员们,是所谓的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年轻官员?……”
韩琦脸色一变。
这话不好答啊。
清丈田亩已经是属于他的政绩,他在欧阳辩离开中枢之后将这个事情接过来,并且平息了西南事变,清丈田亩是在他的手上最终完成的,所以算是他的政绩了。
而吕惠卿、郑雍、梁焘等人可都是清丈田亩中的大功臣,如果否定他们,就是在否定自己啊!
不过这还没完,欧阳辩清朗的声音在垂拱殿中回荡。
“……此是一问,二问韩相,您所说变乱祖宗旧章是指均输法、免役法以及农田水利法么。
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三法均是微臣税赋改革的内容,熙宁元年,微臣与吕惠卿等人,举行过三四轮的听证会。
听证会参与人员包括政事堂的首相、次相、两位参知政事;
枢密院的枢密使、几位副枢密使;
谏院的司马光大人、范纯仁大人、吕诲大人;
三司的计相、三司判官、以及两制官等。
哦,是了,还有陛下也参与了听证会。
当时的各种条例是一个一个拿出来征询过大家的意见的,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甚至有许多的官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都被补充进了条例之中。
可以说,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三个法规条例,是整个朝堂百官讨论之后的共同结果。
如果韩相认为这几个法规条例是变乱祖宗旧章,那么,共犯都在这里呢,难道诸位也都是变乱祖宗旧章祸国殃民的奸臣?”
听到这里,王安石已经恢复了平静,甚至有闲暇理了理有些邋遢的胡须,他心里想道,永叔家的传统手艺难道就是嘴炮么,永叔号称嘴强王者,他现在退休了,他的儿子欧阳辩嘴炮的威力看起来并不逊色他,啧啧。
王安石感觉惬意极了,从他做通赵顼的工作开始变革开始,他就靠着自己舌战群儒,吕惠卿等人官位低微,做做实际工作是可以的,如果要靠他们和韩琦这些人对战,还是差了点意思。
现在欧阳辩回来了,王安石才感觉到,他心里有底了!
欧阳辩果然还是那个欧阳辩,还是那个战天斗地的欧阳辩!
就像今天,还不需要他出手,欧阳辩的二问韩琦,就镇住了场面了!
第415章 毛骨悚然的韩琦!
赵顼故作镇定,但他心内大加赞赏。
韩琦不是从人品上否定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人么,那么欧阳辩就直接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认为三司条例司的人都是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人,那好,正是这些人帮你完成的清丈田亩的工作,难道你清丈田亩的工作就是靠着一帮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人做成的?
好,换句话来说,韩琦对一帮成就他可能是从政以来最大的功绩加以污蔑,这不是过河拆桥的行径么?
清丈田亩的功绩何其之大,这是足以名留千史的功绩,韩琦以前什么镇西北啊、什么嘉佑之治啊的功绩,比起这个来说就是渣渣。
所谓的领导宋夏之战,韩琦屡败屡战,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吹嘘的,至于什么清理新政、嘉佑之治,嗯……有干成什么大事么?
嗯,不过韩琦倒是干成了一些事情的,比如说相三朝立二帝嘛。
……
不过,这又特么的算什么功绩?
这只能说明韩琦擅长政治啊!
至于其他的建树什么的……呵呵。
清丈田亩是怎么回事大家其实心里也都清楚,但大家都默认是韩琦干成了这个事情,这个功绩归于韩琦,那么韩琦就该承吕惠卿这些人的人情,而不是用完之后就扔在一边,还攻击人家是什么儇薄无行、只知言利的人,这就令人齿冷了。
韩琦当然不敢也不能承认这个事情。
如果他承认了这个事情,那么在史书上就会成为他的一大污点了。
至于欧阳辩所问的第二个问题,韩琦更加不能承认了。
如果韩琦认为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是祸国殃民的恶法,那么当时所有参与听证会的人都要背起这个责任的。
韩琦曾经想要推动税赋改革的,所以他是看过听证会的各种会议资料的,会议资料上很清楚的记载了每一条条文的演进过程,那些建议是哪些人提出的,又是经过那些人讨论后确定的,会议记录上可是签了名的,谁也赖不了的。
而这些记录全都是在起居注官那里有备份的,因为赵顼参与过听证会,所以这些记录自然会被起居注官索要去。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会被当成历史记载下来。
如果韩琦肯定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都是祸国殃民的恶法,那么他就要得罪这朝堂上的大部分人,而这些人现在要么是政事堂的相公,要么是枢密院的枢密使,要么是三司的三司使,还有谏院的司马光这些言官……
就这两个问题,韩琦是绝对回答不了的,既然回答不了,那就是证明,韩琦所说的……果然都是屁话!
这样说来,欧阳辩的说法其实是对的?
赵顼一个年轻人能够看到这些,韩琦和其他的百官自然是能够想得到。
韩琦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特么的果然欧阳家的人都是人间大炮么?
欧阳辩看着韩琦冷笑。
我以前做事是小心翼翼了一些,但滴水不漏的好处是,你们如果想要混淆视听,那我就用充分的证据来打你们的脸!
韩琦自然是知道这些的,他真没有想到欧阳辩会站出来反驳他,毕竟欧阳辩才刚刚去制置三司条例司,很可能会置身度外。
韩琦十分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