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142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42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德昌笑道:“如果是这事的话,我觉得问题不大,就是不知道这水泥路的造价贵不贵?”
  欧阳辩摇了摇头:“虽然不便宜,但不会比黄泥路贵多少。
  水泥的生产已经走上正轨,价格早就降下来了。
  加上有专业的施工团队,铺设的速度不仅快,还省钱,应该不会贵太多。”
  杨德昌笑道:“那就没问题了,我回去就组织这个事情。”
  其他的人也纷纷响应,愿意出头组织。
  欧阳辩笑着点头:“关于商会的事情,规章制度的建设我会委托陆采薇陆总、于谋于总、杨清杨总协助大家一起起草。
  杨先生也请一起协助,还有林通林先生、许部许先生等人推荐人选一起参与一下。
  到时候商会的选举、各处办商会的事情我就不参与了,说好了你们自治,我这个朝廷官员不太合适插手。”
  众人都点头。
  说到这里,欧阳辩略感疲惫:“接下来还有两件事情要宣布,不过就由专业人士来说吧,有请农行总经理陆采薇陆总上台讲话。”
  陆采薇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步走上讲台,作风相当干练,颇为英姿飒爽。
  台下众人不由得眼前一亮,齐齐发出一声喝彩。
  陆采薇眼光犀利,上台后也不苟言笑,犀利地丹凤眼扫射了一圈,会场的喧闹声顿时安静了下来。
  陆采薇清冷的声音响起:“诸位,商会的规章制度,将由我与大家一起商讨。
  这些接下来再开会讨论,这次宣布的事情虽然与商会相关,但其实是另外的事情。
  最近些年,大家的生意大展宏图,日进斗金,但大家有没有遇到一个困境,就是随着企业的壮大,大家发现要找到得力的人手却越来越难。
  原本大家做小生意的时候,可以慢慢的用传统的学徒制来培养人才,但如今这种培养制度恐怕是赶不上大家的发展了。”
  杨德昌、林通、许部等人都点头。
  他们对此深有体会,农民工好找,但专业人才却不好找。
  尤其是账房、木工、铁匠、以及管理人才都很难招募。
  以前还好,那时候市场不大,慢慢培养就好了,但现在不成了。
  就像杨德昌,他到处开办钱庄票号,财会的工作不是随便找人就能干的。
  他扩张得快,不得已只能到处挖人,以至于他的大德昌大德胜票号都快成为了行业内的公敌了。
  人家培养了十几年的人才,被杨德昌高薪挖走,别人只能重新培养人,还是这个大好时机的时候,这就招人恨了。
  但杨德昌也没有办法啊,他走在了前面,要扩张就需要人才。
  人才都在别人的钱庄票号里面,没办法,花钱砸呗。
  但花钱挖人杨德昌也心疼啊。
  这种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人是很难挖的,因为他们跳槽就会被经受道德上的指责,钱少了人家根本不愿意跳槽。
  不过这钱还是得花,不砸钱就会错过这个大肆扩张的机会。
  陆采薇看到他们神情,便知道了答案。
  “所以,欧阳大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筹办技术类的学校,这个事情央行和农行会一起筹办。
  技术学校会有聊天培养路线,一条是学校自主招生。
  学校会设立财会、纺织技术、物流管理、文秘、服装设计、园林专业、现代养殖专业、设施园艺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等专业。
  这些培养出来的学生会进入人力市场自由择业。
  另外一条线这是接受各个企业的委托培养,比如杨德昌先生的大德昌、大德胜所需要的账房、管理人员都可以委托给技校集中培养。
  一旦结业,就可以直接接收进入工作。”
  杨德昌等人听得两眼放光,如果真的能够成真,那可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了。
  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阻碍到他们的发展了。
  就像杨德昌,他已经双眼通红,都准备去挖央行的人了。


第316章 全体振奋!
  林通举手提问:“各个专业不同,学校出来的人能够适应企业的具体工作吗?”
  陆采薇清冷的脸上露出笑容:“这是个好问题,执教的老师我们会从各个行业择优聘请,教材也会请行业精英来编制,尽量贴近行业的真实情况。
  还会送去各个企业进行实习,这样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不过届时真正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时候,还得企业进行培训,这个是非常简单的。”
  林通满意地点头:“这样大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我的企业里面缺少的人才是全方面的、财会、木工、铁匠、管理人才、销售人才等等。
  只要有这样的人才,我有多少接受多少!”
  林通颇为豪气。
  他的确有这个资格,现在他的市场主要是在东南诸路,接下来北方的官道水泥化一启动。
  北方除了几个军区比较落后,总体来说比南方还是要深处的,以北方的消费能力,这是一个更大的大市场,到时候需要的人才是海量的。
  其实就他现在的企业而言,在南方的运作也是极其缺乏人才的,很多都是粗放式的运作,已经渐渐跟不上企业的前进了,就对人才的渴望而言,他并不亚于杨德昌。
  杨德昌嗤笑了一声:“你一个人就像将所有的人才都给包圆了,我们怎么办嘛,没有你这样办事的。”
  其他的人也说道:“就是就是,大家都在等米下锅呢,一个个都嗷嗷待哺的,林总您的确是厉害,但也得给我们留口汤啊!”
  眼见着就要吵了起来,陆采薇赶紧道:“大家都不要急,学校的事情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好的。
  学校的建设、教材的编撰、教师的延请,那一个不需要时间,而且学生的培训至少都得两三年才能够毕业,哪里有那么快?”
  杨德昌苦着脸:“哎,这倒也是,不过现在人才的事情已经真真实实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了,我们也是看着心急啊!”
  其他的人也连声附和。
  欧阳辩见状笑道:“大家不要着急,我倒是有个应急的方法。”
  林通喜道:“大人请说。”
  欧阳辩笑道:“大宋养士百年,读书人很多,受教育的人口更多,能够在科举场上得意的人终究是少数,还有很多的读书人在艰苦的度日。
  这些人虽然干不了体力活,但他们本身识字,培训起来会轻松很多,你们大可去延请他们,然后交由我们来培训。
  我会让央行培训学校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够上手,至少在财会、管理这一块上面的缺口可以弥补一些。
  至于木工铁匠这些人才,乡村里面还有很多,你们要主动去寻找嘛,大宋的人才何其多,就看你们愿不愿意去发掘了。”
  杨德昌等人恍然大悟。
  “不过,人才的问题的确是很大,陆总,学校的事情特事特办,你让人专门负责这个事情,找教师、编撰教材,找专业人士嘛,不行就砸钱。
  于总,西湖城工程公司要将学校的建设快速地提上日程,叫一个工程部专门负责这个事情。
  这些事情都要同步进行,这样年内就可以接收学生了。
  杨总你们也要招募员工,只要有识字基础的,就可以往学校里面送。
  有识字基础的,是可以用快速班培养出来,可能一年半年的就可以上岗了,上岗后再慢慢深造嘛!”
  欧阳辩的思路开阔,给他们支的招都很实用,杨德昌等人连连点头。
  日头已经升到了半空,炙热的太阳将大家都晒得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反而很是兴奋。
  欧阳辩见状觉得不行,赶紧宣布中午休息,叫人安排吃饭的事情。
  这么多的人,澄园还一下子安排不过来,不过已经安排了张奇酒楼、东西烧送了酒菜过来,倒是不虞吃不上饭。
  中午稍微歇息了一下,众人就嚷嚷着会议继续。
  今天早上谈的这些事情,无不让这些商人们眼界大开,让他们看到商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以后的发展潜力更大。
  在欧阳辩的话里行间,商业的发展似乎还远远没有到头,其中的可供挖掘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这让他们非常的振奋。
  这些年他们的财富在快速地增长,财富快速增长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特性,他们会非常乐观。
  这种乐观映射出来的就是他们的进取精神。
  他们对欧阳辩提出的州县联通、县城之间的联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技校的设想正好击中他们的痛点,而商会的筹建更是让他们欣喜。
  总体来说,州县官道的计划会让他们的市场更加庞大,官道水泥化,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市场里面来,技校的学生,则是让他们能够争夺到更多的市场,而商会的筹建,则是让他们的社会地位上升。
  欧阳辩今日提出的这些,是能够让他们的财富、社会地位都能够有明显预期的提升的。
  如果这都不能让他们感觉振奋,那才是稀奇呢。
  上午欧阳辩的演讲类似大纲,而下午的会议大约就是细则了。
  杨德昌等人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对他们所疑惑、疑虑的东西尽数提出来。
  其他的人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实在解决不了的,就由欧阳辩来解答。
  欧阳辩比他们多了千年的见识,这些商人们限于见识看不清楚的东西,对于欧阳辩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上午欧阳辩在回忆自己的成就,收获了一帮崇拜者,而下午解决问题,更加收获一帮小迷弟。
  以往的成就固然让人钦佩,但是现场解决问题的时候,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欧阳辩却能够一二三四娓娓道来,似乎什么难题都难不住他,智慧的光芒在他的言谈举止之中迸现,所说的话字字珠玑,所比划的手势大气而智慧,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人钦佩呢?
  杨德昌等人为之心折,像杨得志这样的年轻人就是五体投地了。
  在欧阳辩讲话的时候,杨得志仰着头,露着钦佩的笑容,颇像是孺慕的孩子一般。


第317章 跋扈!
  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可将欧阳辩给累坏了。
  不过之后的事情就不必他亲力亲为了,交给陆采薇、杨德昌等人去协商执行就可以了,都是能力过人之辈。
  只要欧阳辩将明路指出来,他们就能够将事情做得超出欧阳辩的意料之外。
  这些事情欧阳辩不需要再过多的干涉了,但他更忙了。
  因为《清丈田亩的各项规定》已经正式下发各路州县,清丈田亩工作小组已经在筹建之中。
  欧阳辩是没有办法做带头人的,因为他的职衔等都不够高,弹压不住各路诸侯,需要有职位更高者来主持。
  经过讨论推举,清丈田亩小组由文彦博挂帅,政事堂的欧阳修、赵槩、曾公亮,枢密院的富弼,三司的张方平,谏院的司马光,御史台的张昇全部挂名。
  欧阳辩也身在其中,而之前的清丈田亩听证会筹办小组成员全部转入工作小组之内。
  三司也派出了户税案官僚协助工作。
  而枢密院派出了精兵干将配合工作。
  工作小组上领导甚多,但大多位高权重,一看就知道不是干活的。
  有经验的人一看排序和官职,就知道欧阳辩才是真正带头干事的人。
  对于文彦博等相公来说,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拿出来唬人的,真正的工作就是在开个会议,将工作组的人集合起来,嘱咐一下团结合作之类的事情。
  不过这也就足够了。
  几轮的听证会下来,加上在报纸上的大力宣传,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次是来真的,只是不知道朝廷会从哪里开始罢了。
  欧阳辩经过研究,决定将第一站放在陈留县。
  之所以选择陈留县,一来是因为陈留县靠近开封,如果有变禁军立即可以镇压。
  二来则是陈留县有一个开封最大的地主,几乎半个陈留都是他的,那个地主就叫张玉柳。
  张氏在陈留根深叶茂,族中子弟众多,更是出了不少的读书人。
  不过说来也是奇怪,张氏家族读书人不少,但真能够中进士当大官的却不多。
  但这不妨碍张氏成为陈留最大的地主,因为张氏家族着实相当庞大,在这个时代,家族够大,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了。
  欧阳辩将试点放在这里,就是要啃最硬的骨头,将张氏家族打压下去,才能够产生震慑。
  所以欧阳辩也并不掩盖消息,直接让大宋周报登报公示。
  他就是要杀鸡儆猴!
  欧阳辩认为,以前仁宗他们的变法太过于温文尔雅了,变法哪有不流血的,不是流自己的血,就是流反对变法者的血。
  欧阳辩研究过各类变法,真正能够成功的变法,从来就没有轻松的,里面积攒的骸骨可能都会堆积成山。
  历代变法,多以变法者遭遇晚年不详。
  这是因为变法的大多是王朝走下坡路之时不得已之举,这个时候变法缺乏了一种叫战争威严的东西。
  而开国君主的变法一般都能够成功,因为开国君主都是打出来的,他们拥有足够的战争威严。
  而王朝中期的变法者,缺乏这个东西,反对者一般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变法者反而是处于弱势的。
  宋仁宗变法失败固然是处于他自身的软弱性,但他本身的局限也限制了他。
  欧阳辩很清楚,他想要一举成功,便要树立起类似战争威严的东西。
  大宋周报在造势,也是在逼迫张氏家族反抗。
  ……
  张玉柳气势汹汹地来到了陈留县县衙后院。
  徐英听闻岳丈到来,赶紧出来迎接。
  “你说的根本就不管用!”
  张玉柳怒气冲冲地朝徐英吼道。
  徐英苦笑道:“这一次朝廷的信心很坚决啊,岳丈要不还是算了吧,若是硬顶上去,怕是要出大事的。
  反正家族里在册的地图也很多,隐匿的田产交出去就交出去吧,就当是花钱保平安了。”
  张玉柳呵呵冷笑:“你说的倒是轻松,家族里那么多人,要是少了那么多的土地,家族还活不活了!”
  徐英心中冷笑,怎么,少了隐匿的土地家族就衰落了?
  不说隐匿的土地,就光说张氏家族在册的土地,都是个天文数字,别说隐匿的土地了,就是把在册的土地交出一般,张氏家族照样活得潇洒。
  无非就是贪婪罢了!
  这些年京畿一有灾荒,逃荒最多的就是陈留百姓,还不是因为陈留的土地基本都被张氏家族给占了。
  张氏家族为富不仁,一般到了灾年,心善的地主会选择帮着扛下一些损失,佃户才能够活下去,可张氏家族不仅不会帮着扛下一些损失,反而逼着佃户卖儿鬻女,将佃租交足。
  不仅如此,张氏家族还趁机逼迫那些自耕农卖地给他们,张氏家族庞大的田产,就是这么来的。
  张氏家族的恶,徐英都一一看在了眼里。
  徐英心中腹诽,但脸上却一脸的苦笑:“岳丈大人,舆论是不起作用了,现在朝廷又搞出了一个分级制度,怕是那些泥腿子不会当出头鸟了。
  我看还是算了吧,总不能让张氏子弟围堵县衙,甚至进京告状吧?”
  张玉柳眼睛一亮:“围堵县衙,进京告状?”
  徐英装作吓了一跳:“岳丈不可孟浪,这样做虽然有效,但是终究会让朝廷嫉恨上张氏家族的。
  尤其是主持清丈田地的欧阳辩,此人可不能轻视!”
  张玉柳只听到有效两字,他笑道:“得罪便得罪了,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还能够灭了我张氏家族?
  我张家在前朝便是这陈留大地主,谁做皇帝都是如此!
  仁宗皇帝时候,他想要清丈田亩,还不是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