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欧阳辩请他出任大宋周报的主编,他看似犹豫,但其实心下是千肯万肯的。
曾巩能够看出欧阳辩的用意,章惇、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等人也都是一些人精。
他们知道欧阳辩历来不做没有意义之事,稍一回味就明白了欧阳辩的意思,看向杨清等人方向若有所思。
而那边的张福图和杨清低声笑道:“这几位年轻人看起来不是很看得起咱们啊。”
杨清笑了笑:“士农工商,咱们是商人,被看不起也正常。”
却听陆采薇笑道:“这么说不对,老爷一直说,偌大帝国,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咱们可不好看不起自己哦。
他们现在还年轻,等他们被社会吊打,就知道该依靠谁了呢。”
姜汝成也笑道:“杨兄和张兄可能不知道,这几年在老板的推动下,朝廷对于商业的重视越来越高,总有一天,咱们商人也能和他们平起平坐。”
杨清笑了笑附和道:“是是,倒是我肤浅了。”
杨清其实心里对这样的说辞是不信的。
和官员平起平坐?
凭什么?
第304章 吓傻了!
读书人在大宋的地位是不可以撼动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整个社会的风气大约就是如此。
商人这边的接待处是陆采薇在主管。
虽然没有明言,但陆采薇是欧阳辩的侍妾这个事实是被众人承认的。
所以陆采薇算是半个主母,由她来分配任务最为合适不过。
而且就资产规模来说,陆采薇主管的农行,已经是欧阳辩的产业体系里规模最大的一个。
农行这几年在欧阳辩的有意安排下,慢慢摆脱了西湖城集团的管辖,已经有些自成体系了。
所以陆采薇也隐隐然成了众人之首。
日头渐渐升高,已经陆续有人过来。
商人因为地位低,为了显示他们的诚意,所以提前到来。
杨清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两浙,其他地方的人认识并不多,所以并不知道来的人究竟有多牛逼。
但他却看到了不少两浙路的大商人,尤其是两浙路各大钱庄的老板也纷纷到来,让杨清颇为震撼。
两浙路在大宋各路之中,也是最为富裕的路之一,钱庄的规模和数量也是最多的。
他见过的那些钱庄老板一向眼高于顶,一般人和他们说话都不带搭理的。
但来到了这里,却一个个臊眉耷眼,一个个畏畏缩缩的,像是刚刚上学的学童一般。
他们尤其对陆采薇更为尊敬,一个个热情的一口一个陆小姐陆小姐的叫着,全然没有天下是男人做主的意思。
看到杨清的诧异申请,站在旁边的姜汝成笑道:“不明白?”
杨清点点头。
姜汝成低声道:“农行是大宋第一家现代化银行,比央行还要早,当时央行成立,还找农行拆借了千万贯资产。
农行在两浙路深耕多年,早就在那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现在央行的行长吕青,就是两浙路分行的行长,当年也是跟着陆采薇后头,一口一句陆小姐陆小姐的叫着的。
现在吕青见到陆小姐,也得一口一个陆小姐。
更别说这些两浙路的钱庄老板,他们现在虽然大部分的生意都做到了大宋各地,但资金的拆借,还得依靠央行和农行,所以啊,他们怎么敢对陆小姐有懈怠之心。”
张福图在旁边听着有些咂舌。
但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穿着文士服的人也来了,他们是直接走向官员那边通道的,和吕惠卿等人寒暄完之后,就径直往这边来。
张清还以为他们是走错了地方,想要上去迎接,姜汝成却拉住了他:“不是来这边的,估计是来打招呼的。”
果然,那些人过来后和陆采薇、于谋以及姜汝成打招呼。
杨清听了听,原来这些人果然是官员。
有些是从地方调回来任京官的,有些就是京官。
但无一例外,都是主管过州府长贰官的官员,和农行、西湖城、西湖城工程打过交道的,看到陆采薇几个在这里,就过来打个招呼才回去那边。
他们面对陆采薇几人都颇为热情,丝毫没有身为中级官员的自矜。
甚至听说了杨清和张福图也是各自的总经理,也过来热情的寒暄。
这让杨清和张福图颇为受宠若惊。
姜汝成在空隙的时候和杨清低声解释道:“这些人要么是从地方上回来,要么是要去地方上任,到时候都得请我们帮忙,所以热情一点也正常。
当然啦,主要还是因为咱们老板的关系,若是没有老板,再大的商人在他们眼里也不过是可以随口使唤的牛羊。”
这倒也是。
杨清看过那些大海商,虽然一个个腰缠万贯,但面对他这个衙门的小主管,还不是得点头哈腰,生怕被他卡了脖子。
商人这边的接待尽量的不出太大的声音,门口也不唱名,杨清认识的人不多,所以倒也清闲,所以官员那边的唱名却能够听得清楚。
“后行员外郎李如晖李大人到!”
嚯,从六品官。
“起居舍人张启迪张大人到!”
啧,正七品。
“太常少卿曲正曲大人到!”
嘿,正六品。
……
随着时间推移,官职越来越高。
欧阳辩和欧阳修都来到了门口。
“翰林学士王安石王学士到!”
杨清精神一震,这位是老板的老师,现在已经是翰林学士了,估计过几年就要上相位。
“左谏议大夫范纯仁范大人到!”
杨清赶紧伸直脖子,这位可是范文正公的儿子呢,瞧一瞧是什么模样。
“翰林学士司马光司马大人到!”
杨清有些吃惊,他听闻老板和司马光最近似乎有些不和睦,怎么他也来了。
……
又有一些什么秘书省监、光禄卿、殿中省监之类的官阶报名,杨清就不太认得人了。
不过接下来的名字他却如雷贯耳。
“文相公到!
“曾相公到!
“赵相公!”
“富相公到!”
“张相公到!”
……
全场顿时轰动起来,里面的官员纷纷站了起来,朝着入口处拱手打招呼。
杨清感觉自己的脸有些麻了。
自家的老板面子也太大了吧,这二府三司谏院御史台的长贰官都来了,皇室一般皇子结婚都没有这个待遇,估计得是太子成婚才有这阵仗吧?
杨清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为什么当年姜汝成告诉他这是个天大的造化,劝他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否则一定会遗憾终生。
当时自己还觉得姜汝成夸张了,父亲是大官,那儿子就一定有出息了?
也不看看,当年的晏殊相公,位极人臣,可他一死,他的儿子晏几道这些年不也过得很磕碜么?
那时候的欧阳修也不过是个学士而已,还没有当上相公了,可即便是当上了相公,那也不意味着欧阳辩就大出息了。
杨清不由得暗暗庆幸,幸好当时因为儿子要靠科举,有借助欧阳辩的意思,否则当时他还不想来呢。
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真的是太正确了。
姜汝成用手肘顶了顶杨清:“你是不是认为这些人只是冲着老欧阳大人的面子来的?”
杨清诧异道:“难道不是?”
姜汝成呵呵一笑:“是,但不全是,一般来说,相公们一般不会直接出席,一般派个儿孙过来就好了,但今日他们都来了。
他们看中的其实是老板的前程,二十岁的年纪,就做到了知制诰,和当今圣上更是昔日的同窗。
现在圣上与老板的关系这么密切,他们都看在眼里呢。
他们自己倒是没有什么,位极人臣了嘛,但他们却是想着给自己的儿孙找个奥援。
咱们老板这么年轻,圣上也这么年轻,以后几十年,恐怕都得看着咱们老板呢。”
杨清点点头。
是了,这些老头子一个个口上说着为国为民,但该为自己儿孙争取的,一个个都不落下。
不过也正常,朝廷也不忌讳这些,甚至仁宗时候的荫官更是历代顶峰,导致后面连大臣们都有些不满了。
大宋皇帝都想要拉拢朝臣的嘛。
理解归理解,但杨清依然非常震撼,也坚定了一定要紧跟欧阳辩的脚步。
旁边的张福图已经有些吓傻了。
杨清毕竟算是见过世面的,也在体制内混过,但张福图不过是个工厂主,说不好听点,就是个乡下的手艺人。
后来手艺被欧阳辩看重,其实做的还是专业的东西,他的本质里面还是一个工人而已,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场面。
第305章 杨德昌的小算盘!
许久之后张福图才缓了过来,苦笑着和杨清道:“我现在就想回泉州去了,这也太吓人了。”
杨清也忍不住苦笑:“是啊,太吓人了。”
的确是挺吓人的,这个阵仗着实是难见了些。
临近中午,该来的人都来了,杨清和张福图被安排着入座。
接下来他们陪好同座的客人就好了,至于一会陪着欧阳辩去敬酒的人不是他们。
他们还不够格。
杨清同桌上的就是两浙路的钱庄大佬们,咖位最高的是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的大老板杨德昌。
杨清对杨德昌了解颇多。
早些年,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就是两浙路最大的票号。
那些大海商们大多和这两大票号有资金往来,也是他们拆借出海资金的首选。
身为市舶司里的一个管事人,杨清对此非常了解。
但他对杨德昌这个人却没有接触过,说的好听点,叫双方没有交集。
但说实在话,就是他杨清没有被放在眼里。
其实也正常,杨德昌自己又不做海贸生意,杨清那么一点小权限,对海商有点影响力。
但对于杨德昌这样的金融大鳄根本没用,人家根本和你没有交集啊。
杨德昌被安排道这一桌来,想来陆采薇认为他们都是姓杨,又都是两浙路的老乡,多少也会有交集,应该也会有话题,所以被安排在了一起。
只是杨清筹办远洋集团的时候,杨德昌实际上已经走出两浙路了。
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在当年搭上央行这个快车的时候,这些年的发展如火如荼,业务已经不局限于两浙路了。
如今的大德胜、大德昌的分票号几乎铺遍整个大宋。
可以这么说,现在大宋第一大银行是大宋中央银行,第二大银行是大宋农业银行,第三大银行就是大德胜,而第四大银行是大德昌。
当然啦,这个第三第四加起来也远远不及农业银行,更别说和央行相比了。
但是即便如此,对于其他的商人来说也是庞然大物了。
这个在同桌的宾客态度可以窥见一些真相。
杨德昌这些年在外面东奔西走,到处开设票号,到处进行巡视,日常也少有回到两浙路的时候。
而杨清虽然也是海商,但他背靠农行,根本不虞有资金缺乏的情况。
即便有,找央行也同样可以解决,根本不用去找杨德昌这样的钱庄。
所以两人这几年相互听闻到对方的名声,却没有见过面。
杨清入座的时候还有些惴惴,生怕杨德昌对他态度一般,那就有些尴尬了。
但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来到桌子边,杨德昌便热情地招呼他:“杨兄,来来,坐我身边,咱们两个本家要好好聊聊。”
杨清颇有些受宠若惊,倒不是他现在的影响力就弱了,而是杨德昌在两浙路的名气着实太大了。
“杨老板,您请坐,您请坐。”
杨清赶紧回应道。
杨德昌见杨清这么客气,心里也是有些嘀咕。
杨清有些忐忑,实际上杨德昌也有些忐忑。
别看他的生意做遍整个大宋,但他心里很明白,他的命脉其实就攥在欧阳辩的手里。
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的结算都得通过央行来结算,一旦央行停了它们的结算,看似庞然大物的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就得轰然倒塌。
有人问难道不可以自己结算么。
其实是可以的,但且不说建立自家的结算渠道要花多少的时间,就说这里面的日常成本,就足以让他的票号无利可图。
无利可图的票号开来做什么?
杨清此人他听说过,短短几年间,一个巨无霸就在海商之中崛起。
杨德盛当时也有些错愕,但是听说远洋集团的身后是农业银行的时候,他就明白了。
——这远洋集团的身后就是欧阳辩吧。
后来两浙海商的后台一一落马的时候,杨德昌一联系海商和远洋集团的纠纷,顿时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他们的确没有经济往来,杨德昌也没有怎么回两浙,所以两人一直都没有见过。
这一次却在欧阳辩的婚礼上看到杨清,还是作为迎宾的时候,杨德盛瞬间就明白了,这个杨清还是欧阳辩团队里的核心成员啊!
就杨德昌和欧阳辩的接触以来,他对欧阳辩就没有放弃过了解,尤其是在商业上的研究。
因为他觉得欧阳辩在商业上的布局是教科书级别的,有非常多的东西可以学习。
这些年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能够发展成第三第四大银行,靠的可不仅仅是他入局比较早的原因,更不是欧阳辩对他有什么特殊的照顾。
而是他积极靠拢央行,学习农行的很多举措,这才抢在其他票号的前面圈地壮大。
越是研究欧阳辩,他就越是对欧阳辩惊为天人。
而且不是欧阳辩的身世背景或者官场上的进步,仅仅就是商业上的操作。
从一开始的冰室、东西烧、澄园这些产业发家,到后来的西湖城、农业银行、西湖城工程、泉州造船厂以及远洋集团,欧阳辩擅长的就是以创新性的理念去引领时代的。
这些东西当然并非全新的东西,但欧阳辩给他们赋予了新的概念,让它们成为人们心中的宠儿。
而且杨德盛发现,欧阳辩极其擅长发掘人才。
今天来到现场看到的徐福、胖大厨、陆采薇、于谋等等,大多都是出身草莽,甚至出身风尘。
即便是姜汝成、杨清,也未必有多显赫,但他们他们的取得的成就傲视当时代最杰出的商人们。
不过虽然都超出了他们的阶层,但以杨德昌的目光来看,欧阳辩的核心集团里其实也就几个人。
一个于谋、一个陆采薇、一个姜汝成、一个杨清。
其余的不能说不重要,但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
于谋不必多说,掌控着欧阳辩手里固定资产最多的人。
于谋在各地修建的每一座西湖城,几乎都能够成为当地新的经济中心。
陆采薇则是通过农行,到处扶持企业,现在农行占有很多地方的大企业的股份。
而且所占股份不少,有很多还是间接控股的。
姜汝成的外号很多,比如什么大宋最大包工头、大宋基建狂魔等等。
就杨德昌知道的冰山一角,就足以让他感觉震撼。
他经常走在外奔波,为了巡视各地的票号,他是没有办法沿着运河走的,得通过陆路到各个州县里去。
最近这些年,东南各路的官道到处都在升级,而目之所见,看到的建设单位都是西湖城工程公司。
当然啦,西湖城工程公司只是前缀,后面还跟着什么一部二部什么的,全称就叫什么西湖城建设工程集团属下第一工程部。
这个序列号他见到的最大的是三十六!
据杨德昌所知,一个工程部有大有小,大的可能是十来万人的级别,小的也有几万人。
这种力量简直让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