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86章

大宋安乐侯-第86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宇有些受不了,“大早晨的便要喝酒,这样不太好吧。”

    “礼不可废啊,侯爷。”张唐卿拉着范宇,便给按到了桌旁坐下。

    除了张唐卿和徐绶两人,杨察、苗振、杨谔也都到齐,都是来给范宇送行的。

    段少连愕然,自己这个正使没发话,他们这一群人便已经开喝了。

    想想也是,范宇是来得晚的,自然是他到了便开始这饯别宴,真是气死个人。

    此时也有别的官员过来接段少连入座,大家就是送别热闹一番便是,段少连也顾不上理会范宇。

    就连辽使刘六符,也被拉到了桌上一通灌。

    在座都是朝廷命官,自然少不了送别的诗词。酒过三巡,便有一名校书郎举盏起身。

    这位校书郎哈哈一笑道:“诸公且请安坐,我这里偶得一道送别诗,便吟咏出来,为段直阁与安乐侯送行可好。”

    立时便有人叫好,就连刘六符也连连点头,显是对这场面喜闻乐见。

    “持旌千里赴北国,寒霜白雾封黄河。此去传帝鸿雁书,宋辽黔首弹冠额。”这位校书郎念完自己的诗,便拱手对众人道:“献丑了,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诸公皆为饱读之士,定然是对我不屑一顾的。”

    诗一念完,便有人鼓掌夸奖,不吝赞美之辞。

    校书郎嘴上说的虽然谦虚,可是这话里也带着挑衅的意味。若是没人能将他这气焰压下去,怕是便要因此成名了。

    刘六符不由抚须点头,对于这首诗甚为嘉许。他虽是辽人,但也是汉人,读的书也是儒家一脉,对于诗词歌赋也自涉猎。而且辽国也追捧诗词,却是全国上下都蔚然成风。

    苗振年轻气盛不服气,便起身拱手为礼道:“我也偶得一首调笑令,可为在座诸公祝祝兴……赴辽,赴辽,行经千里结好。塞内塞外雪晴,关南关北无声。无声,无声,天下一片平宁。”

    这首调笑令,由景入情再入景再入情,却也是佳作。立时就引来了满堂彩,甚而有人掌声历久而不绝。

    酒喝好了,人便骚了。

    大家谁也不甘于后,争先恐后的念出自己的诗词之作,希望能留下一两首佳作为人所传颂。

    范宇却是顾不得听人吟咏大作,此时送别的官员正轮流敬酒,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此时的美酒虽然酒精含量不高,但是喝得多了也一样受不了。

    “我们也已作了许多诗词,不如请两位使节,各作一首答谢如何?”有人站起来提议道。

    大家轰然叫好,纷纷起哄。

    段少连推辞不过,沉吟片刻便笑着道:“既然诸位抬爱,我便作一首浪涛沙以谢大家……未行便知燕山北,大雪成堆风刀割。诸君盛情如炉火,三春已在心间播。”

    “段直阁莫要谦虚,此词的答谢之意,我等却也感同身受,三春已在心间播也。”立时有人叫道。

    那校书郎此时也喝的面红耳赤,又站起来道:“安乐侯可还没作诗词,请侯爷也作首诗词可好。”

    “不好。”范宇喝了不少,加上又困,已经有些迷糊,“我给大家唱歌,送别!你、你们都听好了!”

    众人大笑,还有人叫道:“侯爷雅兴,我等自无异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今宵别梦寒。”范宇勉强唱完,却是伏桌大睡。

    满街俱寂,众人失声。

 第204章 侯爷真会玩儿

    范宇是喝懵了,听着众人叫嚷,便借着酒意唱了一曲。

    然后他自己不管不顾的睡了大觉,却让众的下巴都掉了一地。

    原本刘六符此次出使大宋,没能达成建功的目的,意气有些消沉。此时听到范宇的一曲送别,却击中了他一杯浊酒尽余欢的心思。

    要说在座之人,最符合这歌的心境的,居然就是刘六符了。

    “好!”刘六符也借着酒意,大声喝彩。

    此时还有人提着笔,在纸上奋笔疾书,记录范宇所唱的歌词。这首送别歌虽然曲调怪异了些,但是听着却是相当清奇悦耳,也是要记录下来的。

    只是他刚刚写完一份,便被旁边的人一把抢走。

    “兄台可多抄录几份,这等绝妙清歌,直击内心让人回味无穷。在下甚是喜欢,还请送几份出来,也好让大家传唱。”有人对记录之人恳求道。

    随着刘六符的一声大赞,其余人便也跟着轰然炸开。

    那校书郎,也不禁赞叹道:“此歌清丽脱俗,已是别离相送之极致矣。世人言: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看,凡离别时,皆可歌此曲。”

    张唐卿却跟着笑道:“柳三变先生今岁可也榜上题名,终不再是白衣卿相。”

    “我大宋文风已是鼎盛之世,柳先生高中,而安乐侯又是少年才俊,世无遗贤矣!”又有一名官员道。

    听着众人的赞美之辞,段少连的脸色不禁有些发黑。自己才是正使,却不想在自己最自信的文辞方面,却输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安乐侯。这小子年纪轻轻,抢风头的本事却是一流。

    徐绶招呼王小丁,与苗振等人一同,将范宇给抬上了副使的马车。

    饯别宴到了这个光景,便是圆满结束。唯一觉得心中不快的,便是段少连。偏偏他还没有办法发作,只能忍着这口气。

    刘六符也讨要了一份抄录的送别,看了两遍?才心满意足的揣入怀中。

    “段正使?我们也该出发了。”刘六符对段少连拱了拱手,开口道。

    “贵使也请。”段少连拱手还礼。

    两人各自上了自己的马车?很快前边的护卫传来一声吆喝?长鞭一声脆响,长长的车队启行。

    狄青与杨文广两人?刚才也听到了范宇的送别歌。对于范宇,两人现在是又敬又佩。这位安乐侯可是厉害透德顶?能造兵器铠甲?又有如此好的文采,真是深不见底。关键是安乐侯如今还未及冠,这些事都放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便有些惊人。

    他们两人对范宇敬佩有加?却不知刘六符的护卫们?正不时的怒视着他们这一队禁军。

    那些辽国护卫可是还记得狄青和杨文广两人,到现在还有几个重伤的护卫,在辽国使馆之中住着。现在队伍里的,都是伤势比较轻的。

    在这只长长的使节队伍中间,数十辆马车之上?便是大宋此次送往辽国的岁币,还有许多粮草?也是队伍在路上的消耗。

    因此,这支使节队伍看上去?也是相当庞大。

    使节队伍大了,行走的便慢。用了一整天时间?也只不过是刚刚渡过黄河。

    范宇醒过来之时?却已是傍晚。看着车外漫漫的田野?却是有些尿意漾然。

    此时队伍也已经到了卫县,刚好停了下来。

    范宇急忙下溜下车去,悄悄的去了田边的树林之中。

    卫县并不大,城不过三里。此时使节队伍停下,是因为卫县的知县出城相迎,拦住了队伍。

    段少连下车与知县寒暄了几句,便随着车队进了卫县城。

    “刘知县,县库之中的粮草可还充足?”段少连笑着问卫县的知县道。

    “回禀上官,县中的粮草敢不充足。本县之旁便是安利军,若无充足粮草,一旦有事便是大祸。”刘知县回道。

    段少连笑道:“那就好,若是我的副使向你调集粮草,你可不要给他。你县中的粮草,都是接济大军所用,你若划拨于他便是渎职。我这样说,你可明白了?”

    刘知县当时就出了一头汗,陪笑道:“不敢、不敢,这只使节队伍,以段直阁为正使,自当听从段直阁的安排。若是别人来了,本县无粮便是。”

    这是神仙打架啊,刘知县官职不大,但是见识也是不少的。谁官大听谁的,只要不祸及自身,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

    待范宇回到马车上,也跟着进了卫县城中,整支队伍便停在驿馆外。

    小县城的驿馆房间有限,只有段少连、范宇和刘六符,和几个随行的亲信和军官有房间住。其余的禁军护卫等人,便只能在外面的马车周围搭帐篷。

    范宇和王小丁主仆两人刚刚进了房间不久,便听到一阵敲门声。

    却是狄青来见范宇。

    范宇看到狄青一脸的怒容,便问道:“出了什么事,是谁惹了你不成?”

    狄青躬身道:“启禀侯爷,刚才安营之时,我与杨兄去领取粮草,却被军需官告知,没有我们这支队伍的份!那军需官说,使节的护卫人数本都是安排好了的,我们这支五十余人的队伍是后加的,并无在使节队伍之中报备。因此,也没有准备我们的粮草。”

    “他们难道只带刚刚够吃的粮草出门,这不可能吧。”范宇不由皱眉道。

    狄青也愤然道:“我也是这样问的,可对方却嘲笑我们说,粮草自然是要多备一些,但那是怕不够吃。说我们既然没有报备,自己也没准备粮草,那挨饿也是活该。哪怕他们剩下的粮草都扔了,也不会给我们。”

    范宇一听,这话十分过分。他心中也有些明白,这是对方故意找茬来了。想一想自己得罪的人,也只有段少连这个正使。

    “杨文广去了哪里?”范宇又问道。

    狄青指指县衙方向道:“杨兄说,他去找知县划拨一些粮草,也不知如何了。”

    只是狄青的话音还没落,杨文广的声音便传了进来,“我刚刚见了那刘知县,他说县里倒是有些粮草,但都是明日便要转交安利军的。若是给了我们,便要违了军令。因此,也不会给我们。”

    “好了,你们不用担心这些。想必是那段正使对我有些意见,因此以粮草对我挟制。”范宇转向一旁得王小丁道:“去取两百贯钱来,交与狄兄与杨兄他们。”

    王小丁虽有些不情愿,却也只得去行李当中取钱。

    “我等执行的是公事,怎么可以让侯爷自己出钱呢。”狄青与杨文广两人急忙拒绝道。

    范宇笑道:“虽然是公事,但也算事急从权,此事我会记下帐来,待回京之后再向官家报备。否则便是私蓄军队,罪名极大。既然是我私人出钱,那便不能委曲了大伙,你们听我的,一会儿……”

    狄青与杨文广两人听完,面面相窥,侯爷真会玩儿。

 第205章 容易出事

    狄青与杨文广两人从范宇这里得了两百贯,出了驿馆便有些好笑。

    “杨兄,侯爷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气人了?”狄青迟疑了下才问道。

    “气也不是气你我,我看侯爷和那段正使不太对付。”杨文广摇头失笑道。

    狄青叹气道:“这也不能怪侯爷,只能怪那段少连自己。想必军需官便是他来指使的,故意不给咱们粮草。想从这里为难侯爷,好让侯爷向他低头。”

    杨文广拍了拍狄青的肩头道:“所以啊,侯爷才不会理会他这些小心思。直接给了你我两百贯钱,让咱们置办粮草和马车。”

    “剩下的钱,侯爷的意思是能买几只羊,便买几只羊。”狄青想起范宇的叮嘱,不由也笑了起来,“只怕那段少连和军需官知道了,能被侯爷给气的跳起来。”

    其实这些钱主要就是用来买马车和羊,五十人两个月的粮草,六十贯钱便足够了。

    时间不长,他们两人便带人在县城之中买回了所需的马车和粮草,后面还牵回来十只活羊。

    范宇在驿馆门口背着手,看到狄青杨文广他们回来,便哈哈大笑起来。

    “王小丁,你将我所写的文书让驿馆的人送回京城。”范宇看了身边的王小丁一眼道:“这文书不送回去,总是不踏实。若是晚了,不好防小人啊。”

    “侯爷放心,刚才我便将文书交给驿馆的人,让他们明日一早便送回京城。”王小丁急忙回道。

    范宇点了点头,这份文书便是给官家的,说明事情不协便自筹粮草之事。如果不尽早给官家一个解释,这便是皇亲蓄兵,罪名可不算小。有了这份文书备案,谁来告状都属于用心不良。

    狄青与杨文广来到范宇面前,一同抱拳行礼。

    “我们两人正如侯爷吩咐的那样,一文钱也没剩下,两百贯全都花掉了。”杨文广禀报道。

    范宇伸手数了下,不由笑道:“这里的羊倒是不太贵,比京城里应该便宜不少吧。”

    “此地不过是县城,羊也卖不上价,自然不能与汴梁相比。”狄青也应道。

    “好,今日便杀一只羊?煮了羊肉汤吃。”范宇笑兮兮的道:“只能是我带来的人吃?别人谁来了也不许给。要羊骨头也不行,羊骨头熬汤用。”

    杨文广笑道:“我等全凭侯爷做主。”

    狄青也不由笑道:“下官遵命?定不让一滴油水外流。”

    原本段少连准备看范宇的笑话?可是没过多久,便在屋中闻到一股浓郁的羊肉汤香味。

    虽然山珍海味没有少吃过?但是在这冬季赶路之后,若能喝一碗香浓的羊肉汤?那便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了。

    “咦?驿丞倒也是识趣,想是得了刘知县的叮嘱,给我们准备了羊肉汤。”段少连对自己的随从笑道。

    只是等了半晌,却是驿馆的伙计送来了三荤一素的三菜一汤。三个肉菜虽有一道羊肉的?却偏偏就没有羊肉汤。

    段少连并不是没喝过羊肉汤?只是刚才已经心心念念了半天,却发现猜错了,这让他有些心理失衡。再看那道蒸羊肉,也似乎索然无味了。

    不由得对着驿馆的伙计怒道:“你且慢来,本官身为出使辽国的正使?在尔等一个小小的驿馆,竟还受到如许的怠慢不成!”

    那驿馆伙计吓了一跳?急忙作揖道:“这位相公有何吩咐,还请明说。凡是本驿能做到的?定不敢推辞便是。”

    “明明炖了味道如此香浓的羊肉汤,为何却不给本官送一份过来!”段少连怒冲冲的道。

    “呃……这位相公?这、这羊肉汤是相公带来的人在煮的?不干本驿馆的事啊。”那伙计结结巴巴的道。

    段少连没想到会是这个回答?便随意的挥了挥手,赶走了伙计。

    他又吩咐随从道:“你去外面取一份羊肉汤来,本官上了年纪正好喝一碗暖暖身子。”

    那随从急忙闪身出了房间,便顺着羊肉汤的香味寻了过去。

    范宇正看着自己带来的禁军们做饭,面团被随意的揉了揉,就拍打成面片贴到了铁锅里面烙成饼。而另一口大铁锅中,羊肉汤已经沸腾滚开,一块块的羊肉不时的翻滚上来,又沉到了奶白色的汤中。随着这羊肉汤的沸腾,浓郁扑鼻的香味四散开来。

    即使范宇身为此事的发起者,也确实馋了这羊汤。

    王小丁此时来到范宇身旁,“侯爷,驿馆的饭菜送到,请侯爷用饭。”

    “你吃了吧,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吃。”范宇不耐烦道:“快些去吧。”

    “侯爷……我也想在这里吃。”王小丁却是不愿意回去吃饭。

    范宇看了王小丁一眼,却见这小子正盯着羊肉汤的锅,有些挪不动步。

    “行了,你去将驿馆的饭菜端出来,大家一起分着吃了便是。”范宇吩咐道。

    正在这时,段少连的随从正来到狄青他们这片营地,开口便对一名正做饭的军卒道:“给段正使准备一份羊肉汤,要多盛些软烂的肉筋。”

    杨文广便在不远盯着,看到做饭军卒已经拿起了碗,便上前阻止道:“不是告诉过你,谁来也不给吗。什么正使不正使的,你可敢违抗军令。”

    这话说的就厉害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