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甚为高明啊。”
说完这些,徐绶暗暗捏把汗,这拍马屁差点就拍了马脸,幸好自己有急智,又给圆了回来。
“侯爷好才情!”醒悟的快的工匠急忙附和道。
“咦!这舟船与鞋之间,还有这等典故不成?”醒悟慢的却是好奇道。
“当然是有联系的,莫要曲解了侯爷的意思。定然是侯爷从舟船上,悟出这等好鞋。”有人连忙纠正道。
范宇的面子被大伙一齐补足,这才神色缓和下来。
“你们啊,就是想的太多。”范宇哈哈一笑道,“我故意画成这样,就是想要启发你们,没别的意思。将来造作院,要造些民用物事。但是造什么,便要从衣食住行上面下功夫。免得造出来了,却售卖不出去,那岂不是不美。”
自己的画功什么样,范宇还是清楚的,也没多做纠结。
当即挑了两个擅长绘图的工匠,让他们当场按着自己的意思重新画过。
大宋的工匠都是识字的,因为大宋的军器造作院许多军器都要实行勒名制。也就是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因此并不是一点文化也没有。
对于范宇所说,工匠们领会的很快。不过小半个时辰,便已经画好了几双鞋的样子。
造作院要是制造普通的鞋,怕是成本还要高于民间自己做的鞋,根本就卖不动。因此,范宇所定位的,便是高端皮鞋。
这年头虽然也有皮靴,但是笨重不堪,根本不能与后世的鞋相比。
范宇只是对这些工匠们提出要求,具体的如何做,他就是个外行了。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就不可小看。大宋的工匠们对于侯爷所说的东西,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知道这皮鞋是要分左右脚的,还要分别制出左右脚的模具来,才可制作。
造作院里皮坊、制胶、木工,各个行当都很齐全。不到一个时辰,一位老木匠便在范宇的眼前雕出来两个足部模子。这是按着范宇要求的尺寸所做,模具并不大,只有六寸二分。
接着便是皮匠上阵,裁切皮革粘贴缝制。
徐绶看着侯爷指点工匠,不由得心中甚为佩服。看着这位安乐侯好似一个纨绔,可是实际上却是个有学问的,而且涉猎极广。只是安乐侯所涉猎到的学问,并不是经史天文等学问,反而是其他的杂学。
若说安乐侯是个有学问的,怕是个诸子百家的杂家。
这一天时间,便做了数双皮鞋出来。
只看款式,便能分辨出来分着男女老少,有高腰有中腰,还有低腰各个样式。
虽然现在只是做鞋样,并没有在上面做出各种装饰,但是看着也已经很有模样了。至少在徐绶看来,是比他所见过的靴子,要精致的多。
范宇又命人取来矿物颜料和油脂,使之调和在一起,让工匠们分别给皮鞋打上鞋油。片刻之后,鞋面光亮颜色各异的皮鞋便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这、这鞋竟还能如此?”徐绶甚为吃惊,他取了一双拿在手中,又在自己脚上比划了一下。
“徐兄,若是你的话,你肯出多少钱来买这一双皮鞋。”范宇看着徐绶笑问道。
徐绶看着手中,又看向其他的皮鞋道:“若是手里的这一双,我出一贯五百文钱。若是长筒靴子的话,我可以出三贯或者五贯钱。”
范宇点点头,这个价钱不错了。汴梁的市集他也去逛过,知道一双老字号的高级皮鞋便要一千八百文,这已经是市面最高价格。只不过那所谓的老字号皮鞋,样式却是不如自己这边刚做出来的样式。
徐绶之所以开出了一贯五百文,还是因为这是造作院自产的,并不是不如那老字号的鞋好。
“我也觉得,这个价钱卖到外面,算是比较合适的。”范宇赞同道。
不过,范宇还是命人将这几双皮鞋都包起来,准备带走。只给徐绶留了他所看中的那一双。
“侯爷,你这是做什么?不是做样子的吗。”徐绶看到范宇有走的意思,便追问道。
范宇让人提了几了双鞋,对徐绶笑道:“自然是要送人的,不然我做这几双有什么用。你让人再做一批出来,按鞋的大小多做一些。从六寸到一尺,每三分之寸可为一号。如是九寸的,便可称之为九寸大中小号,依次类推,可方便售卖。除了此事,如何派人生产便也交由你来安排了。”
徐绶不由得呲牙,自己只得了一双皮鞋,却是要给侯爷当苦力,有些得不偿失啊。
范宇却让人拿着鞋与自己一同回到府里,他最先让人做出来得那双六寸多的小皮靴,便是给静一做的。
上次在后花园中,范宇量过静一脚掌的尺寸,这次便让人先做了出来。
昨日因为静一知道自己要出使辽国,今天自己去当值之时,可还在生气。范宇认为,女人是要哄的。不管老少都吃这一套。当然,前提是对方并非是那种蛮不讲理之人。
若是从不审情度势,没有轻重的任意胡为,范宇也不屑于去哄。
不过静一虽是公主,却并未有那些恶习。皇家教育真不是瞎说,尤其有大局观。
范宇亲自拿着一双皮鞋来到静一的身旁,“娘子,你看你夫君给你带什么来了。”
还玉公主看到范宇手中的皮靴,便被吸引。
这双靴子被范宇染成了赭红色,打的油光锃亮,光可照人,这表面几可与铜镜相比。
第195章 感谢老师
这样的小皮靴拿出手,可是太漂亮了。
还玉公主看到之后,便也忘了自己还在生气。
“夫君,这双靴子是送给我的?”还玉公主问道。
“那是自然,若不是送给娘子的,难道还是送给张嬷嬷和李嬷嬷的不成。”范宇打趣道。
还玉公主瞪了范宇一眼道:“你敢。”
不等范宇再说话,便将这双皮靴从他手中夺下。
这双小皮靴的靴腰只到小腿,侧面开口并镶有铜环,可以用牛皮绳收紧。
还玉公主一穿上靴子,便举起脚来看个不停。现在脚上这双新的皮靴,可比原来的那什么织金丝履看上去大气不少。虽然上面并无装饰花纹,可是这光亮的皮面,和细致的作工,却是显出一种简捷纤巧之美来。
“娘子可以站起来走两步。”范宇扶着还玉公主的手道。
还玉公主一站起来,便发现自己似乎长高了些。
“呀,夫君,我都快和你一样高了。”还玉伸出手来,在自己头顶上比了比,已到范宇的额头。
范宇笑道:“这是自然,后面的鞋跟,可是加了一寸半的硬木,再镶以钢钉。既显高又耐磨,娘子走起路来,在石板地上还会有清脆的响声。”
还玉公主迈开腿走了几步,果然如夫君所说。
“这要是让官家的那些嫔妃们见了,怕不是要眼红。”还玉笑起来道:“穿上这靴子,身高腿长更显亭亭玉立,怕是没有哪个女子会不喜欢。夫君倒是会讨好女子。”
范宇干笑两声掩饰过去,这话不好接。这种靴子的鞋跟只有一寸半,在后世再常见不过。自己若是弄出一双恨天高来,怕不是要让女人们疯狂。
此时大宋已经有些人家让女子裹足,什么三寸金莲这种恶毒的东西也已经出现。如果自己的这些女鞋推出,通过商业模式形成风气,并被众人所追捧,怕是便可将裹足这等恶习抵消许多。
还剩了两双皮鞋都是按着自己脚的大小做的,范宇自己穿上,与还玉公主站在一起,不由发笑。
身上的衣服还是右衽锦袍,可是脚上的鞋却换成了后世款的皮鞋。如果放在后世,这定是穿邦影视的画面。如今这样一搭,似乎也没什么违和感。
正在范宇与还玉公主两人互相打量的时候,府里的小太监来报,说是段少连来访。
段少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也是受到官家赵祯重视的。
范宇听到段少连来访,便想起来了,这位不就是出使辽国的正使吗?
命人将段少连请到正厅用茶,范宇和还玉公主打了招呼,便整理了下衣衫去见这位正使。
一进到正厅,范宇便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客坐上用茶。
段少连相貌清瘦,留着的山羊胡子微微有些花白。
看到范宇到来,便起向他一拱手道:“段少连见过安乐侯。”
范宇也急忙还礼,“段直阁来访,有失远迎。想必段直阁此来,是为了出使辽国之事吧。”
段少连的官职并不算高,但是他有着直集贤院的身份,因此范宇称之为直阁。
“安乐侯猜的不错,本官正是为了此事而来。”段少连点头道:“官家任命安乐侯为副使之事,本官已得吕相公告之。因此,特来拜会一番,以免出京还不相识。被那辽使看去,定然好不尴尬。”
范宇笑着伸手一让,请段少连坐了,自己也在主位上坐下。
“段直阁所虑周到,消息也快。”范宇谦虚道:“若不是手中还有些事情要忙,理应是我去拜会段直阁才是。”
段少连摆摆手道:“侯爷不必客气,以身份来讲,侯爷比我贵重。只不过侯爷是副使,而我是正使罢了。而且,我也听到了侯爷正在造作院做事,欲以军器工匠制造民用物事。侯爷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公帑,是一番好意。”
对方这话,让范宇听着,似乎有些没讲完似的。
“我听段直阁的话,似乎有以教我?”范宇笑问道:“莫非段直阁有更好的主意不成。”
段少连点点头,也不客气的道:“安乐侯所为,便是与民争利。以军器造作院之大,而造民用物事,恐民间许多作坊便要难以维持了。而且,军器造作院之本,理应专心于制造军器之上。岂可因为节约公帑,便使之不务正业。还有,看似虽然节约了公帑,可是实际上,却是让人趋利。长此以往,恐会坏了人心。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因此,我希望安乐侯可以见义而忘利,劝人多行仁义之事。”
范宇听对方说话引经据典,意思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对方的意思自己也明白了大半,那就是逐利不好。这说明段少连是个腐儒,根本就不明白经济之道,只知死套书本。
一般情况下,和这种人说话会很费劲。至少包拯还会断案,而这段少连有什么长处,范宇就真不清楚了。如果不是要一同出使,会有一阵子时间不短的相处,范宇就懒得理会他。
但是这不是要一起共事吗,怎么也要有些耐心。
“段直阁言重了,此事如何能谈得到小人喻于利。”范宇面色平静的道:“此为替国谋利,以补造作院用度。若是不使人趋利,如何使工匠用命?工匠们自是小人,却不是坏人。升斗小民便是小人,君子便是朝堂诸公。诸公衣食无忧,自可为家国之义。而小人们若不逐利,岂不是冻饿而死了。”
段少连听到范宇的话,不由摇头,“安乐侯年纪不大,竟曲解孔圣之书。圣人当是品德高尚之人,小人自是奸侫之辈。巧言令色,鲜矣仁。我劝安乐侯莫要如此,恐失仁义。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将来若是有事,怕肯助安乐侯的没有几个。”
这个姓段的,在范宇看来就是冥顽不灵。当然,可能对方也这样看自己。
范宇嫌这段少连唠唠叨叨的烦,而且对方还说自己巧言令色,这让他十分不爽。
“住口!”范宇做出惊慌之色,猛的站起道:“段直阁,你莫要害我。饭可以吃,但是话不要乱讲。又要劝我施仁义,又要我得道多助,这等事岂是你我身为人臣可以议论的!下一步,是不是段直阁便要让我‘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了。”
得道者多助这些话,是段少连引用的《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句。但是这句的前一句,便是范宇所说的‘固国’‘威天下’等语了。
范宇虽然知道的不多,但前世上学之时,对这篇课文记忆深刻。因为当时背不过,老师就不让他回家,所以现在范宇感谢老师。
第196章 可以利用
范宇的话将段少连说的脸都白了,这可不是开玩笑。如果范宇将此事上报,只怕官家表面上不治他的罪,他也会被搁置了前程。
段少连因为身上还有直集贤院的职务,因此有劝谏官家的职责。在范宇府上说的顺嘴了,却忘了范宇只是个侯爷。段少连还是按着劝谏官家那一套的说辞,自己只是觉得自己有道理,却没想到对象不同。
“一时口误,倒让安乐侯受了惊吓。”段少连十干笑几声,急忙解释道:“侯爷也知道,我并非此意。这只不过是想让安乐侯一心向善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呵呵,叨扰了,在下告辞。”
被范宇这一喝斥,段少连一点脾气也没有,只能急忙跑掉。
看着段少连狼狈而去,范宇不由得有些担忧。让这种腐儒担当正使,怕是不太乐观。
刚刚送走了段少连没有片刻,辽使刘六符便来访。
这位刘六符也听说了,安乐侯被委任为副使,一同回访辽国。
因而,刘六符心中有些担心,担心范宇在辽国露了口风。至少是不可随意的威胁自己才是,免得回去之后日子不好过。
一见面,范宇便屏退左右,正厅之中只有他们两个人。
“贵使,来我府上,可有什么不放心的。”范宇笑问道。
刘六符看着范宇年轻的脸庞,不由十分感慨。自己这样的积年老吏,却是被这种不讲规矩的小年轻给坑惨了,无奈之下叛辽投宋,也是命歹。
“侯爷明察秋毫。”刘六符不张狂的时候,一样让人如沐春风,“此次前往大辽,我也是替侯爷担心。侯爷身份贵重,不是寻常宋臣可比。若是此去辽国受了怠慢,我怕侯爷会忍不住发作。一旦起了冲突,恐对侯爷不利。”
听到刘六符这样说,范宇有些明白了。辽人对于大宋之人向来傲慢,哪怕幽燕之地的汉人,对于大宋的汉人也有着心理上的鄙视。这起因还是在大宋的自身,四十万大军收复燕云之地,却落得个损兵折将。后来又在澶州城与辽军僵持不下,原本战局已经开始向大宋倾斜,可是宋真宗又急忙与辽帝结了澶渊之盟,并且年年送上岁币。
可以说,不是大宋的武力不盛,而是乱战惧战怕战。外交也并非没有筹码,但却一味退让。
如果不是辽国力有不及,只怕大宋就亡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辽国上下对于大宋就只能看不起。
范宇略微沉吟,才道:“此为皇命,我是不能拒绝的。贵使虽然是一片好心,但也不必过虑。宋辽之间修好,如今已有三十年,想必不会有人再轻易挑衅。若真有人想要羞辱宋使,那么我自然也不会客气。无论谁为宋使,都代表着大宋国体,不可失礼失节任其羞辱。哪怕杀身,也不可由之。”
刘六符脸上一红,自己可不就是被这小子当面威胁要弄死吗。你说的好听,到时你面对生死试一试就知道了,不尿裤子算我输。
“侯爷虽年轻,但脾气刚烈,亦要控制莫生无谓之争才是。”刘六符只得道。
范宇哈哈一笑道:“贵使不必担心,好端端的,我当然不会去故意挑衅。此事没什么好说,既然贵使来了,我也正好有些事情要询问一番。”
刘六符听范宇说有问题要问自己,也不知道对方想做什么,便道:“侯爷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