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77章

大宋安乐侯-第77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举。今时今日,我等只可一点点的来,做好眼前事便好。”

    杨谔摇摇头道:“我们能做的,便是等着放官之后,治理好地方,以期得个好的考评。要做些大事,何其之难。”

    徐绶却是看不起杨谔的这种态度,不由取笑道:“你要好的考评,又不想做些事,这怎么可能。若是如侯爷所说,你能将地方四民合起来,使各兴其业,如何会得了差的考评。既知是四民,便可兴修水利以利农,鼓励举办作坊以利工,再以惠商之榜,使商人云集买卖百工器具,民丰物埠,则教化自盛。这等事,放之于一州若可行,则放之于天下,怕也不差什么。”

    听到徐绶这样说,范宇不由得高看了这家伙一眼。现在能讲出这个道理来的文人,可是不多。若是让他们写文章,怕是都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能讲的如此有条理的,范宇就只知道徐绶一个。

    “我觉得徐兄说的有道理。”苗振这时也插口道:“这等事确是要先从小处做起,我等放官皆是通判之职,起步甚高。若是能在本州做些事,还是可以的。哪怕做不到徐兄所说的那样,想必也可略有改善。”

    张唐卿和杨察两人也都点头,觉得是这个道理。

    范宇笑道:“这件事也只是在此与诸位高谈阔论一下,我身为皇亲,能做的却是不多。虽然富贵,却不如你们将来可以一展抱负。不过,若是造作院造民用器具的本章可以通过,那么我可派人去诸位所在的州府,以兴商业。其他的政绩不知道,但赋税上面,定是会高于其他州府便是。”

    这下子,其余五人的目光都转到了范宇的身上。中国历来就是官本位社会,读书做官是全体国民的共识。

    范宇所说的话,如果是真的。那么在座这几位,只要不是笨蛋,就一定会升迁快过一同起步的其他人。

    “侯爷所说的话,可是当真?”杨察急忙问道。

    “这等事,自然是当真的。”范宇点点头道:“若是你们所在的州府买卖大兴,那么其他周边各州的人与财,便会都流通过去。”

    范宇画了一张饼,但是这张饼在后世却是实现过的。如今画给这几人,便是要让他们有了这个意识。范宇不求立刻就改变了大宋的情况,但是潜移默化,便是从下面不起眼之处开始的。大宋到了如今,虽然立国不到百年。但是实际上,已经积重难返。

    至于什么后来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范宇都在中学课本上学过,无不是人亡政息。要想改变这种大宋前进方向的惯性,便要在大宋的道路上挖坑。

    张唐卿微微一皱眉,看向范宇道:“侯爷,孔子曰: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我们这样做了的话,是不是不大妥当。”

    他这么一说,其余人立刻就不说话了。真的这样做了,岂不是就成了小人,儒家道德心理这一关,有点过不去。

    对于张唐卿的迂腐,范宇倒并没觉得什么。都是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让他们猛然间接受些新事情,多少有点抵触感。

    群而不党,便是与人交好,却不形成利益关系。党而不群,就是因为利益关系结合抱团,但是实际上大家还是可以互相陷害的。

    “这如何就成了小人?”范宇摆手笑道:“君子群而不党,便是单打独斗,如何斗得过党而不群的小人。若是所做所为,无愧于家国天下,又为何不结为同党?我这样说和做,只不过是让你们早一些脱颖而出。而且,与其浑浑噩噩的做几年官悠游山水,还不如做些事情,或许能给大宋带来些新气象。”

    徐绶最是能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对于范宇了解更多些,他开口道:“侯爷说的在理。我等为官,可不是为了尸位素餐,试一试却也正可以观其效。若是可行,岂不是一件好事。”

    杨谔道:“如今我大宋便是盛世,四海升平,已数十年无边事。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各地的常平仓也不缺钱粮。我观史,历朝历代都未有过。已经到了这等地步,怕是已经是极限了。”

    “极限?怕是不妥。”范宇摇了摇头道:“我在被官家封侯之前,来自于陈州左近的草桥镇。包知府赈济灾民饥荒,可不是假的。陈州饥荒半是天灾,半是。若非从他处购粮,还有包知府押解过去的粮食,怕是陈州便要生出大乱子。”

    “就这,还是因为没有边事。若是辽国撕毁澶渊盟约,举兵来犯,我们便用只用常平仓来应对辽军吗?”范宇看了几人一眼道:“我大宋看上去似乎一片繁盛。可是每年送与辽国的岁币,便是在养贼。将贼养的兵强马壮,他们便要以武力威胁,讨要更多的钱粮。诸位应该读过《过秦论》,那么是想让大宋做秦国,还是让大宋做六国。”

    范宇说这些,便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什么是居安思危。

 第183章 如何是好

    之所以将过秦论拿出来说,其实是因为过秦论的文章中,贯穿了秦国的兴亡始末。

    其中六国更是没有出息,名将云集挥师百万,然而却不敢与秦一战。最后退兵不说,还争相割地贿秦。大宋与六国十分相象,空有百万之师,却不敢一战。最后与辽国结下澶渊之盟,年年送上岁币。而大宋民间也不是一片平静,农民起义时而有之。

    如果辽国一旦出现一个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辽帝,那大宋就非常危险了。

    范宇是知道后来的历史的,大宋给辽国送岁币,辽国与宋国都对于这种平静的现状很满意,结果两国一同废掉了。等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把辽国给灭了不算,还将北宋打成了南宋。

    而且两国的皇帝都被金国所俘,受尽了屈辱和狎戏。

    就是因为知道这些事情,范宇才不希望眼前的这个大宋,会渐渐的滑向极度耻辱的那一天。

    有人说大宋之败起于党争,而范宇却不管那些,只要结党有利,那便结党。所谓党争,不过是帝王玩弄平衡之术搞出来的,实际上真的是受党争之害吗?他不觉得。

    因此,范宇今天才会讲结党之言。而且他这个结党,是真的结党。不但要挣了钱,还要有为国争利的名分。

    眼前这几人,在范宇看来都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他们的周围,也会有相当数量的跟随者。所以,他们也是范宇所选定的种子。

    张唐卿吐了一口气,缓缓道:“我等,自然是愿大宋如秦国一般,气吞八荒的。只是这非是我们几人眼下便可改变的现状,还要徐徐图之。昨日若非侯爷在官家面前为我等美言,我等怕是便连功名都保不住了。既然侯爷想要一试,对于我们也没坏处,那便试一试。诸位以为,如何。”

    徐绶扫了其余人一眼,跟着道:“我赞同,只要侯爷这里没有可题,待我们出京赴任,便可配合侯爷。一来我等都可有个好政绩,二来也可以施展才学治理地方,破开前人窠臼新出机杼。若如侯爷所说,士农工商四民联动富国强兵,我等名垂青史也未可知。”

    杨察笑道:“既如此,我们便与侯爷结成一党,君子群而结党,又有何不可。”

    苗振出身商人之家,他最是高兴,便也说道:“那就如此,我等都听侯爷的便是。”

    “我也赞成。”杨谔也跟着道:“我们几人在外为官,可由侯爷居中安排。若有不明之处,我们便写信给侯爷相询。”

    范宇知道,虽然这几人眼前向自己表态没有可题,但这只是因为自己对他们有恩。而且所做之事,不会有多少后果,才会如此。一旦出现可题,若是受到攻讦,那就不能保证什么了。

    不过,能做到这一步也已经不错,范宇是不会强求什么的。对于范宇来说,这些人就是放在外面扩大影响力的。只要有些成绩,他们所做的事情便会在当地形成惯例生根发芽。由一州之地,影响周边数州之地。

    这与所谓的新政和变法不同,范宇所推行的,乃是引导自发性质的。而新政与变法,则是行政命令式的。其间的区别,可就大了。

    范宇他们在这里高谈阔论,却不知道,三司使程琳,正拿着徐绶递上去的本章皱眉。

    “军器造作院中工匠数以万计,而日积月累靡费不匪……今请造民间器具以丰民用,而获利亦可补造作院之亏空。”程琳看了看最后的署名,一个是新科进士将作监丞徐绶,另一个就是安乐侯范宇。

    看到范宇两字,程琳就觉得憷头的慌。

    他可是听说了,安乐侯与吕夷简相公之间有些龃龉,对吕相公并不客气。这还不算什么,安乐侯的随从还将辽国武士打伤,那辽使也没追究。昨日又因尚了驸马,再次闹的满城风雨。

    这么样的一个人物,虽然年轻,三司使程琳也不敢小视。

    “来人,将这文书送到政事堂去,请蔡相公与吕相公过目。”程琳在喊过一名文吏,将之交到文吏手中道。

    文吏接过之后,对程琳施了一礼,便匆匆去了政事堂。

    这份文书很快便被送到了政事堂的案头,经过了蔡齐相公与吕夷简相公的过目。

    两人相对而坐,饮着茶水,却谁也不先开口。

    半晌之后,蔡齐才道:“吕相公对于这份文书,是什么看法。”

    “看法?”吕夷简摇了摇头道:“军器造作院要造民用之物,这可不大好说。此等事例,自古便没有。但是,其中又说造作院靡费无数,却也是切中要害。至于造民用之物补贴,这可就不好说了。蔡相公怎么说。”

    兜了一个圈子,吕夷简却是一点有用的东西也没说,转手又将可题甩了回去。

    蔡齐暗骂一声老狐狸,才正色道:“我觉得吕相公所说的甚对,此事古未有也。既然吕相公都说不准,那我更说不准,不如驳回便是。”

    驳回?吕夷简当然是不会轻易驳回的,至少要有个充分的理由吧。

    那范宇身为安乐侯,听说昨日又尚了驸马,岂是能轻易得罪的。尽管吕夷简并不怕范宇,但是也觉得范宇难缠。就算是驳回这个文书,也不应该由自己来。

    “军器造作院,全称御前军器造作院,所造兵甲军器都供禁军使用。”吕夷简正色道:“这等于是皇家的产业,还是要由官家来作主的。你我都拿不准,那便入宫去请示官家定夺吧。”

    大宋皇家内库与国库分的并不是那么清楚,也就是资产产权不清,因此吕夷简这么说,也不算错。

    只是蔡齐眼中闪过一丝鄙夷之色,这吕夷简,竟然将可题甩给了官家,他自己是一点也不承担责任。

    然而吕夷简的心中,对于蔡齐也是很蔑视的。这姓蔡的觊觎相位,却总是想等着自己犯错,好借机下手将自己推下去。可惜他那点小心思,自己都能看出来。

    吕夷简也不理会蔡齐,带上文书便去了崇政殿。

    官家赵祯看到是吕夷简来了,便让人赐坐。

    “吕卿过来,想来是有些事情难以委决了。”赵祯放下了手中的本章,看向吕夷简道。

    “臣这里有安乐侯的一份本章,上面所说的事情有些新奇怪异,臣不知如何是好。”吕夷简将范宇的本章递了上去。

    赵祯听到又是安乐侯,就不得不引起注意了。

 第184章 我是你舅舅

    官家赵祯看过了范宇和徐绶的本章,将之放在案台上,手指轻扣台面。

    “吕相公,从这本章的用意上看,倒没有什么问题。安乐侯与这徐绶,是想以冗余的工匠之力,制造民用器具贩卖,也好补贴造作院的支出。”赵祯沉吟道:“我以为,此事可以一试。”

    吕夷简没想到,官家竟会如此轻易的便同意了。莫非这安乐侯一成了官家的妹夫,便更加受宠了不成。

    想了想,吕夷简才迟疑着开口道:“官家所言不错,只是这样做,岂不是与民争利吗?以军器造作院工匠之多,民间哪里有作坊可比。或者,这个口子一开,其余各地的造作院,怕也会争相效仿。到那时,恐怕民间作坊会边不小的冲击,就是各地造作院,也无心再造军器。”

    对于范宇的这份请造民用器具的本章,吕夷简是不喜欢的。不只是他与范宇之间有过矛盾,他也不想皇亲做出成绩来。这大宋,就应该是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亲不过是些官家的亲戚罢了,怎么能胡乱掺和呢。

    持有这种看法的,不只是吕夷简一人,而是大宋的文官集体。在他们看来,这太平盛世,都是他们的功劳。赵普相公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便让五代战乱之后的文官们抬起头来。大家不只是半部论语,整部都能背下来。

    也正是如此,使得大宋文官们,极力限制武人,也极力的限制皇亲外戚之流。

    现在吕夷简看到范宇要冒头,不管对不对,只要摁下去那就没错。

    可惜赵祯并没有听吕夷简的,而是摇了摇头道:“此事只在御前军器造作院试行好即可,若是不可行,亦可及时制止。这是好事,不用阻拦。”

    见官家都这么说了,吕夷简在这等事情上,也不好再有激烈表现极力阻拦。他是当朝相公,哪里能在这等事情上没有分寸。先让那安乐侯去作,到时做的越多,便错的越多,再安排人弹劾便是。

    “是,官家待安乐侯甚厚,他理应感恩才是。”吕夷简笑道。

    赵祯点点头,提笔在范宇和徐绶的本章上写了几个字。

    “你拿去吧,此事可让安乐侯看着办。只要不误了军器任务,其余的便由他。”赵祯笑道:“吕卿,近来新春将至,朝中可还有什么事没有?”

    吕夷简躬身道:“官家如此勤政,倒让我惭愧。我大宋还好,如今并无什么烦心之事。只是那夏国的赵元昊,自前年继承西平王之位以后,性情乖戾屡次兴兵于青唐。青唐的唃厮罗,数度向我大宋上书,求我大宋出兵。”

    赵祯斟酌了一下便道:“我前次不是已经赐那赵元昊佛经,他竟还没有罢兵吗?”

    吕夷简苦笑道:“赵元昊虽喜读佛经,但是此人却是嗜杀成性极是残暴。攻杀吐蕃之时,多以新割生牛皮将俘赤身裹之,予以曝晒数日。牛皮收紧,而俘亦突睛而亡。由此可见,其人的狠厉。官家对此人不可不防,若是假以时日壮大,必为我大宋之患。”

    “此人确是暴横。”官家赵祯点头道:“不过,以夏国千里之地,他岂敢捋我大宋万乘之国的虎须。他祖上李继迁,不也是骄狂不可一世,最后却是死于吐蕃降人之手。夏地贫瘠,他无力犯我大宋的。拟旨斥责,让他安生些便是。”

    “臣觉得,可以在永兴路布以重兵。”吕夷简建议道:“我大宋虽不出兵,但可以兵势压之。既可全了与青唐之谊,亦可防范夏国走险来攻。官家以为如何?”

    赵祯道:“此事可行,命曹琮为永兴军路的安抚经略使,坐镇庆州。”

    “如此,臣便告退。”吕夷简躬身道。

    吕夷简回来之后,便将范宇和徐绶的本章回复了,只要不误了军器生产,便任其自做决定。

    范宇这边与几个进士喝完酒,便带着王小丁打道回府。

    回到府中,王小丁便急忙小跑着进了府里,将范宇给扔在了前院。

    王小丁这小子着的什么急,范宇却是不知道。但好还如今府里的人也多了,自有人上前给范宇行礼请安。

    来的不是别人,却是还玉身边的小太监吴良。

    “侯爷,府中有人来访。”吴良躬身禀报道。

    “这时候来访,他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