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397章

大宋安乐侯-第397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青对于范宇的话,却并不是那么认同。

    “侯爷实在是小看了自己所建新军。”狄青摇了摇头道:“新军建立之时,我记得还是侯爷所立下的操典规矩。大宋其余各军的军中陋习,在新军之中可是一概没有。更不要说克扣军饷役使士卒这等事,实是太过影响战力,新军之中也是一概没有。日常操练伙食,新军的兵士们也没有缺过。若是让新军放开手脚大战,我朝怕是已无新军之对手了。此皆赖侯爷初建新军之时立下的操典,虽是小道,却与孙武兵法相合,实是精辟之极。将来如能推行及举国之军,则大宋何患外敌。”

    范宇知道,狄青这是看到了自己原来那些操典的好处,这是有感而发。

    “操典这等事,其实只要是有心用心之人,皆能想到。”范宇摆了摆手道:“为何却没有几人愿意去照做?无非是贪钱罢了。即使不贪钱,却也要受上官的勒索,而不得不贪。我受官家封爵为开国侯,又是皇亲,自然无人敢惹。你为新军都指挥使,身上又刚刚立下了不少功劳,眼下无人来向索要什么,但时日一久,便会有人要指点你做人。兴兵外战乃是易事,内斗方是大患。”

    对于狄青说这番话,范宇其实也是有感而发。狄青这样的人,在自己未曾改变的历史之中,同样是屡立战功官至枢密使这样的高官。

    但是就这么样一位能臣帅材,却是被文官不断的攻击羞辱,最后郁愤而死。

    虽然范宇所说的,不过是些军中克扣索贿之事。但是实际上,范宇是想提醒狄青多注意些来自内部的攻击。

    “侯爷想的比我长远,我会注意。但是只要大宋还有外敌,下官想来也不会太过受人为难。若是还不用,我便寻到侯爷面前,侯爷定有办法援手于我。”狄青哈哈一笑道。

    范宇也是笑了笑,狄青这么说,显然是将自己当成了依靠。既然放出来这等话,便等于表示投靠之意。

    狄青能成为新军的骨干,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也是范宇的原因。但是如今狄青的身份也已不同,成了新军都指挥使,自然要再一次表明态度。

    这个时候,张唐卿等人也已从思考之中回过神来。

    “侯爷,你所说的信用之法,难道便可使这些工坊商号的东家们乖乖听话吗?”杨察抢先问道。

    他如今乃是河西的提刑按察使,执掌刑法典狱诸事,对于这些日渐增加的讨薪之事最是头疼。

    范宇点头道:“你是提刑官,让这些人听话,自然是应该的。凡工坊有三人次讨要工钱上告者,便要命其停业整顿予以罚钱,直至还清积欠并上缴罚钱为止。而商号若是拖欠工钱,则一样令其停业整顿,若是外来的商号欠了工钱,可停其关防,使之不能再运送货物于河西。如此一来,这些工坊和商号的东家们,便知道得不偿失,也就不会再拖欠雇工的工钱了。”

    但是范宇接着又道:“这只不过是从东家们这一边来治理,若是碰到刁钻的雇工,无故诬告东家拖欠,以达其勒索之目的,亦须防备。所以,雇工诸般劳作之事,应在雇工文书之上便先有注明才是。尽量无枉无纵,酌情予以处置才是。”

    杨察眼中一亮,他刚才其实也是这样想的。

    “侯爷,我若将这些条目都列出来并上书朝廷,可否?”杨察更是看到了这里面的价值,甚至是进身的敲门砖。

    如今官家便提出大兴工商,自己这若是以此上书,想必可以入得官家的法眼。

    只是这些都是安乐侯提出来的,他还是要征得范宇的同意才是。

    范宇对此并无什么意见,他自己倒也可以向赵祯提出来。但是官家那里自己提出来的建议已然不少,若是不知进退屡次向官家提出建议,哪怕是官家脾气再好,也会收拾自己。

    所以若非必要,范宇是不想自己向官家提出什么建议的。

    “杨兄要向朝廷上书,这有什么不可。”范宇摆摆手道:“尽管上书便是,如今官家大兴工商,正是用得到的时候。你可提出,先在河西试行此策,待有所成,再使我朝各路实行。如此,则官家定然不会拒绝。”

    安乐侯不但同意了由他上书,还告诉他如何才会让官家接受,这使得杨察甚为感激。

    “侯爷真乃海量之人,我定不会负了侯爷一番美意。”杨察虽然没有多说,但是这尊敬的态度也已经摆了出来。

    自张唐卿以下的这几人,包括狄青在内,哪一个不是受过范宇的恩惠。

    以前靠着安乐侯起家,如今各自又都成了高官,未免不会有其他的心思。

    人都是会变的,甚至历人认为安乐侯也不过如此,也没为自己出过什么力,反而将他们送到边垂之地吃苦受罪。如今的这等高官厚禄,都是自己拼出来的。

    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人之常情。与忘恩负义什么的,也并无关系。

    人家不可能受了你一次恩惠,便要用一辈子来还,要在你面前一辈子都低着头,那不现实。

    范宇自己当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对此甚至也有准备。

    但是他的目的,乃是要使得大宋走上一条与自己所知历史不同的道路。眼前的这些人,便是自己影响大宋变化的一部分着力点。

    若是不能将这些人降服,或是达成利益交换,那么就等于失去了着力点,对于未来的把控也会变弱。

    所以,今日范宇与诸人一同宴饮,既是一次聚首,也是互相之间的重新试探。

 第959章 切记之

    虽然只是一些事务性的请教,但是其所包含的东西,却是前所未有的。

    安乐侯,还是他们所看不透的那个安乐侯。

    范宇依旧比张唐卿等人看的更远更透彻,这就使得大家对于安乐侯的信心不再动摇怀疑。

    “诸位可是觉得,大兴工商实是无谓之事,给了这些工坊商号的东家几分颜色,他们便不知好歹?”范宇笑道:“其实不然,我朝之所以大兴工商,除了要以此增加税赋之外,还要提倡格物致知的新学问。否则,我朝若是踏步不前,终会被他国所赶上。”

    张唐卿不由笑道:“侯爷莫不是言重了吧,自汉武独尊儒术以来,内圣而外王,天下莫不以我中原为天朝上国。据我所知,除我大宋之外,其余诸国即便不是化外,亦是乏善可陈。要说赶上我中原天朝,实是不可想象。”

    狄青也道:“往来的胡商传言,极西有拜占庭大帝国传承近千载。其国亦甚为繁华,其国君贵族,却是极为向往我朝丝绸瓷器。每市中有所售卖,皆不惜千金换之。似这样的古老大国,尚且不能与我朝相比,下官实不知他们如何赶上我朝。”

    除了这两人有些质疑之外,杨察、徐绶也是正在点头。

    反倒是苗振这时开口道:“侯爷每言必出有因,每言必有所中。我不知侯爷所担忧的对也不对,但是侯爷想来也会有个合理的解释。”

    “我也是这般想法,侯爷从不无的发矢,想来有大家所想不到的事情。”杨谔也跟点头道。

    范宇哈哈一笑,“我中原向来繁华,自古便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孔圣著书立说亚圣孟子继其绝学,至今已千五百岁。然而,在孔圣之前,就没有其他的学问了吗?我闻上古有《连山》《归藏》二经,可穷天地四时之变化,可知过去未来之兴衰。但如今俱已失传,显然夸大不实,否则孔孟安能不继承之。世易则时移,自上古刀耕火种至今,人心由单纯而多变,天下诸事愈加纷繁。所以,身为官吏,则所虑规矩亦必增加,方有治理之能。否则,官治跟不上世易之变,则崩坏不远矣。”

    “所以,工商大兴便是世事变化之所需,岂可阻之?”范宇两手一摊道:“若是阻之,百工之艺战守之器如何又能远超他国,岂非阻我大宋之盛?若无商人流通天下财货,又如何使百姓便利使百工兴盛?两者虽分称工商,但为一体,实不可分。故而官家有大兴工商之举,我等亦要为官家分忧才是。”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足够详尽了。从孔孟的学问兴起,讲到以前的学问被淘汰。从古时劳作简单,到如今繁复,基本上的意思都是讲的清楚了。

    如张唐卿等人,除狄青之外,无不是饱读读书之辈,哪里可能理解不了。

    原本因为与范宇离的远了,这数年来又有些官威在身,心中觉得安乐侯不过如此的念头全都熄了。可能他们自己都不觉得,但是这个念头是一定会有的。

    可如今听了范宇的这些话,却是目光长远贯穿古今,非超凡入圣而不可得此想。实是让诸人如同醍醐灌顶,观天下大势瞬间清晰许多。

    “安乐侯所思所虑,非是我等所能比肩,实是让我等敬服不已!”张唐卿现在心服口服,对范宇拱手道。

    这是真的服了,安乐侯的这等眼光格局,根本就不是他们可以望其项背的,于情于理于法,都无可挑剔。

    摆了摆手,范宇接着道:“官家如今作为,已开前代千年未有之格局。我等追随官家,当戮力同心共创大宋盛世。但是知易而行难,将来你我等人所面对的困难,定然非比寻常。若是意志不坚,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大兴工商之初,必然会有人以工商为贱业,违背圣学为由,加以阻碍。虽然我提倡新学问,但是却并不反对儒学。儒学道德,仁义礼智勇信忠孝悌,乃是我大宋之德行根本,岂有弃之。之所以有人会反对大兴工商,纯利益使然。原本种田的佃户皆去做工,则地主田地荒芜,岂能不气急败坏。若将来有新学官吏入朝为官,则耕读传家岂非没落?其事复杂,诸君多想想便是。”

    范宇将这些事情,给眼前的几人说的明明白白,便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其中所要面对的困难之处,也一样并未隐瞒。这等推心置腹,确实让人动容。但是说的这么明白,却也等于将张唐卿、杨察、徐授、苗振、杨谔等人都明着放在一个对立面。

    这几人能考中进士,家境想必是不错的。而家境不错,基本上都是地主士绅的家族出身。因此,范宇也等于出了一个难题,看这五人如何来选。

    若是能一同走下去的话,范宇自然是高兴的,若是不能,那就最好先提出来。免得以后大家尴尬,弄不好还会是生死之争。

    “我等没有什么好想的。”张唐卿摇了摇头道:“此时若我等因为将来有些难处,便弃侯爷而去,恐怕亦非易事。自我等到瓜沙二州为官,便已经被人视为侯爷同党。若是与侯爷作对,我是做不来的。况且,侯爷刚刚也说到,大兴工商亦是官家的意思。这样的话,我们又怕得什么。即便日后耕读传家注定没落,但是我们这些开创新局面之人,却又怕从何来。”

    苗振此时突然哈哈大笑道:“我家便是豪商之家,若不支持侯爷,只怕回家省亲也会被我父给打死了。”

    “适才听到张兄之言,我们也只有与侯爷共同为官家出力才是。”杨察、徐绶、杨谔三人,也很快附和道。

    看似范宇给了他们一个选择,其实却是没得选,必须表明态度才是。

    狄青张了张口,却发现好似没自己啥事。一群文官与侯爷谈论理政牧民,自己这个武官有些插不上口。总不能有人攻讦安乐侯和张唐卿等人,自己提兵去将他们的对手灭掉吧?

    范宇目光一扫,笑道:“诸君勿忘今日之言,无论发生何事皆须挺住。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人生困苦诸多。若是不能承受,亦不能有所作为,切记之。”

    这些话,就是强调让大家坚强,范宇尤其是看了张唐卿一眼。

 第960章 经典军略

    被范宇看了一眼,张唐卿还当是范宇觉得自己性格软弱,不由得挑了挑眉头。

    “侯爷可是觉得我张某吃不得苦,承受不得打击?”张唐卿干脆就问了出来。

    范宇摇摇头道:“我并未有如此想法,只是诸人之中,你如今资历最高。而且你们五人皆为景祐元年同科进士,你又是状元,自然所承受的压力和打击也会最多。若说我怀疑你承受不住,不如说是我在担心你。”

    张唐卿不由释然,“侯爷放心便是,当初刚到西北瓜沙二州,那是何等的艰难,我等不也挺过来了。如今我已在河西为兴庆府为转运使,却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范宇点了点头,没在此事上多说。

    但是据范宇对于原有历史的了解,张唐卿之父即将病逝。而张唐卿乃是至孝之人,他便是因为父丧而伤心过度一病不起,最后没过多久亦吐血而亡。

    对于张唐卿,范宇很是担心。但是这种事自己又不能提前宣之于口,否则没法解释。

    所以,现在范宇也只能借着这些政事,鼓励大家要有承受能力。至于张唐卿能否过了这一劫,也只有希望他能挺过去了。

    “对了,近来西边不靖。今日里李璋送军报于御前,还被龙卫火绳枪击伤,倒是让他吃了苦头。”范宇看到狄青似乎也想说些什么,便将话头引到了军事之上。

    狄青刚才闷了半晌,此时也才有了开口的机会。可是一听范宇的话,李璋居然被击伤,这可让他吃了一惊。

    “李璋难道强闯禁军队列?怎么会被击伤。”狄青却是急忙追问道。

    范宇将李璋受伤的前因后果,给狄青讲了一遍,才摇头道:“这小子也是倒霉,碰到了个蛮横无礼的家伙。”

    狄青不由皱眉道:“此事也怪我,本来我是要让他将军报交于我,由我转逞的。只是李璋听说他爹也随驾前来,便要自己送,却不想被那郭承佑耍威风击伤。哼,李璋屡次立下功勋,郭承佑肆意伤害功臣,实是可恶!若不是他随驾而来,少不得兄弟们会找上去收拾他一顿!”

    军中便是如此,自己麾下的兄弟们受了外人的委屈,军中主官多少是要找些场子回来。如李璋这般占住了道理,那更是要讨要一个说法回来的。

    只是郭承佑已经被官家问罪,却是使得狄青也省了事。

    “李元昊再建新西夏,如今正欲攻打高昌,狄大哥应该知道了吧。”范宇问道。

    “不错,那军报上报官家之前,我已经看过。”狄青这才说起了边事,“高昌国王仆固得斤向我大宋求援,却也有着自己的算盘。安乐侯可要劝住官家,莫出兵救援高昌才是。高昌对我大宋虽然恭顺,然而口惠而实不至。即便是朝贡,亦不过是些劣马骆驼之类,而我大宋赏赐货值则十倍不止。然而高昌国中向产良马,却未曾进贡一匹,实是让人不齿。如今向我朝求援,言卑辞屈亦只是存了利用之心,对于粮草支出并无半言。为此等蕃国出兵劳民伤财,实是不值。”

    范宇听了狄青的话,不由哈哈大笑。

    自己让官家莫要支援高昌,是因为嫌高昌太过碍事,任其被李元昊的新西夏灭掉,还能拉长李元昊的战线。

    而狄青却是从另一个角度,直接看透了高昌国王仆固得斤的心思。

    但是范宇还是问道:“高昌乃是我朝与李元昊新西夏之间的缓冲,若是不救,待其被李元昊所灭,则李元昊实力大增,与我大宋定然再起战端啊。”

    “侯爷却是多虑了。”狄青谈起军略来,便十分自信,“若是我朝此时出兵,却是十分不利。如今与辽国之间的战事刚刚结束不久,国力尚未恢复。而且现在便出兵与李元昊的人马交战,便要出兵于高昌。其间路途千里尽皆戈壁大漠,输送辎重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