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赵允初走了,范宇才向官家赵祯躬身道:“官家留臣,想来有些难决之事。却不知是何等难事,使官家这等中兴之主,都觉为难。”
在官家赵祯身边伺候的陈琳,听到范宇说出中兴之主四字,不由得挑了挑眉毛。
在陈琳看来,安乐侯这家伙就是个马屁成精了。在官家面前,几乎说不了几句,便会轻拍一记,也难怪官家会总是听这家伙鼓动。
可是明知道范宇这家伙在拍马屁,可是这话却也说的并无错处,其言行实是精妙的很,让陈琳不得不佩服。
这等人才未曾入宫伺候于官家左右,否则哪有自己的活路。
范宇并不知道陈琳在想些什么,他正等着官家的询问。
官家赵祯听到范宇的话,脸上既是有三分得意,却还有七分的扭捏之色。
待范宇没听到官家的话而诧异抬头,赵祯才道:“卿家,朕登基如今也已十余年之久。自还政之后,也立了一些小小的功劳,虽然无法与太祖相比,可也勉强算是个中兴之主。所以,朕想要去封禅泰山,不知卿家觉得如何。”
原来这么一回事,难怪官家会露出那等扭捏之色。
范宇立时对官家躬身正色道:“官家之功绩莫要说封禅泰山,便是五岳齐封也是足够了!官家先灭西夏再败辽国,海外拓土建科技学院并大兴工商,哪一样都是大功劳。臣觉得官家只封禅泰山还不够,应当先去祭黄帝陵,而后再封禅泰山。则官家无愧于汉家正统,亦无愧于大宋天子之称。”
听了范宇的话,官家赵祯不由得眼中发亮。
大宋的皇室赵家,最心虚的是什么?不就是得位不正吗。
但是这种事,还偏偏不是能直来直去大肆给自己洗刷的事情。可是安乐侯所提出来的,让自己前去黄帝陵祭告,这可是汉家之祖。
自己只要以大功,向汉家之祖祭告一番,赵家这天子之位便当之无愧。
什么得位不正,这许多功劳就在这里摆着,朕都已经祭告了汉家之祖,谁还能否定了朕的功劳不成。既然否定不了朕的功劳,又如何能指责我赵氏得位不正。
黄帝陵乃是祭先祖,泰山则是祭天地。这一套弄下来,赵氏便再也不怕人指脊梁骨。
虽然已经喜翻了心,但是官家表面上还是强压住自己的笑意。
“安乐侯所议之事,朕觉得倒也可行。”官家赵祯沉吟了下又明知故问道:“只是朕去黄帝陵,却是祭告些什么。”
范宇心道,还能祭告些什么,当然是代表天下人向先祖吹嘘一通自己的功绩。
不过转念一想,范宇也明白过来,官家要去祭黄帝陵去封禅泰山,肯定不能自己嚷嚷着去,那样就显得有些不要脸了。
范宇明白过来之后,便拱手道:“以官家不过而立之年,便有这等功绩,自然是要祭告我汉家先祖与天地,保我汉家江山永固而外无敌手,我大宋国祚万载臣民富足。如今我大宋的盛世,史所未有也,想来这两天,鹿鸣报上便会刊登些文章出来。百姓们自己,便会请官家一行。”
只不过与安乐侯说了两三句话,官家赵祯便觉得自己好似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
范宇自己都没有说什么上书,而是先由鹿鸣报放出风声来。如此一来,自然会有朝中的官吏们跳出来,向官家上书请求官家为此盛举。
官家赵祯自己都能想到,自己若是不答应,恐怕都会被人骂成昏君。最后自己这个官家只好顺应汹涌民情,不得不去祭告黄帝陵,也不得不去封禅泰山。来回奔忙,还不是为了天下苍生?
“若我大宋百姓有此请求,朕为人君岂能拒绝。”官家赵祯心中甚为满意的道:“若民间有意,则朕必为天下祈福。”
陈琳看到这对君臣如此模样,实是觉得自己这个太监不够无耻而感到深深的羞愧。
知道火候到了,范宇便也向官家告退。
这一次官家赵祯便没留他,显然是让他快些去行事。
出了宫,范宇便直接去了鹿鸣书报社,来见林中友这位总编。
“林先生,此次要劳你于明日的鹿鸣报上再发一篇文章。”范宇见到林中友,便开门见山道:“我朝在官家引领之下,不但已显中兴之象,更是有超越以前历代之可能。如此盛世,万民感念官家之功,更有憧憬未来之期盼,当请官家告祭汉家先祖黄帝之陵寝,亦当封禅泰山以告之于天地。”
林中友一听就明白了,急忙躬身道:“此为大事,亦为万民之福祉,侯爷放心便是。”
第949章 随时可取出来
次日,鹿鸣报便在头版头条登出一篇文章,题为《官家之于大宋天下》。
毫无意外这是一篇歌颂官家的文章,却是举例翔实论据充分,让人看完之后对官家赵祯的敬意油然而生。
文章之中,也并没有直接提出让官家如何,只是觉得如今的大宋已开创了数千年未有之盛世,功比黄帝之于华夏。
既然官家立此大功,天下人都因官家而受益,功臣尚有官家奖励,却无人能奖励官家,实为憾事也。
这就等于抛出来一个命题,如何奖励官家。
雪中送炭之人不好找,但是拍马逢迎锦上添花之人永远都不会少,何况是官家这等人物。
就在文章刊登出来的当天,便有人上书,请官家封禅泰山。还有人上书,请官家祭告黄帝陵,以慰汉家先祖之灵神。
有人开了头,而后这样的上书便如雪片一般飞了政事堂,飞向了崇政殿。
鹿鸣报的幕后老板是谁,政事堂的吕夷简和蔡齐两位相公心知肚明。
突然出现了这么一篇文章,显然脱不开是官家所授意的。
再加上有无数的本章上书,搞的两位相公有些比较凌乱。
吕夷简又放下一册本章,看向蔡齐道:“蔡相公,官家封禅泰山祭告黄帝陵,这本是应有之义。但是这两样官家只须一样便可,以免劳民伤财。现下你我将这些本章送至崇政殿,顺道向官家建议,以免官家过于靡费。”
政事堂的存在,虽然是辅佐官家处置朝政,但是也有劝谏职能。
两位相公若是毫无意见的同意,那一定会被谏官上书弹劾的。
而且吕夷简与蔡齐两人,是真的不想官家这么折腾。这才刚刚迁都没几天,官家就又要祭黄帝陵又要封禅泰山,真是有点不省心。
如果只在洛阳城中搞些仪式也就是罢了,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官家却是要车驾往来,禁军护从官员陪侍等等,只是想一想,便知道这是一笔极大的支出。
如今虽然已经收了秋赋,可是大宋上下哪里不需要用钱?实在是有些支用不起。
两位相公刚刚来到到崇政殿外,便看到了三司使程琳,正在叹气候于殿外。
“程相公,你来崇政殿面见官家,可是为了官家出巡耗费之事?”吕夷简上前拱了拱手,便直接开口问道。
程琳见到是两位政事堂的相公,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吕相公猜的不错,三司这里虽然刚刚收了秋赋,但是朝廷各处都要用钱。如今已经将大半的的收入都发放了出去,只余一些,以待来年青黄不接之时所用。若是官家将这些钱拿去出巡,则明岁开春若有饥荒则无法腾挪了。”
蔡齐笑道:“倒是巧了,我与吕相公过来,也是劝阻官家的,正可与程相公一道。”
三人刚刚说到这里,便有小黄门出来,对程琳躬身道:“官家召程相公觐见。”
“我们与程相公同去。”吕夷简对小黄门说了一声,便当先而行。
大宋的臣子没有后世的朝臣那般规矩多,动不动便要跪拜什么的。此时大臣们去见官家,也就比去邻居家串门要严肃些罢了。
如吕夷简这般,没等通报有了回信,便直接与三司使一同觐见,在他一个宰相来说,也并不算什么事。
官家赵祯看到一下子来了三位相公,便对三人笑道:“几位卿家来的巧,朕亦正有事要与你们说。”
“官家想说的,莫非是官家动了出巡封禅的心思?”吕夷简躬身见礼之后,便先一步问了出来。
赵祯的目光在三位重臣的身上一扫,看到三人的面色之上并无喜意,显然是来者不善。
对于这三位重臣,官家赵祯还是有些了解。虽然不乏有耍猾头的时候,但是大事上还是稳得住的。
如今都是这副表情,显然是不愿自己这个官家出巡封禅了。
不过,阻止自己总要有个理由才是,倒是可以听他们说一说。
“三位卿家,既然你们已经猜出来了,想来见朕也是为了此事。”官家赵祯微微一笑,对三人道:“可有什么好的建议,且说来听听。”
三司使程琳看了一眼吕夷简,暗示你是朝堂之首,又抢着跟进来,你先说。
吕夷简当仁不让,对官家拱手道:“官家,臣闻古之明君不劳民不伤财,使百姓休养生息得以富足而无所扰。官家若出巡封禅,则不说花费巨万靡费无数。地方上官吏百姓,也要迎送官家仪仗供养肉食果蔬。若是地方官吏清明,还则罢了。若是有官吏借此大肆搜刮于民间,则有伤官家之名。臣觉得,官家若有心的话,莫如在洛阳城中择日拜祭宗庙与天地二坛可好?”
蔡齐此时也拱手道:“臣等知道官家功绩无双,但是我朝如今经过连番战事,上下亦是疲弊不堪。莫如官家再等上一两载,再出巡封禅也是可以的。”
“官家,臣为三司使,更负财相之名,然朝廷有没有钱,臣亦是最清楚的。”程琳躬身道:“自灭西夏收燕云,还有迁都以来,朝廷已然负债累累。虽然现在手中因为收了秋赋,还有百余万贯的余钱,但是若还债的话,怕是也只将将够个利息。若官家再次出巡封禅,则是对国库雪上加霜啊。”
听到三位重臣都是劝阻自己,官家赵祯便十分生气。
自己身为官家,正如鹿鸣报中的文章所言,对自己赏无可赏,唯有祭告汉家先祖黄帝和封禅泰山,才能表彰自己的功劳。可是自己还没张口提出来呢,这三个碍眼的家伙便跑过来劝阻自己。一个比一个的理由充分,皆是一副为国为民的在大义凛然样子。
可是这三个家伙也不想想,若非自己这个官家,大官岂能有如今的强盛。
不过,赵祯生气归生气,性格实是仁厚的很。
“三位卿家所说皆有道理,在朕看来,其中的难处不过是两字,无钱。”赵祯看了身边的大内总管陈琳一眼道:“这也好办,陈总管,朕的内库之中,可有两百万贯钱。”
陈琳见官家问自己,便急忙回道:“官家若用,内臣随时可取出来。”
第950章 没钱也没脾气
官家赵祯听到陈琳的话,心中一阵爽快。
三位相公跑过来,对自己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只是因为两个字,无钱。
可是他们却是忘记了,官家自己就是大宋最大的寡头。
这可不是说官家权力大而富有四海这种泛泛的说法,而是真正实际意义上的财富寡头。
此时官家也十分庆幸,因为安乐侯给自己所置办的皇家产业,使得自己这个官家摆脱了朝臣们的掣肘。
你们这三位相公,不是嚷嚷着无钱吗?朕当场便拿出来这许多钱,岂不是将你们这些家伙看得比天还大的事情,轻松就解决了。
在官家扬眉吐气之时,
尴尬吗?那是当然的。
如今朝臣对于官家,根本就没有多少方法制约,实是让他们所认知的大宋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成了一句不那么真实的话。
吕夷简看了一眼三司使程琳,忽然对他道:“程相公,朝廷的财税可还够用?若有拮据,可适当向官家挪借一些。”
赵祯不由挑眉,这吕夷简实是有些过了。
程琳得了吕夷简授意,却是看向官家,摇了摇头道:“朝廷这些年来,可是向永昌隆商号拆借了不少,还有永通钱庄也借贷了不少。而在官家这里,也欠了许多钱财。吕相公,我等身为朝臣,身负为官家为国为民解忧之责。若是看到官家手中有钱,便向官家伸手,岂非公私都混成一谈。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朝廷也可向各位大臣们伸手要钱?我这个三司使名为财相,不能坏这个规矩。而且借官家的钱,也要待朝廷财税缓过来之后优先偿还才是。”
身为三司使,程琳又不傻。当着官家的面,被吕夷简当枪使,这可不行。他虽然没有完全站在官家的角度来说问题,可是他所说的话也十分中肯。
吕夷简身为百官之首,此时被程琳当面驳斥,却也并没多少意外。
刚刚他也只不过是那么一说,实是不想让官家如此毫无限制。
吕夷简发现,如今朝臣们对于官家的影响似乎正在减少。及至刚才听闻官家问陈琳内库能不能出钱,吕夷简却是恍然大悟。
大臣们之所以对官家的影响变小,便是因为官家有了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
若是不将官家这方面给限制住,只怕官家会不节制的肆意妄为。
“程相公,你这话却是说的不对。”吕夷简待程琳说完,便开口道:“这大宋天下本就是官家的,你我诸人,包括这天下百姓,亦都为官家子民。若是朝廷有事,官家怎么就不能出些钱财?难道你程琳认为,这大宋天下便不是官家的吗?如今我朝连年战事民生疲弊,正是各处都用钱的时候。即使官家肯出了这些钱,难道天下各处的百姓们,便能都受益吗不成。”
程琳听到吕夷简这么说,便有些不想理会,这话有些耍流氓。
“官家,臣这个三司使一向兢兢业业,所属份内之事向来亦无什么失误。臣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吕相公便对臣不依不饶,臣百口莫辩,请容臣告老还乡。”说着程琳便抬手取下头上乌纱,举过头顶。
官家赵祯原本还担心自己内库的钱,现在却是一点也不担心了。
吕夷简会耍流氓,这程琳也耍的不错。只不过几句话,便使得吕夷简没了办法。
现在程琳要闹的辞职,全是拜他吕夷简所赐,别管真的假的,吕夷简都必须要表个态。
“程相公,我刚才所说的话,皆是为了大宋百姓们考虑。即便有对你冲撞之处,亦是政见不同罢了。”吕夷简感觉很是心累。
这能怪得谁来,谁让他先拿话挤兑人家的。
官家赵祯对三司使程琳道:“程卿且莫冲动,我朝如今正是盛世将兴之时,程卿岂可不参与其中。朕将朝中诸事交给诸卿去办,便是希望看到诸卿能与朕一同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使大宋更加富强。”
“不过,朝廷治理天下,手握一国的财税,岂可越来越入不敷出,诸卿可曾想过如何应对?”官家赵祯此时虽然没有责怪的语气,可是这话也让人不好回答。
而且暗中之意,却也是说给吕夷简听的。朝廷掌握了大宋财税,还要从朕手中扣钱,你们就不想想原因?
三司使程琳此时也重新戴上了乌纱,刚才毕竟只不过是做个姿态罢了。
“官家,臣以为,官家已经为我等指明了方向。”程琳正了正帽子,便拱手道:“前些时日官家下旨意,取消过税要大兴工商。且永通钱庄也为诸多民间作坊贷款,以助其力。臣以为,明年商税当会倍增于今年,不出数年朝廷使可还清所欠债务。”
程琳这个三司可不是白做的,虽然略有拍马屁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