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格听到这里,不由钦佩不已的接着道:“但是当兹色尼的这些贵族们得知,马苏德还活着的时候,便不得不将错就错,继续拥立穆罕默德。因为谁也不敢冒险迎回马苏德,那只会给自己的家族带来危险。”
“不错,马苏德如果被迎回,那么穆罕默德一定会被处死。而曾经支持穆罕默德上位的贵族们,也将遭到马苏德的清洗。”图格里勒哈哈一笑,“基于这些原因,兹色尼的贵族们只能将错就错,继续支持穆罕默德为君主。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想办法让马苏德真的死掉了。除了与我们一同讨伐新西夏,我不知道还会有什么办法。”
兄弟两人此时互相对视一眼,不由哈哈大笑。
原本之前因为战败,而显得十分沉闷的气氛,也因尔变的轻松了许多。
当下图格里勒,便给兹色尼的首相艾哈迈德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图格里勒先是讲与自己与兹色尼之间的战争只不过是一场误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自己是有意向兹色尼君主马苏德解释的,但是马苏德并不肯听自己的解释,并且主动进攻了塞尔柱。
图格里勒在信中强调了自己只是被动迎战,并战败了马苏德的军队。而后马苏德带着残余军队去了东北方向的新西夏求援,却被新西夏的君主李元昊所杀。
在信的最后,图格里勒再次强调自己的无奈,并且希望与兹色尼互相仍旧可以保持友好往来,不以过去的仇恨为阻碍两国交好的障碍。
这一封信看上去似乎是在极力的替自己开脱马苏德之死的责任,但是最终却是透露出一个让兹色尼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兹色尼的君主马苏德已经死了。
让人将信用快马送出,图格里勒与查格里兄弟两人,便带着三万人马向着后方的马雷退却。
而撒马尔罕城中,却只留了不到一千人的守军。并且图格里勒还给这些守军下令,允许他们在不敌的情况之下投降。
就在图格里勒带领军队退走不到五天,李元昊便带着五万大军,还有马苏德和他的三万降军到达了撒马尔罕城下。
几乎就在八万大军到达撒马尔罕的同时,守军便开城投降了。
控制了整个撒马尔罕城之后,李元昊才带着野利仁荣与马苏德一同进到城中。
“仁荣,你可曾问清楚了,这些守军为何要如此轻易的投降?”李元昊看向刚刚接收撒马尔罕城回来的野利仁荣问道。
“陛下,城中的守军说,他们的君主已经带兵离开。离开前还告诉他们,如果不知可以投降,显然是料定了我们会向塞尔柱发起进攻。”野利仁荣有些顽的道。
李元昊面色一沉,他很讨厌被人料中的感觉。
“看来,这个图格里勒也不是一无是处。”李元昊冷哼了一声道。
马苏德此时看出李元昊的不快,便开口道:“陛下,新西夏军队已经强大到了没有对手的地步。虽然图格里勒十分狡猾,可是他依旧无法抵抗陛下的军队进攻。如今只能是一退再退,想来应该是为了保存实力。”
李元昊想来,图格里勒应该也是自觉实力不济,才会暂时撤退。
接下来的几天,李元昊再一次率领大军起程,向着特耳迷进攻。
特耳迷这座城的规模并不大,就坐落在阿姆河畔。
据新西夏的斥候所探听到的消息,图格里勒刚刚从这里经过五日的时间,同样带走了部分守军,只留下一千余人守城。
当李元昊带着大军到来,这座城也主动的开城投降。如此躺平的态度,实是让李元昊与麾下大军一点脾气也没有。
入城之后,李元昊实是很不放心,便命人去将野利仁荣请来。
很快野利仁荣就被请到了李元昊的面前,并向李元昊行了礼。
“仁荣,依你之见,可是这图格里勒在用什么诡计,要我们深入敌境?然后分兵固守,便等于是被其削弱了兵力。”李元昊冷笑道:“然后等我们懈怠之时,再给我们致命一击!”
野利仁荣想了想,便皱眉道:“陛下,臣之前也有这种想法。但是仔细一想,却也没有什么可惧的。我们只要求占据河中之地以为缓冲,可没想着去灭掉他们塞尔柱。图格里勒即使有些算计,怕是也算计不到我们。”
第944章 命人开荒
李元昊早在出兵之前,便与马苏德约定,新西夏只占据阿姆河以东的河中地区。
而塞尔柱则由马苏德回到兹色尼之后,再召集人马去对付。
对于塞尔柱,李元昊是懒得费太多的心思去攻打的,只要不来骚扰新西夏,他也不愿多予理会。
关键还是知道,与大宋的繁华相比,什么塞尔柱人所占据的呼罗珊地区实是贫瘠的很。
马苏德此时也将自己的三万降军安置在城外,他的人则入城向李元昊道别。
特耳迷此地已是到了阿姆河的东岸,渡过阿姆河,往东南行三百里便回到兹色尼的国土、
如今马苏德离开兹色尼经有一段时间,因为书信不通,这使得他有些急于回归。
对于马苏德的急于离去,李元昊也并不多做挽留。
但是在对方离去之前,李元昊命野利仁荣,将军中的火箭弹给马苏德分去了三分之一。
“此次回到兹色尼,还有数百里的路程。万一遇到了塞尔柱人,怕是你手下的这些降兵就不太好用。”李元昊对马苏德道:“这些火箭弹使用极为简单,你可使亲信于军中掌管。只要在战阵之上将之用好,一般便不会战败。”
李元昊对于马苏德并没有什么特殊好感,之所以赠送了这些火箭弹,不过是怕对方出事,而使得自己的西部边境不宁。
反正这些火箭弹送出去,对方也不会制造,用完了便不会再有,也不用担心什么。
但是马苏德却是感激不尽,当即对着李元昊躬身抚胸道:“陛下待我如此仁义,我必不负与陛下之约。此次回到兹色尼之后,定然会再次整军,让塞尔柱人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我的兹色尼,也会与陛下的新西夏世代交好!”
以后如何不知道,但至少在眼前的这等情形之下,马苏德是说的真心话。
算起来他手中三万塞尔柱降兵,都是李元昊交给他的。如今又将这等犀利的火器分给他一批,如何能不感激。
李元昊只是笑了笑道:“好,那就不要忘记你今日说过的话。”
马苏德率领自己的三军军队渡过了阿姆河,向东南方向去了。
李元昊与野利仁荣两人,也回到了特耳迷城中商讨下一步的进攻方向。
只是李元昊在次日,便看到野利仁荣匆匆前来。
“仁荣,你来这么急,可是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李元昊不由皱眉道。
李元昊的心思,便是尽快使得新西夏的西部边界平静下来。总是出现突发事件,便容易烦躁。
“陛下,今早东南方向的斥候送回消息,说马苏德与兹色尼的军队遭遇,双方战了一场。”野利仁荣有些无奈的道。
“马苏德与兹色尼的军队战了一场?他不是兹色尼的君主吗,如何会与自己的军队冲突,莫不是有人篡位?”李元昊不由得十分闹心。
若是马苏德不能回到兹色尼重新掌握君主的权力,那塞尔柱怕是也不会有谁去拖住。
野利仁荣拱手道:“据斥候所报,那兹色尼率军与马苏德交战的,便是他的双胞胎弟弟穆罕默德。因为马苏德在外毫无音讯,朝中百官又收到了塞尔柱人的信,说是马苏德已经死于我新西夏之手。所以,兹色尼的首想艾哈迈德便与百官商议,将穆罕默德立为新君。”
李元昊不由得摇头道:“看来这位穆罕默德领兵前来,目标是冲着我们来的。既可以为兄长复仇之名赚些人品,也可顺势开拓疆土捞些威望。他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简直是找死。”
野利仁荣点点头道:“谁说不是,昨日马苏德的军队与穆罕默德的五万军队狭路相逢。但是马苏德手中有陛下送的火箭弹,只一一战便将穆罕默德的军队击败。穆罕默德只带了千余人逃走,那些其余的败兵却都被马苏德给招安了。”
“这样倒也可以,只要穆罕默德不是马苏德的对手,那我们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李元昊的脸色稍好些。
“想来那穆罕默德逃回兹色尼,马苏德也没那么轻松便可夺回君主之位。”野利仁荣担心的,便是这个变数。
其实李元昊所担心的,也是兹色尼局面无法恢复平静这种情况。
李元昊摆了摆手道:“也不必太过担心,我们先按之前议定好的,去将蒲花罗城与柯提城夺下来。将这两城夺下,阿姆河以东便基本等于掌握在手中。到时我们再看马苏德的表现如何,若是不值的扶持,朕便派出嵬名阿勒,直接将塞尔柱人的君主图格里勒灭掉便是。即便灭不掉,也足以让他疲于奔命。”
野利仁荣想了想,确实也是如此。如今已经掌握了火器的新西夏,还真没什么好怕的。
新西夏在河中攻城掠地,辽国如今也并没有闲着。
耶律重元如今面对大宋,再无以前的心态。辽国上下,对于耶律重元被宋国夺去了燕云十六州虽然没有人明说,但是私下里还是会议论。
即使是面对国家大事谈笑自若的耶律重元,此时也感觉有种积毁销骨之痛。
丢掉了燕云十六州,对于耶律重元来讲,其实也接受了这个结果。与宋军数次交战,辽国近几年来一次上风也没占过,实是让耶律重元认识到了宋国的厉害。
如今耶律重元再看大宋之时,心中自然而然便将大宋看得更高。
但是高看一眼,双方也是敌对关系,耶律重元还是要想办法对付大宋。
耶律重元命刘六符将火器制造之法出售给了新西夏,便是抱着李元昊攻宋心切这个判断。
如今宋国周边的大国,除了辽国自身,战力能看得入眼的,便只有更西边的的新西夏。
而且李元昊也是老熟人,互相打交道更方便些,就等于是扶了一把。
“请宰相萧惠过来。”耶律重元吩咐内侍道。
不多时萧惠便来到殿中,向耶律重元拱手道:“臣萧惠见过陛下。”
“卿家,如今我朝不宜动兵,急需休养生息。”耶律重元道:“而辽河以北地广人稀,来年可命人开荒种田,以增我朝国力。”
第945章 依旧能东山再起
耶律重元的想法,便是要将辽河以北的平原开垦出来,使得这里成为辽国的粮产区,并且可以增加赋税。
如今的辽国,已经不是以前以游牧为主的部族为主。
自从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辽国上层虽然没有完全抛弃游牧的习惯,但也对于农耕十分重视。
萧惠听到了陛下有这个想法,他身为辽国宰相,也是十分赞成的。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萧惠先是表示了自己的赞成,接着又道:“只是这里气候十分寒冷,并不利于农耕。陛下若是想将这里开垦出来,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才是。”
辽皇耶律重元所指的这片区域,多草甸沼泽,而且犲狼虎豹也不鲜见。这样的地区,没有强力的支持,只凭借百姓们自己,怕是根本无法开垦出来。
耶律重元对此也有些了解,闻言便道:“这也没什么,其余各族不擅农耕,可使之猎杀野兽。开垦农田之事,则可交由汉民去做。他族划分山林草场,农田则分给汉民。如此各从其业,我大辽不但能练出强兵,还能增加税收粮食。”
“陛下圣明,臣会安排下去。”萧惠知道陛下是那种很有决断之人,便立时答应下来。
耶律重元沉吟了片刻,便吩咐内侍道:“去将燕南伯请来,朕有要事与之商议。”
燕南伯就是郭喜,他当初带着火器作坊先行一步,比萧普古还早些退到了中京大定府。
此时得知陛下相召,便急忙来到了宫中。
“陛下,召臣前来,想是要问火器如何了。”郭喜不知耶律重元询问,便主动汇报道:“近来臣已经命工匠们加紧制造射程更远的火箭弹,火炮也在让人试制。虽然有些眉目,但是要超过宋军火器的射程,还需要一些时日才可。”
耶律重元听到了郭喜的这些话,不由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郭卿,你能忠于职守实是难能可贵。但是朕这一次唤你过来,是为了另一件事。”耶律重元道:“朕的意思,是让你前往高丽,与萧孝友一同办差。”
郭喜却是不明白,此时陛下怎么会让自己去高丽办差。
“陛下让臣去高丽,却不知臣能为陛下如何分忧。”郭喜急忙追问道。
耶律重元冷哼了一声道:“近来女真人损失惨重,而高丽人却是缺少管制起义之事频发。虽然我大辽在高丽的驻军仍旧无人可敌,但是这般下去,却是极大的牵扯了我大辽的国力。朕派你过去,便是要你以商会的名义,将那些高丽人逐渐贩卖于倭国和宋国。哪怕那里的土地荒芜,亦不能留着这些祸根。”
搞什么屠杀,耶律重元是不屑为的。
首先,一旦搞起屠杀来,大辽朝廷之中便会有人反对,大谈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其次,也会使得高丽百姓拼死抵抗。最后,还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恶名。
耶律重元虽然不在乎什么恶名不恶名的,但是他也觉得屠杀并不是个聪明的办法。
所以,才会想到让郭喜出面,由其所带领的商会,将这些高丽人都贩卖出去。
这样一来,高丽半岛之土,便不由高丽人所有。而不斩尽杀绝,也会打消了高丽人的拼死抵抗之心。
待将这些高丽人贩卖的差不多了,再将辽人和汉民等混居于其地,则可长治久安。
“陛下,这样做岂不是会引起高丽人的剧烈抵抗?”郭喜其实是不想去高丽的。
眼看着火器作坊就要制造出新火器,而自己却被调去了高丽,实是有些闹心。
但是耶律重元却不管郭喜的心情,摆摆手道:“郭卿,你以为我大辽不这么做,这些高丽人便会归心吗?现在他们不也一样,正在闹的不可开交。这些家伙留着,终究是祸患,还是早些都贩卖出去更加干净。”
“到了高丽之后,由萧孝先掌兵。他所捕捉到的高丽人,便都交由你来处置。”耶律重元道:“只要给我大辽赚到了钱,便是好的。”
郭喜知道皇命难违,便只能点头应下。
“陛下有命,臣定然尽力而为。”郭喜拱手道。
“郭卿,高丽人数不下百万,你可想过,如何才能将这些人都贩卖出去?朕的意思,可不想再留下一些祸根。”耶律重元显然很重视此事。
并不是说耶律重元多么惧怕高丽人,而是他不想在大辽的背后,还留下一个仇视大辽的民族。
如果有朝一日这些家伙得了势,或许便是大辽子孙的祸事。所以,此事的首尾一定要处理的干净。
郭喜想了想,才道:“据臣从商队所知,宋国如今在海外占据了几座大岛。岛上开垦土地,所需人手不在少数。想来若是价钱便宜,数十万人的劳力应该是可以卖过去的。而倭国对于高丽向来仇视,皆因二十年前高丽入寇之事而起。想来若能花钱便买到高丽人,倭国的那些豪族公卿和郡守们,都非常的感兴趣。臣只须将这两条线理顺,不出十年半岛便无一高丽人矣。”
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