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380章

大宋安乐侯-第380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王德用的建议,官家赵祯不由得面色一僵,却是并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其他人。

    这个动作表现的非常明显,就是没打算采纳王德用的建议。

    范宇看了王德用一眼,这位王相公出身于将门,却是想的少了些。曹家乃是后族,曹琮又手掌兵权,在军中威望极高,如今势力可是不小。

    若是令其再去燕云路,那岂不是依旧手掌重兵?如此一来,曹琮对于西北和燕云的兵力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力,若是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那威胁可是极大的。

    蔡齐这时站出来,向着官家躬身道:“官家,臣以为曹经略久在西北,未必能胜任燕云之事。西北之地多风沙大漠,而燕云之地却是多山多林。两地情形不同,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西北虽多异族,若有异动剿灭就是。但燕云之地皆为汉民,却有不少人心向辽国。甚至有许多读书人,在辽朝为官。其地情势颇为复杂,恐曹经略有心无力。”

    不等王德用开口,官家赵祯便点点头道:“卿家却也不错,却不知蔡卿家可有推荐的人选?”

    “臣以为,可请庞籍为燕云路经略使。庞太师乃是进士出身,又曾于西北协助曹经略亦通武事,正是个好人选。”蔡齐琢磨着官家的心思,却是推出来了庞籍。

    范宇不由得挑了下眉头,蔡齐这是要让官家的老丈人们打擂台啊?自以为是平衡之道,可以让贵妃娘家与后族互相制衡。

    这个人选,显然是蔡齐花了心思的,但是范宇总感觉不太靠谱。

    官家赵祯此时却是心中生气,刚刚拒绝了一个后族家的,你又建议一个贵妃娘家的。难道朕选个地方要臣,非要从后妃们的娘家选人不成。

    范宇看出来官家的不豫之色,便在此时开口道:“官家,臣觉得燕云之地不必设为军路。正因其地汉民尚未归心,因此军政之权理应分开,依旧置四监司之职即可。臣以为,可使包拯为燕云路转运使。其人素有铁面之名,为一路转运使,正可体察民情以收民心。而安抚使则须掌兵,以防辽国反扑,臣推荐新军杨文广。杨文广为将门之后,在灭夏之战中带领新军孤悬于外,屡立功勋。以其为燕云路安抚使,想来足可担当。”

    “安乐侯,官家本意以燕云为军路,设经略使总揽全局,这对防备辽国镇压地方意义重大。你为何却要燕云如寻常各路一般而置四司,一旦有兵祸岂非误事。”吕夷简此时却开口否定道。

    吕夷简这家伙不但否定了范宇的提议,还用官家的意思来压制范宇,实是让人心中发堵。

    范宇却也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的道:“吕相公这般说,显是不知兵事。我朝大军如今火器极为犀利,放眼诸国绝无敌手。辽国虽有火器,却不及我朝火器能及远。而燕云之地无论是有当地汉民反叛,还是辽军突袭而来,皆难对我朝大军有所动摇。你以为官家当初决定收复燕云,是没有把握之事吗?非也,实是官家早已胜券在握。”

    “我朝既有这般强兵利器,却又何须担心太多。官家在燕云路置四司,亦可为为朝廷解决一部分冗官,使有为国出力之途。想这些贫家士子,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鱼跃龙门在东华门唱名,哪个不抱有为国出力的心思?吕相公这般,岂非是阻挠诸人报国之途。”范宇淡然一笑道。

    蔡齐挑了下眉头,安乐侯的反击有些厉害啊。连消带打,拍了官家一个天大的马屁不说,还将吕相公推到了诸多读书人的对立面去了。

    要知道,只有朝廷的冗官少了,开科取士才会让别人有更多的机会。

    范宇提及了冗官,吕夷简便立时闭口不再有反驳范宇的想法。

    在吕夷简看来,以安乐侯的毒舌,自己只要还反对,安乐侯必然会以自己身为宰相却不能为朝廷解决三冗为由,来反驳自己。

    若是这样,自己身为宰相不但没有给朝廷解决问题,反而还在坏事,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而且还会因此得罪天下读书人,那就更加的倒霉。

    范宇看到吕夷简不再开口,便向官家赵祯拱手道:“这只是臣自己的想法,是否采纳,还是要请官家决断的。”

    赵祯听到范宇说置四司,却也为之茅塞顿开。自己之前只担心辽国反扑,但是却没想到宋军如今的强大。前些时日在城北火器演示场所见,无不将自己所震撼。

    我朝的火器果然是十分厉害,皆赖有新学问之助啊。

    接触到了物理化学之类的新学问之后,官家的眼界开放了。

 第917章 看到了机会

    官家赵祯想了想,觉得范宇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便点了点头。

    “诸位卿家,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赵祯的目光在其余人的的身上望过去。

    蔡齐这时急忙躬身道:“官家,既然要置四司,安乐侯却只提了转运使与安抚使两个人选,还有提典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公事没有人选。臣觉得韩琦可为提举常平公事、文彦博可为提典刑狱公事。”

    这家伙提出来这两个人,都是因为范宇的原因而被贬官,也是吕夷简蔡齐他们这些人所看好的相公种子。如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使这两人再次进入官家的视野,好使其转一任外官之后,以之为跳板回京。

    官家虽然不过三十岁左右,但是对于蔡齐的目的却也看的清楚。

    范宇并没有说什么,这两个人已经在外任职最少有一年多了,即便被安置到了燕云路,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只要包拯是燕云路的转运使,以其铁面性格,这两人便翻不起大浪。

    官家赵祯看了蔡齐一眼,却是摇了摇头,“韩琦曾为包拯上官,如今再使其为包拯所辖,岂不误事。文彦博亦远在岭南,待他赴任怕是至少要半年之后。汴梁如此多的俊才,难道还选不出两个合适人选吗。”

    蔡齐听到官家的话,便知道自己的提议官家不喜。

    他只得道:“臣还有两个人选,王尧臣可为提典刑狱公事,而赵概可为提举常平公事。这两人皆为天圣五年进士,博学多才长于政事,可供官家挑选。”

    范宇不由得挑眉,蔡齐这是要挑事情啊。包拯可也是天圣五年的进士,只不过包拯是二甲。而王尧臣和赵概两人,都是一甲。其中王尧臣是状元,而赵概则是探花。还有一个榜眼,那就是韩琦了。

    若是要论起来资历,都可以将包拯给压下来。更有可能,这两人会因为同为一甲的韩琦之过,而给包拯捣乱。

    而且,王尧臣与赵概如果对杨文广这个安抚使有什么掣肘之处,杨文广怕是也不好招架。

    范宇微微皱眉道:“官家,据臣所知,王尧臣为天圣五年的状元、赵概亦为天圣五年的探花。这个……我大宋用人之处甚多,不必将这等俊才皆送于边地吧?何况燕云之地面对辽国,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战。若是这等国之栋梁有所损伤,实是得不偿失。”

    原本赵祯是想要一口答应的,但是听了范宇的话,却也迟疑了一下。

    范宇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这样的两个人才,都用到了燕云路这等随时会有战祸之地,实是有些不合适。

    “官家,臣觉得安乐侯所言不无道理。”此时吕夷简笑着开口道:“可将王尧臣换为吴奎,命其任提典刑狱公事。至于赵概,便不必动了。既为朝廷俊才,亦须加以锻炼才是。如此,亦可不必使包拯面对同科的状元而情怯。”

    范宇想了想,这样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这些人不去坏事,由得他们就是。辽国对于燕云之地的丢失,必然十分不甘。即使被大宋这一次给夺了燕云之地,那里也太平不起来。

    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谁敢捣乱,以包拯强项的性格定然不会留情。

    至此,官家赵祯看众人再无人反驳,便点头道:“既然无人再有异议,那便如此定下他们四个人选。令知制诰拟旨,以包拯为燕云路转运使、杨文广为燕云路安抚使、吴奎为提典刑狱公事、赵概为提举常平公事。其余官吏着选官院拟定名单,供朕御览批阅。”

    “官家圣明!”殿中诸臣一同躬身道。

    赵祯笑了笑,看向诸位大臣,接着道:“怎么现在说朕圣明了,前两日,不是还有人将朕比作了沉迷方术的昏君吗?”

    官家这是憋着劲呢,前两天心中十分不爽,如今要找个后帐啊。范宇一听官家的口气不对,便知道这是官家还没将火气都泄出来。

    至于上书弹劾尤二郎与许当两人,那几名朝廷中的官吏,如今都已经被送去了大宋科技学院学习。

    但是这些官吏,却是由总览政事的政事堂所辖。

    官家的语气,想来也是冲着政事堂的两们相公去的。

    枢密使王德用急忙拱手,“官家,臣所主掌的枢密院,并无人敢妄加指责官家。不但没有指责,甚至是枢密院因尤许两位而受益匪浅。若无这两人,想来我朝大军亦无近年来诸大战果。”

    枢密副使韩亿也急忙撇清道:“王相公说的不错,我枢密院上下,对于这两位很是感激。若非这两人出力,造出新式火器,将士们不知要死伤多少人,又要使多少人家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既然官家想要在此出口气,范宇觉得自己没有劝阻。

    他也一拱手道:“若非官家圣明,尤许两人臣是保不住的,而我大宋损失亦必巨大。此次王坛将军攻克辽国南京,亦是由许少监所改进的火炮建功,才能将南京的城墙轰塌,从而击败坐拥坚城的萧普古。臣不敢想,若是之前将许少监和尤博士治了罪,后果会大成什么样子。如导致收复燕云之役失败,则辽国气焰益盛,而我朝损失则难以估量。其后的战事,必将在我朝无地利之势的情况下旷日持久。靡费之多,亦应不下数千万贯之巨。”

    赵祯点点,深以为然,他看向吕夷简与蔡齐两位相公,面色有些不善。

    “臣前几日,看到邸报之中有许少监所撰写的文章,实是发人深省。”吕夷简老奸巨猾,此时一开口便提起许当的科普文章,“其中道理深入浅出,每到精妙处实是使人拍案击节。由此始知物理化学这等新学问,每必有证步步为营十分扎实,并无一句虚妄之言。若非看了许少监的文章,臣亦会以为种种不可思议之事,皆为方术。臣在初时,对官家和许少监亦是有些误会的,但如今已是恍然。若官家治罪,臣原一力担当。”

    高,实在是高,范宇也不由得不佩服吕夷简。对方这一番说出来合乎情理且一心为公,而最后直接躺平任由处置,这就是以退为进。看似在请罪,其实只不过是种辩解罢了。

    赵祯也没想到,吕夷简竟然直接就愿意担责领罪了。吕夷简虽然有些地方迂腐,但是这些年来也为朝廷上下殚精竭虑,功劳苦劳都是有的。若是赵祯将其治罪,自己也觉得有点过不去。

    范宇却是看到了机会,不由抬眼看向了官家。

    大宋安乐侯

 第918章 可还安好

    面对吕夷简这位同平章事的躺平,官家忽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治罪不合适,但是轻轻放过,却也有些没面子还不甘心。

    若说政事堂没有管好官吏们,竟使其胆敢上书讽刺官家,而且没有打回其步书,这个也没错。但是话说回来,官吏们上书也是官吏们的自由,政事堂的相公也不可能管那么多,若是随意打回其上书,便是阻碍圣听。

    这种事可怪罪亦可不怪罪,主要就看官家的心情了。

    范宇看了蔡齐一眼,忽然问道:“蔡相公,你怎么说。”

    吕夷简看听到范宇开口,顿时感觉有些不妙,也看向蔡齐。

    参知政事蔡齐这时也正好看向了吕夷简,他对官家拱了拱手道:“臣为参知政事,亦愿与吕相公一起共担此责。”

    “两位相公这是何必。”范宇笑道:“此事乃是其他官吏所为,并不与两位相公相干。官家亦没有对两位相公治罪的意思,但是这件事情,却是使得许少监与尤博士两人受了些委屈。想必是有人嫉贤妒能,才会有此中伤之举。以两人的功绩,官家不说只是召进宫中请教新学问,就是再次升官加爵亦不为过。臣请官家以许少监为盐铁使,尤博士为副使。可使两人专督盐铁百工诸事,亦可随时奉召入宫为官家解惑。”

    大宋这个时候取消了工部,百工诸事都归属于三司之中的盐铁司。

    但是因为范宇这个安乐侯被安排在了造作院,盐铁司便也管不到造作院,才有了造作院的今日。

    如今范宇推荐许当和尤二郎两人,一个为盐铁使一个为副使,便是使这两人掌握这个衙门,扩大权力。

    不要小看这一点,虽然这个盐铁司的衙门似乎只是三司重要了。

    掌握了这个所谓的盐铁司,就等于掌握了大宋的工业,这可比一个造作院要有用的多。

    而且,这在范宇的计划之中,乃是推技术官员上台的一步。

    最重要的,便是许当这个家伙。许当乃是进士出身,做一任盐铁使,便等于迈入高官的门槛。

    如此一来,朝堂之中便等于有了懂技术官员。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外行领导内行和内行领导内行是完全不同的。要想让大宋走入工业化的道路,不但要在民间打下基础,还要在朝堂之上有所呼应才是。

    否则的话,在中原这样历代强大的封建王朝惯性之下,只是一句话便可使得民间的工业火苗熄灭。

    尤二郎则是个榜样,是工匠出身得以迈入朝堂的样子。

    如此一来,大宋的工匠们,便会边到极大的激励。原来作工匠,亦有可能进入朝堂的行列。百工技院和大宋科技学院的那些学徒与生员,便有了盼头。

    这个提议使得三司使程琳目瞪口呆,这就给自己塞了两个下属官员?

    蔡齐与吕夷简两位相公互相对视一眼,安乐侯这家伙,居然趁着官家宣泄怨气之时抢夺权力,实是坏到家了。但是两人刚才还说愿意担责请罪,现在却也不好开口反驳。

    赵祯想了想,却是觉得这个建议很有报复性的爽感。别人越是要陷害尤许两个功臣,自己就越要提拔这两人。岂可让功臣流汗又流泪,岂不是寒了人心。

    “安乐侯此议却是不错。”官家赵祯点点头,“虽然以尤许两位卿家的奖励,还稍显不足,但是他们功劳却是足够的大。所以,此事朕是准了,可尤许两位卿家的品级不变。”

    尤二郎与许当两人的年龄都并不大,资历也并不深,虽然被范宇给推到了盐铁司的正副使位置上,但是这品级还是没有立刻给提上去。

    不过范宇也不在意,自己前些时日虽然被官家加封了银青光禄大夫,但是实职也不过是知事通判。

    等到再出新的成果,还怕尤许两人不能将品级也提上去吗。

    如今的情况,造作院、百工技院、大宋科技学院这个框架已经搭了起来,很快就会出现技术井喷。即将到来的变化,恐怕远不是官家与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们能够想象。

    到时官家再要给尤许二人封官,怕是会封无可封。

    范宇想到这里,也向官家赵祯躬身道:“臣代他们两人谢过官家。”

    “尤许两位卿家,此次被不明真相之人斥为奸佞,亦受了不少委屈。朕之所以答应任两位卿家为盐铁正副使,一是因为他们二人擅长于盐铁司所执掌诸事;二是朕对两位卿家的补偿;三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