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349章

大宋安乐侯-第349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昌隆商号虽然实力极其雄厚,但是若一直这样下去,怕是也离破产不远。

    “郡王莫急,确是我疏忽了。”范宇点点头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安乐侯定然有良策,可使永昌隆得些现钱吧?”赵允初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刚才在崇政殿上,看到范宇和官家谈笑风声办法一个接一个的,赵允初对于范宇也充满了期待。

    范宇想了想,才道:“这办法倒是有,只是这办法与朝廷铸钱有关,其中却是有些麻烦。”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有官家在这都不是什么事。”赵允初不由埋怨道:“安乐侯有这等好办法,便应早说才是。”

    范宇一想也是,有官家在永昌隆的大头,真是做什么都有得商量。

    “好吧,既然如此,我便说与你听。”范宇笑道:“东海海外有倭国,从密州出海千余里可至其国。倭国多有金银和铜矿,因我朝铜钱铸造精良,而倭国金银兑换我朝铜钱价高,我朝铜钱兑换其国铜锭价低。咱们永昌隆商号只需用船拉着铜钱去倭国,便可将其金银和铜锭都买回来。然后再将铜锭铸成铜钱,再拿去倭国采买金银和铜锭。如此往复,便有大利可图。若由造作院再将铸钱之法再加改良,则其利更大。”

    对于这件事,范宇本来是没有计划的。但是赵允初向他叫苦,也事涉大家的利益,而且与大宋的财政间接挂钩。那范宇也就不用客气,直接将自己的办法抛了出来。

    因为宋代的商业相对发达,对外贸易也很是兴盛,再加上铸造也算精良,所以宋代的铜钱在这个时代流通极广很受欢迎。

    不但辽国在用高丽在用,即使是南洋诸国也都在用,其信用甚至超过了本国货币的信用。

    在《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载,‘……今积习既熟,来往频繁,金银铜钱,铜器之类,皆以充斥外国。’

    到了后世,各国亦常会出土宋钱,并被各国的博物馆所收藏。

    赵允初听了范宇的这番言论,不由大摇其头道:“这可不行,朝廷正闹钱荒,如何还能用铜钱去与外国交易?这样一来,我大宋的钱岂不是越来越少。”

    范宇听了赵允初的话,瞪着他看了半天。

    有这种想法的人,怕不是只有赵允初一个,而是有相当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朝中那些文学家和词人们,更是搞不明白这些经济问题,怕是反对声也会汇成一片。

    不过,这个问题解释起来也甚为容易。

    “我刚刚不是与郡王说了,拿铜钱去外国采买铜锭铜矿皆可。只要买回来,便可铸成更多的铜钱。三倍或是五倍之利,至少是有的。”范宇只得耐着性子道:“只要各国肯卖铜锭和铜矿予我永昌隆商号,这钱便有得赚,而我大宋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赵允初有些将信将疑,“如此,倒是可以一试。安乐侯刚才还说,造作院若是铸钱的话,还能赚的更多?这却是如何做的。”

    范宇看到赵允初颇显渴望的目光,有些怀疑这家伙是故意的。

    但是范宇也不以为意,谁刚刚接触到这些事情,怕是都有些不敢轻信。

    “那是自然。”范宇点头道:“朝廷制钱皆为铸造而成,费时费工费力,而且会有许多铜料变成废渣。若是交给造作院来造这制钱,便可省时省力省了诸多消耗。省了这许多,自然便是赚回来的。”

    赵允初眼中一亮,“怎么讲!”

    “只须将铜与铅锡等料融在一起制成薄铜板,而后用精钢制成铜钱的模具,再用这模具在薄铜板上一轧,便可制成铜钱。”范宇对赵允初解释道:“铸造铜钱要制模范,而后将铜料之属融化浇铸,实是麻烦。而造作院这里,只须将这机关制成,这制钱便快得很了。”

    “不行,你我还须再见官家。”赵允初更是拉着范宇不放道。

    范宇摇摇头,也只好再次随着赵允初一同回到宫里,再次求见官家。

    赵祯得知两人又来,却也有些奇怪。

    召进两全问,才得知竟然还有这么一条发财的路子。

    君臣三个又一次嘀嘀咕咕,便将这件事定了下来。朝廷的事情,由官家摆平,技术上的事情,便交由范宇来做。至于海外贸易上的事情,则都交给赵允初去完成。

    赵祯其实是最为积极的,身为官家一手握权一手握钱,两样我都要。

 第842章 有所异动

    如今大宋的海外贸易,在永昌隆商号的带领之下,货物的往来比原先已经扩大了一倍。

    但是这对于整个大宋的人口规模来说,却还远远不够。

    海外运送回来香料和各种物产,在大宋依旧昂贵。这些东西即便是中等人家,购买之时也要惦量一下自己的钱袋。

    不过,与以前相比,这些来自海外的货物已经降了不少价钱。原来只有富贵人家舍得用,如今中等人家也会偶尔买一些。

    而大宋就象是一头饥渴的巨兽,从粮食到矿产,从海外购买的也越来越多。

    随着大量的交易产生,永通钱庄的业务也在极速扩大。

    如今永通钱庄的银票金票和钱票,都已经成了商人们喜欢用来交易付款的流通凭证。

    大宋原本的钱钞,却是渐渐的有些后继无力。这东西虽然刚刚出现没多久,但是没有担保,实在是让人不放心。并不象永通钱庄,只要拿着永通钱庄所发的金票银票和钱票,在任何一家分号皆可兑付。

    如此一来,永通钱庄所发行的这些票证,便拥有了极好的信用。

    虽然永通钱庄没有正式发行货币,但是这个基础已经打下,就等着一个机会。

    现在范宇建议赵允初去海外收购金银铜矿等贵重金属,也是在为将来做个准备。

    官家对于这个想法,自然是不会反对。于公,是为了大宋财政着想。于私,也是中饱了官家的私囊。何乐而不为?

    得到官家的点头应允,赵允初不由得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如今吕宋诸岛已然平定,可使曹佾领舰队去交易海外的金银铜锡之属。”官家赵祯很是重视,亲自指挥道:“此事既为公事也是私事,终究是与国事有关,轻忽不得。”

    范宇和赵允初两人领命,便再次告退。

    过了两日,赵允初便已经返回密州坐镇,开始筹备海外收购金银铜锡之属的事情,并且派船给吕宋的曹佾送了信去。

    而范宇则在造作院中,命百工技院与科技学院的两边,研究水力冲压铸币机。

    这东西范宇自己是知道些原理,但是他是个侯爷,总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不然的话,他还成立百工技院和科技学院做什么。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范宇如今已经将大宋的科研系统化,并引上正轨。目的便是要让这一代代所培养的人才出现,从而使大宋的技术水平得到更大的发展成果。

    说实话,如今这个年代,大宋的技术水平也足以傲视全球。之所以后世没有能发展起来,便是缺少了系统化的整合。

    现今范宇已经将这个补丁打上,更在科技学院专门成立了一门系统学。甚至在这个系统学的教材之中,便将各行各业各项学科作为案例来讲。

    大宋如今朝中还是儒家当道,但是范宇所带来的影响,已经一点一滴的渗入到大宋的方方面面。

    随着鹿鸣报的出现,汴梁城的百姓们也已经不再是消息闭塞,有许多百姓也都每日里读报打发闲暇。更有茶肆客店,也会向客人们提供近几日的报纸。

    而作为鹿鸣报的收入主要来源,报纸广告也已经应声而出。

    因为眼馋鹿鸣报的影响力,甚至有人也仿照鹿鸣书报社,也办起了报纸。

    只不过,作为最早的报纸和深厚的背景,鹿鸣报的影响力依旧是无可撼动。

    鹿鸣书报社发展到今日,不光是报纸,还有印书出版这一块,也不得不提。

    之前有范宇的白蛇传与西游记,都已经被印出来售卖。之后林中友便收集时人的诗词、故事、传说,以为文学读物。

    大宋文风鼎盛,鹿鸣书报社这么做,可就搔到了众多读书人的痒处。由此,鹿鸣月刊也成了大宋文学的一处殿堂。

    每有向鹿鸣书报社投稿之人,都会收到鹿鸣书报社的稿酬。而鹿鸣书报社,也会向当代大儒约稿,以为自身更壮声势。

    这些年来,林中友这个总编的身份虽然还不是官方的,但是在士林之中,却是节节升高。

    而这也是范宇希望看到的,这代表着鹿鸣书报社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了士林。不管是鹿鸣月刊,还是鹿鸣报,都会在读书人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有了这样的影响力,范宇再想夹带什么新的思想潮流,便会顺利的多。

    数年的经营,使得范宇的非官方影响力极强。在整个大宋不知不觉之中,便改变了许多事情。

    便说女子缠足一事,便由范宇授意给林中友写了反对的文章,斥之为思淫残人有违儒家之仁。又从女子劳于家务出发,相夫教子洗衣做饭,指责缠足有碍于家庭生活。还从审美上批判,其足骨折肉裂如牲畜之足视者惊心,心怀龌龊者竟以之为美。

    大宋此时缠足不过刚刚兴起,虽然有儒者也登报辩驳,但是立意都不正,很快便被骂的抬不起头来,民间风气都为之一正。

    而缠足之风在这个时代,也渐渐为人所不齿,这便是渗透影响的结果。

    高丽被辽国攻灭的消息,渐渐的有了风声,而鹿鸣报上也刊登出来。

    大宋朝廷对于辽国攻灭自己的属国,不得不作出一个表态来。

    与范宇之前的向官家进言的一样,大宋朝廷向辽国发出一封措辞严厉的国书。

    并且,官家下旨河北路河东路调动兵马,做出一副随时可能出兵的姿态。

    朝中百官,也不时的写篇文章,对辽国予以强烈指责。

    而辽国的态度也很强硬,表示高丽为大辽属国,复奉大宋为宗主便是叛逆,辽国讨伐叛逆乃是理所当然。反倒是宋国,至今拖欠岁币窃为高丽宗主,实为不仁不义之邦。

    并且辽国也开始调集大军,拱卫于辽国南京、西京两地。

    双方不住的叫骂,捋胳膊挽袖子,都是一副不肯罢休的模样。

    此时天气渐暖,大宋河西逐渐安定,百姓也都在朝廷的组织之下开始准备春播。

    镇守瓜沙二州的曹傅,却是得到下面禀报,高昌回纥的南面,喀剌汗国一方有所异动。

 第843章 欲盖弥彰

    对于喀剌汗国方向有所异动,曹傅是极为关注的。

    因为早在数月之前,便与追踪党项部的展昭有过一些猜测。

    如今听到喀剌汗国有异动,便使得曹傅精神一振。

    “你所说的异动,是指什么。”曹傅是个闲不住的。

    原本与西夏之战结束,最后却没有捞到几仗打,这使得曹傅有些不满意。

    那过来送信的,不过是一个伍长,听到将军问话不敢怠慢。

    “启禀将军,小人在木兰堡驻扎之时,便曾于夜间发现对面喀剌汗国约昌城有火光冲天。”那伍长拱手道:“及至次日,更是有喀剌汗国的兵将逃到木兰堡前不远,却被后面的追兵所杀。”

    之前曹傅便于喀剌汗国与黄头回纥控制区的交界筑城堡,名为木兰堡,并在那里驻扎了一支千余人的宋军。

    曹傅听到这里更是兴奋不已,急忙追问道:“你可曾看清,那追兵打的什么旗号?”

    伍长道:“那些追兵并无打旗号,人数也不过数百而已。小人只是用望远镜在木兰堡的城头看了几眼,追兵与高眉深目的喀剌汗国之人不同,倒是与我等的模样相似。”

    “你们当时没有出城?”曹傅颇有些可惜的问道。

    “小人等那些追兵走了之后,才出城去看。可惜那些喀剌汗国的人已经尽数被杀,并无活口。”那伍长答道。

    “可曾派人入境喀剌汗国打探?”曹傅又问道。

    “郭校尉得知此事,认为喀剌汗国有变,恐有兵祸战事,便让小人先一步回来向将军禀报。郭校尉自己,已经亲自带人去了喀剌汗国境内。若无意外,数日之内当再有消息传来。”那伍长急忙应道。

    曹傅不由皱眉,那木兰堡可是交给郭冲来镇守的,也给郭冲升了校尉之职。

    郭冲虽然年纪也不大,但是做事胆大心细。他既然派人回来传信,显然木兰堡那里的情势比较紧张。

    甚至可能郭冲认为木兰堡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大军冲击,为了不使木头堡会无音讯,这才先一步派人回来报信。

    曹傅想到这里,便让眼前的这名伍长先下去休息。

    而他自己却是在屋中踱步,思索此事之后有几种可能。

    “这许久没动,也该动动了。”曹傅终是有些耐不住。

    两日之后,曹傅并没等来木兰堡新的消息,便带了三千骑兵出发,前往木兰堡。

    木兰堡与沙州相距八百里,曹傅他们一行人即便全是骑兵,也用足足用了四天的时间才赶到。

    来到木兰堡时,发现堡上并无什么异常,仍旧是宋军在守城。

    在那伍长的引领之下,曹傅带兵入了堡内。

    木兰堡这里驻扎了一营千余人,最高的将领便是郭部校尉。

    原本宋军一营是五百人的,只是因为木兰保路途遥远地位重要,曹傅便给郭冲这个营编制了上千人。

    曹傅来到木兰堡中,发现郭冲这家伙居然还没回来。

    前后已经十余日,这事情里面便透着一些蹊跷。

    “喀剌汗国境内变乱之时,可还有商队从喀剌汗国而来?”曹傅将那送信的伍长叫来,又一次讯问道。

    “偶尔还有从东往西的商队,但是从西往东的商队,却是有一段时间没过来了。”那伍长就自己所知应答道。

    曹傅不由得冷笑,喀剌汗国境内定然发生兵祸。

    而且就曹傅自己的判断,多半还与党项人脱不了干系。

    如今郭冲去喀剌汗国境内十余日未返回,不是死了就是被困。

    不管怎么说,自己都应该弄明白喀剌汗国境内发生了什么事。

    “今日休整一日,明日便随我去约昌城,看看喀剌汗国是怎么回事。”曹傅是个胆大包天的,他几句话的时间,便有了决定。

    曹傅乃是瓜沙两州的镇守,木兰堡更是没有人能制约他,自然是可以由着性子来。

    次日,曹傅便带着三千骑兵,越过与喀剌汗国默认的交界木兰河,向着约昌城而去。

    约昌城相距木头堡不过数十里,即使马速不快,半日也可到达。

    在相距约昌城还有十余里时,便看到一支人马。

    曹傅一点也停留,带着麾下的宋军骑兵便冲了过去。

    “把他们给我围起来,莫要放走一人!”曹傅对麾下的宋军骑兵们吩咐道。

    这支驻扎当地的人马不过两百余人,大多都还在帐篷之中休息。

    却没想到,突然之间冲来数千骑兵,将他们团团围住。

    双方力量悬殊,这支人马很快便被宋军骑兵缴械。

    这支人马的领兵武官,也被带到了曹傅的面前问话。

    只是曹傅看了一眼,不由得便笑了起来。这些家伙他还认得,都是党项人的打扮。

    看来喀剌汗国果如自己所料,李元昊对喀剌汗国动手,来了个鸠占鹊巢。

    “你们这些党项人,好不容易逃的远远的,怎么如今想不开,又敢回来?”曹傅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