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了想,范宇才躬身道:“官家,臣以为应先宣布迁都洛阳,使中枢以避水患之可能。今官家携灭夏之武功,迁都之事可一言而决。如此,可更增官家之望。其次,须抑文官贬低轻贱武官之风。汉唐武功盛,其朝廷为之分崩,非是武将骄横,实是朝廷放权太过,使其有机可乘。我大宋当以之为鉴,却也不必矫枉过正。只须文官理政武官掌兵,文有政事堂,武有枢密院,双方无分高下,皆向官家负责即可。另,国子监与太学,当常设武、律二学,授以忠君爱国之理,教以武、律之道,使武官、讼吏可以不绝。还有,便是厘清税制,使士农工商其税清晰有制可循。四民者,皆须缴税。士虽优厚当在俸禄,然岂可罔顾国法而去其税,即便士不纳税,仍不念皇恩,以为士之应得之利。莫如使之纳税,而官家厚禄之。”
范宇的这些建议,赵祯听着还没什么。直到范宇建议士农工商中的士也要纳税,便将官家赵祯给吓了一跳。
“安乐侯,这岂如何使得?太祖曾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免其赋税,乃是太祖所定,朕如何能弃之。”赵祯急忙摇头道。
“官家,士者免赋税此乃大弊。一世官宦少可积累千亩良田,多者万亩不止。累世官宦日久年深,天下田地哪有百姓之田?”范宇躬身道:“官家如今武功正盛声望正足,当须乾纲直断可去百代之害。若是觉得太过武断,亦可因品秩而定其免赋田亩之数,无品秩者则纳赋。若有因纳赋而生贪腐者,当去其一族之人功名官职,三代不得入仕。如此,天下免赋田亩则为定数,使之不可增,则百姓才有活路。且官俸优厚,众官当有取舍。”
赵祯这才点点头道:“朕非不明其中的道理,只是朝廷官吏皆受其益,恐阻力甚大。若是第二个办法,倒还算是可行。”
“臣今日所献之策,实是冒了生死之险。若为众官所知,则毁谤如潮,非官家不能救也。”范宇急忙向赵祯说道。
赵祯哈哈大笑,不由得点头,“你倒是真的为我大宋的国祚考虑,朕如何会将你推出去。只不过,此事须寻个由头才是。”
范宇也笑道:“臣乃是皇亲,为子孙计,自然是希望我大宋万世不易的。寻个由头也甚简单,使人察查官吏贪腐,便可由此而斥其弊改其政,则贪腐之官吏,为官家之戈矛。既整肃朝纲,亦斩其弊端矣。”
“你这家伙果然够坏,这是以毒攻毒啊。”赵祯嘿嘿一笑道。
第766章 无一反对
放在以前,范宇是绝不敢提出这等建议的。
一旦泄露出去,便会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但是这一次官家赵祯是私下召见,只要范宇不承认,便是死无对证之事。
除非赵祯出来指证,否则无人能指责范宇如何。
但是赵祯要收拾范宇,那便根本用不着如此麻烦。随便找个由头,便将他处理了。
而且因为赶走了李元昊,灭掉了西夏,官家威望大涨,也有了这样做的底气。
若要改变大宋,还是要先使得这些儒家弟子对朝廷的掌控出现松动。否则的话,皆是一家之言,因循守旧之下难有改变。
“臣不过是审时度势,最终决定还是由官家来定夺。”范宇赶忙拱手道。
赵祯摇了摇头道:“你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这等事情你虽建议,可朕却也不好做啊。”
他说的不错,即使是官家借着反贪的由头来提出主张,其中的阻力亦必然不小。
范宇道:“官家,此事须果决才是。文官向来欺软怕硬,如今官家声威之煊赫已远超辽帝,又何惧一群读书人。所谓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官家只须借机大怒一场,抓几个贪腐之辈从重处罚,而后推出士人税赋即可。贪腐之人,可夺功名去职。说情之人,当贬官于西北和海外。并奖励举报,以为榜样,则此事可定。”
赵祯不由得看了范宇一眼,“安乐侯的谋划倒是详细,朕其实找你来,要问的并非这些。”
“官家,莫非还有其他事情吗?”范宇有些不明白了,官家不是问的话便是问这些,还能是什么。
“朕只想问你,西夏既灭,我朝却是军心士气正盛。这等时候,若是不用兵,岂非可惜。”赵祯缓缓的道。
范宇却是有些吃惊,以官家赵祯仁厚的性子,居然也打上了瘾,听这话的意思,竟然还想要继续用兵。
“官家,如今打一个西夏,已使我朝财源紧张。若是继续用兵,怕是会有些拮据啊。”范宇不由得劝阻道。
赵祯点头道:“朕也知道,但是这许多大军顿兵西北,亦是浪费了。最好能寻一个目标,小小的敲打一番也是好的。”
“官家能这么说,想来也有了主意吧?”范宇反问道。
如果赵祯没有一定的把握,想来不会如此的冒失。
赵祯笑道:“安乐侯看来也是知道了些什么,你且看看这份奏报。”
陈琳取了一份文书,送到了范宇的面前。
范宇将这份文书打开一眼,却是不由得笑了起来。
“官家既然要夺顺化渡以北以东的西夏故地,这倒是个机会。”范宇看了奏报,便赞同起来。
这封奏报之中,却是说的李元昊所率领的人马,在草原上大肆抢掠,将辽国诸部族祸害的不轻。不但各部族很是凄惨,就是辽国天德军也甚为狼狈。
李元昊乃是宋军的手下败将,被大宋逼的没了办法,只能是举族迁徙,才能给党项找一条活路。
可如今李元昊还在逃难的途中,便将辽国给祸害成了这个样子。
这么看来,辽军在宋军的面前,应该更是不堪一击。
而且这个时候,辽国想来也正派军力,前去追杀李元昊。
若是大宋趁此时机出兵,占据顺化渡以北以东的西夏故地,辽军根本就无力抵挡。
占据这一块土地,对于大宋西北的安全,也有重要的意义。
若是被辽国占据,对方的骑兵长驱直入,宋军短时间内不好抵挡。
但是宋军如果将这块土地夺到手中,便可据阴山黄河而守,便不会再在防守上有多少漏洞。
除了利于防守,还有一点,便是对辽国西京大同府形成了不小的威胁。
官家赵祯如今的自信极强,范宇也是知道的。
如果自己阻拦,怕是也阻拦不住。
“这封最新奏报,说明辽国自顾不暇,而我军正可携大胜之余威,将灭夏之战以竞全功。”官家赵祯意气风发道。
“既然如此,官家可命河北路、河东路的人马同时兵逼辽国边界。”范宇沉吟了一下道:“摆出一副要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姿态来。而命西军协助天武军,一举夺回顺化渡以北以东之地。甚至可向辽皇耶律重元下书,命其归还幽云十六州。”
赵祯抚掌而笑,“不错,这便使得辽国不敢轻举妄动。以辽国天德军之孤军,如何是天武军与西军的敌手。”
“官家,诸位相公可曾知道官家的意图?”范宇看赵祯如此高兴,他不由得问道。
“他们自然是要说的。”赵祯轻轻一摆手道:“朕意已决,他们能如何?难道以为,辽国敢向我大宋全力而战吗?若是辽国来攻,我大宋正可据城而守,以火器挫其锋锐,让辽国明白我朝兵马的厉害。”
范宇有些无语,官家这如意算盘倒是打的没有错,但是不应该如此张狂。
好在大宋人马如今的战力,凭借着新式火器的出现,足可称雄于当世。
哪怕是战略上失策了,也可完全凭借火器之利而扭转局面。
何况官家赵祯的策略并没什么错的,他也没想着现在便去与辽国全面开战。
而辽国得知大宋灭掉了西夏,必定也会忌惮的很,即使被大宋武力夺走西夏送过来的土地,也要忍气吞声。
若无灭的战绩,没有那么强烈的自信,官家赵祯也不会如此去恫吓辽国。
范宇对赵祯躬身道:“官家亦可借此时机,使得朝中诸臣知道,我大宋如今乃是强国。以前委屈求全的时日,当一去不返了。”
“不错,正有此意!”赵祯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赵祯只感觉,自己自从做了大宋官家,从来未如这几日这般畅快。
此次赵祯找范宇过来,其实只是从他这里寻求一个认同。这些事情只有与范宇说,才会得到支持。尽管开始之时范宇也反对,但那更多的只是一个姿态,并非真的要阻拦赵祯。
若是官家直接与诸位相公商议,怕是便会被极力劝阻。
赵祯也正是料到了这一点,才会先与范宇做个商量。
次日早朝之上,官家赵祯坐于龙椅之上,正式宣布了迁都之事。
因上次西夏派人破坏,如今又有官家渐高的威望,朝中无一反对。
。
第767章 官家不满意
虽然有人不愿迁都,但是汴梁为都城的诸多坏处,也都摆于明面。
而且官家如今身上威望日重,更是使大臣们不好反对。
赵祯这个时候,便再次开口道:“朕命将士攻伐西夏,虽北驱党项于千里之外,然未竞全功。”
“官家不必如此,若非李元昊见机的早,我大宋将士如何能放他逃走。那李元昊若非丧胆,岂会举族迁徙。”吕夷简急忙躬身道。
他以为赵祯所说的未竞全功,是指的没能拦下李元昊。
谁成想官家却摆了摆手道:“朕所指的,并非李元昊逃走之事,而是指西夏裂土贿辽。明明是我朝挥师西北,耗费无数国帑,才将李元昊赶走,那辽国却平白得了顺化渡以北以东之地。况且,朕曾去书与辽帝命其归还,而至今却无音信。而今西夏党项大举迁徙,在辽境与草原各部大战。我朝正是收复失地之时。”
满朝的文武都吃了一惊,官家这是要没事找事吗?那西夏领土乃是在大宋赶走李元昊之前,对方便割让给辽国的。如今官家赶走了李元昊,心中便有不平之意,意欲向辽国讨要其地。
这要是一个不好,便是宋辽大战。辽国并非西夏,国土辽阔无比,兵力也远胜西夏。一旦再打起来,那可是旷日持久的战事。
蔡齐急忙出列道:“官家不可,若是引得辽国与我大宋鏖战不休,岂非是乐极生悲。况且与西夏大战方歇,耗费亦是不小。若再与辽国交战,怕是将士们的军饷粮草都难接济。”
赵祯淡然的看了蔡齐一眼,“蔡卿,当初你曾阻拦朕攻伐西夏之策,如今结果如何?”
“这、这辽国与西夏不同啊,官家。”蔡齐被问一窒,却只能指出不同而已。
“依朕来看,辽国与西夏确是不同。”赵祯讥讽一笑道:“先是被西夏击败,如今竟被李元昊带领残兵败将打的西北招讨司大乱。而那李元昊又是我大宋将士们的手下败将,果然是大有不同。”
蔡齐脸上一红,这还是官家头一次这样拿话挤兑人,却是噎的他无法再开口。
三司使程琳此时开口道:“官家,若起大战这钱从何来?”
“朝廷将西北商路抵押给了永昌隆商号,钱还有得剩。”赵祯想来这几日都在思考此事,准备充分,反问道:“我大宋还有些余钱,倒是辽国若与大宋交战,他们的钱从何来。”
程琳想了想,便退回诸臣的队列。
“官家,与辽国相争,对我大宋有何好处。如今西夏已亡,李元昊举族迁徙,正是我大宋百姓休养生息之时。虽忘战易危,然好战亦会亡啊。”一名花白胡子的大臣出列道。
赵祯一看,这位便是曾经的参知政事王曾,如今是政事堂下的吏部尚书。
“顺化渡以北以东之地,对我大宋极为重要,你以为朕只是一时意气之争吗。”赵祯也不因为连续有人阻拦而生气,只是淡然道:“以阴山黄河为藩篱,方可将如今所得之地守住。若辽国不断骚扰,我大宋如何安心据有其地。若是据有其地,则我朝便有地利,进则兵逼辽国西京,退则以山河为险。便如辽国占幽燕之地,于我大宋不利一般。此事朕意已决,无须再议。”
王曾听到了官家的这个理由,他有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关系到宋辽两国的战略形态,确如官家所说,若是让辽国在幽燕占有极大的地利优势,又在西北之地占有极大的地利优势,大宋可就太难受了。
与其那般,倒不如现在就与辽国撕破了脸,将顺化渡以北以东之地夺在手中。在地利之上,形成与辽国分庭抗礼之势。
大宋向来讲究先礼后兵,即使是决定要出兵夺回顺化渡以北以东这块土地,也还是向辽国下了通牒。
通牒之中,大宋要求辽国必须交出西夏割让与辽国的土地。
“……我大宋以举国之力,而扫灭西夏,岂容他国坐享。今辽国已据我大宋幽燕,又占西夏之土,实属贪得无厌。今以礼节致书于辽国君臣,当交付西夏土旧土于我大宋。若辽国不舍,则我朝自取之……”
大宋对于辽国的口气越来越硬气,这让辽国君臣上下都不太舒服。
耶律重元在书房看到这本大宋的通牒,不由被气的笑了。
“这宋国的官家真是胆子大了,以为将李元昊赶走,便可将我大辽不放在眼中,实是可笑。”耶律重元嘴上虽这样说,便是心里却是极为重视的。
送来通牒的宰相萧惠,此时却是忧心道:“陛下,宋国如今兵锋正盛,我朝若与之交兵,恐非明智之事啊。”
耶律重元的眉头皱在了一起,“那也不能白白的送予宋国,否则的话,我大辽的颜面又往哪里放。”
虽然口气是强硬的,但是这话里却也透露出,不能白给的意思。
萧惠如何能听不出来,当即便躬身道:“陛下放心,臣这便去命人致书于宋国,命其使者挟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以交换这块地。陛下以为这等开价如何。”
“大宋富有,你要的太少了。”耶律重元摆了摆手道:“都翻一倍,银一百万两,绢一百万匹,这才可以。宋国君臣虽然嘴上说的厉害,但是依我所知,这宋国之人多半色厉内荏不会轻启战端。若非是西夏将宋国逼的急了,又自身羸弱,那宋国也不会轻易兴兵于西夏。李元昊虽然英雄,但时运不济,我大辽不可蹈其覆辙。”
“是,臣这便命人休书于宋,命其出值交换就是。”萧惠急忙拱手道。
只是辽国君臣却不知道,这一次大宋官家赵祯,根本就没打算与之谈判和交易。
就在给辽国送去通牒的同时,赵祯也给兴庆府的诸将下了命令,要西军与天武军伺机北上,夺回顺化渡以北以东之地。
原本这些还在西北的兵将们正等着封赏,却是又接到了朝廷和官家的命令。
随之而来的,还送来了许多酒肉,也有犒赏之意在内。
陕西经略使曹琮于自己的居所置酒,请来了监军的枢密副使韩亿,还有杨文广与李惟贤、没藏讹庞等人。
“看来,官家不满意,西夏之地未曾尽入手中岂非憾事。”酒过三巡之后,曹琮便对大家道。
第768章 是不是真话
以往大宋向来是息事宁人,如今却是在大战之后,对于自己所得的战果有些不满意了。
这等事,与原来的大宋好似判若两人一般。
韩亿哈哈笑道:“如今官家志气昂扬,与往时不同。与西夏之战,连上布局和开战,足有三年之久。一朝得胜,自然心气更高。虽然顺化渡以北以东之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