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271章

大宋安乐侯-第271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不过是喜欢打仗罢了,这些不过是布局而已,没什么稀奇的。”耶律重元倒也不谦虚,他顿了一下,又接着道:“还有女真诸部,他们这些桀骜不驯之辈,从来没有真正的臣服过我大辽。派人去女真各部散发流言,就说高丽人虐杀女真妇孺,挑动女真骚扰高丽。”

    “陛下,这、这样岂不是将高丽也卷了进来,对我大辽怕不是好事。”萧惠不由吃惊道。

    耶律重元冷笑道:“我们大辽如今已显衰退之像,高丽君臣猥琐贪婪,怕是已经在打我们大辽的主意。而且我朝曾经四征高丽,那些高丽人时时都想着报复。若是不让女真人牵制高丽,谁知道他们会做些什么。”

    “等我们平定了一些大部族,加强了对于治下诸部的控制,便是回头收拾高丽之时。”耶律重元叹息道:“宋国如今的新式火器太过厉害,我们暂时招惹不得。但是也要尽快的积累实力,以防宋国对我大辽不利。而灭掉这些大的部族,还有收拾高丽,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积蓄钱粮磨砺军队,解决后顾之忧。”

    萧惠之前对于耶律重元还有些轻视,觉得这位陛下太年轻不够稳重容易冲动。

    可如今看来,其布局不小,做事极为果断。

    “陛下,难道是要与宋国一决雌雄不成?”萧惠急忙追问道。

    “我大辽虽然号称上国,但周边又有几国真以上国而待我大辽?”耶律重元冷笑道:“高丽不过是力不如人忍气吞声,西夏则是想着利用我大辽牵制宋国好让自家称帝。至于宋国,却是富甲天下,哪里曾真的看得起我大辽了?便让宋国去灭了西夏吧,我们大辽也不能闲着。”

    (

 第651章 曹佾读的书多

    辽国以前的优越感,只不过是军事上的。

    不但占据燕云十六州,国中更有数十万铁骑,随时可以从燕云之地南下,使大宋受到惨痛的损失。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宋被辽国捆住了手脚。

    可是如今辽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不在,宋军的新式火器厉害到匪夷所思,这便将辽国唯一的骄傲给打破了。

    耶律重元已经感觉到,今日的辽国在所有方面都似乎落后于大宋,若是再不想办法,怕是连最后的挣扎机会也无。

    而且辽国又算什么上国,在他看来,只有曾经的大唐才能自称是上国。

    如今大宋、辽国、西夏、安南诸国的朝廷,几乎都是沿用的唐制,甚至有些官员的名称,都完全一样。

    辽国这上国之称,放在大唐的面前就是个笑话。

    而宋国这两年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竟然从一个平和如肥羊一般的国家,逐渐的露出锋利爪牙。

    也正是受了大宋的刺激,耶律重元才感觉到,要想成为所谓真正的上国,便只有成为大唐那样的国家。

    大宋已经开始发力,那么辽国也不能落后,否则的话下场堪忧。

    萧惠听了耶律重元的话,不由倒吸凉气。

    “陛下,这样的话,是不是风险也有些大。”萧惠急忙劝阻道:“陛下有雄心固然是好的,但是我大辽如今的情况,却是刚刚新败。二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国库空虚。虽然通过一些办法,也能筹集到一些钱粮,但是依陛下所言,弄这么大的动静,怕是会使得国中不稳啊。”

    耶律重元点点头道:“萧卿的意思我是明白的,但是时间不等人。若是让宋国平灭了西夏,那么我们大辽的麻烦便要来了。所以,在此之前,一定要将后顾之忧全部解决。白达旦部那边可先布罢好兵力,再给白达旦下加税的命令。不管白达旦是服从还是拒绝,都将被我们的军队给灭掉。而乌古敌烈统军司那边,也这样么就是。有心算无心,没有哪个部族有能力抵抗我大辽的军队。”

    萧惠迟疑了一下,便看到了耶律重元不悦的目光,他急忙躬身道:“是,臣知道了,等下还要请陛下下旨给枢密院调兵。”

    耶律重元这才轻哼了一声道:“此时已经容不得我们犹豫,那宋国若非是天气寒冷,怕是早已经对西夏出兵。我大辽军队这两年来,不但败于西夏之手,还败给了宋军。让他们经历几次剿灭部族之战,重新建立起信心才可。否则的话,以眼下的军心士气面对宋军火器,只怕立时便会溃如决堤。女真那边的传言也要尽快派人去做,声势搞的大一点。女真的鸭绿江部与长白山部,都是紧邻高丽的,历来便有冲突。卖给这两个部族一些兵器,想来他们便会对高丽出手。”

    “还要卖给女真部族兵器?”萧惠感觉陛下有些过于大胆,“陛下,女真人向来勇武好战,而且野性难驯。若是卖给他们兵器,一个不好,甚至会先对朝廷派过去的流官下手啊。”

    “这也简单,可从女真各部征兵,凡入选我大辽军队者,可减其部族的税收就是。”耶律重元嘿嘿笑道:“如此一来,他们这些女真部便与我大辽朝廷息息相关。若是有女真人立下功劳,便赐其姓耶律。数十年下来,这些部族便也算是我契丹人了。”

    “陛下高瞻远瞩,非是老臣所及。”萧惠急忙拱手,表示出自己的敬服。

    “好了,你且去忙吧。这些事情虽然说的简单,但是千头万绪,不好出了差错。”耶律重元吩咐道。

    萧惠点头应是,等到耶律重元下了旨意,用印之后便告退而去。

    而远在汴梁城的范宇,却是并不知道辽国的耶律重元已经立下雄心壮志。

    他这些时日,第一关注的,便是西夏李元昊的动向。当听到李元昊将青塘的唃斯罗打的大败,他原本为新军提起的心,这才放下。

    而第二关注的事情,则是曹佾带着伏波军出海之事。

    伏波军皆是曹佾在禁军之中选出,但是其中的一些人选,却是由范宇给曹佾做过提点。

    范宇建议曹佾从禁军之中,多选些勋贵之后,最好是如今的家世依旧有些权势的。如此一来,等这些人的背后家族见识到海外利益之后,才会迅速形成一种开发海外的力量。

    以这些勋贵世家的权力与财富,打造几个舰队真不成什么问题。到时哪怕官方不怎么支持出海,也会有这些世家来做。

    而且有了这些世家子弟加入伏波军,这些世家便都会派人加入,也好保护好自家子弟。这样以来,伏波军的战力便也不必堪忧。

    曹佾听了范宇的建议,初始之时还是有些迟疑的。

    “安乐侯,这些世家子弟一个个的都是纨绔子弟,而且桀骜不逊,怕是有些不好管束。”曹佾颇为担心的道。

    范宇听了曹佾的话,却是哈哈大笑,“曹兄,你乃是国曹。要说这些人里谁是最大的纨绔,那便非你莫属。只要你拿出令弟当年的劲头来,还怕这些家伙们不服服贴贴的听话吗。”

    曹佾不由苦起了脸,他弟弟当年的劲头?那不就是个小混蛋吗。好在如今已经成了新军的将领,听说还颇有战功,已经算是有了出息。

    可安乐侯却是又要自己这个当兄长的,走幼弟当年的老路。估计这便是天道因果,是命。

    接着,范宇又给曹佾讲了一番,如何建立海外的基地和殖民地,却是将曹佾给听了一个目瞪口呆。

    大宋治国外儒内法,因此到了海外,也会习惯于用自己的那套东西来对待那些化外之人,而且自以为文明而且高人一等。

    文明是文明了,可是却容易玩脱。野人谁管你什么礼仪廉耻,只知畏威而不怀德。

    范宇教给曹佾的,便是毫不掩饰的强盗法则。

    “你虽有伏波军随行,但是海外亦有不少国家。小国数万人,大国数十上百万人。一个不好,便会遭其觊觎而不得回还。”范宇对曹佾道:“凡事当以安全第一,对于海外野人,决不可面慈心软。这等野人不曾开化不知礼仪,哪管你有没有道理。他们便如狼群一般,见人稍露软弱和善,便会显示出他们嗜血的一面来。你若不听,则必定会用鲜血换回教训。”

    “这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人皆有善恶之分,野人虽不开化,但也必然有些讲道理的。”曹佾读书读的多,却是已经被洗了脑,几句话是改变不了的。

    (

 第652章 有些纠结

    范宇已经提醒过了,听到曹佾的话只是笑而不辩。

    不管曹佾信不信,等他去了海外,经历过一两次,便不会如此天真了。

    人们总是习惯以自己判断来揣测他人,其实就是个经验主义。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一样,都是不真实的。

    范宇对于曹佾的提醒,现在虽然没什么用,但是曹佾将来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自然便会想起范宇的话。

    除了提醒之外,范宇的潜在意思,还是要让曹佾他们这批人硬起心肠来。

    开拓海外本就是一件如同侵略的事,至少是要先霸道而后才王道。前期要先震慑稳固下来,等站稳了脚跟再传播教化,如此数十年后,便可改土归流。

    看到范宇不说话,曹佾觉得安乐侯也是为了自己好,自己却是反驳对方显得有些行礼。

    “安乐侯的意思我也明白,若是与海外之人打交道,我多注意便是。”曹佾急忙补救道。

    范宇却是岔开话题道:“伏波军此去不过千余人,但是要坐船的话,却是要有大船方可。永昌隆商号名下,可有海上船队?”

    “永昌隆虽然有船队,却是内陆船队。不过海船却也并不是问题,买上几条便是了。”曹佾却是并不在意道。

    范宇眉头一动,追问道:“怎么?出海的大船如此容易买,都是多大的。”

    曹佾笑道:“我大宋所开市舶司数处,海外来往甚为兴盛。若非如此,许多香料怕是都没有了。而且我大宋的丝绸茶叶等物,也甚受海外之人所喜。因此,这海船也需求不少。沿海各城皆有造船之所,买几条船简直太容易。只须让沿海永昌隆的分号去船厂打听一番,便可买到现成的大海船。”

    “那些大海船难道别人会随意的卖与你不成?”范宇不由好奇道:“这时再造,怕是也赶不及出海吧?”

    曹佾经常打理永昌隆商号的生意,不象范宇很少过问,知道的情况也更多些。

    听到范宇的话,不由嘿嘿一笑道:“这当然是有现成的,有不少海商在船厂订了大海船,却是等到船只造好之时,恰好手中没了钱。象这样的不在少数,只要命人去找,很快便可找到。”

    “如此看来,这造船也挺赚钱。”范宇哈哈一笑道:“或者永昌隆干脆也开个造船厂,咱们自己造大船也不错。”

    “这个,还是等等再说吧。”曹佾摇了摇头道:“我这趟出海,找那硫磺矿不过是借口而已,给大家弄好处才是真的。若是海外没有你说的那些好处,这造船石也就没有必要开。”

    范宇笑了笑,才道:“海外天地比之大宋广阔了十倍不止,许多沃土却只有些手持木棒的野人而已。便只是抢些空地,将来也可一种出一年三熟的稻米,你说有无必要现在就先做些准备?到那时,怕是出海之人多如过江之鲫,船只都供不应求。”

    曹佾想象了一下范宇所描述的情形,不由迟疑道:“当真?”

    “这是当然。”范宇点头道:“我大宋虽大但丁口也多,所种田地已是跟不上丁口数量。官家整日里为冗官冗兵发愁,也是与此有关。若是将来你在海外占据了大片土地或是海岛,并入大宋,便是替官家解忧。官家是你的姐夫,又是一国之君,你觉得官家会亏待你不成?而且,这占下来的土地,亦可为你的私产。”

    “这土地既然并入大宋,便是已经献给了官家,如何能成我的私产。”曹佾连忙摇头道:“除非官家再赏赐给我,但也不会全都赏赐给我吧?否则的话,那还献个什么劲。”

    范宇不由哈哈大笑道:“你将海外之地献与官家,你觉得官家要如何去管?说不得要从你们曹家挑个人出来,封个藩王。那海外之地,便是汝之封地。”

    曹佾一下子便被范宇说的愣住,这不是不可能啊。

    自己跑去海外占据大片的土地献给官家,官家想管也不好管,还真不如分封下来,交给自己信任的家族打理。

    那样的话,自己这个国舅本就是功臣,又是官家熟悉信任之人,那藩王怕是非自己莫属。

    自己的祖父曹彬虽然被追封为鲁王,但是那是身后的哀荣而已,算不得什么。

    若是自己能凭借在海外开拓之功,被官家封为有封地的藩王,那才是真的光宗耀祖。

    与封王相比,曹佾甚至都不在乎这块海外土地有什么有多远了。

    “安乐侯,这等好事你自己为何不去做,却是让我捡了这便宜?”曹佾不由有些怀疑的看向范宇问道。

    “我当然也有份。”范宇笑道:“以你我的关系,你在海外岂能不给我选一块好些的封地,将来咱们一同被官家封王,岂不是好。如今出海开拓是个苦累的差事,却是要你多担待了。”

    曹佾恍然,原来安乐侯将自己推出来,便是让他去开拓,而安乐侯却是坐等着分好处。

    安乐侯这家伙,却是让自己这个身娇肉贵的国舅出海,去开拓海外之地吃这等苦受这此累,也是憋着些坏水之人。

    可是论起来,开拓海外之事只要成了,安乐侯便也有功劳,不分些好处怕是不成。

    曹佾心中有些愤愤不平的想道,将来一定要从海外挑块小些的土地分给安乐侯。

    其实范宇才不在乎什么海外的封地,他若愿意的话,便自己组建一支船队出海,效率比曹佾这家伙高得多。

    范宇的真正目的,便是要使大宋将目光分一半去海上。使得地理大发现,从大宋开始。

    如此一来,大宋定然会走上一条越来越强的道路。哪怕这个国度不喜扩张侵略,但是也无法逃避利益的驱使。

    并且,一个强大富足的大宋,也会避免将来的悲惨命运。

    “安乐侯倒是轻松,可怜我却要风吹日晒,面对那等海上风浪。若是一个不好,怕是连命都要丢了。”曹佾心中多少有些不平衡,此时正发牢骚。

    “你若不肯去,便对官家说我与你换换差事。这造作院交给你来干,我带领船队出海如何?”范宇笑道:“都是替官家出力罢了,只不过分工不同而已。想一想,去了海外便可每天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便心生向往。还能带着伏波军叱咤异域,岂不快哉。”

    曹佾听范宇如此说法,立时又觉得自己捡了便宜。这么好玩的事,其实也不多见。但是一想到离家日久,又有些纠结。

    7017k

 第653章 兵临城下

    纠结归纠结,曹佾所受的也算是皇命,他是推辞不得的。

    当然,打着的是永昌隆商号的名义,实际上却是半官方的身份。

    “都是官家给安排的差事,如何能换。”曹佾不由嘟囔着道:“我这一次出海,可还有什么要注意的,请安乐侯告之。”

    “注意之事暂时没有了,既然是出海开拓,海船也并不难买。不如多带些船只出去,也好顺便带着货物,顺便与一路上的诸国交易。”范宇笑指了一下西面的方向道:“这海外行商其利巨大,只不大都是胡商在作。永昌隆已然插手,那就作的大些。”

    曹佾不由皱眉道:“那些胡商并非善类,别看在陆上对我大宋官员卑躬屈膝,但是到了海上,可就不是那么回事,杀人劫货也是常有之事。我有伏波军在手,虽然不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