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27章

大宋安乐侯-第27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知县有心了,我并无出仕之心。只愿做个利国利民的富家翁,就足矣。”范宇硬挤出一些笑容回道。

    “可惜了,象范小哥这样有才能的人,若是不能为国出力,便是野有遗贤了。”贾知县颇为惋惜的道。

    范宇心中有些不耐,不知对方为何在这里与自己说个没完。

    “贾知县,我不过是一介草民,算得什么遗贤。”范宇笑着伸手一让道:“先请坐下用茶,贾知县远道而来,想必也已口渴。”

    看着贾知县坐下,范宇心中却不住的思量。今天这位知县的表现可有些不对,之前也不是没有见过,却不见有今日如此话多。而且,此人的风度坐派,也较自己初见之时更加从容儒雅,显是想刻意露出最好的一面。

    正在范宇琢磨贾知县的态度之时,贾知县又与公孙策寒暄了几句,谈笑间让人如沐春风,很是得人好感。

    展昭与范宇坐的很近,见到这位贾知县离得稍远,便压低声音对范宇道:“范小弟,我看贾知县不象是你所说的那种人。凡是心术不正之人,必有外征显露,或是目光躲闪,或是气虚神萎。所谓相由心生,大抵如此。我看这位贾知县,相貌堂堂,谈吐风雅有趣,最难得的是那种坦荡荡的气度,可不是坏了心术的人能有的。你告发于他,或许是搞错了吧。”

    “展大哥,一个人的好坏,可不能全凭看相分辨。”范宇也是好笑,这位展昭大侠久闯江湖,也不知道都得了些什么经验,他接着道:“此事不好议论,等包钦差将案子审理出来,你我不就知道了。”

    展昭点点头,“好吧,我那好友王丰,差不多也快到了。等下包钦差自会处置,我们看着就是。为兄就是觉得这样的人,不应该是个坏人。他若是坏人,那就太可惜了。”

    范宇笑道:“只要是坏人被绳之以法,那就没什么可惜的。”

    正在这时,外面也传来了赵虎的求见之声,显然王丰也被找了过来。

    王丰随在赵虎的身后,手中还提着一个书箱,看上去有些沉重。

    包拯并不急,反而温言问候了王丰几句,让他喝些茶歇息片刻再说。

    到了这个时候,贾知县与王丰都看出来有些不对,两人交换了一个会意的眼色。

    王丰还对着范宇打了招呼,却并没有多谈什么。

    包拯等了一会儿之后,咳了一声,便对王朝马汉道:“开始吧。”

    王朝马汉两人会意,将众人的桌子撤了,只在包拯的面前留了一张。

    公孙策也起身,站在了包拯的身后,肃然而立。

    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也分列在包拯桌前两侧。包拯这架式,明显就是将这天齐庙的偏殿当作了公堂之上。

    不用说,大伙也都明白,包钦差这是要办案。

    其余人等,急忙站起,包括范在内,大家没有一个是不长眼的。

    范宇看向贾知县,而知县却也在看着他,甚至脸上还带着几分捉狭的笑意。范宇再看王丰,而王丰却盯着包拯,似乎没有注意到范宇。

    包拯扫了一眼众人,便沉声道:“今日路过西华县草桥镇,除了顺路回京之外,还要处理一桩公案。贾无邪、王丰、范宇,你们三人到我前面来。”

    范宇此时也顾不上多想,便上前一步,站立在包拯桌前一丈远处。

    贾知县与王丰也不例外,两人都与范宇并排而立。

    到了这个时候,贾知县面色从容的很,也没有一丝一毫惶恐的意思。

    范宇看到,却想不明白,这位贾知县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如果是这样,那就太过反常。按理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可是对方明明做了亏心之事,却还是如此从容自若,那就有问题了。

    猛的抬眼看向王丰,却见王丰也在看他。两人目光一对,王丰便立时看向他处。

    心中咯噔一下,范宇的心便沉了下去。今日的事情,怕是不会那么顺利。

    他这里还没想出个所以然,包拯已然开始了问案。公孙策将一张纸递到了包拯手中,便后退一步看向范宇等三人。

    包拯抖了抖手中的纸,面色一沉,看向贾知县道:“西华县知县贾无邪,你可知罪!”

    贾知县此时恰到好处的露出一丝诧异之色,回应道:“包钦差,不知这是何意。我在西华县虽无功劳,却也有些苦劳。下官还请包钦差告知,下官所犯何罪。”

    “你强迫主薄王丰,将乡绅募集的钱粮贪墨了一半,共计七千余贯钱,可是确有其事?”包拯淡淡的问道。

    虽然包拯的语气平淡,可是些话的内容却一点也不轻松。

    “包钦差明鉴,绝无此事。下官拿着大宋官家的俸禄,便要忠君之事。”贾知县语调铿锵的道:“这天黑路滑,人心复杂。下官欲往高洁走,却总有小人来找茬。定是我得罪了小人,才会如此编排攀污下官!”

    范宇瞠目结舌,你才是说唱祖师啊!

 第64章 实在太傻

    包拯对于这等抵死不认的人见得多了,自然也不会管贾知县说的什么。

    “你既然这样说,那么为何草桥镇的范宇,与西华县主薄王丰,两人会联名告发于你?”包拯抬眼看着贾知县道。

    展昭此时也很紧张,是替范宇和王丰两人紧张。毕竟一个是自己的好友,一个是自己亲近的小兄弟。

    贾知县急忙拱手道:“至于为什么,下官并不知道他们为何会告发下官。但请包钦差明查,还下官一个清白!”

    包拯刚刚要再问话,却看到王丰上前一步,慌乱的摇手道:“启禀包钦差,下官并未联名告发我家贾知县,此事蹊跷,还请包钦差查个水落石出才是。我家贾知县向来廉洁清正爱民如子,劝农悯农广有善名。下官敬佩还来不及,岂会做下告发贾知县此等恶事!”

    范宇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猜测,可是此时耳听眼见王丰改口,还是有些不能自已。

    “王大哥,那日你签字画押之时,可不是这样的!”范宇有些慌,如果王丰不承认,自己岂不是空口白牙的胡乱告发?

    而且,要揭发贾知县的关键证人,就是做西华县主薄的王丰。只有他才知道,贾知县在县库之中做的那些手脚,还有这次克扣的钱粮。所有账目,都是由王丰一手掌握的。

    如果王丰不配合,自己就成了攀污朝廷命官之人,只怕会落个刺字发配的下场。

    展昭见状,也惊疑不定,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这封信确实是范宇派人送到的,这个不会错。

    包拯面沉似水的看着范宇三人,拍了拍桌子道:“肃静!王丰,我问你,你可确定没有与范宇一同联名告发贾知县?”

    “下官确定,此事下官绝不知情!”王丰急忙道。

    包拯点点头,又看向范宇道:“范宇,这封告发的信,可是你派人送到本官之处的?”

    范宇心中嘀咕,如果自己也不承认,这信是自己写的,不知贾知县和王丰两人会是啥表情。不过,这只能想一想罢了,此时公堂之上不能儿戏。

    “确为草民派人送到包钦差处,实在是草民见不得饥民有难,却还有人大肆克扣救命的钱粮。因此,才会写下此信,派人送与包钦差。”范宇看了贾知县与王丰一眼,将此事认下。

    贾知县淡然的看着范宇,而王丰并未与范宇对视。

    “你若说这信不是你派人送的,本官也不好定你的罪。或许是他人冒了你的名,将信送到本官之处呢。”包拯看着范宇摇头道。

    “包钦差,下官得罪了。断案之时不可诱供,亦不可替犯案之人开脱,还请包钦差秉公断案。”贾知县此时是有底气的,所有的首尾都已做好,不会有证据证明自己有罪。

    范宇却摸不清包拯是何意,若说是替自己开脱,却也不象。而且包拯是史上留名的铁面无私,根本不是会替人开脱罪名的人。

    包拯听到贾知县的话没有理会,只是对范宇淡然道:“回答本官。”

    范宇心中刚刚也动摇过,但是想了想,还是觉得实话实说的好。

    “此信确实是草民派人送与包钦差的,此事千真万确。送信之人就在草民家中,包钦差若是不信,现在便可将他招来,当堂对质即可。”范宇看了贾知县一眼,接着道:“草民做事堂堂正正,大人明镜高悬,自然分辨的出真假。若是草民胡言乱语畏畏琐琐,岂不是真成了攀污上官。”

    展昭在一旁想说些什么,可是却不知如何开口。只能一会儿看着范宇,一会儿看着王丰,干着急。

    包拯将手中的信交给公孙策道:“让范宇王丰两人一观,其上的签名画押之处,是否各自的笔迹。”

    公孙策取过信,两手将信展开,走到王丰面前,“王主薄,这上面可是你的笔迹?”

    王丰看了看信,便迟疑着皱眉摇头道:“下官不知此事,何来下官的笔迹?不过,我看这信上的签字画押,与我的笔迹倒也有几分相似,显然是下过一番功夫的。若是包钦差不信,下官所带的账册之中,便有下官以前的笔迹,两下里一对便知。”

    赵虎不等包拯吩咐,便立刻去书箱里随意取了一本账册,将其递到了包拯的面前。

    公孙策此时也将信展开在范宇的面前,“范宇,这信上可是你的的签字画押。”

    看着信上自己的字迹,范宇有些脸红道:“草民的字不好看,怕是也少有人能模仿,这确是我的字迹。”

    公孙策听到这里,即使是临时的公堂,却也有些忍俊不禁。

    将信送回到包拯的桌面放好,公孙策才道:“包钦差,我已经问完。范宇确认是自己的签字画押,而王主薄说乌并不知情,信上也不是他的笔迹。”

    包拯点了点头,将信与账册中的王丰签字画押做了对比,眉头也微微皱起。

    半晌之后,包拯才抬头看向范宇和王丰两人,“经过本官对比,信上王主薄的签押,与他以往账册上的签押虽然相似,但并不是相同的笔迹。范宇,你有何解释?”

    范宇这时也想起来,自己与王丰一同写信之时,王丰借故推辞,最后签押之时还笑自己字丑。那时的王丰,不经意的抖了下手,自己也没在意。还当是个人习惯使然,却不想,只是个掩饰而已。

    现在看来,王丰早就与贾知县沆瀣一气了,只不过是自己天真而已。

    “草民不想解释什么。”范宇叹了一口气道:“当初写告发贾知县的信,便是看着饥民受苦,而贾知县却上下其手,实在令人齿冷。我范宇虽然不是一身正气,却也为了求个心安,才会告发于他。现在草民与王主薄各执一词,也只是为了证明信上是否有他的签押而已。不如这样,就当王主薄没有在信上签押过吧。此信,纯为草民一人所写,自会一力承当告发贾知县之责。”

    范宇的这个回答,大出在场众人的预料之外。虽然没做什么,却仿佛将王丰给一脚踢开一般。虽然干脆爽利,却实在太傻。

 第65章 斩钉截铁

    展昭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信上的王丰签押竟然不知道真假。

    一边是好友王丰,另一边也是自己的好兄弟,展昭的心里极为纠结,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现在听到范宇自己揽下了告发贾知县之事,这让他的心脏骤然收紧。范宇是个至孝的人,却又做下这等傻事,让他更多了几分同情。

    没人关心展昭心中所想,此时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范宇的身上。他这么说,会对自身极为不利。

    果然,贾知县却笑了笑开口道:“范宇,你既然说,王主薄没有在告发信上签押,那么,你是承认伪造王主薄签押了?”

    范宇并不替自己辩解,也不与之纠缠这个问题,反而看向贾知县,“贾知县,现在是包钦差在断案,何时轮到你来发问。而且,这件事的本身,便是要追究你克扣饥民钱粮之事。我之所以这样说,便是要请包钦差将你克扣之事查个清楚。此等细节,只能说明,我与王主薄之间,定有一人说了假话而已。”

    贾知县微微一笑,“若是你说了假话,这告发之事便也不可信。”

    “查过便知,若有实据的话,贾知县就是不认也不可能。”范宇针锋相对道。

    包拯对两人一摆手道:“你们都闭嘴,此事本官自有决断。公孙先生,将王主薄所带来的账册,先核对一遍。如有出入便可知道,贾知县是不是贪墨饥民钱粮。”

    公孙策看了范宇三人一眼,对包拯拱手道:“是,我这便查对。”

    他将王丰所带的账册都取了出来,一页页的翻看。

    公孙策能被包拯所看中,自身的才学与能力都极强。若不是运气不好,此时也已高中进士。后来与包拯一见如故,却也息了再战科场的心思,相助包拯也是一样可展自身所学。

    虽然账册足有一书箱,可是公孙策左手翻页如飞,右手提笔写个不停。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公孙策就将西华县的账册核对完毕。他将查对的结果记在纸上,递到了包拯面前。

    “包钦差,我已经将账册核对,并无一丝一毫的出入。其间虽有一些支出,却也都记得明明白白。”公孙策说道。

    包拯的黑脸仍旧面无表情,这张脸真如生铁铸成一般。

    范宇却不在意公孙策核对的结果,如果王丰与贾知县两人早就沆瀣一气,账册对不上才是奇怪之事,能对上反而不奇怪。

    “范宇,西华县的账目核对无误,并无你所说的贾知县上下其手之事,你可还有话说。”包拯看向范宇,淡淡的问道。

    “草民这里,还有当日西华县乡绅们所捐钱粮的数目,可请包钦差与西华县的账册所记的核对。”范宇从怀中取出一张纸,上面便是他在西华县时记下的募集钱粮数目,还有乡绅们对应的名字。

    公孙策接过这张纸,扫了一眼便微微皱眉,随后交到了包拯手中。

    包拯看了一眼,便立时放下,抬头对范宇道:“你可确认这上面的数目无错?”

    范宇当时在场,亲眼看着这些乡绅们写的钱粮数目,当然确认。

    他点头肯定道:“草民在场,更是亲眼所见,抄录之时并无错处。”

    “那可就奇怪了。”包拯微微摇头道:“你所记的募集钱粮账目,与王主薄所记的账目相比,刚好多了一倍。其间所差的,与你所说贾知县所贪墨的数字相合,正好是七千三百贯钱。这说明,你与王主薄两人,又有一人在弄虚做假。或许,贾知县勾结了王主薄,两人一同篡改了账册也说不定。”

    贾知县与王丰两人的脸上一僵,却也知道这是包钦差在分析案情,并不是真的认定他们两人勾结。不过,做了坏事终是心虚,感觉不那么舒服。

    范宇对包拯一拱手道:“既然帐目对不上,包钦差可请其中一些乡绅前来,分开询问便知。或是查看这些乡绅家中的自有的账册,便可知道端的。”

    包拯点点头,“我正有此意。不论如何,你们三人之中,总有人要获罪。本官要查,便要查个水落石出,尔等认罪之时,也要心服口服。王朝马汉,你们去后面,请那些乡绅过来。”

    范宇、贾知县和王丰三人都吃了一惊,没想到包拯早就想到了这一出,提前已经派人通知了西华县的乡绅,让他们来到草桥镇候命。

    贾知县心中暗道好险,幸好自己提前便让王丰早一步安排好,否则今天便要翻船。

    王丰也是后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